车站——斐波那契(再做做)

题目描述

火车从始发站(称为第1站)开出,在始发站上车的人数为a,然后到达第2站,在第2站有人上、下车,但上、下车的人数相同,因此在第2站开出时(即在到达第3站之前)车上的人数保持为a人。从第3站起(包括第3站)上、下车的人数有一定规律:上车的人数都是前两站上车人数之和,而下车人数等于上一站上车人数,一直到终点站的前一站(第n-1站),都满足此规律。现给出的条件是:共有N个车站,始发站上车的人数为a,最后一站下车的人数是m(全部下车)。试问x站开出时车上的人数是多少?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a(<=20),n(<=20),m(<=2000),和x(<=20),

输出格式:

从x站开出时车上的人数。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5 7 32 4

输出样例#1:

13

解法一:暴力枚举(有点不靠谱,由于测试数据太水,竟让我给水过了)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read()
{
    int x=0,f=1;
    char ch=getchar();
    while(ch<‘0‘||ch>‘9‘)
    {
        if(ch==‘-‘) f=-1;
        ch=getchar();
    }
    while(ch>=‘0‘&&ch<=‘9‘)
    {
        x=x*10+ch-‘0‘;
        ch=getchar();
    }
    return f*x;
}
int main()
{
    int a=read(),n=read(),m=read(),b=read();
    int on[21],oncar[21],down[21];
    on[1]=a;
    oncar[1]=a;
    for(int i=0;;i++)
    {
        on[2]=i;
        oncar[2]=a;
        down[2]=i;
        for(int j=2;j<=n-1;j++)
        {
            oncar[j]=oncar[j-1]+on[j]-down[j];
            on[j+1]=on[j-1]+on[j];
            down[j+1]=on[j];
        }
        if(oncar[n-1]==m) break;
    }
    printf("%d\n",oncar[b]);
    return 0;
}

法二:

通过分析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以下是上车人数的规律

通过观察上述表格会发现:红色部位和蓝色部位都是斐波那契数列耶!!
那就好玩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推出这样一个方程上车人数=f(x-2)a+f(x-1)t
车上人数的规律



也就是说车上人数=前一站人数+上两站人数(1站);

废话少说,下面提供蒟蒻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b,n,m,x,fibo[21]={0};
    scanf("%d%d%d%d",&a,&n,&m,&x);
    fibo[0]=0;fibo[1]=1;
    for(int i=2;i<=n;i++)
        fibo[i]=fibo[i-1]+fibo[i-2];
    //f[n-1]=fibo[n-2]*b+fibo[n-3]*a
    //m=fibo[n-2]*b+fibo[n-3]*a+a-b
    //m=(fibo[n-2]-1)*b+(fibo[n-3]+1)*a
    b=(m-(fibo[n-3]+1)*a)/(fibo[n-2]-1);
    printf("%d",(fibo[x-1]-1)*b+(fibo[x-2]+1)*a);
}

 
时间: 2024-11-09 00:08:13

车站——斐波那契(再做做)的相关文章

在sqlserver中做fibonacci(斐波那契)规律运算

--利用sqlserver来运算斐波那契规律 declare @number intdeclare @A intdeclare @B intdeclare @C int set @A=1 set @B=2 set @Number=3 select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while(@Number<60) begin    set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if(@@ERROR<>0)  go

几年前做家教写的C教程(之三专讲了递归和斐波那契)

C语言学习宝典(3) 数组: 一维数组的定义: 类型说明符  数组名[常量表达式] 例如: int  a[10]; 说明:(1)数组名的命名规则和变量名相同,遵循标示符命名规则 (2)在定义数组时需要指定数组个数,即数组长度 (3)变量表达式中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不能包含变量. 一维数组的应用:  数组名[下标]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1)在定义数组时对数组元素赋予初值 Int a[10]={0,1,2,3,4,5,6,7,8,9} (2)可以只给一部分元素赋值 Int a[10]={0,1,

再战斐波那契-Fibonacci+gcd

再战斐波那契 单点时限: 1.0 sec 内存限制: 512 MB 小z 学会了斐波那契和 gcd 后,老师又给他出了个难题,求第N个和第M个斐波那契数的最大公约数,这可难倒了小z ,不过在小z 的再三请求下,老师又告诉他了个条件,gcd(N,M)∈[1,90].可是,笨拙的小z 还是不会,于是请求你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输入格式: 输入包括 T 组,T∈[1,10]. 接下来 T 行,每行两个整数 N,M, 表示斐波那契的第 N 项和第 M 项,(N,M∈[1,1018]). 输出格式: 输出包

【剑指offer】斐波那契数列

题目1描述: 写一个函数,输入n,求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如下: f(n) = 0 (n = 0);  f(n) = 1 (n = 1);  f(n) = f(n-1)+f(n-2) (n > 1); 分析描述: 在大多数的C语言教科书中,一般会用递归求斐波那契数列.代码如下: long long Fibonacci(unsigned int n) { if(n <= 0) return 0; if(n <= 1)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

Python递归及斐波那契数列

递归函数 在函数内部,可以调用其他函数.如果一个函数在内部调用自身本身,这个函数就是递归函数.举个例子,我们来计算阶乘 n! = 1 * 2 * 3 * ... * n,用函数 fact(n)表示,可以看出:fact(n) = n! = 1 * 2 * 3 * ... * (n-1) * n = (n-1)! * n = fact(n-1) * n所以,fact(n)可以表示为 n * fact(n-1),只有n=1时需要特殊处理.于是,fact(n)用递归的方式写出来就是: def fact(

斐波那契数列和反向计算问题

反向计算:编写一个函数将一个整型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反向计算问题,递归比循环更简单 分析:需要理解,奇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是1,偶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一定是0,联想记忆,这个和整型的奇偶性是一致的,1本身就是奇数,0本身是偶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 具体做法是:用2整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0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

矩阵乘法快速幂 codevs 1574 广义斐波那契数列

codevs 1574 广义斐波那契数列 时间限制: 1 s 空间限制: 256000 KB 题目等级 : 钻石 Diamond 题目描述 Description 广义的斐波那契数列是指形如an=p*an-1+q*an-2的数列.今给定数列的两系数p和q,以及数列的最前两项a1和a2,另给出两个整数n和m,试求数列的第n项an除以m的余数. 输入描述 Input Description 输入包含一行6个整数.依次是p,q,a1,a2,n,m,其中在p,q,a1,a2整数范围内,n和m在长整数范围

斐波那契数与二分法的递归与非递归算法及其复杂度分析

1. 什么是斐波那契数? 这里我借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斐波那契数,亦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意大利语: Successione di Fibonacci),又称黄金分割数列.费波那西数列.费波拿契数.费氏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0.1.1.2.3.5.8.13.21.--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用文字来说,就是斐波那契数列列由 0 和 1 开始,之后的斐波那契数列系数就由之前的两数相加.特别指出:0不是第一

求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对于Fibonacci数列,1,1,2,3,5,8,12,...求解第n项值,我们通常用的是递归算法,即递推式f(n) = f(n-1)+f(n-2).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效率极低的算法,当n达到41时,就已经需要1s左右,随着n的增加,时间是指数级增长的. 因为该递归算法有太多的重复计算,如下图所示,所用时间T(n) = T(n-1)+T(n-2)+Θ(1),可以知道T(n)有Ω((3/2)n)的下界,T(n)<O(2^n),可以看到这是指数级的时间复杂度. 具体代码实现如下: Elem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