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三章学习心得

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三章,讲述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软件系统的绝大部分模块都是由个人开发或维护的。在软件工程的术语中,这些单个的成员叫做Individ-ual Contributor(IC)。IC在团队中的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以开发人员为例,流程如下。

1.通过交流、实验、快速原型等方法,理解问题、需求或任务

2.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并估计工作量

3.其中包括寻找以前的解决方案,因为很多工作是重复性的

与相关角色交流解决问题的提案,决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执行,把想法变成实际中能工作的代码,同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其他特性(例如程序的效能等)

4.和团队的其他角色合作,在测试环境中测试实现方案,修复缺陷(Bug)。如果此方案有严重的问题,那么就考虑其他方案

5.在解决方案发布出去之后,对结果负责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最终软件的质量

那么初级软件工程师成长为如下几个阶段

1. 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如对具体技术的掌握,动手能力)

2. 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对医疗或金融行业的了解)

3. 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 提升职业技能(区别于技术技能)

5. 实际成果

我个人觉得第一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技术是一切的基础,只是讲实际问题和掌握的技术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但并不是说其他几个阶段不重要,相反,技术的提升是具有饱和度的,真正在同行中一较高下的必定取决于大量的实际经验。

同时,我还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的衡量标准

1.项目/任务有多大?

说明项目的大小,一般用代码行数(Line Of Code,LOC)来表示;也可以用功能点(Function Point)来表示

2.花了多少时间?

可以用小时、天、月、年来表示。一组人所花费的时间可以用(人数×时间)来表示,例如某项目花费了10个人×月

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

4.交付有两个定义

在代码完成(Code Complete)时,交付给测试人员

在软件最终发布时,交付给顾客可以用缺陷的数量来除以项目的大小。

5.是否按时交付?

在团队工作中,稳定、一致的交付时间是衡量一个员工能力的重要方面

这种定量的标准对我原本对软件质量模糊的概念有个直观的评判标准,让我受益匪浅。

时间: 2024-10-14 21:52:31

《构建之法》第三章学习心得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第三章读书心得

在构建之法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初级软件工程师有以下几个成长阶段: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 5.实际成果 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你的衡量标准:1.项目.任务有多大? 2.花了多少时间? 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

构建之法第六章学习心得

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六章敏捷流程,本章主要介绍了敏捷流程及其原则,Backlog.Burn-down.Sprint.Scrum方法论.以及什么时候选择敏捷的开发方法,什么时候选择其他方法..敏捷开发的原则是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支持信任他们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

构建之法第四章学习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两人合作的理论和知识点.合作,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不可缺失的,往往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效果.同样在软件设计中也是如此,经过我的学习,我了解到软件设计中两人合作主要包括包括代码规范.极限编程.结对编两人合作的不同阶段以及影响他人的技巧.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代码规范.包括: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代码风格规范主要是文字上的规定,看似表面文章,实际上非常重要:代码设计规范牵涉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方方面面的通行原则: 同时,我了解了代码风格规

构建之法第七章学习心得

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七章MSF的介绍.MSF有9个基本原则,针对信息共享,团队内部运营,市场,还有客户.同样是强调效率,人性,灵活,还有前景. MSF对信息共享和沟通十分强调,对团队内部运营强调相互信任,各司其职.MSF敏捷开发模式分为两支,MSF敏捷开发模式和MSF CMMI开发模式.都是很人性,灵活,以及对自身有高要求的模式.结合上一章的敏捷流程和这次学习的MSF,在我看来相对比较迅捷,给人一种少了很严肃气愤的方法,个人还是比较喜欢.MSF的最大特性是商业化,并一直体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 1.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人们在开发.运营.维护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体系.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的效率,并提高软件的质量.用户满意度.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 1.1软件的特殊性 软件是可以运行在计算机及电子设备中的指令和数据的有序集合,软件的主要形式有: 系统软件: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总结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总结 1.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1.1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 玩具阶段 业余爱好阶段 探索阶段 成熟的产业阶段 1.2程序,软件与软件企业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软件企业 = 软件 + 商业模式 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是基本功,但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之上,软件工程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商业模式决定了一个软件企业的成败.软件从业人员和软件企业的道德操守会极大地影响软件用户的利益. 2.软件工程是什么 2.1软件工程的定义与涵盖领域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

谈谈我对构建之法这三章的理解

前言 在第一次作业中我便提过,刚进入大学时,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的人生有着很好的规划,也像我所规划的那样,我的大一过着学习,技术,学生工作有条不紊运行的状态,可是后来为了学生工作放弃了工作室,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学生工作,我的人生仿佛失去了重心,浑浑噩噩度过了大二上学期,到了这个学期,上了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我才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我下定决心从这学期开始恶补,一定要把差距拉小,直至没有差距.调整好了心态,我翻开了构建之法. 章节一.概论 1."软件=程序+软件工程"这是

构建之法前三章读后感

一. 软件作为一个产品,在提供用户使用前经历了许多工序,我们用工程的方式将开发软件的工序,过程加以工程化,系统化.成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后,有利于帮助我们开发软件,乃至于大型的系统. 软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软件工程师们做开发提升了一定的难度,但软件工程有助于软件系统的开发,帮助工程师们设计,构建,测试和维护软件.所以,软件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工程师们创造“足够好”的软件,提高软件的质量,用户满意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第一章问题:怎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软件工程师? 二.   一个优秀的软件,通

构建之法第五章学习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五章 团队和流程.首先我了解了写了再改模式(Code-and-Fix) 史蒂夫·迈克康奈尔(Steve McConnell)在这里提到了不少开发流程.第一个提到的开发流程.这个流程也有好处,不需要太多其他准备或相关知识,大家上来就写代码,也许就能写出来,写不出来就改,也许能改好.当面临下面的任务时,也许这个方法是有用的.但是,要写一个有实际用户.解决实际需求的软件,这个方法的缺点就太大了. 然后我学习了瀑布模型 当软件行业还在年幼的时期,它从别的成熟行业(硬件设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