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一些免费的课程是无价的,它在传递着学习最纯真的梦想。
前一阵子,我被人问到了:“你说你们社团有定期的课程和答疑,有时还有讲座和项目,那么你们收取部员多少钱呢?”我笑了笑:“一分都不要,我们这么做,他们也将做下去。”
这是一种传承,中国人相信历史,并传承着历史所以才能创造这么灿烂的历史、延续这么源远的历史。
“少说这些空的,你们教不好吧?学生也学不好,还不是两头糊弄?”
我沉默了许久,郑重地回答了他:“我们教不好任何一个人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教出来的,教学在我看来只是在传承一种精神,一种社会的责任,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这比单纯的技能要重要千倍和万倍。”
从远古时代就这样了,父母培养子女成材,但同时不得不为社会创造价值以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然而子女更好地成材后,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随即又该成为父母去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子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哲学家认为你不结婚生孩子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当然,从其它某一独特角度可以推翻它)
父母既然要为社会分工合作出力,便不可以全心全意来培养子女。唯物史观来看,老师的出现是社会分工的必然。每一位老师(这里指有一定教龄的正式教师、讲师)无论如何都会是每一个受他教育的人的再生父母。所以老师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会像小学老师那样“又当爹又当妈”,也有的时候会像大学老师那样“带领你走向人生的巅峰”。确实老师,像勤劳智慧的园丁呵护幼苗的成长,但幼苗的茁壮成长却是根源上去归结于“阳光、空气和雨露(分别比喻正能量、好的学习环境、人生的逆境)”。
所以老师中永远有那样一拨人,他们不记辛酸,忘却回报,默默无闻,即便不被理解也能像青松一般挺立在时间的讲台前,也能像蜡烛一样呐喊在如黑板一般漆黑的夜晚。
总有一些免费的课程是无价的,而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往往是我们用钱买不到,但用真情换的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愿意去做一件传承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种发展,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善美”的体现。知识不是一场交易。教学相长的宏愿,只能在“感恩”中生存和升起。
如果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便都是无明的产品,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要克制自己的贪嗔痴,必须有一位依止师来帮助。这位师,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班主任、辅导员,他们用言行举止打造我们的人格,帮助我们成人、成材,让我们脱离汪峰所唱的那青春的迷惘的苦海。
由于我们总有一些精神上的粮食外加责任的大衣让我们挨过这个“免费课程”的冬季,去往润物细无声的夜里,我们燕山大学csdn会坚持下去,从第一届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