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梦还是现实?智能机器人真的上演「逃亡」

科学家的恶梦终于成真了:俄罗斯一个人工智能机械人,在研究人员一不留神下,竟自行逃出了实验室,走进人类的世界!据俄罗斯当地报章报道,事发当日科学家正在教导机械人如何独自行走,避开障碍物。但在实验完结后,一名工程师却忘记关上闸门,令机械人逃出了实验室。机械人共走了一段 50 米的路,跑到一条大街后电池耗尽,停在街上。

一名目击者把事发的片段拍下,正在网络流传。片中只看到一个人形的机械人毫无动静地站在一条繁忙的大街中央,被交通警看守着。之后,一名相信是实验室员工的男子到场把机械人推走。俄罗斯电视第五台亦播放了一段相似的片段,并报导指机械人共逃离实验室 40 分钟。不过有人质疑机械人的「逃亡」并非一场简单的意外;有传媒人猜测,这「逃亡」可能只是机械人制造商为了引起公众注意的一种商业手段。今次事件涉及的机械人名为 Promobot ,懂得与人类互动,可以为人类回答问题和指引方向。不过 Promobot 的主要用处,就如名字所提示,是为商人广播推广讯息及回答顾客的问题。

虽然 Promobot 的逃亡只是虚惊一场,除了导致短暂的交通堵塞外,并没造成任何的损伤。不过有科学家担忧,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步,未来如再次发生 AI 逃亡事件,后果可能并不只这么简单。最近,大厂甚至开始研发 AI 的死穴,令人类在危急情况下可以阻止 AI 造成伤害。究竟人工智能真的是人类未来发展所需的工具,还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呢?

原文地址:http://blog.51cto.com/13243248/2320551

时间: 2024-10-28 15:40:23

恶梦还是现实?智能机器人真的上演「逃亡」的相关文章

数据中台系列(一):你的企业真的需要「数据中台」吗?

如何理解数据中台 在解决你是否需要数据中台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理理它究竟是什么.它是工具?是方法?还是组织架构?我的回答是:都不仅仅是.数据中台包括平台.工具.数据.组织.流程.规范等一切与企业数据资产如何用起来所相关的.企业所属行业不同,经营策略不同,从而数据场景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人员运用数据的能力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每一家企业的数据中台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购买一个所谓的数据中台工具就能解决的.当然合适的工具是可以降低企业应用数据难度的,这是强调的是「合适的」,而不是「高级的」.既然每一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是何关系?---来自知乎

知乎用户,互联网 244 人赞同 在我读数据挖掘方向研究生的时候:如果要描述数据量非常大,我们用Massive Data(海量数据)如果要描述数据非常多样,我们用Heterogeneous Data(异构数据)如果要描述数据既多样,又量大,我们用Massive Heterogeneous Data(海量异构数据)--如果要申请基金忽悠一笔钱,我们用Big Data(大数据) 编辑于 2014-02-2817 条评论感谢 收藏没有帮助举报作者保留权利 刘知远,NLPer 4 人赞同 我觉得 大数据

「2014-5-31」Z-Stack - Modification of Zigbee Device Object for better 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写一份赏心悦目的工程文档,是很困难的事情.若想写得完善,不仅得用对工具(use the right tools),注重文笔,还得投入大把时间,真心是一件难度颇高的事情.但,若是真写好了,也是善莫大焉:既可让人明白「为何如此设计」,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能剥离一些琐碎的细节,让更多没那么多时间与精力.或者背景知识不足的朋友,对核心方法和思路,多一点理解,即,给人提供一种「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抽丝剥茧」的可能性. 机缘巧合,俺今天就决定抛砖引玉,写一篇不那么好的工程文档.也期望对本文话题感兴趣的朋

正在用华为手机的你,怎能少了这一「神器」

人们总希望有后悔药,能够在意外发生时「倒流时光」.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后悔药,我们能做的只有在意外发生前买好「保险」,将意外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而最近,我发现「买保险」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华为手机. 但别会错意,此「保险」非彼「保险」,并不是说让你真的为手机买一期「机身安全险」,这个保险指的是「华为云空间」,如果你能够善加利用 TA,那么 TA 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你在使用手机时可能会发生的风险. 真的有必要使用手机上的云空间吗? 相信在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这个问题:到底

「01」机器学习,到底在学些什么?

阅读 0 编辑文章 大家好,欢迎来到久违的机器学习系列,这是「美团」算法工程师带你入门机器学习 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不会太长,一半聊想法,一半聊干货.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以前的文章比较随意,涉及的内容极广,包括但不限于Python/Java/C/C++,网络编程,Hadoop等,但主要核心还是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科学相关的主题,这一点没变过. 最近认真总结和思考了之前的博客内容,决定将自己从入门到现在一路走来的学习经验和理解整理一番,帮助更多后来的小伙伴更好的入门,所以就有了这个系列.以前的知乎

「随笔」基于当下的思考

马德,说好的技术blog,变成日记本了... 下午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感到很颓废,因为自己的不够强大感到忧虑和危机感十足.现在每每行走在技术的道路上,常觉得如履薄冰,如芒在背. 上大学之前和现在的心态其实差别挺大的,视野的开阔远远不止局限于自己的脚下.不过,这里的「上大学之前」只是一个时间描述词,并不觉得大学是最适合学习的地方,我很失望. 世界上的人无论性别,区域,宗教,兴趣爱好,总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志趣相同的人,总是可以不断打破自己的常识与惯性思维.总是有在相同领域比自己更强的人,挺好的. 关于知

开放的智力8:实用「成功学」

可实现的「成功学」 现在我想为这里的年轻人介绍一种可实现的「成功学」.希望这个我自创的理论,可以改变很多人的一生. 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得较久较长. 这两个维度正交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四象限图.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进这个图里面

技术人员应对「考核」的一些思考

来这个公司实习已经半年多了,在年前经历了一次年终考核,最终对我的工作的评级是 C(及格-符合当前职位的工作),让我不禁思考自己在项目中的一些工作的问题,为什么我是C?是我做的不够好吗?或者说在哪里做的不够好? 从考核流程来看,基本上是 CTO 与 Team Leader 对团队成员的「年终总结与次年工作计划」进行Rank,个人狭义的认为「考核」的主要支持材料就是这个总结了. 他山之石 其他公司是怎么考核的呢?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刚入行,只能通过搜索了解,在网上了解到有以下几种:发精品博客.发论文

听说「学生会」水很深,你准备「趟」么?

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只有经历过大学,才能学会「成长」. 不少人感慨,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这是和想象中,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大学绝非旁人口中的「象牙塔」,没有多得压死人的作业,可以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在这里,成绩虽不再是评判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在此基础上增添的人际交往.实践经验「考核」,往往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压力倍增. 学生会,作为大学校园的「缩影」,一个一向被定义为:积累经验和人脉,教会你成长的绝佳地方,每年都备受新生们的推崇.挤破脑袋,各种交报名表,想要争取在学生会的一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