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删除机制、持久化 主从

Redis的使用分两点:

性能
如下图所示,我们在碰到需要执行耗时特别久,且结果不频繁变动的SQL,就特别适合将运行结果放入缓存。这样,后面的请求就去缓存中读取,使得请求能够迅速响应

并发
在大并发的情况下,所有的请求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库会出现连接异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redis做一个缓冲操作,让请求先访问到redis,而不是直接访问数据库

使用redis有什么缺点

分析:大家用redis这么久,这个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基本上使用redis都会碰到一些问题,常见的也就几个。
回答:主要是四个问题
(一)缓存和数据库双写一致性问题
(二)缓存雪崩问题
(三)缓存击穿问题
(四)缓存的并发竞争问题

redis的过期策略以及内存淘汰机制

分析:这个问题其实相当重要,到底redis有没有用到家,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你的redis只能存储5G数据,课时你写了10G,那会删除5G的数据。怎么删的,则会个问题思考过吗?还有,你的数据已经设置了过期时间了,内存占有率还是比较高,有思考过吗?且看我来讲解:

redis是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策略

为什么不用定时删除策略?:

定时删除,用一个定时器来负责监视key,当这个key过期就自动删除,虽然内存及时释放,但是十分消耗CPU资源,在大并发请求下CPU要尽可能的把时间都用在处理请求,而不是删除key,因此没有采用这一策略

定期删除+惰性删除是如何工作的呢?

定时删除,redis默认每100ms检查是否有过期的key,有过期的key则删除。需要说明的是redis不是每个100ms将所有的key检查一次,而是随机抽取进行检查(如果每100ms,全部key进行检查,redis岂不是卡死了)。因此,如果只采用定期策略,会导致很多key到时间没有删除

也就是使用定时删除会导致删除不完全,于是惰性删除就登场了。

也就是说你在获取key的时候,redis会检查一下,这个key如果设置过期时间那么是否过期了?如果过期 此时就删除。

采用定期删除+惰性删除就没问题了呢?

不是的如果定期删除没有删除key,然后你也没有及时去请求这个key,也就是说惰性删除也没有生效。这样redis的内存会越来越高,那么就应该采用内存淘汰机制。

在redis.conf中有一行配置

#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该配置就是配内存淘汰策略的(什么,你没配过?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1)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应该没人用吧。
2)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推荐使用,目前项目在用这种。
3)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应该也没人用吧,你不删最少使用Key,去随机删。
4)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种情况一般是把redis既当缓存,又做持久化存储的时候才用。不推荐
5)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依然不推荐
6)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不推荐
ps:如果没有设置 expire 的key, 不满足先决条件(prerequisites); 那么 volatile-lru, volatile-random 和 volatile-ttl 策略的行为, 和 noeviction(不删除) 基本上一致。

Redis持久化原理及配置详解

Redis的强大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为了使Redis在重启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需要将数据从内存中以某种形式持久化到硬盘中。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RDB方式,一种是AOF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结合使用。(持久化即将数据保存到磁盘,机器宕机或者重启数据不丢失,存储到内存中的数据会丢失)

Redis有两种持久化的方式:快照(RDB文件)和追加式文件(AOF文件):

  • RDB持久化方式会在一个特定的间隔保存那个时间点的一个数据快照。
  • AOF持久化方式则会记录每一个服务器收到的写操作。在服务启动时,这些记录的操作会逐条执行从而重建出原来的数据。写操作命令记录的格式跟Redis协议一致,以追加的方式进行保存。
  • Redis的持久化是可以禁用的,就是说你可以让数据的生命周期只存在于服务器的运行时间里。
  • 两种方式的持久化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是当Redis重启时,AOF文件会被优先用于重建数据。

RDB概述:

RDB是在某个时间点将数据写入一个临时文件,持久化结束后,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的文件,达到数据恢复。
优点: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IO操作,保证了redis的高性能
缺点:RDB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redis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RDB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所以RDB是默认开启的

redis.conf中的具体配置参数如下;

#dbfilename:持久化数据存储在本地的文件
dbfilename dump.rdb
#dir:持久化数据存储在本地的路径,如果是在/redis/redis-3.0.6/src下启动的redis-cli,则数据会存储在当前src目录下
dir ./
##snapshot触发的时机,save <seconds> <changes>
##如下为900秒后,至少有一个变更操作,才会snapshot
##对于此值的设置,需要谨慎,评估系统的变更操作密集程度
##可以通过“save “””来关闭snapshot功能
#save时间,以下分别表示更改了1个key时间隔900s进行持久化存储;更改了10个key300s进行存储;更改10000个key60s进行存储。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当snapshot时出现错误无法继续时,是否阻塞客户端“变更操作”,“错误”可能因为磁盘已满/磁盘故障/OS级别异常等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是否启用rdb文件压缩,默认为“yes”,压缩往往意味着“额外的cpu消耗”,同时也意味这较小的文件尺寸以及较短的网络传输时间
rdbcompression yes

人们常说的redis的默认持久化就是因为它默认支持RDB模式,又因为RDB支持持久化所以就说redis默认持久化,但是我们写的内容又无法满足这个持久化的条件所以就没有把数据存储起来

禁用redis快照:

如果想禁用快照保存的功能,可以通过注释掉所有"save"配置达到,或者在最后一条"save"配置后添加如下的配置:

save ""

快照并不是很可靠。如果你的电脑突然宕机了,或者电源断了,又或者不小心杀掉了进程,那么最新的数据就会丢失。而AOF文件则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持久化方式。每当Redis接受到会修改数据集的命令时,就会把命令追加到AOF文件里,当你重启Redis时,AOF里的命令会被重新执行一次,重建数据。

AOF概述

Redis的AOF持久化策略是将发送到Redis服务端的每一条命令都记录下来,并且保存在硬盘的AOF文件中。可以通过参数appendonly来设置是否启用AOF。AOF文件的位置和RDB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dir参数设置,默认的文件名是appendonly.aof,可以通过appendfilename参数修改。

将“操作 + 数据”以格式化指令的方式追加到操作日志文件的尾部,在append操作返回后(已经写入到文件或者即将写入),才进行实际的数据变更当server需要数据恢复时,可以直接replay此日志文件,即可还原所有的操作过程。AOF相对可靠

优点:

  • 比RDB可靠。你可以制定不同的fsync策略:不进行fsync、每秒fsync一次和每次查询进行fsync。默认是每秒fsync一次。这意味着你最多丢失一秒钟的数据。
  • AOF日志文件是一个纯追加的文件。就算是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日志的定位或者损坏问题。甚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例如磁盘满了)命令只写了一半到日志文件里,我们也可以用redis-check-aof这个工具很简单的进行修复。
  • 当AOF文件太大时,Redis会自动在后台进行重写。重写很安全,因为重写是在一个新的文件上进行,同时Redis会继续往旧的文件追加数据。新文件上会写入能重建当前数据集的最小操作命令的集合。当新文件重写完,Redis会把新旧文件进行切换,然后开始把数据写到新文件上。
  • AOF把操作命令以简单易懂的格式一条接一条的保存在文件里,很容易导出来用于恢复数据。例如我们不小心用FLUSHALL命令把所有数据刷掉了,只要文件没有被重写,我们可以把服务停掉,把最后那条命令删掉,然后重启服务,这样就能把被刷掉的数据恢复回来。

缺点:

  • 在相同的数据集下,AOF文件的大小一般会比RDB文件大。
  • 在某些fsync策略下,AOF的速度会比RDB慢。通常fsync设置为每秒一次就能获得比较高的性能,而在禁止fsync的情况下速度可以达到RDB的水平。

AOF默认关闭,开启方法,修改配置文件reds.conf:appendonly yes

##此选项为aof功能的开关,默认为“no”,可以通过“yes”来开启aof功能
##只有在“yes”下,aof重写/文件同步等特性才会生效
appendonly yes  

##指定aof文件名称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指定aof操作中文件同步策略,有三个合法值:always everysec no,默认为everysec
appendfsync everysec
##在aof-rewrite期间,appendfsync是否暂缓文件同步,"no"表示“不暂缓”,“yes”表示“暂缓”,默认为“no”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aof文件rewrite触发的最小文件尺寸(mb,gb),只有大于此aof文件大于此尺寸是才会触发rewrite,默认“64mb”,建议“512mb”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相对于“上一次”rewrite,本次rewrite触发时aof文件应该增长的百分比。
##每一次rewrite之后,redis都会记录下此时“新aof”文件的大小(例如A),那么当aof文件增长到A*(1 + p)之后
##触发下一次rewrite,每一次aof记录的添加,都会检测当前aof文件的尺寸。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是文件操作,对于变更操作比较密集的server,那么必将造成磁盘IO的负荷加重;此外linux对文件操作采取了“延迟写入”手段,即并非每次write操作都会触发实际磁盘操作,而是进入了buffer中,当buffer数据达到阀值时触发实际写入(也有其他时机),这是linux对文件系统的优化,但是这却有可能带来隐患,如果buffer没有刷新到磁盘,此时物理机器失效(比如断电),那么有可能导致最后一条或者多条aof记录的丢失。通过上述配置文件,可以得知redis提供了3中aof记录同步选项:

always:每一条aof记录都立即同步到文件,这是最安全的方式,也以为更多的磁盘操作和阻塞延迟,是IO开支较大。
everysec:每秒同步一次,性能和安全都比较中庸的方式,也是redis推荐的方式。如果遇到物理服务器故障,有可能导致最近一秒内aof记录丢失(可能为部分丢失)。
no:redis并不直接调用文件同步,而是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操作系统可以根据buffer填充情况/通道空闲时间等择机触发同步;这是一种普通的文件操作方式。性能较好,在物理服务器故障时,数据丢失量会因OS配置有关。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的太少,everysec是最佳的选择。如果你非常在意每个数据都极其可靠,建议你选择一款“关系性数据库”吧。

主从:

通过持久化功能,Redis保证了即使在服务器重启的情况下也不会损失(或少量损失)数据,因为持久化会把内存中数据保存到硬盘上,重启会从硬盘上加载数据。
。但是由于数据是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上的,如果这台服务器出现硬盘故障等问题,也会导致数据丢失。为了避免单点故障,通常的做法是将数据库复制多个副本以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样即使有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服务器依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为此, Redis 提供了复制(replication)功能,可以实现当一台数据库中的数据更新后,自动将更新的数据同步到其他数据库上。

概述
1、redis的复制功能是支持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2、通过redis的复制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提高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主数据库主要进行写操作,而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

主从复制过程:

过程:

1:当一个从数据库启动时,会向主数据库发送sync命令,

2:主数据库接收到sync命令后会开始在后台保存快照(执行rdb操作),并将保存期间接收到的命令缓存起来

3:当快照完成后,redis会将快照文件和所有缓存的命令发送给从数据库。

4:从数据库收到后,会载入快照文件并执行收到的缓存的命令。

主从复制是乐观复制,当客户端发送写执行给主,主执行完立即将结果返回客户端,并异步的把命令发送给从,从而不影响性能。也可以设置至少同步给多少个从主才可写。
无硬盘复制:如果硬盘效率低将会影响复制性能,2.8之后可以设置无硬盘复制,repl-diskless-sync yes

哨兵:

当主数据库遇到异常中断服务后,开发者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选择一个从数据库来升格为主数据库,以使得系统能够继续提供服务。然而整个过程相对麻烦且需要人工介入,难以实现自动化。 为此,Redis 2.6中提供了哨兵2.8才稳定,哨兵工具来实现自动化的系统监控和故障恢复功能。
哨兵的作用就是监控redis主、从数据库是否正常运行,主出现故障自动将从数据库转换为主数据库。

顾名思义,哨兵的作用就是监控Redis系统的运行状况。它的功能包括以下两个。


(1)监控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是否正常运行。 
    (2)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自动将从数据库转换为主数据库。

 

哨兵就是为了监测你的主数据库是否出问题,如果主数据库出问题就会把从数据库升为主数据库,也可以设置多个哨兵来监测主从,然后多个哨兵监测的时候就会运用投票来监测主从,

如果是主数据库挂掉 ,就需要你的这些多个哨兵来投票 当多票当选的时候就会让从数据库变成主,当有哨兵机制的时候是进行连接哨兵 ,哨兵再连接数据库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oyunlong/p/9893201.html

时间: 2024-08-30 14:22:36

Redis的删除机制、持久化 主从的相关文章

Redis常用API和持久化机制

Redis常用API和持久化机制 一.Redis常用API---参考命令:http://redisdoc.com/geo/index.html 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比较广泛,例如: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hash(哈希类型和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 key keys * exists key 判断某个key是否存在 move key db 当前库就没有了,到指定的库中去了 expire key 为给定的key设置过期时间 ttl key

Redis系列之----Redis的两种持久化机制(RDB和AOF)

Redis的两种持久化机制(RDB和AOF) 什么是持久化 ???Redis的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内存中的数据随着服务器的重启或者宕机便会不复存在,在生产环境,服务器宕机更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希望Redis能够将数据从内存中以某种形式保存到磁盘中,使得重启的时候可以加载磁盘中的文件记录恢复数据,这一过程便是Redis的持久化. ???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机制,一种是RDB,另一种是AOF.Redis默认情况下使用RDB方式进行持久化.两种持久化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二者结合使用,

redis的过期时间设置和过期删除机制

1.设置过期时间 redis有四种命令可以用于设置键的生存时间和过期时间 EXPIRE <KEY> <TTL> : 将键的生存时间设为 ttl 秒 PEXPIRE <KEY> <TTL> :将键的生存时间设为 ttl 毫秒 EXPIREAT <KEY> <timestamp> :将键的过期时间设为 timestamp 所指定的秒数时间戳 PEXPIREAT <KEY> <timestamp>: 将键的过期时间设

《【面试突击】— Redis篇》-- Redis哨兵原理及持久化机制

能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才能拥有别人未曾拥有的.关注编程大道公众号,让我们一同坚持心中所想,一起成长!! <[面试突击]— Redis篇>-- Redis哨兵原理及持久化机制 在这个系列里,我会整理一些面试题与大家分享,帮助年后和我一样想要在金三银四准备跳槽的同学.我们一起巩固.突击面试官常问的一些面试题,加油!! <[面试突击]— Redis篇>--Redis数据类型?适用于哪些场景? <[面试突击]— Redis篇>--Redis的线程模型了解吗?为啥单线程效率还这么

redis内存优化、持久化以及主从复制

Redis 数据库内存优化参数的配置,每种持久化方式的利与弊以及主从复制的原理以及配置 一.常用内存优化手段与参数 redis的性能如何是完全依赖于内存的,所以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来控制和节省内存.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开启Redis的VM选项,即虚拟内存功能,这个本来是作为Redis存储超出物理内存数据的一种数据在内存与磁盘换入换出的一个持久化策略,但是其内存管理成本非常的高,所以要关闭VM功能,请检查你的redis.conf文件中 vm-enabled 为 no. 其次最好设置下redis.c

Redis内存淘汰机制

转自:https://my.oschina.net/andylucc/blog/741965 摘要 Redis是一款优秀的.开源的内存数据库,我在阅读Redis源码实现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能感受到Redis作者为更好地使用内存而费尽各种心思,例如最明显的是对于同一种数据结构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提供了基于不同底层编码的实现(如压缩列表.跳跃表等).今天我们暂时放下对Redis不同数据结构的探讨,来一起看看Redis提供的另一种机制——内存淘汰机制. 探初衷 Redis内存淘汰指的是用户存储的一些键被可以

【高并发架构】Redis缓存高并发之-主从架构

Redis主从架构 到目前为止,Redis Cluster 能实现很好的性能,但如果只是缓存几个G的数据,那么单机Redis就足够了,但缓存主要用来读的,单机的QPS有一定的极限,一两万QPS一台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几十万的QPS这类场景呢?Redis主从架构就非常合适. 主从架构主要是保证Redis的高并发性的,对于缓存来说,一般也都是用来支撑读高并发的.因此架构做成主从(master-slave)架构,一主多从,主负责写,并且将数据复制到其它的 slave 节点,从节点负责读.所有的读请

Redis的主从复制与Redis Sentinel哨兵机制

1    Redis的主从复制 1.1   什么是主从复制 持久化保证了即使redis服务重启也不会丢失数据,因为redis服务重启后会将硬盘上持久化的数据恢复到内存中,但是当redis服务器的硬盘损坏了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不过通过redis的主从复制机制就可以避免这种单点故障,如下图: 说明: n  主redis中的数据有两个副本(replication)即从redis1和从redis2,即使一台redis服务器宕机其它两台redis服务也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n  主redis中的数据和从re

Redis数据库操作、持久化详解及内存管理基础概览

Redis数据库操作.持久化详解及内存管理基础概览 前言 ? 上篇主要介绍了redis的编译安装流程以及redis常用的两个命令工具,本文主要讲述redis的数据库相关操作:增删改查等等,以及简述理解redis持久化原理和配置操作. Redis数据库操作 Redis 数据库常用命令(一般大小写均可)--比较简单,直接介绍语法,自行尝试验证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例如不同的数据类型对应的操作都不一样,有研究兴趣的可以深入了解.单个数据库命令: set--写入数据 语法:set key value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