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hello,moto

1.moto的品牌成名于二战,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同时还是技术和品质的结晶
2.moto原名加尔文制造公司,创立于1928年,由创始人之一的保罗.加尔文的名字命名。它最早是生产汽车里的收音机的,moto则是这种收音机的品牌,摩托罗拉一词motorola的前5个字母motor表示汽车,ola是美国很多商品名称喜欢用的后缀,比如:可口可乐coca cola。
3.很多事情是双刃剑,过分注意技术和品质使得Moto在商业上的灵活性远不如诺基亚和三星等竞争对手。
4.二战后到90年代,美国通信界对通信有一种通用的分类方法,即分为:有线单向(如闭路电视)、有线双向(如电话)、无线单向(如收音机)、无线双向(如手机),长期以来,直到十几年前,AT&T一直是有线通信之王,RCA是无线单向通信的老大,而MOTO是无线双向通信的霸主
5.彩电彩色显像管是Moto发明的,后来卖个了松下,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Moto对彩电工业的贡献
6.Moto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80年代发明的民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也就是早期说的大哥大,现在说的手机,因此大家公认moto是当今手机通信的发明公司
7.虽然AT&T声称无绳电话比MOTO的手机早,但因AT&T扎根于有线通信,不自觉地会抵触无线通信,并且高层对于无线通信的错误估判导致AT&T失去了一次引领通信革命的机会。而MOTO则恰巧本着避其锋茫的原则,知道自己在有线通信方面是无法跟AT&T硬拼的,于是专注于研究无线领域,从而引领了通信革命
8.在90年代,MOTO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都是世界上技术最强者,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产品声誉极好。如果MOTO能通吃三大市场,它无疑将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IT公司,即使它能垄断其中一个,也是一个巨无霸的公司,很遗憾,它一个也没做好,这个通信革命的领导者被自己掀起的技术浪潮淘汰了。
9.科技公司的兴衰,取决于一个公司的基因,公司的基因常常决定它今后的命运,比如IBM很难成为一个微机公司一样,MOTO也一样,MOTO并不是不知道数字移动通信代表着未来,模拟信号通信终究会被淘汰,但是MOTO不愿意在已经处于垄断地位的模拟信号通信方面,并且还是很赚钱的时候转入数字通信,仅仅只是想尽量推迟数字通信的普及时间,从而可以在模拟信号通信上赚够钱为止,再推行数字通信。对自己技术领先上的盲目,和不思进取,不愿改革,目光的短浅葬送了MOTO进入数字通信的最好时机。因此,当竞争对手推出数字手机时,MOTO才发现自己慢了半拍
10.诚然,以MOTO技术和市场优势赶上这半步照说应该不难,但是,MOTO另一根基因使得它很难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在模拟通信设备市场上,技术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它方面,比如方便性、外观都不重要。而且模拟电子技术很大程度上靠积累,后进入市场的公司很难靠一年两年赶上,在MOTO内部,很长时间里,技术决定论一直占主导,然而,在数字电子技术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各个厂家之间的技术上差异其实很小,这一点点的差别远远不足以让用户选择或不选择某个品牌的产品相反,功能、可操作性、外观等非技术因素反而比技术更重要。在这方面MOTO远远比不过NOKIA和亚洲对手,就是抱着这一种旧的思维模式,MOTO失去了领导地位。
11.MOTO管理层的错误评判,认为数字手机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威胁模拟手机的地位,却低估了摩尔定理的作用,半导体技术按指数的速度发展,手机数字化比MOTO高管们想象的时间表来得早得多,使得MOTO几十年来积累的模拟技术变得无关紧要,市场优势顿失。本来,MOTO是最有资格领导移动通信大潮的,很遗憾,它只踏上一个浪尖就被木工厂出身的NOKIA超过了。
12.MOTO的失败,从一开始直到几年前MOTO把它的半导体业务卖掉,MOTO在处理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从来没有输给过Intel,但是在商业竞争中,光有技术显然是不行的。
13.MOTO在与德州仪器上的关于数字信号处理器方面的竞争,突出的问题是,一味坚持做24位总线 ,而德州仪器为了顾客开发考虑使用32位总线。也许MOTO是考虑客户购买的成本,但却忽视了客户使用的方便性。说得重一点,MOTO低估了摩尔定理的作用,过分看重制造成本而忽视了开发成本: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后者则增加,因此它的产品从发展的角度看略逊于TI。
14.随着半导体的集成度的提高,TI等公司将手机外围电路的芯片和DSP集成在一起,现在的手机主要芯片只剩下一个。TI很像计算机领域的Intel公司,它自己不做手机,而是向手机厂商提供核心芯片,它通过其领先的DSP技术,牢牢站住了世界中高端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15.MOTO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大锅饭,员工干好干坏差别不大,MOTO的本意是想避免员工之间不必要的攀比,每个人都有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安心工作,这是四五十年前大公司吸引人才的方式,欧洲公司至今还采用这种办法。但是这不太适合喜欢冒险的美国人,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科技公司为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采用股票期权制。因此,很多人把MOTO看成一个去养老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创业的公司。
16.MOTO一直认为技术和质量是产品的关键,因此我说它是IT业的一个贵族,这当然没错,但是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今天,各个公司产品在硬件技术上差不到哪去,设计一款手机的硬件和攒一台PC一样容易,现在的手机里面没有几个芯片,而且核心只有一个,只要到TI去买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无数手机品牌的原因。
17.要想在今天的手机市场上(尤其是亚洲)站稳脚,功能、外观的设计、质量及技术含量同样重要,商业和市场的开拓更是不可偏废,在这些方面,MOTO和后进者公司处在同一个起跑线。
18.MOTO很早就看到了统一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重要性,并且着手研究通用的操作系统,本来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拿着一手好牌却打烂了,MOTO选错了平台,选中了JAVA,但JAVA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速度太慢,而后又试图开发基于linux的通用平台,但是由于内耗,进展也不顺利,然而此时,andy robin的小团队已经在linux手机平台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个团队不久便被google收购,成为今天全世界开源的手机平台android的原型。MOTO由于执行力不足,终于失去了统一手机操作系统平台的最佳机会。
19.结束语,通篇看起来,我们不禁为MOTO的衰落感到惋惜,惋惜是在于其手握一手好牌却最后打烂了,手中掌握很好的资源,技术和资本,却因为一些自身的原因导致MOTO的衰落,不得不令我们正视,一个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层的重要性。
MOTO作为世界无线(移动)通信的先驱和领导者,可以说开创了整个产业,遗憾的是它只领导了移动通信的第一波浪潮,就被对手赶上并超过。此后,由于技术路线错误,执行力不足,失去了利用技术优势夺回市场的可能性。MOTO曾经跨通信和计算机两大领域之间,甚至很有同时成为计算机和通信业霸主的可能。退一步讲,只要它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通信的数字处理器DSP或者手机任何一个领域站稳脚,就能顺着计算机革命或者通信革命的大潮前进,立于不败之地。但其领导人无力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反而使公司没有专攻的方向,在各条占线上同时失利。在计算机芯片领域败于Intel,在数字通信芯片败于德州仪器TI,在手机领域败于NOKIA。
MOTO和AT&T衰落的原因正好相反,AT&T由于没有一个能控股的股东,没有人觉得公司是自己的,并为它的长远利益考虑,于是董事会的短视和贪婪断送了它,而MOTO则相反,一直由卡尔文家族控制,但无能力迎接信息革命的挑战,因此不可避免的没落。这也就是前面多次强调公司领导人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MOTO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时间: 2024-12-17 05:55:29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hello,moto的相关文章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帝国的余辉--at&t

为了挣快钱,将公司分拆,AT&T将一个好好的公司拆散卖掉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帝国的余辉--at&t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蓝色巨人--IBM

1.保守,监守自己的核心领域,并在其它领域创新慢慢的发展.2.完成了IBM从一个计算机硬件制造公司到一个以服务和软件为核心的服务性公司的转变3.裁掉一些冗余的部门和一些毫无前途的项目4.引入竞争机制,一个项目可能有多个组背靠背地开发,为了防止互相拆台.加强合作,将每个人的退休金和全公司的而不是以前的各部门的效益挂钩.5.砍掉一些偏重理论而没有效益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和开发结合起来,一旦一个研究项目可以实用了,他就将整个研究组从实验室挪到产品部门.快速地将研究转 化成产品,而将长线研究和基础研究通过与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水果公司的复兴--乔布斯

1.创新 2.永远渴望.大智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3.专注于一点,只学习对自己有用的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三大定律

1.摩尔定理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每十八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新产品,每十八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2.安迪-比尔定理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的. 安迪,即原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 比尔,即微软的比尔.盖茨即使是同样功能的软件,今天的比昨天的占用硬件资源多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因为各种编程语言越来越好用,但同时效率却越来越低.虽然用户很是烦恼新的软件把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好处几乎全部用光,但是在IT领域,各个硬件厂商恰恰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件资源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奔腾的芯--英特尔

1.资金密集型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终究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的英特尔公司的对手.2.专一,专注做事情3.果断舍弃4.对手,成就自己的另一只手5.英特尔的人一天遇到了AMD的同行,便说,你们新的处理器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来,等你们做出来了,我们才会有新的事做.6.google的彼得.诺威格:当一个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50%以后,就不用再想去将市场份额翻番了,即,这个公司就必须去挖掘新的成长点了.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IT业的罗马帝国--微软,Microsoft

1.逼迫自己,产生紧迫感2.薄利多销3.建立用户粘性,产生依赖4.抢占市场:开放.兼容.廉价5.在微软以前,软件是不能直接挣钱的,因为都是在卖硬件时送给用户的,这样,软件的价值必须 通过硬件的销售才能体现出来,微软时,把软件做到了可以单独分离出来销售,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软件会逐渐朝着免费开源方向发展,而继以通过服务的方式来获取利润.6.一个操作系统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上面有多少既有用又廉价的应用软件.7.兼容性比性能更重要8.微软之所以得以控制整个微机行业,在于它控制了人们使用计算机时无法绕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英名不朽--杨致远、费罗和yahoo公司

1.一百年后,如果人们只记得两个对互联网贡献最大的人,那么这两个人很可能是杨致远和费罗.2.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远不止是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yahoo公司,更重要的是制定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全世界至今遵守的游戏规则--开放.免费和盈利3.yahoo不是第一家从事互联网服务的门户网站,但是,yahoo是确定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公司.如果不是yahoo,互联网很可能像汽车一样在相当长时间里可能成为有钱人的奢侈品.4.最初的互联网内容是收费的,而且杂乱无章的.5.互联网用户发现通过yahoo可以找

记“浪潮之巅”读书笔记之硅谷的另一面

1.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一个小公司要想成功,有很多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一个科技创业者需要具备:一.创始人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类聪明人,一类是曹操.司马懿那样的领袖人物,另一类是出点子的谋臣,像郭嘉.诸葛亮.办公司需要的是前一种人.二.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因为他们必须能熬得住几年每天在简陋的车库里工作16-20小时的苦日子.三.他们必须是多面手,因为在创业初期,他们必须干所有的脏活.著名的语音技术公司Nuance的共同创始人

浪潮之巅读书笔记——微软

法庭裁定,微软的垄断行为已经违法了反垄断法,并构成对苹果,太阳,网景,莲花,Real Networks,Linux等公司的威胁,作为补救,将强制地把微软拆成两个公司,一个操作系统的公司和一个经营其它软件的公司.当天,微软的股票狂跌掉了一半,市值从五千亿美元缩水到不到三千亿,从此便停留在了两到三千亿的水平.在第二天晚上的千人酒会上,除了微软以外的所有人对这个结果都很高兴.这说明微软的垄断行为确实犯了众怒. 在整个IT领域,微软永远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敌人.微软靠它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和无比雄厚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