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20):过河卒

例20  过河卒

题目描述

如图1,在棋盘的A点有一个过河卒,需要走到目标B点。卒行走规则:可以向下、或者向右。同时在棋盘上的任一点有一个对方的马(如图1的C点),该马所在的点和所有跳跃一步可达的点称为对方马的控制点。例如,图1中C点上的马可以控制9个点(图中的P1,P2,…,P8 和C)。卒不能通过对方马的控制点。

棋盘用坐标表示,A点(0,0)、B点(n,m)(n,m为不超过50的整数,并由键盘输入),同样马的位置坐标通过键盘输入,并约定C<>A,同时C<>B。

编写程序,计算出卒从A点能够到达B点的路径的条数。

图1  棋盘上的过河卒和对方的控制马

输入格式

一行四个数据,分别表示B点坐标和马的坐标。

输出格式

一个数据,表示所有的路径条数。

输入样例

6 6 3 3

输出样例

6

(1)编程思路。

在棋盘的A点(0,0)的过河卒要到达棋盘上的任意一点,只能从左边和上边两个方向过来。因此,要到达某一点的路径数,等于和它相邻的左、上两个点的路径数和:

F[i][j] = F[i-1][j] + F[i][j-1]。

可以使用逐列(或逐行)递推的方法来求出从起始顶点到终点的路径数目,即使有障碍(将马的控制点称为障碍),这一递推方法也完全适用,只要将到达该点的路径数目设置为0即可,用F[i][j]表示到达点(i,j)的路径数目,g[i][j]表示点(i,j)有无障碍,递推方程如下:

F[0][0] = 1     初始点直接可达。

F[i][0] = F[i-1][0]   (i > 0,g[i][0] =0)     // 左边界

F[0][j] = F[0][j-1]   (j > 0,g[0][j] = 0)    // 上边界

F[i][j] = F[i-1][j] + F[i][j-1]   (i > 0,j > 0,g[x, y] = 0) // 递推式

(2)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j,x,y,n,m,forbidden[51][51];

long int  ans[51][51];

int dx[8]={-2,-1,1,2,2,1,-1,-2};

int dy[8]={1,2,2,1,-1,-2,-2,-1};

scanf("%d%d%d%d",&n,&m,&x,&y);

for (i=0;i<=n;i++)

for (j=0;j<=m;j++)

{

forbidden[i][j]=0;

ans[i][j]=0;

}

ans[0][0]=1;

forbidden[x][y]=1;

for (i=0;i<8; i++)

if (x+dx[i]>=0 && x+dx[i]<=n && y+dy[i]>=0 && y+dy[i]<=m)

forbidden[x+dx[i]][y+dy[i]]=1;

for (i=1; i<=n; i++)

if (forbidden[i][0]==0)

ans[i][0]=1;

else break;

for (i=1; i<=m; i++)

if (forbidden[0][i]==0)

ans[0][i]=1;

else break;

for (i=1; i<=n; i++)

for (j=1; j<=m; j++)

if (forbidden[i][j]==0)

ans[i][j]=ans[i-1][j]+ans[i][j-1];

printf("%ld\n",ans[n][m]);

return 0;

}

习题20

20-1  马的行走路径

问题描述

设有一个n*m的棋盘(2<=n<=50,2<=m<=50),在棋盘上任一点有一个中国象棋马,如图2(a)所示。马行走的规则为:(1)马走日字;(2)马只能向右走,即如图2(b)所示的4种走法。

编写一个程序,输入n和m,找出一条马从棋盘左下角(1,1)到右上角(n,m)的路径。例如:输入n=4、m=4时,输出路径 (1,1)->(2,3)->(4,4)。这一路经如图2(c)所示。若不存在路径,则输出"No!"

图2  棋盘及马儿的行走

输入格式

一行两个数据,表示终点的位置坐标。

输出格式

一条可行的行走路径。如果可行的行走路径有多条,任意输出一条即可。若不存在路径,则输出"No!"。

输入样例

10 10

输出样例

(1,1)->(2,3)->(3,5)->(4,7)->(5,9)->(6,7)->(7,9)->(9,8)->(10,10)

(1)编程思路

先将棋盘的横坐标规定为i,纵坐标规定为j,对于一个n×m的棋盘,i的值从1到n,j的值从1到m。棋盘上的任意点都可以用坐标(i,j)表示。

对于马的移动方法,用变量k来表示四种移动方向(1、2、3、4);而每种移动方法用偏移值来表示,并将这些偏移值分别保存在数组dx和dy中,如表1所示。

表1  4种移动方法对应偏移值


K


Dx[k]


Dy[k]


1


2


1


2


2


-1


3


1


2


4


1


-2

根据马走的规则,马可以由(i-dx[k],j-dy[k])走到(i,j)。只要马能从(1,1)走到(i-dx[k],j-dy[k]),就一定能走到(i,j),当然,马走的坐标必须保证在棋盘上。

以(n,m)为起点向左递推,当递推到(i-dx[k],j-dy[k])的位置是(1,1)时,就找到了一条从(1,1)到(n,m)的路径。

程序中可用一个二维数组a表示棋盘,使用倒推法,从终点(n,m)往左递推,设初始值a[n][m]为(-1,-1)(表示终点),如果从(i,j)一步能走到(n,m),就将(n,m)存放在a[i][j]中。如表2所示,a[3][2]和a[2][3]的值是(4,4),表示从这两个点都可以到达坐标(4,4)。从(1,1)可到达(2,3)、(3,2)两个点,所以a[1][1]存放两个点中的任意一个即可。递推结束以后,如果a[1][1]值为(0,0)说明不存在路径,否则a[1][1]值就是马走下一步的坐标,以此顺推输出路径。

表2  N=4,M=4时,数组a的赋值情况


A[4][4]={-1,-1}


A[2][3]={4,4}


A[3][2]={4,4}


A[1][1]={2,3}

(2)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dx[5]={0,2,2,1,1},dy[5]={0,1,-1,2,-2};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

struct point a[51][51];

int i,j,n,m,k;

for(i=0;i<51;i++)

for (j=0;j<51;j++)

a[i][j].x=a[i][j].y=0;

scanf("%d%d",&n,&m);

a[n][m].x=-1;          // 标记为终点

a[n][m].y=-1;

for (i=n;i>=2;i--)       // 倒推

for (j=1;j<=m;j++)

if (a[i][j].x!=0)

for (k=1;k<=4;k++)

{

a[i-dx[k]][j-dy[k]].x=i;

a[i-dx[k]][j-dy[k]].y=j;

}

if (a[1][1].x==0)

printf("No!\n");

else                 // 存在路径

{

i=1;  j=1;

printf("(%d,%d)",i,j);

while (a[i][j].x!=-1)

{

k=i;

i=a[i][j].x;  j=a[k][j].y;

printf("->(%d,%d)",i,j);

}

printf("\n");

}

return 0;

}

20-2  方格取数(一)

题目描述

设有N×N的方格图(N≤9),我们将其中的某些方格中填入正整数,而其他的方格中则放入数字0。如下所示(见样例):

某人从图的左上角的A点出发,可以向下行走,也可以向右走,直到到达右下角的B点。在走过的路上,他可以取走方格中的数(取走后的方格中将变为数字0)。

此人从A点走到B点,试找出1条这样的路径,使得取得的数之和为最大。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为一个整数N(表示N×N的方格图),接下来的每行有三个整数,前两个表示位置,第三个数为该位置上所放的数。一行单独的0表示输入结束。

输出格式

只需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找出的1条路径上取得的最大的和。

输入样例

8

2 3 13

2 6 6

3 5 7

4 4 14

5 2 21

5 6 4

6 3 15

7 2 14

0 0 0

输出样例

36

(1)编程思路。

因为行走的方向是:可以向下行走,也可以向右走。因此,位置(i,j)可以由上边的格子(i-1,j)走到,也可以由左边的格子(i,j-1)走到。

设f[i][j]表示走到格子(i,j)处所取方格数的最大值,a[x][y]表示格子(x,y)上的数字。显然有

f[i][j]=max(f[i-1][j],f[i][j-1])+a[i][j];

初始时   f[1][1]=a[1][1]。

(2)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x(int a,int b)

{return a<b?b:a;}

int main()

{

int f[10][10]={0}, a[10][10]={0};

int n;

scanf("%d",&n);

while(1)

{

int x, y, w;

scanf("%d%d%d",&x,&y,&w);

if (x==0 && y==0 && w==0) break;

a[x][y]=w;

}

f[1][1]=a[1][1];

int i, j;

for (i=1;i<=n;i++)

{

for (j=1;j<=n;j++)

{

f[i][j]=max(f[i-1][j],f[i][j-1])+a[i][j];

}

}

printf("%d\n",f[n][n]);

return 0;

}

20-3  方格取数(二)

题目描述

设有N×N的方格图(N≤9),我们将其中的某些方格中填入正整数,而其他的方格中则放入数字0。如下所示(见样例):

某人从图的左上角的A点出发,可以向下行走,也可以向右走,直到到达右下角的B点。在走过的路上,他可以取走方格中的数(取走后的方格中将变为数字0)。

此人从A点到B点共走两次,试找出2条这样的路径,使得取得的数之和为最大。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为一个整数N(表示N×N的方格图),接下来的每行有三个整数,前两个表示位置,第三个数为该位置上所放的数。一行单独的0表示输入结束。

输出格式

只需输出一个整数,表示2条路径上取得的最大的和。

输入样例

8

2 3 13

2 6 6

3 5 7

4 4 14

5 2 21

5 6 4

6 3 15

7 2 14

0 0 0

输出样例

67

(1)编程思路1。

本题要求找到2条从(1,1)到(n,n)的路径,被取走的格子里的数变为0,使得在两条路径上格子中数之和最大时,就成为了“二取方格数”问题。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先后做两次单条路径“方格取数”,这一算法的本质是贪心,但这是错误的,反例如下:


3


4 


5


0 


0 


0


2 


8 


2

贪心:第一路径:3->4->8->2  (17)    第二路径:5 (5)   总和为22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数都取完,总和为24。 

解决“二取方格数”问题需要用到“多进程DP”。即解决本题时,由于此人从A点到B点共走两次,要找出2条这样的路径,因此可以考虑为两个人同时从A走到B。

设f[i][j][k][l]为第一个人走到(i,j),第二个人走到(k,l)时方格取数能达到的最大值,a[x][y]表示格子(x,y)上的数字。

状态转移情况如下:

1)两个人同时向右走

f[i][j][k][l]=max(f[i][j][k][l],f[i-1][j][k-1][l]+a[i][j]+a[k][l]);

2)两个人同时向下走

f[i][j][k][l]=max(f[i][j][k][l],f[i][j-1][k][l-1]+a[i][j]+a[k][l]);

3)两个人分别向右和向下走

f[i][j][k][l]=max(f[i][j][k][l],f[i-1][j][k][l-1]+a[i][j]+a[k][l]);

4)两个人分别向下和向右走

f[i][j][k][l]=max(f[i][j][k][l],f[i][j-1][k-1][l]+a[i][j]+a[k][l]);

当然,若两人走到了同一个格子,即(i,j)和(k,l)是同一个点,f[i][j][k][l]值还要减去a[i][j]。

两个人都走到(n,n)格子时,得到答案,即f[n][n][n][n]为所求。

(2)源程序1。

#include <stdio.h>

int max(int a,int b)

{return a<b?b:a;}

int main()

{

int f[10][10][10][10]={0}, a[10][10]={0};

int n;

scanf("%d",&n);

while(1)

{

int x, y, w;

scanf("%d%d%d",&x,&y,&w);

if (x==0 && y==0 && w==0) break;

a[x][y]=w;

}

f[1][1][1][1]=a[1][1];

int i, j, k, l;

for (i=1;i<=n;i++)

{

for (j=1;j<=n;j++)

for (k=1;k<=n;k++)

for (l=1;l<=n;l++)

{

f[i][j][k][l]=max(f[i][j][k][l],f[i-1][j][k-1][l]+a[i][j]+a[k][l]);

f[i][j][k][l]=max(f[i][j][k][l],f[i][j-1][k][l-1]+a[i][j]+a[k][l]);

f[i][j][k][l]=max(f[i][j][k][l],f[i-1][j][k][l-1]+a[i][j]+a[k][l]);

f[i][j][k][l]=max(f[i][j][k][l],f[i][j-1][k-1][l]+a[i][j]+a[k][l]);

if(i==k && j==l)f[i][j][k][l]-=a[i][j];

}

}

printf("%d\n",f[n][n][n][n]);

return 0;

}

(3)编程思路2。

按思路1的方法,由于状态总共有n^4种,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4)。

如果让两个人同时从(1,1)处出发,并同时向前延伸,那么当两个人都走了k步,两条路径都已经各自包含k个方格时,两条路径的末端必同在整个矩阵的第k条对角线上。如下图3所示。

图3  行走对角线示意图

由图3可知,走1步可到达(1,1)格子(标注为2),走两步可到达(1,2)或(2,1)格子(标注为2),走三步可到达(1,3)、(2,2)或(3,1)格子(标注为4),……。

由图可知,对于每一条路径,向右延伸的格子数+向下延伸的格子数=k(定值),也就是末端两个格子的纵横坐标之和=k。

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两路径末端所在的行编号x1,x2以及两末端所在对角线编号k,就可以确定末端节点的位置(x1,k-x1),(x2,k-x2)。这样,可以只枚举对角线、x1和x2。

设状态f[l][x1][x2]第一个人横坐标为x1(即第一个路径末端在第x1行),第二个人横坐标为x2(即第二路径末端在第x2行),且两末端同在第k条对角线上时的最优解。

到达状态f[l][x1][x2]有有4种可能:

1)第1人从x1的左边向右到达x1,第2人从x2的左边向右到达x2,其前一状态应为f[k-1][x1-1][x2-1];

2)第1人从x1的上边向下到达x1,第2人从x2的上边向下到达x2,其前一状态应为f[k-1][x1][x2];

3)第1人从x1的左边向右到达x1,第2人从x2的上边向下到达x2,其前一状态应为f[k-1][x1-1][x2];

4)第1人从x1的上边向下到达x1,第2人从x2的左边向右到达x2,其前一状态应为f[k-1][x1][x2-1];

这样,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方程:

tmp=max(max(f[k-1][x1-1][x2-1],f[k-1][x1][x2]),max(f[k-1][x1-1][x2],f[k-1][x1][x2-1]));

f[k][x1][x2]=max(f[k][x1][x2],tmp+a[x1][k-x1]+a[x2][k-x2]);

同样,如果点(x1,k-x1)和(x2,k-x2)重合了,需要减去一个点中的数(每个点只能取一次)。

(4)源程序2。

#include <stdio.h>

int max(int a,int b)

{return a<b?b:a;}

int main()

{

int f[19][10][10]={0}, a[10][10]={0};

int n;

scanf("%d",&n);

while(1)

{

int x, y, w;

scanf("%d%d%d",&x,&y,&w);

if (x==0 && y==0 && w==0) break;

a[x][y]=w;

}

int d=n*2;

f[2][1][1]=a[1][1];

for (int i=3;i<=d;i++)

{

int c=i<n+1?i:n+1;

int s=i>n?i-n:1;

for(int j=s;j<c;j++)

for(int k=s;k<c;k++)

{

int x1=j,x2=k,y1=i-j,y2=i-k;

int tmp=max(max(f[i-1][x1-1][x2-1],f[i-1][x1][x2]),

max(f[i-1][x1-1][x2],f[i-1][x1][x2-1]));

f[i][x1][x2]=max(f[i][x1][x2],tmp+a[x1][y1]+a[x2][y2]);

if (x1==x2&&y1==y2)  f[i][x1][x2]=f[i][x1][x2]-a[x1][y1];

}

}

printf("%d\n",f[d][n][n]);

return 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s-whut/p/11971237.html

时间: 2024-10-07 21:00:44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20):过河卒的相关文章

经典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 -- C 和 Python 版 (06 - 10)

[06]格式化输出 题目:用*号输出字母C的图案. 思路:可先用'*'号在纸上写出字母C,再分行输出.如果输出图形较大,且有规律可循,可考虑使用循环. C 语言代码 int main() { const char *p = " **** \n" " ** ** \n" "** \n" "** \n" "** \n" " ** ** \n" " **** \n"; pr

黑马程序员——经典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

1.数字排列 2.奖金分配问题 3.已知条件求解整数 4.输入日期判断第几天 5.输入整数进行排序 6.用*号显示字母C的图案 7.显示特殊图案 8.打印九九口诀 9.输出国际象棋棋盘 10.打印楼梯并按条件打印笑脸 11.经典兔子问题 12.判断素数 13.水仙花数问题 14.正整数分解质因数 15.学习成绩划分 16.正整数求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7.统计英文字母/空格/数字个数 18.求s=a+aa+aaa+aa...a的值 19.求解"完数" 20.球体自由落下物理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22):插入排序

例22  插入排序 问题描述 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以关键字递增(或递减)排列的有序序列. 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简单插入排序就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 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顺序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值的大小插入到一个有序的序列中,插入后该序列仍然是有序的. 简单插入排序是一种最简单的排序方法.它的排序过程为:先将待排序序列中第1个记录看成是一个有序的子序列,然后从第2个记录起依次逐个地插入到这个有序的子序列中去.这很像玩扑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9):生理周期

例9    生理周期 问题描述 人生来就有三个生理周期,分别为体力.感情和智力周期,它们的周期长度为 23 天.28 天和33 天.每一个周期中有一天是高峰.在高峰这天,人会在相应的方面表现出色.例如,智力周期的高峰,人会思维敏捷,精力容易高度集中.因为三个周期的周长不同,所以通常三个周期的高峰不会落在同一天.对于每个人,我们想知道何时三个高峰落在同一天. 对于每个周期,我们会给出从当前年份的第一天开始,到出现高峰的天数(不一定是第一次高峰出现的时间).你的任务是给定一个从当年第一天开始数的天数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4):水仙花数

例4    水仙花数 题目描述 一个三位整数(100-999),若各位数的立方和等于该数自身,则称其为“水仙花数”(如:153=13+53+33),找出所有的这种数. 输入格式 没有输入 输出格式 若干行,每行1个数字. 输入样例 无 输出样例 153 * * * ... * * * (输出被和谐了) (1)编程思路1. 对三位数n(n为100~999之间的整数)进行穷举.对每个枚举的n,分解出其百位a(a=n/100).十位b(b=n/10%10)和个位c( c=n%10),若满足a*a*a+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14):丑数

例14   丑数 问题描述 丑数是其质因子只可能是2,3或5的数.前10个丑数分别为1, 2, 3, 4, 5, 6, 8, 9, 10, 12.输入一个正整数n,求第n个丑数. 输入格式 每行为一个正整数n (n <= 1500),输入n=0结束. 输出格式 每行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求得的第n个丑数. 输入样例 1 2 50 0 输出样例 1 2 243 (1)编程思路. 根据丑数的定义,丑数从小到大排列的序列中的一个数应该是其前面某个数乘以2.3或者5的结果.因此,可以定义一个数组num[15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21):折半查找

例21  折半查找 问题描述 顺序查找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检索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检索表的一端(如表中第一个记录或最后一个记录)开始,逐个进行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的比较.若某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若直至检索表的另一端(如最后一个记录或第一个记录),其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都不等,则表明表中没有待查记录,查找不成功. 顺序查找可以写成一个简单的一重循环,循环中依次将检索表(不妨设为数组a)中的元素与给定值比较,若相等,用break退出循环.算法描述为: for (i=0

经典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

[程序1]题目:有1.2.3.4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互不相同且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都是多少? [程序2]题目:企业发放的奖金根据利润提成.利润(I)低于或等于10万元时,奖金可提10%:利润高于10万元,低于20万元时,低于10万元的部分按10%提成,高于1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7.5%:20万到40万之间时,高于2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5%:40万到60万之间时高于4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3%:60万到100万之间时,高于60万元的部分,可提成1.5%,高于100万元时,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1%提

C语言程序设计100例之(3): Cantor表

例3    Cantor表 题目描述 现代数学的著名证明之一是Georg Cantor证明了有理数是可枚举的.他是用下面这一张表来证明这一命题的: 1/1  1/2  1/3  1/4  …… 2/1  2/2  2/3  …… 3/1  3/2  …… 4/1  …… …… 现以z字型方法给上表的每项编号.方法为:第一项是1/1,然后是1/2.2/1.3/1.2/2.1/3.1/4.2/3……. 输入格式 整数N(1≤N≤10000000) 输出格式 表中的第N项 输入样例 7 输出样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