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
必须字段。
提示:
- 不要在name中包含js, node字样;
- 这个名字不能以点号或下划线开头;
- 这个名字不能包含有大写字母;
- 这个名字可能在require()方法中被调用,所以应该尽可能短;
- name字段不能含有非URL安全的字符,因为它将当发布的时候,它将作为你的包的相关信息被写入URL中
那么,有哪些算是非URL安全的字符呢?
Version
必须字段。
对于"version":"x.y.z"
1.修复bug,小改动,增加z
2.增加了新特性,但仍能向后兼容,增加y
3.有很大的改动,无法向后兼容,增加x
npm有自己的检验version的模块——node-semver
npm有自己的一套检验version正确性的模块,它叫做 node-semver,是一开始就跟随着npm一起被打包安装的。当然了,你也可以通过自己安装去在自己的项目中使用它。
使用的例子像这样:
先npm install --save semver
然后:
const semver = require(‘semver‘) semver.valid(‘1.2.3‘) // ‘1.2.3‘ semver.valid(‘a.b.c‘) // null
Description
可选字段,必须是字符串。npm search的时候会用到。
Keywords
可选字段,字符串数组。npm search的时候会用到。
简单地说,Description和Keywords是npm搜索系统中的搜索条件,所以。如果你试图发布的是一个开源插件,那么这两个字段你应该重视
Homepage
可选字段,没有http://等带协议前缀的URL。
Bugs
可选字段,问题追踪系统的URL或邮箱地址;npm bugs用的上。
{ "url" :"http://github.com/owner/project/issues",
"email" :"[email protected]"
}
License
可选字段。
如果是使用一个普遍的license,比如BSD-3-Clause或MIT,直接使用:
{ "license" : "BSD-3-Clause" }
Author, contributors
都是可选字段。author是一个人,contributors是一组人。
Author的格式如下:
{ "name" : "Barney Rubble",
"email" : "[email protected]",
"url" : "http://barnyrubble.tumblr.com/"
}
name属性(必填) email属性(选填) URL属性(选填)
这种格式也可以:
"Barney Rubble <[email protected]> (http://barnyrubble.tumblr.com/)"
Files
可选字段,项目包含的一组文件。如果是文件夹,文件夹下的文件也会被包含。如果需要把某些文件不包含在项目中,添加一个”.npmignore”文件。这个文件和”gitignore”类似。
Main
可选字段。这个字段的值是你程序主入口模块的ID。
这个是你项目的入口文件。简而言之,当别人安装了你发布的模块时,require你的模块的时候返回的就是这个模块的导出(exports)。
例如你写入了 { "main":"XXX.js"},而他人通过npm install ‘你的模块名称‘ . 安装了你的模块后,他通过 var X = require(‘你的模块名称‘)取得的就是你在XXX.js的输出
Bin
可选字段。很多的包都会有执行文件需要安装到PATH中去。
这个字段对应的是一个Map,每个元素对应一个{ 命令名:文件名 }。
{ "bin" : { "npm" : "./cli.js" } }
Directories
用于指示包的目录结构:
Directories.lib
指示库文件的位置。
Directories.bin
和前面的bin是一样的,但如果前面已经有bin,那么这个就无效。
除了以上两个,还有Directories.doc& Directories.man & Directories.example。
Repository
可选字段。用于指示代码存放的位置。
"repository" :
{ "type" : "git"
, "url" : "http://github.com/npm/npm.git"
}
"repository" :
{ "type" : "svn"
, "url" : "http://v8.googlecode.com/svn/trunk/"
}
Scripts
写进scripts的命令(command),可以通过npm run <command>或者npm <command> 运行对应的shell指令,例如:
{
"scripts": { "start": "node main.js"}
}
可以让你在终端输入npm start的时候,等同于运行了node main.js
什么时候要加“run”,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加“run”呢?
一个让我们可能有些困扰的问题是,通过script字段内的npm命令运行脚本时,有时候要加“run”,有时候又不要加"run",即有时候是可以直接用npm <command>;而有时候又要用npm run <command> 才能运行脚本,这该如何区分呢?
首先要提一下的是,run的原名是run-script,是一段脚本,而run是它的一个别名(alias)
1.当run[-script]被 test, start, restart, and stop这四个自带的命令所使用时,它可以被省略(或者说不需要加“run”就可以直接调用),所以我们平时最常输入的npm start实际上相当于npm run start,只不过是为了方便省略了run而已
2.当你在package.json的script字段中定义的是除了1中的4个命令外的命令的时候,你就不能省略“run”了
例如你定义
"scripts": { "build": "XXX.js" }
的时候,你运行XXX.js就只能通过npm run build去运行了
npm为script字段中的脚本路径都加上了node_moudles/.bin前缀
npm为script字段中的脚本路径都加上了node_moudles/.bin前缀,这意味着:你在试图运行本地安装的依赖在 node_modules/.bin 中的脚本的时候,可以省略node_modules/.bin这个前缀。例如:
我刚npm install webpack了,而在我的项目下的node_modules目录的.bin子目录下:
就多了一个叫做webpack的脚本
本来运行这个脚本的命令应该是:node_modules/.bin webpack
但由于npm已经自动帮我们加了node_modules/.bin前缀了,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写成:
"scripts": {"start": "webpack"}
而不用写成:
"scripts": {"start": "node_modules/.bin webpack"}
npm start是有默认值的,默认为:node server.js
· "scripts":{"start": "node server.js"}
如果你的包里有server.js文件,npm默认将执行: node server.js
.
· "scripts":{"preinstall":"node-gyp rebuild"}
如果包里有binding.gyp,
npm默认在preinstall命令时,使用node-gyp做编译。
better-npm-run的安装与betterScript字段的使用
这个是package.json文档介绍里所没有的,但这里我想特别讲一下:
先通过npm install better-npm-run安装好包,然后你就可以在你的package.json里面使用一个新的字段—— "betterScripts"字段
故名思意,它和"scripts"字段很像,那么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呢?咱还是用代码说话吧,它可以把
"scripts": { "test": "NODE_ENV=production karma start" }
变成:
"scripts": { "test": "better-npm-run test" }, "betterScripts": { "test": { "command": "karma start", "env": { "NODE_ENV": "test" } } }
简单地说,就是当运行"scripts"字段中的命令的时候,它会进一步去运行 "betterScripts"中对应的命令,并通过"env"对象控制运行时的环境变量,如NODE_ENV。
好处是让你的代码的可读性更强一些
另外提一下NODE_ENV的作用:
用来设置环境变量(默认值为development)。
通过检查这个值可以分别对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下做不同的处理
例如在服务端代码中通过检查是否是开发环境(development)决定是否启动代码热重载功能
(热重载只是为了在开发环境【developmen】提高生产效率用,在生产环境【production】没毛用)
if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 省略诸多内容 app.use(require(‘webpack-hot-middleware‘)(compiler, { path: ‘/__webpack_hmr‘ })) }
Config
可选字段,object。
Config对象中的值在Scripts的整个周期中皆可用,专门用于给Scripts提供配置参数。
Dependencies
可选字段,指示当前包所依赖的其他包。
{ "dependencies" :
{ "foo" : "1.0.0 - 2.9999.9999"
, "bar" : ">=1.0.2 <2.1.2"
, "baz" : ">1.0.2 <=2.3.4"
, "boo" : "2.0.1"
, "qux" : "<1.0.0 || >=2.3.1 <2.4.5 || >=2.5.2 <3.0.0"
, "asd" : "http://asdf.com/asdf.tar.gz"
, "til" : "~1.2"
, "elf" : "~1.2.3"
, "two" : "2.x"
, "thr" : "3.3.x"
}
}
版本格式可以是下面任一种:
version
完全匹配>version
大于这个版本>=version
大于或等于这个版本<version
<=version
~version
非常接近这个版本^version
与当前版本兼容1.2.x
X代表任意数字,因此1.2.1, 1.2.3等都可以http://...
Unix系统下使用的tarball的URL。*
任何版本都可以""
任何版本都可以version1 - version2
等价于>=version1 <=version2
.range1 || range2
满足任意一个即可git...
Git地址user/repo
devDependencies
可选字段。如果只需要下载使用某些模块,而不下载这些模块的测试和文档框架,放在这个下面比较不错。
dependencies字段和devDependencies字段的区别
dependencies字段和devDependencies字段分别代表生产环境依赖和开发环境依赖
与两个字段相关的npm install的命令
npm install 模块 --save 安装好后写入package.json的dependencies中(生产环境依赖)
npm install 模块 --save-dev 安装好后写入package.json的devDepencies中(开发环境依赖)
怎么区分到底安装包的时候放在dependencies中还是devDepencies中呢?
很简单
1.一般你去github或者npm社区里面相关包的介绍后面都会带有--save 或者--save-dev 的参数的,这时候把命令直接复制过来运行就OK了,不用管那么多
2.如果没有1中的介绍,那么请思考,这个包到底是纯粹为了开发方便使用呢?还是要放到上线后APP的代码中呢?前者则为devDepencies,后者则为dependencies
【注意】:在团队协作中,一个常见的情景是他人从github上clone你的项目,然后通过npm install安装必要的依赖,(刚从github上clone下来是没有node_modules的,需要安装)那么根据什么信息安装依赖呢?就是你的package.json中的dependencies和devDepencies。所以,在本地安装的同时,将依赖包的信息(要求的名称和版本)写入package.json中是很重要的!
peerDependencies
可选字段。兼容性依赖。如果你的包是插件,适合这种方式。
bundledDependencies
可选字段。发布包时同时打包的其他依赖。
optionalDependencies
可选字段。如果你想在某些依赖即使没有找到,或则安装失败的情况下,npm都继续执行。那么这些依赖适合放在这里。
Engines
可选字段。既可以指定node版本:
{ "engines" : {"node" : ">=0.10.3 <0.12" } }
也可以指定npm版本:
{ "engines" : {"npm" : "~1.0.20" } }
engineStrick
可选字段,布尔值。如果你肯定你的程序只能在制定的engine上运行,设置为true。
Os
可选字段。指定模块可以在什么操作系统上运行:
"os" : [ "darwin","linux" ]
"os" : [ "!win32" ]
CPU
可选字段。指定CPU型号。
"cpu" : [ "x64","ia32" ]
"cpu" : [ "!arm","!mips" ]
preferGlobal
可选字段,布尔值。如果你的包是个命令行应用程序,需要全局安装,就可以设为true。
Private
可选字段,布尔值。如果private为true,npm会拒绝发布。这可以防止私有repositories不小心被发布出去。
publishConfig
可选字段。发布时使用的配置值放这。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ngqinglang/p/825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