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静态内存与动态内存分配的解析

1. 静态内存

静态内存是指在程序开始运行时由编译器分配的内存,它的分配是在程序开始编译时完成的,不占用CPU资源。

程序中的各种变量,在编译时系统已经为其分配了所需的内存空间,当该变量在作用域内使用完毕时,系统会

自动释放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变量的分配与释放,都无须程序员自行考虑。

eg:
基本类型,数组

2. 动态内存

用户无法确定空间大小,或者空间太大,栈上无法分配时,会采用动态内存分配。

3. 区别

a) 静态内存分配在编译时完成,不占用CPU资源; 动态内存分配在运行时,分配与释放都占用CPU资源。

b) 静态内存在栈(stack)上分配; 动态内存在堆(heap)上分配。

c) 动态内存分配需要指针和引用类型支持,静态不需要。

d) 静态内存分配是按计划分配,由编译器负责; 动态内存分配是按需分配,由程序员负责。

4. 实例说明

class A
{
	int i;
	int j;
}

class TestM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a = new A(); // (A *)malloc(sizeof(A));
			// new A(); 在堆中动态分配一块区域,被当做了A对象
			// aa本身的内存是在栈中分配的
			// 堆中内存的地址赋给了aa
			// aa指向堆中的内存,aa代表了堆中的内存
			// aa.i 代表: aa这个静态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动态内存中的A对象的i这个成员
			// aa.j 代表: aa这个静态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动态内存中的A对象的j这个成员
		aa.i = 10;
		aa.j = 20;
		System.out.printf("%d, %d\n", aa.i, aa.j);

		//int i = 10;
	}
}

5. 对象所占内存大小

基本数据的类型的大小是固定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非基本类型的Java对象,其大小就值得商榷。

在Java中,一个空Object对象的大小是8byte,这个大小只是保存堆中一个没有任何属性的对象的大小。看下面语句:

Object ob = new Object();

这样在程序中完成了一个Java对象的生命,但是它所占的空间为:4byte+8byte。4byte是上面部分所说的Java栈中保存引用的所需要的空间。而那8byte则是Java堆中对象的信息。

因为所有的Java非基本类型的对象都需要默认继承Object对象,因此不论什么样的Java对象,其大小都必须是大于8byte。

有了Object对象的大小,我们就可以计算其他对象的大小了。

Class NewObject {
    int count;
    boolean flag;
    Object ob;
}

其大小为:空对象大小(8byte)+int大小(4byte)+Boolean大小(1byte)+空Object引用的大小(4byte)=17byte。但是因为Java在对对象内存分配时都是以8的整数倍来分,因此大于17byte的最接近8的整数倍的是24,因此此对象的大小为24byte。

这里需要注意一下基本类型的包装类型的大小。因为这种包装类型已经成为对象了,因此需要把他们作为对象来看待。包装类型的大小至少是12byte(声明一个空Object至少需要的空间),而且12byte没有包含任何有效信息,同时,因为Java对象大小是8的整数倍,因此一个基本类型包装类的大小至少是16byte。这个内存占用是很恐怖的,它是使用基本类型的N倍(N>2),有些类型的内存占用更是夸张(随便想下就知道了)。因此,可能的话应尽量少使用包装类。在JDK5.0以后,因为加入了自动类型装换,因此,Java虚拟机会在存储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

※相关知识点补充

①.数据类型

Java虚拟机中,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即:他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而引用类型的变量保存引用值。“引用值”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对象本身存放在这个引用值所表示的地址的位置。
基本类型包括: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Boolean,returnAddress
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类型和数组。

②.堆与栈

栈是运行时的单位,而堆是存储的单位。
栈解决程序的运行问题,即程序如何执行,或者说如何处理数据;堆解决的是数据存储的问题,即数据怎么放、放在哪儿。
在Java中一个线程就会相应有一个线程栈与之对应,这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不同的线程执行逻辑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一个独立的线程栈。而堆则是所有线程共享的。栈因为是运行单位,因此里面存储的信息都是跟当前线程(或程序)相关信息的。包括局部变量、程序运行状态、方法返回值等等;而堆只负责存储对象信息。

为什么要把堆和栈区分出来呢?栈中不是也可以存储数据吗?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看,栈代表了处理逻辑,而堆代表了数据。这样分开,使得处理逻辑更为清晰。分而治之的思想。这种隔离、模块化的思想在软件设计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堆与栈的分离,使得堆中的内容可以被多个栈共享(也可以理解为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对象)。这种共享的收益是很多的。一方面这种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交互方式(如:共享内存),另一方面,堆中的共享常量和缓存可以被所有栈访问,节省了空间。

栈因为运行时的需要,比如保存系统运行的上下文,需要进行地址段的划分。由于栈只能向上增长,因此就会限制住栈存储内容的能力。而堆不同,堆中的对象是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增长的,因此栈和堆的拆分,使得动态增长成为可能,相应栈中只需记录堆中的一个地址即可。

面向对象就是堆和栈的完美结合。其实,面向对象方式的程序与以前结构化的程序在执行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面向对象的引入,使得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更接近于自然方式的思考。当我们把对象拆开,你会发现,对象的属性其实就是数据,存放在堆中;而对象的行为(方法),就是运行逻辑,放在栈中。我们在编写对象的时候,其实即编写了数据结构,也编写的处理数据的逻辑。

堆中存什么?栈中存什么?
堆中存的是对象。
栈中存的是基本数据类型和堆中对象的引用。
一个对象的大小是不可估计的,或者说是可以动态变化的,但是在栈中,一个对象只对应了一个4btye的引用(堆栈分离的好处:))。
为什么不把基本类型放堆中呢?因为其占用的空间一般是1~8个字节——需要空间比较少,而且因为是基本类型,所以不会出现动态增长的情况——长度固定,因此栈中存储就够了,如果把他存在堆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会浪费空间,后面说明)。可以这么说,基本类型和对象的引用都是存放在栈中,而且都是几个字节的一个数,因此在程序运行时,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统一的。但是基本类型、对象引用和对象本身就有所区别了,因为一个是栈中的数据一个是堆中的数据。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Java中参数传递时的问题。

堆和栈中,栈是程序运行最根本的东西。程序运行可以没有堆,但是不能没有栈。而堆是为栈进行数据存储服务,说白了堆就是一块共享的内存。不过,正是因为堆和栈的分离的思想,才使得Java的垃圾回收成为可能。
Java中,栈的大小通过-Xss来设置,当栈中存储数据比较多时,需要适当调大这个值,否则会出现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常见的出现这个异常的是无法返回的递归,因为此时栈中保存的信息都是方法返回的记录点。

Java中的参数传递时传值呢?还是传引用?

不要试图与C进行类比,Java中没有指针的概念
程序运行永远都是在栈中进行的,因而参数传递时,只存在传递基本类型和对象引用的问题。不会直接传对象本身。
但是传引用的错觉是如何造成的呢?在运行栈中,基本类型和引用的处理是一样的,都是传值,所以,如果是传引用的方法调用,也同时可以理解为“传引用值”的传值调用,即引用的处理跟基本类型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当进入被调用方法时,被传递的这个引用的值,被程序解释(或者查找)到堆中的对象,这个时候才对应到真正的对象。如果此时进行修改,修改的是引用对应的对象,而不是引用本身,即:修改的是堆中的数据。所以这个修改是可以保持的了。
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基本类型组成的。可以把一个对象看作为一棵树,对象的属性如果还是对象,则还是一颗树(即非叶子节点),基本类型则为树的叶子节点。程序参数传递时,被传递的值本身都是不能进行修改的,但是,如果这个值是一个非叶子节点(即一个对象引用),则可以修改这个节点下面的所有内容。

总结就是只会传值!传对象也只是传入对象的引用的地址这个值!
但是方法内对这个对象进行修改的时候就是修改的对象本身了,而不是改变地址。

③.引用类型

对象引用类型分为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和虚引用。

强引用:就是我们一般声明对象是时虚拟机生成的引用,强引用环境下,垃圾回收时需要严格判断当前对象是否被强引用,如果被强引用,则不会被垃圾回收

软引用:软引用一般被做为缓存来使用。与强引用的区别是,软引用在垃圾回收时,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系统的剩余内存来决定是否对软引用进行回收。如果剩余内存比较紧张,则虚拟机会回收软引用所引用的空间;如果剩余内存相对富裕,则不会进行回收。换句话说,虚拟机在发生OutOfMemory时,肯定是没有软引用存在的。

弱引用:弱引用与软引用类似,都是作为缓存来使用。但与软引用不同,弱引用在进行垃圾回收时,是一定会被回收掉的,因此其生命周期只存在于一个垃圾回收周期内。

强引用不用说,我们系统一般在使用时都是用的强引用。而“软引用”和“弱引用”比较少见。他们一般被作为缓存使用,而且一般是在内存大小比较受限的情况下做为缓存。因为如果内存足够大的话,可以直接使用强引用作为缓存即可,同时可控性更高。因而,他们常见的是被使用在桌面应用系统的缓存。

时间: 2024-10-13 20:54:28

Java静态内存与动态内存分配的解析的相关文章

C之静态内存和动态内存

静态内存: * 自动申请,自动释放* 大小固定,内存空间连续* 从栈上分配的内存叫静态内存 动态内存: * 程序员自己申请 * new/malloc* 大小取决于虚拟内存的大小,内存空间不连续* java中自动回收,C中需要程序员使用free函数手动释放* 从堆上分配的内存叫动态内存 (1) 从静态存储区域分配.内存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已经分配好,这块内存在程序的整个运行期间都存在.例如全局变量,static 变量. (2) 在栈上创建.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

C++函数中,两个自动释放内存的动态内存申请类

最近做一个事情,实现一个流程交互,其中主交互流程函数中,涉及较多的内存申请, 而健康的函数,都是在函数退出前将手动申请不再需要的内存释放掉, 使用很多方法,都避免不了较多的出错分支时,一堆的if free/delete,代码长而且不好管理 因此,利用C++对象离开作用域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的特点,在这儿实现了两个自动释放内存的动态内存申请类 第一个类,只管理内存,不并管理对象 #include <vector> class XAutoFreeMem { protected: std::vecto

动态内存1(动态内存与智能指针)

静态内存用来保存局部 static 对象.类 static 数据成员 以及任何定义在函数之外的变量.栈内存用来存储定义在函数内部的非 static 对象.分配在静态或栈内存中的对象由编译器自动创建和销毁.对于栈对象,仅在其定义的程序块运行时才存在:static 对象在使用之前分配,在程序结束时销毁. 除了静态内存和栈内存,每个程序还拥有一个内存池.这部分内存被称作自由空间或堆.程序用堆来存储动态分配的对象--即,那些在程序运行时分配的对象.动态对象的生存周期由程序来控制,即当动态对象不再使用时,

深入浅出java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代理: 代理模式,是常用的设计模式.特征是,代理类与委托类有相同的接口,代理类主要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把消息转发给委托类.以及事后处理消息. 代理类和委托类,存在着关联关系.代理类的对象本身并不真正实现服务,知识通过调用委托类的对象的相关方法. 代理类可以分为两种: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静态代理: 代理类是由程序员创建,或由工具生成的代码 编译成的.在程序运行前,代理类的 *.class文件已经存在了.直接就可以运行 . 动态代理: 动态代理的代理类.没有直接由

Java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模式的实现

前言:    在现实生活中,考虑以下的场景:小王打算要去租房,他相中了一个房子,准备去找房东洽谈相关事宜.但是房东他很忙,平时上班没时间,总没有时间见面,他也没办法.后来,房东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了一个人代替自己和小王洽谈,房东本人不用出面,他只要把他的对房客的要求告诉他找的那个人,那个人和你商量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完成租房这件事了.这种现实场景比比皆是,所呈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代理模式的原型的一种.我们把焦点转向编程,你是否在编程中经常遇见这样一个问题,对于访问某个对象,我们希望给它的方法前加入一

java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简单分析

原创作品,可以转载,但是请标注出处地址http://www.cnblogs.com/V1haoge/p/5860749.html 1.动态代理(Dynamic Proxy) 代理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是在编译时就将接口.实现类.代理类一股脑儿全部手动完成,但如果我们需要很多的代理,每一个都这么手动的去创建实属浪费时间,而且会有大量的重复代码,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动态代理,动态代理可以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的创建代理类及其实例,来完成具体的功能. 其实方法直接调用就可以完成功能,为什么

从内存中堆栈的分配格局解析大小端模式

今天找了一整天的资料,企图弄懂大小端模式的区别,但是弄了很久还是弄不懂.后面尝试从内存中的分配格局来区别,找了大.小端模式下的内存分配格局进行比较,就弄懂了. 先贴出基本知识: 所谓的大端模式Big-endian,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这样的存储模式有点儿类似于把数据当作字符串顺序处理:地址由小向大增加,而数据从高位往低位放: 所谓的小端模式Little-endian,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这种存储

Java 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Java 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通常用于对原有业务逻辑的扩充.比如持有二方包的某个类,并调用了其中的某些方法.然后出于某种原因,比如记录日志.打印方法执行时间,但是又不好将这些逻辑写入二方包的方法里.所以可以创建一个代理类实现和二方方法相同的方法,通过让代理类持有真实对象,然后在原代码中调用代理类方法,来达到添加我们需要业务逻辑的目的. 这其实也就是代理模式的一种实现,通过对真实对象的封装,来实现扩展性. 一个典型的代理模式通常有三个角色,这里称之为**代理三要素** 共同接口 public int

java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一)

代理Proxy: Proxy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 代理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其目的就是为其他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某个对象的访问.代理类负责为委托类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并转发消息,以及进行消息被委托类执行后的后续处理. 为了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代理类和委托类通常会实现相同的接口,所以在访问者看来两者没有丝毫的区别.通过代理类这中间一层,能有效控制对委托类对象的直接访问,也可以很好地隐藏和保护委托类对象,同时也为实施不同控制策略预留了空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