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们的故事(连载九) 少年黑客往事

17岁的尼尔•帕特里克做为414s小组中最不怕抛投露面的人,登上了1983年9月5号的新闻周刊封面

高中生的好奇心

 1982年8月,IBM发布了个人计算机;第二年,几个少年用它攻入了国家最高机密的实验室之一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位于新墨西哥州,隶属于美国能源部,是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也是全美设计核武器的两个机构之一。

这件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之前有一位骇客——可能还是历史上最棘手的骇客——曾经攻入过其他国家机构的计算机,但是却没这么引人注目。这很可能是当年上映的热门电影《战争游戏》让人们意识到网络攻击的危险性,加上媒体对于社会热点的推波助澜。414s一时间成为全国的话题,人们认为他们是活生生的《战争游戏》主角:充满好奇心的十几岁青少年,在国家最机密的计算机中来去自如,甚至拥有随意发动核大战的能力。

414s是几名少年给自己的小团体所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所在地的电话区号。他们在维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大名鼎鼎的高德纳刚好也出生在这里。他们当年年龄在16到22岁不等,基本上主要是一群高中生。这些完全不起眼的孩子们攻击了60多台电脑——当时可是个不小的数字——除了核机构之外,纽约的斯洛恩•凯特林癌症中心和密尔沃基的一些学校的计算机也成为了他们的囊中物。

不过他们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那台被它们侵入的计算机是提供给大学使用的,里面并没有任何机密信息;只是在1983年6月3日侵入癌症纪念中心的两台计算机时,在删除所有的日志文件来企图掩盖自己的骇客行径时,也删除了账单数据而造成了1500美元的损失。

 正是这次侵入让FBI注意到了他们。癌症中心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了FBI,两个月后这几个小骇客的身份被确定,之后就是FBI的登门拜访。22岁的杰拉尔德•旺德拉是FBI的第一个拜访对象。他在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攻击的时候说,他们只是很好奇,只是想找找乐子而已。

计算机犯罪法该来了

17岁的尼尔•帕特里克当时是鲁弗斯金高中的学生,这是一所全国都数得上的好中学。做为整个414s小组中最不怕抛投露面的人,他登上了1983年9月5号的新闻周刊封面。照片里的他坐在一台计算机前,侧身对镜头微笑,梳着当时流行的、蓬松而高耸的发型。封面上的文章标题把他称为“黑客”(hacker),这也是这个词第一次登上主流媒体。对于黑客们来说,这看起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而事实上,许多真正的黑客认为新闻周刊滥用了“黑客”这个词。他们认为414s不过是一帮过于好奇的少年,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算是黑客行为。真正的黑客们创造而非破坏,探索而非掠夺,也不会干扰其他人的生活。虽然人们一般都会赞同新闻周刊对414s的描述“年轻、男性、聪明、动机明确而充满活力”——这也是大部分黑客的写照,但是新闻周刊显然给“黑客”这个词抹了黑。

虽然引起了一阵恐慌,但是414s使用的技术并不高深,使用的设备也只是便宜的个人电脑和家用调制解调器。他们只是不断地尝试那些大型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密码,而令人们想不到的是,人们虽然会为那些往往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设备建造独立的房间,但是往往还在使用默认的、印在使用手册上的用户名和默认密码,也不会迅速修补软件中的漏洞,甚至当这些漏洞被公布出来也依然故我。是缺乏安全意识的人们让这些年轻人得手,而不是他们拥有什么神秘惊人的黑客技术。

后来,414s六名成员中的三名被起诉,罪名是“滥打骚扰电话”。这是在当年的法条中能找到的、与他们的行为最相关的起诉理由。社会对新技术的反应,慢得让人吃惊。

或许是因为时代变化得太快。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社会体制和法律的变化要慢得多。虽然414s在技术上和造成的损失上并不如后来的许多真正骇客更大,但是他们刚好出现在正确的时间点上。

虽然他们并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有三人根本被免予起诉,只是没收了三个月的电脑而已,但是网络的脆弱性和在网络上实施犯罪的可能性让人们不安。1983年年末时,美国已经提出了六项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法案,还有二十个州通过并开始实施计算机犯罪法——骇客们成为了国家安全的新敌人。

时间: 2024-10-28 20:43:56

黑客们的故事(连载九) 少年黑客往事的相关文章

黑客们的故事连载十二 “蠕虫来袭”:莫里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的三个年轻人在开发UNIX操作系统之余,还在一台IBM 7090计算机上写了个叫做“达尔文”的游戏,模拟生物的进化过程,参与者要自己撰写程序来和别人的程序争夺地盘并且争取消灭别 的程序.这个游戏也叫“磁芯大战”,被认为是计算机病毒的远祖. 和那个年代许多黑客一样,老罗伯特•莫里斯写出那些离经叛道的程序的原因,只是想探索计算机的极限罢了. 后来他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计算机安全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可算是一个白帽黑客能够达到的职业顶峰.而他的儿子小罗伯特

黑客们的故事连载十一 下村努—虚拟战争追逐

下村努说:“我们认为那些我们不懂的东西很复杂,但是,事实上,那只说明我们还没有摸到合适的方式来理解它罢了.”他认为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对自己和对科学有足够信心的人才会这么说.作为顶尖级的计算物理学家和计算机安全专家,下村努有这种信心. 系出名门 1964年,下村努出生于学者家庭,父亲下村脩因为在1961年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而成为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因为父亲长期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下村努理所当然地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长大,高中还没 读完就直接升入了加州理工学院——这所学校规模虽小,

黑客们的故事(五)“邪恶帝国”的缔造者

全名为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的比尔盖茨是早期黑客中的异类.今天的他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被视为一代人的杰出榜样,信息时代的偶像,知识英雄的代表. 如果计算能力免费 1986年,沃兹在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作演讲时曾经提到他的行为准则:“我的生活法则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H=三个F的乘积,也就是幸福(Happiness))等于食物(Food).乐趣兴趣(Fun)和朋友(Friend).” 这种说法显然道出了许多黑客的心声,否则我们无法解释黑客们为什么往往会在开源或自由软件项目上花

这样的少年“黑客”,一点也不“炫酷”

少年"黑客",一点也不"炫酷".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许多青少年通过学习掌握了较高水准的电脑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固然可喜,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利用自身电脑技术实施网络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他们多是未成年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攻击正常网络,人称"黑客".那么,这些青少年为什么热衷于当"黑客"?网络"黑客"究竟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呢? 经典案例 1.少年"黑客" 组团侵入银行金融网络

天凉好个秋(连载九)

声明: 各位看官,非常抱歉,<天凉好个秋>连载系列之所以中断,实乃不得已.自从开头之后,就开始了创业,非常折腾.有人说,创业也是工作难道不休息?真的没时间了吗?此语不假,可是本人向来山野闲人性格.之前的八章都是工作的时候写的,那时候甲方单位,悠哉的很.不过就此中断此篇小说实在可惜,本人将会发扬吃苦耐劳精神继续革命. 2014年7月10日 天凉好个秋(连载九),布布扣,bubuko.com

ActionScript3游戏中的图像编程(连载九)

1.2.3 线性/倍乘提高降低亮度 线性提高亮度(图 1.4):_myColorTransform.redOffset = _myColorTransform.greenOffset = _myColorTransform.blueOffset = 100; 线性降低亮度(图 1.5):_myColorTransform.redOffset = _myColorTransform.greenOffset = _myColorTransform.blueOffset = -100; 倍乘提高亮度(

黑客博客之作为一名黑客博主应有的素质

最近有个许久未联系的老同事,微信上问我:哥,最近忙啥呢?怎么好久没见你冒泡了?我说我一直都在啊,你是说我没发黑客博客了吗? 突然想到,自己确实冷落黑客博客很久了,从6月17日-7月23日这一个多月,我总共就发了一条动态,还是给老友出书打广告: 自从我做了这个黑客博客之后似乎就完全冷落了朋友圈了! 但是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我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即使冷落了黑客博客,我也要做这个heik 01 可以很好的记录我的人生 最近在简书上,看到一个在台湾经营客栈的女老板写的文章,说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

信念与荣耀——黑客们的故事(连载四)他们的世界

很少有黑客像咔嚓船长那样高调.真正的黑客不怎么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一般都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看起来和真实世界有点格格不入.这不是装出来的——很少有装出来的黑客——而是他们的专注已经达到了心无旁骛的程度,没有办法为其他事情分心.也许身为最受推崇的虚拟人物之一的歇洛克·福尔摩斯对此深有同感:“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黑客们的故事(连载三) 因为好奇

上期说到的肯和丹尼斯在黑客文化中的高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们开发出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更在于他们行为所体现出的价值观:求知.探索,以及追求极致.这些是黑客精神的精髓——虽然黑客们贯彻这些精神时的方式并不总是合理合法的.当一个黑客仅仅是因为好奇而想搞清楚某个国家机密时,他的行为显然会触犯法律:而黑客自己往往不太在意这种事,而只会把它当作又一个智力挑战而已. 1971年和2005年的德拉普 飞客之王        著名的电话飞客“咔嚓船长”在1971年接受<时尚先生>杂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我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