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

原文: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

核心寻峰算法的原理参考Ronny,链接:投影曲线的波峰查找

C#翻译原理代码参考sowhat4999,链接:C#翻译Matlab中findpeaks方法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感谢原作者详细的解释说明。

这里先把翻译代码贴一下(略微的修改了sowhat4999代码中的几个参数)

//调用方法
List<double> data = new List<double>{25, 8, 15, 5, 6, 10, 10, 3, 1, 20, 7};
List<int> index = getPeaksIndex(trendSign(oneDiff(Constant.data)));

//第一次寻峰(基本峰距为1)算法
private double[] oneDiff(List<double> data)
{
     double[] result = new double[data.Count - 1];
     for (int i = 0; i < result.Length; i++)
     {
          result[i] = data[i + 1] - data[i];
     }
     return result;
}

private int[] trendSign(double[] data)
{
     int[] sign = new int[data.Length];
     for (int i = 0; i < sign.Length; i++)
     {
          if (data[i] > 0) sign[i] = 1;
          else if (data[i] == 0) sign[i] = 0;
          else sign[i] = -1;
     }

     for (int i = sign.Length - 1; i >= 0; i--)
     {
          if (sign[i] == 0 && i == sign.Length - 1)
          {
               sign[i] = 1;
          }
          else if (sign[i] == 0)
          {
               if (sign[i + 1] >= 0)
               {
                    sign[i] = 1;
               }
               else
               {
                    sign[i] = -1;
               }
          }
      }
      return sign;
}

private List<int> getPeaksIndex(int[] diff)
{
     List<int> data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diff.Length - 1; i++)
     {
          if (diff[i + 1] - diff[i] == -2)
          {
              data.Add(i + 1);
          }
     }
     return data;//相当于原数组的下标
}

以上方法并没有将峰距、边锋、峰值情况考虑在内,但已经给与我们后人一个完整的思路。

峰距情况分析:

我们可以将上述方法理解为峰距1的寻峰算法,当我们需要完成峰距为2的寻峰情况时我们需要判断

data[i]是否大于data[i+1],data[i+2],data[i-1],data[i-2]

同理按照此方法完成点数为100000,峰距为1000的寻峰,则需要进行100000的1000次方次运算,这显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运算。

优化过程中,我们并不能改变峰距(即幂指数1000),但我们可以改变点数(即底数100000)的大小。从而实现运算量的降低。

以上峰距为1的寻峰方法此时已经完成判断

data[i]是否大于data[i+1],data[i-1]

并返还峰值对应的索引列

峰距为2时,我们只需要再次对索引列中内容进行判断即可(只有在峰距为1的判断中胜出的点,才有可能在峰距为2的判断中胜出)

data[i]是否大于data[i+2],data[i-2]

此时你会发现我们需要遍历的底数已经并不是原点数100000,而是上次返还的寻峰序列个数

            //调用方法
            List<double> data = new List<double>{25, 8, 15, 5, 6, 10, 10, 3, 1, 20, 7};
            //峰距
            int DisPeak = 3;
            // 峰距为1时得到的脚标
            List<int> index =getPeaksIndex(trendSign(oneDiff(Yaxis)));
            //已进行的判断
            int level = 1;
            // 扩大峰距范围范围算法
            while (DisPeak > level)
            {
                level++;
                List<int> result = DoPeakInstance(data, index, level);
                index = null;
                index = result;
            }

 

//扩大寻峰范围算法
private List<int> DoPeakInstance(List<double> data, List<int> index, int level)
{
     //相当于原数组的下标
     List<int> result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index.Count; i++)
     {
          //判断是否超出下界和上界
          if (index[i] - level>=0&&index[i] + level < data.Count)
          {
               if (data[index[i] + level] <= data[index[i]] && data[index[i] - level] <= data[index[i]])
               {
                    result.Add(index[i]);
               }
           }
      }
      return result;
}

 

 边锋情况分析:

仔细阅读上述两算法,你会发现该算法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如:

峰距是3,此时峰首部点序(点0,点1,点2)因无法向前比较,导致并没有参与到峰值计算中。 尾部点则因无法向后比较没有参与到峰值计算中。

此情况我们首先要清楚,因上述情况未参与比较的点序中,首部最多仅有一个峰值,尾部最多仅有一个峰值。

那我们把它加上就好了,美滋滋。

            //获取数据首尾两侧最大峰值(0,DisPeak)点序和(Date.CountFJ-DisPeak,Data.Count)点序
            int TopIndex = 0;
            int BottomIndex = Yaxis.Count-1;
            for (int i = 0; i < DisPeak; i++)
            {
                if (Yaxis[i] >= Yaxis[TopIndex])
                {
                    TopIndex = i;
                }
                if (Yaxis[Yaxis.Count-1 - i] >= Yaxis[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 Yaxis.Count - 1 - i;
                }
            }
            //判断是否满足条件检索条件(首部向后点进行比较,尾部向前点进行比较,比较DisPeak个点)
            int newTopIndex = TopIndex;
            int new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for (int i = 0; i <= DisPeak; i++)
            {

                if (Yaxis[TopIndex + i] >= Yaxis[TopIndex])
                {
                    newTopIndex = TopIndex + i;
                }
                if (Yaxis[BottomIndex - i] >= Yaxis[BottomIndex])
                {
                    newBottomIndex = BottomIndex - i;
                }
            }
            TopIndex = newTopIndex;
            BottomIndex = newBottomIndex;

            //添加到结果序列
            if (TopIndex <= DisPeak)
            {
                index.Insert(0, TopIndex);
            }
            if (BottomIndex >= Xaxis.Count - DisPeak)
            {
                index.Add(BottomIndex);
            }

最后,也就是最简单的峰值判断了。比一下就好了。

           //最小峰值
            int minPeakValue = 10;
            List<int> finalresult = new List<int>();
            for (int i = 0; i < index.Count; i++)
            {

                if (Yaxis[index[i]] >= minPeakValue)
                {
                    finalresult.Add(index[i]);
                }
            }
            index = null;
            index = finalresul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onelyxmas/p/9384628.html

时间: 2024-10-09 08:57:31

C# 实现寻峰算法的简单优化(包含边峰,最小峰值,峰距)的相关文章

【转】常见面试之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

转:http://www.chinakdd.com/article-oyU85v018dQL0Iu.html 前言: 找工作时(IT行业),除了常见的软件开发以外,机器学习岗位也可以当作是一个选择,不少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都会接触这个,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之类,且又对其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考虑该岗位,毕竟在机器智能没达到人类水平之前,机器学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纵观IT行业的招聘岗位,机器学习之类的岗位还是挺少的,国内

机器学习&amp;数据挖掘笔记_16(常见面试之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

http://www.cnblogs.com/tornadomeet/p/3395593.html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笔记_16(常见面试之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 前言: 找工作时(IT行业),除了常见的软件开发以外,机器学习岗位也可以当作是一个选择,不少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都会接触这个,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之类,且又对其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考虑该岗位,毕竟在机器智能没达到人类水平之前,机器学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常见面试之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

http://www.cnblogs.com/tornadomeet/p/3395593.html (转) 前言: 找工作时(IT行业),除了常见的软件开发以外,机器学习岗位也可以当作是一个选择,不少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都会接触这个,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之类,且又对其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考虑该岗位,毕竟在机器智能没达到人类水平之前,机器学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纵观IT行业的招聘岗位,机器学习之类的岗位还是挺少的,国内大

常见面试之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转】

前言: 找工作时(IT行业),除了常见的软件开发以外,机器学习岗位也可以当作是一个选择,不少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都会接触这个,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之类,且又对其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考虑考虑该岗位,毕竟在机器智能没达到人类水平之前,机器学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纵观IT行业的招聘岗位,机器学习之类的岗位还是挺少的,国内大点的公司里百度,阿里,腾讯,网易,搜狐,华为(华为的岗位基本都是随机分配,机器学习等岗位基本面向的是博士)等

机器学习算法思想简单梳理

朴素贝叶斯: 有以下几个地方需要注意: 1. 如果给出的特征向量长度可能不同,这是需要归一化为通长度的向量(这里以文本分类为例),比如说是句子单词的话,则长度为整个词汇量的长度,对应位置是该单词出现的次数. 2.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一项条件概率可以通过朴素贝叶斯条件独立展开.要注意一点就是的计算方法,而由朴素贝叶斯的前提假设可知,=,因此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类别为ci的那些样本集中,找到wj出现次数的总和,然后除以该样本的总和:第二种方法是类别为ci的那些样本集中,找到wj出现次数的总和,然后

高斯模糊算法的全面优化过程分享(二)。

      相关链接: 高斯模糊算法的全面优化过程分享(一) 在高斯模糊算法的全面优化过程分享(一)一文中我们已经给出了一种相当高性能的高斯模糊过程,但是优化没有终点,经过上一个星期的发愤图强和测试,对该算法的效率提升又有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里把优化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收获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一个尝试   直接使用内联汇编替代intrinsics代码(无效) 我在某篇博客里看到说intrinsics语法虽然简化了SSE编程的难度,但是他无法直接控制XMM0-XMM7寄存器,很多指令中间都会用内

解决拿蛋问题的时候,通过几个shell脚本运算速度对比,体会了算法和编程优化的重要性

前几天,一位同学在群里提出一个拿蛋的问题,原题如下: 有一筐鸡蛋, 1个1个拿,正好拿完 2个2个拿,正好拿完 3个3个拿,正好拿完 4个4个拿,剩下2个 5个5个拿,剩下4个 6个6个拿,正好拿完 7个7个拿,剩下5个 8个8个拿,剩下2个 9个9个拿,正好拿完 求:筐里一共有多少鸡蛋? 请使用脚本方式,计算鸡蛋总数! 个人感觉这个题目写的不严谨,因为至少我没看明白,这道题问的到底是"这个筐里最少有多少鸡蛋?"还是"筐里鸡蛋总数在某一范围之内(比如这个筐里最多能装10000

CCA算法实现和优化

目录 CCA算法实现和优化 代码框架 基于并查集的实现与优化 0. 最naive的并查集 1.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1:路径压缩 2.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2:基于rank做节点合并 3.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3:邻域数量减半 4.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4: 消除find函数的递归调用 5.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5: 就地计算而不调用find函数 6.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6: 就地计算而不调用union函数 7. 基于并查集的CCA优化7: label重新编号优化 8. 基于并查集

快速排序算法的简单理解

快速排序算法的简单理解 本文用的编程语言为python,简单阐释了作者对快速排序算法的学习心得,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表达.如果文章中有什么纰漏与错误,请读者指正. 在了解快速排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递归 递归 递归调用自己的函数 先来看一个函数 def (i): print(i) countdown(i-1) 这是一个不断递减的函数,如果调用这个函数,它会无限循环下去.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给予它一些限制,告诉它什么时候停止调用自己,什么时候调用自己.我们把这种限制分别叫做基线条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