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没有看错
大自然创造的世界是完美的,记得康奈尔的教授说过,人类发现自己创造的东西远远不如大自然创造的东西完美,于是人类开始仿造大自然来制造各种东西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当然,人类还有自己的创造力,所以人类制造出的东西并非全部模拟自然。至于人类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电子产品是当今最常见的东西。它属于人类的创造,电子产品的发展是指数增长的,当我们还在惊讶这人类伟大的创造的时候,人工智能的思想也随之诞生,说实话,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说还在萌芽期,许多难题使人们甚至在怀疑,真的可以用机器模拟人吗。 看到现在的机器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他们很奇怪,更像是单细胞生物,我并不期待他们真实,但就现在的局势看,我并不喜欢那些动作缓慢,形状还有点吓人的机器人,他们离预期的“来世界的机器人”还很远。 尽管如此,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担心,机器人会不会真的像电影里面那样,把人类灭绝,这也不无可能,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说,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会对他们产生反感,就我而言,我确实会反感。 不过现在的“机器人”几乎可以说是机器。就拿看似有些智能的机器来说吧,早在2011年,IBM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联合研制的超级电脑“沃森”(Watson)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该节目历史上两位最成功的选手肯-詹宁斯和布拉德-鲁特,成为《危险边缘》节目新的王者。看似很强,他的原理是,把人类的几乎所有的书籍,语音,视频等资料存在10台冰箱大的计算机中,当接收到人类的问题时,用数百种算法在数据库中把最可能正确的回复的语句找出来,然后用语音回复提问者。后来据说它还学会了脏话。说白了,它不过是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分析和数据搜索功能,但它并不具备真正的逻辑思维能力。再看"google大脑",运用1.6万台电脑模拟神经网络以达到人脑的效果,而且,google大脑有自我学习的功能,确实比沃森好很多,但尽管是这样大脑还是太粗糙了,人类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1.6万台电脑是不是有点少了,当然,这还不是关键,这里提出其中两点缺陷,1.google大脑再强也只是模拟了大脑,试想一个人,只有大脑,够吗,一个人全身上下的器官是相互影响的,仅有一个大脑它必然少了很多东西,比如心脏的跳动对人类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2.google大脑没有创造力,这很显然。 好吧,说了这么多,还是说正题吧。我的正题是:人工智能到底应该怎么走?人们试图通过编码的方式复制自己的大脑,却没有想清楚自己对人类大脑的理解有多深。这很“危险”,在不完全了解人类大脑的时候复制人类大脑,稍有不甚,要么失败,要么造出一个怪物。 所以,我想问,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复制自己的大脑?为什么一定要制造和人一样的机器人?难道只有模拟人,机器才会“智能”起来吗? 我觉得一定要模拟人的话,我们最后造出来的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没必要给机器人强行加上我们人类的东西,我们造机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人类(总不会是别的吧)。 我们试着这样看待机器吧,人,是生活在社会的一份子,机器,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一份子,人与机器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没必要在机器之后特意加个“人”字。人和机器的共同点是:我们人类创造了机器,就像自然创造我们人类一样,人生活在地球上,而与之对应的是,机器生活在互联网上。 当初人类创造了互联网和机器,一开始,它们就像原始环境和单细胞生物,人类进行一定的干预后它们得以继续生存下去,而再往后,人类将会逐渐减少对它们的世界的干预,让它们自己进化,发展,人类一直以来都在用编码的方式精确的控制着机器的世界,但是人类的能力有限,机器的发展确实无限的,当人类无法促进它们的发展的时候,要想让它们发展,就得减少对这个世界的干预,最后,互联网的世界完全由机器自己控制。 也许又有人开始担心了,不过我想解释一下,机器和互联网最终的动力还是在人类手中,机器对人类的依赖就像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所以,机器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相反,我所期待的未来的世界,人和机器是和谐共处的,到时候,世界不再有程序猿,机器自己对自己编程,为人类服务,人类不用再为金钱工作,到时候人类共同要解决的是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有机器的帮忙,人类可以精确的计算每天资源的损耗,并做到最优的分配,甚至可以从外星获得更多资源,人类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当下应该做的是更好的推动机器的发展,而非一定要给它赋予人类的性质,我们要做的更多,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时间: 2024-10-28 14: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