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用车指南] 追尾事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交通事故,但其危害性却很大,轻则导致车辆受损,重则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惨祸。前段时间刚发生的造成36人死亡的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就是由追尾引起的。今天,编辑就和大家来聊聊,在日常驾驶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能预防追尾事故的发生。
● 如何防止自己追别人的尾
1、不跟出租车
不跟出租车,特别是空载出租车!不少出租车师傅为了生计,看到路边有招手的乘客会立马踩刹车变道,如果正好紧跟在它后面,很容易追尾撞上去。
此外,由于不少乘客对道路不熟悉,上车后会要求司机变道、调头等,而大部分出租车师傅在自己觉得没问题的情况下都会满足乘客的“非正常需求”,最后中招的还是跟在它后面的车辆。因此,防止自己追尾别人的第一要务就是不跟出租车。
2、不跟外地车
不跟外地车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外地司机对新到的城市道路不熟悉,在匝道口随意变道、路口违章转弯或者调头的情况很普遍,如果您跟的太近,也容易发生事故。
在上海这样实行牌照管控的城市,不少新手和跑黑车的都会选择上外地牌照,前者是由于道路驾驶经验不足,容易给后车添堵,而“黑车”更不用多说,路边随意停车上下客,违规变道等情况比出租车更严重!
3、不跟大货车或公交车
大货车或公交车由于体积较大,会挡住后者驾驶者的视线,造成驾驶者开车时心情烦躁,同时对整体车流的速度缺乏有效的判断,当前面有突发情况时,很容易造成事故。
4、不跟“急先锋”
所谓“急先锋”,就是指在城市道路中车速开的很快,而且经常随意变道的车辆,跟着这些车开,首先或影响自己的开车节奏,同时由于它经常随意变道以及车速较快,一旦前方有车急刹车的话,很容易导致后方多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下面的视频就是跟在这类“急先锋”后面,所发生的事故:
5、不跟“新车”
这里说的新车有两类,一类是“新手开的车”,另一类则是指“还未上牌的真正新车”,前者是驾驶技术不娴熟,变道不打灯、起步熄火的情况尤为常见,跟在这些车后面危险重重。而“未上牌的新车”,就算开车的可能是老司机,但由于对车上各种功能的操作不谈熟悉,在路上难免会有“惊悚”情况的发生,因此编辑建议这类车,大家都别跟。
一个差点引发多车连撞交通事故的“新手”:
6、不跟刹车灯有故障的车
刹车灯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醒后方驾驶者,如果跟在刹车灯有故障的车辆后面,少了刹车灯的提醒,驾驶者只能通过车距判断前面车辆是否在刹车,在有突发情况是,会大大增加反映时间,从而诱发事故。
上面说的还是在白天,如果晚上碰到这种刹车灯不亮甚至是示宽灯也有故障的车辆,指不定会发生什么呢!(如何正确使用灯光,请点击进入)
7、注意保持与前车距离
保持车距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高速公路上,大家都知道要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车距,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中也有所规定。但在城市道路中,大家保持车距的意识就比较弱了。编辑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车距应该与自己的车速对应,比较车速为60km/h,合理车距应该为60米。
8、过红绿灯时别跟太近
过红绿灯时,特别绿灯时间仅剩5秒以内的时候要各位注意,如果跟前车,一旦前方有突发情况急刹车,这是追尾就难以避免了。而且由于“闯灯”时的车速都比较快,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
● 如果防止被人追尾
1、千万别随意变道
防止被追尾的第一要务就是在尽量减少随意变道的情况,尽可能的不影响后车的正常通行,于人于己都比较安全。下面的视频,就是随意变道带来的恶果!
2、经常看后视镜注意后车跟车距离
开车时,驾驶者除了需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车距外,也需要时常关注车内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离自己的距离是否过近。同时,在您急刹车或者过红绿灯需要刹车的时候,也请多看一眼内后视镜,适当控制刹车力度。
3、学会用轻点刹车的方法,提醒后车控制距离
接着上面说的情况,如果你通过后视镜发现后车距离你太近的话,可以用轻点刹车的方法提醒后车,如果对方还是步步紧逼,没有积极反应的话,我劝你还是变道吧。
4、变道后适当提速,拉开车距
当你完成了变道超车的动作之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把车速稍微提一下,为后面的车辆让出空间,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以下视频就是变道后车速过慢,导致的事故:
5、错开视线行驶
在比较拥挤的高架或者环路中行驶时,很多时候没有办法与前后车保持足够的车距,这时驾驶者可以采用错开视线的方法,不要跟在前车的正后方,你可以稍微往左边靠一点,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能看清前方的路况,从而赢得更多紧急反应时间,避免事故。
编辑点评:
说了这么多预防追尾和被追尾的方法,归根结底我觉得就三条,一是开车时尽可能的保证与前后车都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而距离,从而留给自己足够的反应时间与反应空间;二来是开车千万不能分心,因为绝大部分追尾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不经意的“开小差”或许就是事故发生的诱因;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随意变道、高速公路停车等这些害人害己行为千万不能干!!!(文/汽车之家 盛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