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设计框架时,需要设计一类扩展点,发现不能简单地继承或使用事件来给使用者提供 API。最终使用拦截器模式解决了 API 的设计。
扩展点使用场景
该扩展点的使用场景如下:
- 不能使用继承;需要在类型的继承体系外(非被扩展类型的子类)对类型进行扩展。
- 需要能在基本逻辑的执行前、后扩展新的逻辑,甚至可以使用新的逻辑替换基础逻辑。
- 对于性能敏感。由于该基础逻辑是比较核心的代码,需要尽量地减少扩展点带来的额外性能消耗、并尽量少地产生额外的对象。
扩展点设计方案选型
在框架设计时,扩展点设计主要通过几种类型的 API 来提供:虚方法、事件、接口。(关于扩展点的设计,详细的内容,参见:《Framework Design Guidelines 2nd Edition》第六章,扩展性设计。)而最常用、最方便使用者使用的扩展点则是前两个:虚方法和事件。
前两种扩展点设计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
- 场景:继承中的虚方法主要是为类型的子类型进行扩展而提供的,而事件则主要是为继承体系外的类型来扩展继承体系内的类型的行为而提供的;
- 控制度:子类对虚方法进行重写时,可以在基类的基本方法前、后编写自己的扩展代码,同时还可以控制是否需要调用基类的方法;而事件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提供逻辑前事件(Invoking)、逻辑后事件(Invoked),并通过类似 CancelEventArgs.IsCancel 属性等方式来控制是否需要执行基本的逻辑。
- 性能:虚方法的调用是非常高效的,也不会产生额外的对象。而事件的机制本质是委托列表,会遍历该列表进行调用,同时需要产生额外的委托对象;其次,由于 .NET 事件的设计中往往要求提供一个从 EventArgs 类型上继承的事件参数对象,在每次调用都构造并传递该对象,这也会产品额外的对象压力。
可以看出,如果是想设计一类提供给继承体系外类型进行扩展的扩展点, 虚方法、事件两类 API 都不合适。那我们只能在第三种方式上想办法:接口。接口的设计则非常灵活,而其实我上面描述的场景会经常遇到,所以应该提取出一类设计模式。经过一番思考,我发现其实拦截器模式比较适合该场景。拦截器模式本身注重对消息、方法的拦截处理,是一种继承体系外的扩展方法,并被大量用于 AOP 的实现。在这里采用该模式,我们更加关注其在真正核心方法调用前后的扩展机制、以及核心方法的阻断机制,以及最终扩展 API 提供的形式。
实现
该模式放到 Rafy 中实现提交时的扩展点后,类图如下:
扩展点使用方法也较简单,使用者继承拦截器,编写相应的扩展逻辑即可:
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上图中能看到,方法的第一个参数也是一个自定义的参数类型 SubmitArgs。但是由于拦截器是一种链式调用,所以这个类型可以采用值类型;在此方法被大量调用时,相对于事件的扩展机制,没有大量的冗余对象。
在启动时,加入以下代码就可以把该拦截器添加到保存的拦截器列表中:
总结
拦截器模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该模式的结构非常类似于 GOF 中的职责链模式,只是关注点不同。在使用它作为扩展点时,对于使用者来说也比较易用,而且性能相对于事件机制来说更好,所以可以直接作为一种常用的扩展点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