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bone与Angular的比较

Backbone与Angular的比较

作者 Victor Savkin ,译者 邵思华 发布于 2014年1月17日 | 注意: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北京)2016年4月21-23日,了解更多详情!4 讨论

将不同的思想和工具进行对比,是一种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方式。在本文中,我首先将列举在创建web应用程序时需要重复进行的各项任务,随后为你展现Backbone和Angular将如何帮助你完成这些工作。

我们所尝试解决的问题

作为web开发者来说,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归结于以下的某个类别中:

  • 实现业务逻辑
  • 构建DOM
  • 实现视图逻辑(声明式与命令式)
  • 在模型与视图间进行同步
  • 管理复杂的UI交互操作
  • 管理状态和路由(routing)
  • 创建与连接组件

如你所料,大多数客户端框架都以某种方式帮助你完成这些工作。

相关厂商内容

Druid项目联合发起人探讨开源大数据技术之演

Facebook的项目开发流程和工程师绩效管理机制

百鬼夜行の看不见的无线安全

支付宝丝般顺滑的春晚的保障机制

滴滴出行iOS客户端架构演进之路

相关赞助商

QCon北京2016大会,4月21-23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精彩内容邀您参与!

Backbone

首先让我们看看Backbone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哪些功能:


业务逻辑


Backbone模型(Model) 和 集合(Collection)


构建DOM


Handlebars


声明式视图逻辑


Backbone视图(View)


命令式视图逻辑


Backbone视图


视图与模型同步


StickIt


管理UI交互


JS对象 或 Marionette Controllers


管理状态与路由


Backbone.Router


创建与连接组件


手工实现

以下图片以更直观的方式表现了这些功能:

我所指的Backbone……

将最原始的Backbone与Angular直接进行对比有些不太公平,因此在本文中所指的Backbone实际上是Backbone + Marionette + 插件的这套组合。

业务逻辑

Backbone应用程序中的很大一部分业务逻辑由模型(model)和集合(collection)负责实现,这些对象往往对应着服务端后台的资源,它们将包含视图显示所必须的内容。

由于使用者必须扩展Backbone.Model和Backbone.Collection对象,因此造成了许多额外的复杂性。

首先,Backbone使用POJO(简单JavaScript对象)和Backbone model对象两种方式表现领域对象。在显示模板(template)、或是与服务端交互时需要使用POJO,而在需要使用可观察(observable)属性时(例如需要建立数据绑定的时候),则需要使用Backbone模型。

其次,Backbone推荐你使用不可变对象。由于Backbone不支持对函数进行观察,因此每次有某个属性发生改变时,与之相对应的推断(computed)属性必须被重置。这就为你的应用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复杂性,也使得最终产生的代码难以理解和测试。除此之外,所有的依赖项必须以("change:sourceProperty, this.recalculateComputedProperty)的形式显式地进行指定。

构建DOM

Backbone使用模板引擎构建DOM。虽然从理论上说,你可以选择你所中意的引擎,但基本上在大型应用程序中都会在Mustache和Handlebars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Backbone中的模板定义通常不包含逻辑,并且多数是基于字符串的,不过这两点也并非必需。

视图逻辑

将视图逻辑划分为命令式与声明式逻辑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的MVC模式)。事件处理配置和数据绑定属于声明式,而事件处理本身则是属于命令式。不过Backbone并没有为这两者划分出一条清晰的界限,它们都由Backbone.View对象处理。

在模型与视图间进行同步

由于Backbone在本质上追求最简化,因此它本身并没有为数据绑定提供支持。这一点对于小型项目来说或许不是一个问题,毕竟你可以选择让视图负责对模型和DOM进行同步。但当应用程序的功能开始不断增加时,这种方式就很容易渐渐失控。

好在如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插件(例如Backbone.Sticklt)能够帮助Backbone解决这一问题了,因此你可以不用再理会琐碎的模型-视图同步操作,而是专注于复杂的交互工作。这些插件中的大多数都可以使用简单的JavaScript进行配置,因此使用者可以在它的基础之上创建一个抽象层,以满足你应用程序的需求。

在Backbone中使用数据绑定的一个缺点就是它们依赖于可观察属性,而另一方面,模板引擎又是使用POJO实现的。由于同时存在着两种与DOM交互的方式,经常会造成代码的重复。

管理复杂的UI交互操作

所有的UI交互操作都可以划分为简单交互操作(使用观察者同步(Observer Synchronization)方式进行管理)和复杂交互操作(必须使用流同步(Flow Synchronization)方式)两种类别。

如前文所述,简单交互操作是通过使用数据绑定和事件处理函数的Backbone.View进行处理的。由于Backbone本身没有硬性规定处理复杂UI交互的解决方案,你可以随意选择最适合你的应用的方式。有些人选择使用Backbone.View作为解决方案,但我建议你不要这么做,因为这种方式会造成Backbone.View的职责过多。我会倾向于使用主动控制显示(Supervising Presenter)模式管理复杂的交互操作。

管理状态和路由

Backbone包含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路由器的实现,但它并不支持管理视图和应用状态的功能,必须要手动实现这些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选择使用其它类库(例如router.js),而不是它自带的路由器。

创建与连接组件

在Backbone中,你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你的应用的方式创建并连接组件。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你必须编写大量的样板代码,而且为了保持代码的合理组织,必须始终遵循良好的代码规范。

Angular

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Angular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业务逻辑


JS对象


构建DOM


指令(Directive)


声明式视图逻辑


指令


命令式视图逻辑


控制器(Controller)


视图与模型同步


内置的机制


管理UI交互


控制器


管理状态与路由


AngularUI Router


创建与连接组件


依赖注入

以下图片以更直观的方式表现了这些功能:

业务逻辑

由于Angular没有使用可观察属性,因此在实现模型时没有这方面的限制。你不需要扩展某个类、或者遵循某个接口,而是可以自由地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包括使用现有的Backbone模型)。在实际开发中,多数开发者选择使用简单的JavaScript对象(POJO),这种方式有以下优点:

  • 所有的领域对象都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框架,因而更容易在不同的应用中重用。
  • POJO对象和与服务端交互的对象非常近似,因而简化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通信。
  • POJO对象将用于视图表示,因此无需实现toJSON方法。
  • 推断属性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现

模板与视图

Angular中的模板被编译之前只是一些DOM片断,而在编译过程中,Angular会将这棵DOM子树进行转换,并为其添加一些JavaScript。编译的结果会生成另一棵DOM子树,也就是视图。换句话说,视图并非由你自己所创建,而是由Angular对模板编译后所生成的。

构建DOM

Backbone将DOM的构建与视图逻辑进行了清晰地分离,前者使用模板引擎实现,而后者则使用数据绑定与命令式的DOM更新操作实现。与之相反,Angular并未将这两者进行区分,它使用相同的机制和指令(directive)构建DOM,并定义声明式的视图行为。

视图逻辑

Angular对声明式与命令式的视图逻辑进行了清晰的划分,前者由视图处理,而后者由控制器负责。

这种划分看起来似乎有些刻意,但它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这种方式清晰地指出了哪些部分需要进行单元测试。嵌入在模板中的声明式逻辑(例如ng-repeat)无需进行单元测试,反之,为控制器编写单元测试通常是个好主意。

其次,所有的依赖都是单向的,即视图依赖于控制器,因此控制器并不了解视图或DOM的任何逻辑。这种方式促进了代码重用,也简化了单元测试。与之相反,Backbone.View经常需要对DOM节点进行操作,随后使用模板引擎对页面中的很大一部分进行重新渲染。

在模型与视图间进行同步

Angular包含了原生的数据绑定功能,与大厦多数其它客户端框架所不同的是,它并不依赖于可观察属性,而是使用了脏检查(dirty checking)方式。

Angular的脏检查方式有着以下一些优点:

  • 模型本身不会意识到它已经成为一个被观察的对象。
  • 无需在可观察属性之间指定任何依赖。
  • 函数同样表现可观察对象。

但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以下一些负面影响:

  • 在与第三方组件或类库集成的时候,你必须保证Angular能够响应它们对你的模型的任何改变。
  • 在某些情况下会带来性能方面的影响。

管理复杂的UI交互操作

如前文所述,控制器将负责实现UI元素的命令式逻辑。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控制器实现为一种主动控制显示模式,以协调复杂的UI交互。

管理状态和路由

与Backbone类似,Angular自带的路由器功能非常基础,并不适合于创建实际的应用。令人欣慰的是,AngularUI Router项目填补了这一空白。它能够管理应用状态、视图,并且支持嵌套视图。换句话说,它能够满足你对路由器的全部功能需求。当然,和Backbone的情况一样,你并非只有这一种选择,你也可以选择其它的路由功能类库(例如router.js)。

创建与连接组件

Angular包含了一个IoC容器,它与通常意义上的依赖注入方法非常相似,这就要求你必须编写模块化的代码。这种方式能够改善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测试性,也使你免于编写大量的样板代码。它的负面影响在于一方面增加了使用的复杂度,一方面削弱了对组件创建过程的可控程度。

总结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Backbone和Angular如何处理我们在创建web应用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两个框架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使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案,Backbone在显示模板、创建数据绑定和连接组件方面给使用者更多的选择。与之相反,Angular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规定的方案,不过在创建模型与控制器方面的限制就比较少一些。

时间: 2024-10-26 13:50:16

Backbone与Angular的比较的相关文章

浅谈HTML5单页面架构(二)——backbone + requirejs + zepto + underscore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kenkofox/p/4648472.html 上一篇<浅谈HTML5单页面架构(一)——requirejs + angular + angular-route>探讨了angular+requirejs的一个简单架构,这一篇继续来看看backbone如何跟requirejs结合. 相同地,项目架构好与坏不是说用了多少牛逼的框架,而是怎么合理利用框架,让项目开发更流畅,代码更容易管理.那么带着这个目的,我们来继续探讨backbone. 首

angular开发者吐槽react+redux的复杂:“一个demo证明你的开发效率低下”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jquery开发者吐槽angular的复杂.作为一个angular开发者,我来吐槽一下react+redux的复杂. 例子 为了让大家看得舒服,我用最简单的一个demo来展示react+redux的“弯弯绕”,下面这个程序就是我用react和redux写的.然而这个程序在angular中一行js都不用写!!! 展示组件 App.js import React, { findDOMNode,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backbone + requirejs + zepto + underscore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kenkofox/p/4648472.html 这一篇继续来看看backbone如何跟requirejs结合. 相同地,项目架构好与坏不是说用了多少牛逼的框架,而是怎么合理利用框架,让项目开发更流畅,代码更容易管理.那么带着这个目的,我们来继续探讨backbone. 首先,来看看整个项目结构. 跟上一篇angular类似,libs里多了underscore和zepto.三个根目录文件: index.html:唯一的html main.js:

一个类似backbone路由的纯净route ( 前端路由 客户端路由 backbone路由 )

大家用backbone.angular,可能都习惯了内置的路由,这两个框架的路由都是非常优秀的,强大而简单. 客户端(浏览器)路由原理其实比较简单,其实就是监听hash的变化. 在之前的架构探讨中,说到director.js这个路由类库不好使,那么,在这一篇,我们尝试自行实现一个简洁而且非常好使的路由类库. 原理先介绍,无非几个步骤: 建立配置表(字符串路径和函数的映射) 监听路由(onhashchange) 处理路由变化,跟配置表的路径做匹配 路径转化为正则表达式 正则exec,匹配+抽取参数

web前端知识总结

1. 前言 大约在几个月之前,让我看完了<webkit技术内幕>这本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把整个web前端开发所需要的知识都之中在一个视图中,形成一个完整的web前端知识体系,目的是想要颠覆人们对于前端只有三大块(html.css.js)的认识--做web前端需要的比这三大块要多得多. 拖了好几个月了,但是由于近期将要参加的某一个活动,我不得不这两天把这个东西整出来. 大家不要害怕,其实下文中的这个知识框架要比草图中的好看的多,草图大家权当没看见. 在看内容之前,先看一下这个知识框架的

阿里前端两年随想

阿里前端两年随想 其实按照我的情怀和尿性,文章的标题应该是 前端登堂入室宝典.前端成长就这三招 之类,奈何这是篇软文 ~ 看官先别急Command + W,尤其是和我经历类似 做着其它岗位的工作,却多少会接触一些前端 发现有些兴趣,但又不肯定这应该是自己未来 也会有些成就感,但似乎挫折和沮丧来的更多一些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一篇有态度的软文 欲语泪先流 我希望做些有用的事情,甚至可以做个有用的人 才毕业工作的第一年我是满足的,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写的代码不但能work,还能真的跑在生产环境中 我

浅谈HTML5单页面架构(三)—— 回归本真:自定义路由 + requirejs + zepto + underscore

本文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kenkofox/p/4650310.html 不过,这一篇,我想进一步探讨一下这两个框架的优缺点,另外,再进一步,抛开这两个框架,回到本真,自己搞个简单的路由一样可以实现单页面. 这个对于刚做前端开发的新同学来说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一来到岗位就一大堆angular.backbone.requirejs,看资料都看一两周.其实大家最熟悉的东西还是那个美元$,用美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麻烦到angular.backbone大爷了. 事先说明,

React介绍

why React? React是Facebook开发的一款JS库,那么Facebook为什么要建造React呢,主要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这个又是如何解决的? 从这几个问题出发我就在网上搜查了一下,有这样的解释. Facebook认为MVC无法满足他们的扩展需求,由于他们非常巨大的代码库和庞大的组织,使得MVC很快变得非常复复杂,每当需要添加一项新的功能或特性时,系统的复杂度就成级数增长,致使代码变得脆弱和不可预测,结果导致他们的MVC正在土崩瓦解.认为MVC不适合大规模应用,当系统中有很多的

前端 MVC 变形记

前端 MVC 变形记 提交 我的评论 加载中 已评论 前端 MVC 变形记 背景: MVC是一种架构设计模式,它通过关注点分离鼓励改进应用程序组织.在过去,MVC被大量用于构建桌面和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如今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已经越来越向传统应用软件开发靠拢,Web和应用之间的界限也进一步模糊.传统编程语言中的设计模式也在慢慢地融入Web前端开发.由于前端开发的环境特性,在经典MVC模式上也引申出了诸多MV*模式,被实现到各个Javascript框架中都有多少的衍变.在研究MV*模式和各框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