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0年4月,一个新的手机品牌横空出世,那就是小米。雷军说,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我们的手机是为发烧友而生。
小米之前,对于一部手机来说,它的配置高,也就意味着它的价格绝对不低,所以,对于极大多数的普通用户来说,他们能买到的手机,往往都是卡、慢、丑。尤其是对于爱折腾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手机是不可忍受的,他们期望能有一款这样的手机,配置高,价格可以接受,也就是俗称的性价比要高。于是,当小米喊着“为发烧友而生”的口号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这些用户们沸腾了、激动了、疯狂了。因为他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自己可以亲自来感受一下,一部配置好的手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且,不要4999,不要3999,只要1999。自此之后,在年轻人的圈子里,一个叫做小米的手机品牌开始疯狂地流传,大家对其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性价比、发烧、碉堡了。
不仅仅是在用户中,小米的出现,在整个行业内掀起了巨浪。小米之前,大家都是享受着高利润的手机带来的福利,然而现在,一个搅局者出来了,靠着性价比,想要颠覆整个行业。我想,每个手机厂商应该都是在紧密关注着小米的发展。
小米手机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性价比,为什么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用国产手机?因为除了配置不好外,系统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纵观当时的国产Android手机,真正地做系统的屈指可数。然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米带着MIUI站了出来,然后,用户们在看了MIUI的介绍或者体验过MIUI之后,纷纷感慨真是太好用了。系统的方方面面都经过深度定制,易用性大大增强,入手难度相当得低。我也用过MIUI,说实话MIUI的系统优化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系统卡顿和内存占用高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其它手机厂商根本没有注意到系统和软件部分的重要性,他们还傻傻地以为用户们想要的只是个手机而已,不在乎系统和软件。所以,相比之下,MIUI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内最好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之一。
当然,如果仅仅靠性价比这一点,是不足以成就今天的小米的,小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饥饿营销。什么是饥饿营销?用3个字来说就是买不到。而小米可以说是把饥饿营销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发布会上告诉大家,你看,我们小米,绝对是手机中的战斗机,配置多么多么好,价格只要1999,性价比极高。然后,差不多一个月后才开始正式发售。用户终于等到了发售的那一天,结果发现,不是想买就可以买到,还需要抢购,一次的发货量就几十万台,这么多人来抢,结果是什么,想都不用想,肯定买不到。每一次的抢购,都是论秒级的售罄。但是,用户们还是坚持要等,等待着小米的第二次发售、第三次发售……一次次的抢购,一次次的买不到,确实让很多用户苦不堪言甚至抱怨不断,不过,大多数的人依旧在抢,为什么?因为实在没有像小米这样具有极高性价比的手机可以选择了。话又说出来,为什么小米要搞饥饿营销,原因很简单。一、可以保持产品的关注度,一般一部手机出来之后,关注度是在不断地下降的,但是像小米这样,平时不让买,然后隔一周卖一次,再来个多少秒售罄,关注度可以很好地保持下去。二、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提高知名度,想必大多数的人抢购的时候都是拉上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一起抢购的,请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问:“为什么买个手机还要抢呢?”,“因为买的人太多了,很难买到”,“为什么这么多人要买,买别的手机不可以么?”,“你知道这个小米性价比有多高么?你自己看看,双核处理器………………只要1999!”,“这么便宜,我也要买一个”。就这样,小米的知名度就出来了,甚至,连我家里的老人们也知道有个手机叫做小米,仔细想想,诺基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三、成本,小米可以把价格定的这么低,每一部手机的利润是很低的,但是毕竟要挣钱啊,怎么办呢,那就是初期卖的少一点,等到几个月过去了,硬件的成本降下来了,再慢慢地提高发售量,所以,每一款小米手机,等到大量发货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半年以后了,等到开放购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新手机出来之前的时候了。
那么,既然知道了小米成功的因素,我们照搬不就可以了么?性价比对吧,我们也搞性价比,系统对吧,我们也搞系统,饥饿营销对吧,我们也搞饥饿营销。当然,已经有手机厂商在这么做了。目前做的最到位的是华为,华为手下的荣耀品牌,基本上都是在复制小米。强调性价比,优化自己的EMUI系统,然后也搞饥饿营销。但是,我并不看好华为荣耀,为什么?且不说系统优化的怎么样,就饥饿营销这一点就是个极大的错误的决定,这样做是可以提高知名度,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厌烦了饥饿营销这一套了,你还来搞,大家会喜欢吗?所以想要复制小米甚至打败小米,饥饿营销这一点绝对不能要。
那么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魅族。魅族起初做MP3起家,后来做手机。在当时没有人注意到系统的重要性的时候,魅族已经在很用心地做系统了。但是,之前的魅族总是在做小众手机,产品没得说,就是没什么营销,导致大家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款好手机。但是今年,也就是2014年,魅族终于不能看着小米的成功而无动于衷了,改变了想法,加大了营销力度,并且要和小米贴身肉搏。首先是魅族MX4,设计上没得挑,flyme系统和MIUI系统不分伯仲,并且价格上只要1799,此机一出,小米官方微博和雷军的微博下,全部都是网友评论的1799,可见所谓小米的粉丝,并不是真正的粉丝,而是性价比粉丝,当有比小米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现的时候,粉丝立马粉转黑。这还是第一步,前几天,魅族发布了魅蓝note手机,要在千元机市场上和小米一搏。配置比红米高不少,设计做工上甩红米一百条街,相同的价格,高下立判。所以,在这么多的厂商中,真正拿捏住小米命门的,恐怕只有魅族了吧。
其实,小米现在不仅仅是在卖手机,小米在不断地搭建自己的生态圈,从互联网盒子到小米电视,从小米电源到空气净化器,还有小米路由等等,最近甚至和美的合作,可见小米的野心之大和眼界之远。但是,小米走的依旧是性价比的路子,想要靠着性价比在各个行业搞颠覆。其实这样并不是一件坏事,虽说我们基本上买不到小米这所谓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但是至少它能刺激到其它厂商去降低价格,注重体验。
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来,小米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我的答案是可以。如何复制?第一,降低产品价格,第二,注重体验,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营销力度,但是不要搞饥饿营销,让用户买得舒心,这样才不会出现小米那种粉转黑的情况。
二:
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觉得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
首先我觉得小米作为一个新兴公司,技术还不够成熟。我记得我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去买手机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手机基本上都已经变成了触屏智能机,那个时候身边好多人买小米,我当时买的三星,虽然价位差不多,但是配置差很多,当时还很后悔,后悔不应该那么冲动的买手机,应该先了解一下的。半年之后的寒假回去和同学相聚,我的一个好朋友就开始吐槽小米的死机问题,她还调侃说:“这要是哪天出了危险,想求救的时候手机死机可咋办呀。”后来不到一年她就受不了了换成了三星的手机。虽然小米总是打着高性价比的牌子,但是技术终归还是不够成熟,细节的处理不如那些相对老牌的公司细致。虽然每款机子的推出都会引发一场抢手机的激烈竞争,甚至有人说抢个手机比抢个火车票都难。除此之外,买小米的手机的消费者都不是那种半年或一年就能换手机的消费群体,那种能频繁换手机的消费能力比较强的人都会选择苹果或者三星的高端机,所以小米的不耐用肯定会使小米公司失去一部分消费者的支持。
其次,我听我身边有的同学说她觉得小米的宣传和实际的配置稍有不符,小米2s应该是身边评价算是比1好很多了,也是比小米1的配置提升不少。我身边有个舍友上一个手机掉进厕所之后抢了几天小米2s都没有抢到,就赶紧跑到赛格花比官网多200的价格买的小米2s,前一阵子她跟我说自己不该那么冲动的,她说晚一些买能省好几百,所以小米的降价幅度还是很快的,保值性不如苹果做的好,消费者总是在想在等等吧,再等等吧,这样不仅会让小米公司积压大量库存,如果这个时候再推出一款性价比手机可以跟小米抗衡的手机,小米就会面临很大的威胁。
红米的推出可谓轰动一时,简直是性价比之王啊,当时好多人每天守在电脑前抢手机,没过一阵子,华为荣耀3C的推出成为小米的拦路虎,小米如临大敌,华为作为一家老牌公司,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要比小米高出不是一点半点,这样一家老牌公司推出这样高配置,低价格的手机,所以当时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没抢到红米的人都选择了去抢华为荣耀3C,3C销量迅速赶超甚至碾压红米,据资料显示甚至达到10秒卖出20万台,而且荣耀3C的好评率明显高于红米,被称为“千元顶配飚机神器”。还有联想的势头也不可忽略,身边拿联想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联想的手机也不贵,而且老牌公司本身就会让消费者感到质量有保障。其实这是我认为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小米的经济水平远不如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它已经把价格降到一定水平了,但是一旦这个时候有类似于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再压低价格,跟小米抢消费者,小米是根本拼不过大公司的,大公司就可以迅速拉拢消费者,小米就会岌岌可危。
小米一直打着高性价比的旗号,所有的宣传基本都是围绕着高配低价,大家心中对小米的定位就是“屌丝才买的机器”,买小米的同学也自嘲为“屌丝”,一旦这样的定位成型并深入人心,小米的转型就会变得很举步维艰,他的发展之路受到局限,文化单一,不像华为或者三星,既有高端机又有低价位的手机,一旦在低端机的路上发展不下去,小米就很容易倒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举起高性价比的大旗,魅族,酷派,联想,酷派等等,他们和小米之间的价格都差不了几百元,也都各有特点,小米很难面面俱到,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的增加意味着更谨慎的推敲和对比以及更容易选到适合自己个性化侧重点的手机。小米手机各方面配置看起来都不错,但是没有在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做到极致,特点比较单一,唯一一个高性价比,没有什么公司文化和长久的发展规划,所以比较容易丢失消费者对小米手机的忠诚度,从而让其他公司钻了空子,复制小米的成功路线并加以改良,从而最终取代小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认为小米并不是在卖产品,其实是在卖营销手段:饥饿营销,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介绍说红米的市场预估价是1200元左右,但是它只卖799,比市场价低了大约400元,这样不合理的定价和不足量的供应显然是吊足消费者的胃口,你买不到我让你心有不甘,又让你不买别人家的手机。这样的不符合逻辑的营销手段自然会让其他公司不满,各大公司也分分反击,各自推出自己的高性价比手机与小米抗衡。我上网查了一下小米的口碑,大家褒贬不一。至于网上的评价到底靠不靠谱呢?这也不一定,越来越多的水军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很多人越来越不相信网上的好评或者差评。我还在贴吧看见一句特别逗的话:“我最讨厌那些黑小米的人了,因为他们说的都是实话。”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虽然互联网的舆论很容易引导人们的思维和选择走向,但是各大公司这样的把戏左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用,消费者也就更加理智了。消费者就是这样,今天你好我买你,明天有比你更好的,我就抛弃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小米很难再降低价格了,而且小米的饥饿营销让其非常难抢,很多消费者买不到就会去找黄牛买,所以红米当初一度最高升到1200多,这样就让手机的性价比大打折扣,很多人会选择再加个几百元买个老公司生产的手机,而且还有一些假的红米在网上销售,我舍友就从网上买到过假的红米,买回来之后手机刚开始还是好好的,过了一阵子她就发现手机总是自动扣费,她当时特别失望。
我通过查资料得知小米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坚强,小米一直受侵权问题的侵扰,更有形象的比喻说“小米就是一个裸奔的巨人,注定要为成长买单。”许多公司诸如中兴,华为,爱立信等等粉粉给小米发去律师函,要求解决侵权相关问题,这也是小米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家新公司,过于注重销售额,而忽略了其专利技术的研发。苹果公司之所以挣钱,不仅得益其良好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专利,据说乔布斯自己一个人就有300多项专利,苹果手机虽然成本价不是很高,但是售价很高,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对苹果很痴迷。这种赚钱的方式比小米那种只靠卖硬件价格和侵犯别人专利聪明多了,即使有一天苹果的手机不能吸引消费者了,也可以靠专利盈利,但是小米一旦手机没有市场了,它就脆弱得不堪一击,也就没有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的资本了。所以在这一点上小米是很容易被取代的。我看前一阵子小米最近还推出了空气净化器,但是今天看新闻说小米又一次面临侵权问题。照着这个趋势下去,小米面临法律的惩罚是迟早的事,不知雷军是对此早有打算和对策还是仅仅是走一步看一步。
综上所述,我觉得小米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一个这么容易就获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我觉得仅仅是因为它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机遇罢了,抓住了智能机现在的火热发展,而这个机遇现在任何一个有实力有能力的创业者都可以抓住,只要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和营销策略。其实很多蓬勃发展的新兴公司的创始人都还很年轻,他们敢于创新,有激情,有勇气,敢于和固定思维说不,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少了老牌公司的那种长远的眼光和完善的规划。虽然有这么多理由让我觉得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小米自然也有其众多的消费者,每一款手机也都算得上是爆款,至于小米究竟能走多远,这还要看小米团队的发展策略,看他们能否把高性价比的手机做到极致,让竞争对手永远无法赶超。
三:
想必小米大家都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他是近两年迅速发展的一家专注于iphone、androi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与热点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的公司。小米公司是2010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其手机精英开发团队:雷军,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山软件董事长、天使投资人;林斌,前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黎万强,钱金山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周光平,前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刘德前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黄江吉,前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洪峰,前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2011年8月16日 小米手机发布会暨MIUI周年粉丝庆典在798举行,国内首款双核3G手机——小米手机正式发布。2011年9月30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定,其半天内的预定超过30万台。10月20日小米手机通过小米官网正式发售,12月18日小米手机第一轮开放购买,半小时内10万台库存销售一空。
小米手机在网上的营销策略已经进军国外市场,在Google供职5年的雨果巴拉加盟小米,率领小米进军国际市场。尤其在印度市场,小米获得了不小的收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辟了印度市场,利用其传统的“抢购”营销方式,并且每次的供货只满足十分之一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由于种种的专利等问题,期间小米在印度禁售,但最后又恢复销售。
对于任何事情,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对于小米的网络营销方式亦是如此,有的人认为这是小米的饥渴网络营销,不会长久的,只是暂时吸引了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有的人则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这只是一种销售渠道,完全可以长久。最终的结果只有历史来见证了。
然而对于小米的成功,其他的公司是否可以复制?从很直观的方式来说,任何成功的方法都不可直接复制,按部就班的使用成功者的方法是绝对行不通的,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适合自己问题的解决办法。在现在的手机市场,许多公司可是效仿小米的成功方法,例如华为。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华为旗下荣耀品牌智能手机的销量从100万部增长至2000万部,这主要归功于其效仿了小米在线销售策略。小米的成功不可简单的复制。需要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合本公司的销售方案。
小米成功的原因有:专注于产品,抢先研发,集中有限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更早的投入市场;善于抓住用户的消费观念,根据用户的体验,生产更符合用户的的产品,一切为用户服务;再就是降低广告费用,大多数产品的发布,其广告费用占其成本不小比例,所以尽力降低广告成本,而小米则用炒作代替了广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销售渠道,通过普通的市场,其额外的费用占用了不小的成本支出,通过网络,则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渠道费用;再还有就是有节奏的的放货,保持市场对产品的购买欲,其小米的饥渴营销就是利用缺货等虚假现象,使消费者对其小米手机保持极大地购买欲望。
各类公司对小米这种营销方式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制成分。就例如华为,他欲望采用网络销售的渠道,再加上小米的饥渴销售策略,再就是薄利多销的方式,开始进行售卖,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如果对小米的成功方法不加分析的直接用于自身的销售方法中,必定会带来很惨痛的失败代价。因而任何成功都不可投机取巧,需要一步一步迈向胜利。借鉴别人的成功方式是必然的,用于自身时需要加以改进。
小米的成功并非偶然,从种种现象的分析来看,他的成功是必然的,最直接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成本,是最好的盈利方式,而其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几乎没有广告费用的支出,没有第三方销售的成本等等,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其产品的成本价格,从而在价格上打赢了一场战争。同时又饥渴的营销方式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也就是雷军所说的“只想开个有人排队的小餐馆”。对其成功的复制不能只局限于表面的饥渴营销,网络销售等方面,应该从其销售的本质开始入手,充分理解并掌握它的营销理念,并根据自己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努力从成本上入手,打一场价格的攻坚战,还有科研的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成分,最其不能有丝毫的打折,再就是软实力的售后服务。没有偶然的成功,每次的胜利都是在严密的计划下进行的。小米的成功不能按部就班,应该深刻理解其销售理念,制定符合自身的营销方案。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有极大地发展空间。
四:
小米,是全国企业家都在研究的对象,当然,我也是小米的粉丝。人们试图从小米身上,找到可以复制的模式。不幸的是,小米的成功无法复制。
因为,小米的老板是雷军,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像雷军这样的人,很难再找到第二个。
他不仅业绩雷人,说话雷人,做事雷人,跟大部分创业者和企业家相比,履历,也很雷人。
雷军的履历无法复制。
18岁考入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计算机系,大四创业做软硬件一体化产品。21岁开始写加密软件,中关村的软件商帮他经纪,大部分正版软件使用他的加密软件加密。兼职写的加密软件收入,远远超过他的薪资收入。22岁开始写书,所写的书成为程序员入行必读的技术书籍之一。22岁到30岁,8年的时间,从加盟全国知名的软件公司,到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和股东,并继续奋斗10年,领导这家公司上市之后辞职。38岁功成名就,转行做天使投资,相当一段时间,以投资成功率百分之百作为自己的追求,所投公司大多在业界声名遐迩。41岁重新创业,创办小米,在全球巨头和身边各色老辣江湖的眼皮地下,靠手机入手,短短四年,小米公司从创立到年销售突破五百亿,市值估值突破三百亿美金。上述故事的主人公雷军,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代表行业为习主席带队的全体政治局常委集体上课。
雷军决定做小米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不认为他会赢,也不认为他有必要赌那么大。赌上几乎全部的人脉和品牌,如果赢了,就进入新的一场持久战,如果输了,就成为一个笑话。这种逻辑,更像一个无产者的逻辑,反正,失去的只是枷锁。
谁不怕失败?雷军当然也怕,所以,在小米悄悄的做了一年后,雷军才有勇气在媒体面前声张他和小米的关系。在此之前,雷军算是给自己留了个退路。40多岁的人就是这样容易患得患失,跟面子相比,钱甚至不是最重要的。
然而,小米创业一年之后,雷军最终还是走到了幕前。也许,这个事情,雷军已经笃定的认为,自己不会输了,或者,他就像后来跟格力董明珠设赌局时那样,用这种方式为自己设定一个无法后退的目标?,也不认为他有必要赌那么大。18年金山苦守,尽管所获财富在IT同龄人中不算最丰厚,也算是之一,胜过那99.99%的同行者。以这种身价,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红海市场,输了,得不偿失。
谁不怕失败?雷军当然也怕,所以,在小米悄悄的做了一年后,雷军才有勇气在媒体面前声张他和小米的关系。在此之前,雷军算是赌上几乎全部的人脉和品牌,如果赢了,就进入新的一场持久战,如果输了,就成为一个笑话。这种逻辑,更像一个无产者的逻辑,反正,失去的只是枷锁。
每一次的变革,都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不同的是,有人抓住了,一飞冲天,有人没抓好,跌入谷底。看到同样选择下的不同境遇,更多人会失去了去抓的勇气。人就是这样在贪婪和恐惧中逡巡,兼具勇气和智慧者成功。
雷军用自己的历史为自己代言,同时也善于拉周围的朋友为自己背书。用这种方式,他将自己在金山浸淫将近20年的人脉,将后来几年做投资人的人脉资源,精心整合。而用“手机就是小电脑”这样的比喻入手,以软件、硬件、应用结合的模式,将自己在PC领域的经验和资源,转化成在手机领域的竞争优势,也吸引了大批投资人和资深工程师的加盟,奠定了他小米创业的高起点基础平台。
小米的成功,起点是雷军20年的积累和耕耘,包括资金、人脉、经验,还有推倒重来的勇气。这,是其他创业者很多人所无法企及的。
IT行 业的创业者,尤其是传统软件行业的创业者,大多是具有极客气质的人,雷军也一样。也许,他在创立小米前的那段时间,曾经想过功成身退,以顾问、投资人的身份当当别人的看客或者自己人生的旅客,但最终,他决定重返极客般的道路,并以新高度作为目标,哪怕因此可能会失去一些甚至更多东西。
至今为止,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包括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所有创业型公司都是老板驱动型的,就连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样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的功成名就的万人层级的大公司,也依然没有脱离老板的影子。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老板的性格就是企业的命运,老板的决定就是企业的行动,老板的思维就是企业的战略,老板的追求就是企业的目标。对于小米这样的公司来说,雷军的追求、格局、阅历、思维对于小米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
文章结束了。有人说,文章的名字是“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为啥只说雷军,文不对题。题没错。想复制小米的成功?首先需要先有一个雷军这样的人。可惜,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很难找到第二个。我没有神话雷军,时间的积淀是无法复制的。
当然,小米也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关于产品的认识、关于商业模式、关于营销模式,只是,那不是小米成功的内因,那只是外在行为表现,所有企业成功的根本驱动,只有一个,那就是“人”。
五:
关于这个题目,在我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我有必要先叙述一下小米究竟获得了怎样的成功。首先,小米是雷军先生于2010年4月正式创立的品牌,《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过小米提交给银行的数据,去年小米实现了44美元的销售额、5.66亿美元的净利润,根据雷军在微博上公布的小米业绩情况,2014年上半年,小米售出了2611万台手机,仅半年时间小米销售额含税达到330亿,同比增长149%。虽然小米起步的时间还不到五年,但是现如今的小米已经是备受业界关注的存在。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小米为什么成功。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价格方面。我自己就是小米用户,2013年8月份我用1750元购入一部小米2S,不到两千元性能又不错的智能手机不多见,很多同学都选择小米,自习时教室里小米熟悉的震动和铃声不断,一方面印证了小米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小米超高的性价比。小米手机的价格一般在两千左右,比起其他智能机的价格来低了好多甚至不到一半,这一点,在低收入低消费水平的人群中就完胜苹果。
其次,在性能上,小米是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800万像素,使用基于android系统定制的MIUI系统,兼容android软件。这些是官方的说法。在我个人的使用经验上看,小米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偶尔也会死机但是频率很低,不论是上网打电话还是拍照效果都很好。小米手机之间在联网状态下都可以使用免费网络短信,方便而且实惠,玩游戏也很快。而且小米的系统一直很积极地更新,没有什么bug,很稳定,速度也快。还有一点,苹果和魅族的电池都是不可更换的,小米不是。外观上小米也是相当不错的。就拿米三来说,屏幕五英寸,多色可选,如银白色、玫红色、雅黑。白色等,手感也是很不错的。据说小米2S的手感是最好的。小米的硬件很不错,软件也好,可是价格却与其他智能手机有着很大差距,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质疑的态度,小米究竟是怎样盈利的。我查了一些资料,下面是我得出的结果。
雷军说,他想用互联网的思想做手机,先要流量再考虑盈利。也就是说,雷军认为小米初期盈利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小米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投资而不是净利润上。客户对小米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样就有一种薄利多销的感觉了。先把销量提上去,那么知名度也一定不会低,这样一来不论有什么样的新产品推出都能引起很大的响应,这是一种很长远的方法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米采用的是官方网站销售的模式,这样就减少了销售渠道的成本,使小米公司本身和作为购买方的顾客们同时获益,再次将问题引回薄利多销的好处上,这是一个正循环。
在近期小米手机全面增加产线之后,手机生产方面的速度已经逐步跟上了小米手机销售的速度。最近,小米又出了好多新种类的周边,涉及到更多更广的领域,除耳机、挂绳、保护套以外,小米积分商城还拥有包括同城会T恤、两周年T恤、普通版F码、米兔系列T恤、小米棒球帽、米兔车贴及爆米花杂志、限量纪念版米兔等诸多周边产品,“小米,为发烧而生”已经是随处可见的一句话,周边的运营也是小米另一种盈利的方式了。相信这样发展下去,小米会越来越强大。
下面,就是关于论点的讨论。小米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呢?小米的成功不是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如果说小米的成功是必然的,那么哪怕不是小米,而是其他的品牌,按照小米的每一步一板一眼地走下来丝毫不差,是一定会成功的。但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理想状况,雷军只有一个,小米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零差别复制的可能。唯一可以断定的是小米的产品性能、服务质量和经营理念都是强大的甚至是可怕的。就拿小米的经营来说,小米采用的是电商的经营模式,但是电商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小米是成功的,从产品质量上讲,好产品也绝不只有小米一家,为什么不见所有好产品都像小米一样名声大噪,服务上就更不用说了,不是只要有好服务就有好收益的。
总而言之,小米是好的理念的综合,不是单单某一方面的出色成就了小米。如果说有哪一个品牌总结了小米的经验,好好地加以利用,也许真的可以像曾经的小米一样慢慢壮大起来,但是小米已经存在,不可超越。
六: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小米公司的成功令人侧目,同时也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希望借助对于小米成功之路的复制而成功崛起。然而在我看来,小米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小米的成功,是由非常多的方面结合而成。可以说,小米模式是独一无二的。犹如崎岖道路上的先行者,小米已经领先了非常之多。小米有很多独特之处是完全无法复制的。
首先,小米对于消费客户的定位做的非常精准。小米旗下的产品最为令人侧目的当然是广为人知的小米手机。中国人口多,市场大,手机品牌数不胜数,在小米手机没有出现时,智能机的高端市场被苹果以及安卓的高端机牢牢把控。苹果与三星等公司当初的客户定位就是高端消费群体,同时由于国人对于国产品牌本能的不信任,导致国产手机一直无法打开市场,然而这一切的改变就源于小米手机出世。
小米手机另辟蹊径,不与其他公司竞争高端消费群体,而将目标转向高端之后那庞大的客户群。学生、年轻人,这些就是小米的目标。在这个年龄阶段,买手机并不是为了盲目跟风,对手机工具的要求是方便,价位适中,他们不会去过度追求面子,而是要力主实用,所以他们在购买手机是主要考虑的是功能和价格。而小米手机的性价比简直是颠覆性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高价格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后,发现一部性能同样超群,价格却不足苹果一半的手机时,怎么不会大跌眼球,为之吸引。
在小米手机打响名堂之后,许多国产智能机都全力效仿,例如魅族华为等,却都已无法复制小米手机横空出世时的惊艳,在这一点上,小米占尽了先机,之后或许会有较小米性价比更为强大的手机,但无论是口碑还是话题性,都已让他人无法逾越。
其次,小米的销售手段是非常实之有效的,那就是饥饿营销。说到饥饿营销,就不得不提下苹果。
苹果产品的饥饿营销是做得比较早的,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管国内外,苹果的品牌认知度已经深入人心。只要它有新品上线,都会聚集一批果粉排队等抢购。
苹果的饥饿营销在中国内地做得特别明显,苹果公司出新品后,中国内地一直被安排在全球后几批地区和市场上市。在内地群众还没能买到在焦急地等待苹果产品的时候,新闻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各地抢购苹果产品的新闻。这些消息更大大激起了群众的购买欲望和热情。
苹果通过限量销售,以突出厂家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同时也暗示本产品供不应求。这种等待的购买势必带来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而小米的营销策略虽看似与其相似,其实却是截然相反的。苹果的策略是饥饿营销加上高价格,而小米的策略是饥饿营销加上低价格,采用的是相反的策略,以饥饿营销加低于一半的价格,直接撕破了国外手机的垄断国内市场的格局。
在炒作方面,小米一如既往的非常高调。自小米手机出世之日起,围绕在小米手机上的话题根本没有断绝过。自从小米手机还胎在腹中的时候,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凭借其自身的名声和号召力,一场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于8月16日在中国北京召开。如此发布国产手机的企业,小米是第一个!不可否认,小米手机这招高调宣传发布会取得了众媒体与手机发烧友的关注。
接下来凭借偷师苹果的饥饿营销手段还有无与伦比的超高性价比,小米手机瞬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人都想见识一下如此便宜的手机是否真的能像宣传而言做到无可挑剔。而在小米手机问世之后,看起来小米手机的媒体评测、用户试用体验好像也不赖,这样消费者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剩下的只是疯狂的抢购了。
小米公司对于舆论的引导是非常准确的。自小米手机出现,论坛上对于小米手机往往毁誉交加。小米手机是否抄袭苹果、小米手机是否抄袭三星、小米手机能否撑起国产机等等的贴子数不胜数。这些争议让即使本来对于小米毫无想法的消费者,都无可避免的对于小米手机产生一丝兴趣。人们不禁要想到,能够引起这么大的风波的手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这就是小米公司所希望导向舆论的目标。
与此同时小米公司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产业链。互联网对于小米公司的崛起起了无可争议的作用。在以前人们想到买电器,最快能想到的就是去到国美、佳宁、美的等电器实体店。而电器生产厂商所能选择的销售渠道也不外乎是实体店,互联网营销改变了这一切。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米模式”,产品研发和品牌属于小米公司,制造外包给代工企业。从品牌持有权角度看,这种模式和制造商自建网站销售均属于直销,然而销售商每批次均以有限数量产品发售。
电子商务平台的方便快捷为这一营销模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现代网络传播营销手段的应用和消费者追求个性、独立的消费观,基于B2C直销模式下的限量销售模式往往能取得成功,小米手机就是一个例子。实践中有些企业盲目跟从,忽视自身实际,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手段却弄巧成拙。
综上所述,想要复制小米公司的成功,就要同时兼顾无与伦比的性价比,饥饿营销的高超手段,强大的舆论把控能力还有颠覆了传统的产业链。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佼佼者,譬如魅族与华为的性价比,锤子手机强大的舆论导向与饥饿营销,但尚无公司可以像小米一样兼而有之且都做得非常好。
尽管没有企业能够复制小米公司的成功之路,但能够做好的就是分析与借鉴。成功者必有超人之处,而这就是要学习与把握的地方。
七:
在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小米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了。我也是作为一个小米的资深用户,从小米1开始,一直在使用小米的手机,从小米最初的崛起见证了小米一步一步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小米的成功关键在于什么呢?对此,各界媒体有不同的观点,而小米官方的雷军给出的答案是,小米的成功,核心是高效。
所谓高效,可以从以下的一些方面说起:第一,小米强调的是真材实料,把产品做好;雷军说,小米的产品在发布之初就已经具有了高品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以最典型的小米手机来说,小米手机口号就是为发烧而生,那么小米的硬件当然是做的配置比较高了。第二,小米在与客户的交流方面做的非常好,小米非常愿意倾听用户的意见和心声,尤其是在开发版的系统当中,经常会有用户反馈等环节,而小米的论坛也比较活跃,小米官方和小米的发烧友的互动也就有了不错的平台;这样以来,小米就能和用户打成一片,不仅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同时用户的反馈对引导公司的前进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第三,小米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技术,从小米的营销方式来看,小米的产品是在官网上发布的,电商直销,高效率的运作,这样可以控制好成本,缩短中间环节的成本损失,从而使得市场销售的价格能更大限度的接近成本。从这三点来看,第一点造就了小米的高质量,第二点造就了小米的产品符合用户需求,第三点造就了小米的低成本,那么合起来说,小米的运作方式就是一个词来总结:高效。
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思维方式有关,雷军过去有一句话很广为流传,叫做“要做站在风口的猪”,所以,努力勤奋的中关村劳动模范雷军到了40岁的时候提出了,行业的切入时机很重要。
其实雷军在做小米之前,还是去过凡客诚品,在服装产业,雷军也想用像后来的小米这样的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来颠覆一下,但是很遗憾,当时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而为什么几年之后的小米手机一直到后来的小米手环和小米移动电源甚至小米空气净化器都能成功呢?这个我们来分析一下吧,对于服装产业来说,每个人的身材不同,而且眼光不同,所以说设计很重要,而当年雷军去凡客诚品的时候做服装产业并不是很熟悉,去厂商去谈单子都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所以当时作出的产品也就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导致了当时凡客诚品没有作出颠覆性的价值出来。
而相比之下,雷军在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选择了创业,然后投入了小米公司,所以说,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时机选择的非常好,抓住了机遇。而刚才说到的凡客诚品则是反映了另一个原因——服装卖的是设计,而手机以及移动电源等产品卖的不是设计,更看重的是功能性。所以,对的规则运用到了对的行业才会收获成功。
那么小米的成功到底能不能复制呢?这个也是要看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的。有人甚至还说过,小米未来能不能造汽车,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在短期内应该很难。我们可以看看小米目前的产品,大多数还是那些生产难度不太大的,代工厂容易找的。小米的生产模式是怎样的呢?只要技术相对成熟了,产业链完整了,小米公司的运营模式就可以像攒电脑一样的模式,就好比说选择比较合适的元件来完成这个产品。小米因为是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的,所以小米只需要按照用户的需要的技术指标来制造,制造装配品有产业链来支持,小米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卖给消费者就可以了。因此说,挂着小米LOGO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小米制造的,比如说小米手机中的CPU就是高通蛟龙的(小米3移动版的CPU是NVidia制造的),而这些都是小米交给代工厂来完成的,但是没有小米在前端的这么多宣传,也就不可能卖出这么好的销量,换句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再说一说小米高性价比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价格比较低,当年小米手机上市发布的时候也是要了1999元的价格还必须要抢购的,但是后来就不需要抢了,还在降价,说明卖出1999元的时候,小米公司已经能拿到不少利润了。有做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评价到:“小米手机通过颠覆性价格的轰动效应,以批量换成本,最后把上游成本拉下来,名义价格变成实际价格。实际上看起来便宜的小米手机利润却是国内最高的。”(这句话是为了证明我的观点引用的,不算抄吧。)对此,我也表示非常赞成。
那其他手机厂商呢?也许产品的性能可以超越小米,但是目前从媒体到电商在全面性上,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媲美小米的。不过最可怕的是,不仅手机厂商没有,小米进军的其他领域也没有。
所以说,小米公司的成功,就目前来看,还是比较难复制的。那未来会怎样呢?也许等其他整合资源的巨头出现的时候,小米已经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的状况了。小米的成功暂时难以复制,也许未来可以,但是,未来的小米,也许就不是今天的小米了。
八:
小米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他的成功有很多方面如单一产品,集中精力做好,产品设计时就参与用户意见,善待客户,小恩小惠高配低价期货,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分开,以及小米内部优良的管理等,从公司开创以来到现在可算是一路坎坷,但最终还是成功的。
小米的成功,并不简单,营销术虽然改进自魅族。但是名义价格可以算是独创的。那么,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吗?很多人或者是事物的成功都是可以模仿的,甚至说是可以复制的,然而当今小米是否也可以复制呢?答案是不能,原因有诸多方面。
每一个品牌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在当今的形势下,很少有人拥有如此大的财力资源。目前小米已经涉及手机,电视,移动电源等方面。小米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十分的多,而这些事情都是难以复制的。
小米是国内第一个用高通8260作出成品的厂商,国际上时间也是很早的。在主流产品还是单核1Ghz,极少数高端产品才是双核,要达到这样的突破,相信很多公司都是很难做到的。在8260有开发板的时候,小米就集中极其有限的资源研发这个高性能硬件平台,力争最快的速度拿出成品。而现在想要有这样的机遇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有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区别(低价在初期是要抢购的),但是小米的定价一直是颠覆性的。这得益于小米完整的布局,小米电商是自己的,控制媒体无须宣传,没有层层实体代理,小米就敢做成本价。这对于其他公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新兴的品牌,广告赞助等等的都是必须的,初期打广告都是一个不少的费用,这样成本价就会很高很高。在目前的市场上华为,三星,魅族等等多种品牌都已经成型,所以在市场上的价格都已经稳定,并且性价比较好,在如此诸多的品牌压力下,新兴品牌很难成长,除非有很大的吸引了的新的创意,否则都难以生存。小米移动电源,手环包括现在的空气净化器也会是这个路数。自己掌握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环节,就可以压缩成本,给消费者低价,还能有丰厚的盈利。这些都是新品牌无法做到的。
其他手机厂商比手机产品可能会胜小米一筹,但是媒体到电商在全面性上能媲美小米的还没有。不仅手机厂商没有,小米进军的其他领域也没有,这才是小米可怕的地方。对于一个新兴品牌,是没有办法一下子进军这么多行列的,如果仅从一方面入手,那样也是没法发展的,理由上面有提到。如果是一个大型公司要发展到这样的巨头,当他们发展成这类巨头的时候小米也已经发展到了另一种新的方面了。
想不想买是一回事,买不买得到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和不时地向消费者推广手机不同,小米公司总是让消费者等待。人们通过注册预定产品的同时,小米可以大概了解有多少真正想要购买产品的消费者。
小米前期很早就开始推广和宣传新品,然后逐步的放量来卖,始终保持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从长远来看,这个产品会一直保持着热度,人们会一直惦记这想买,这样就无形中为小米节省了超大的一笔广告费,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广告。小米从米一开始就一直保持着正确的策略。遵循这条方针的小米按需生产,不容易亏损,因为不会有滞销库存,管理更少的存货时风险更小。不仅如此,随着原材料成本降低,小米还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这样的宣传方式是其他公司难以模仿的。对于目前的大多说公司,一件产品要研发出来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研制成功之后必须要卖到一定量后才能盈利,否则的话就会亏本,对于小米来说,这样的事情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他涉及的方面多,如果手机的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也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弥补回来,这样风险就降到了最低。随着小米与各个国家的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它们并没有在零售店、纸质媒体,电视或网络上投入大量营销预算。这些电商不仅销售手机,同时还有耳机,T恤和小米兔公仔等周边在售。小米宣称仅2012年它们就售出了超过18万套公仔,并且不包含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
小米的营销主要自己操盘,包括公关、微博营销、客服等都由自己来做而不是选择外包,有效保证了和用户的零距离沟通,执行力更强。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和客户的距离特别的进。如果客户有什么新的需求或者产品存在任何问题都可以有效直接的反应给小米,而小米也可以更快的解决用户的问题,这在当前的市场中是很占优势的。一个产品的好坏是由客户来评价的,所以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小米是很有利的。
小米从一开始就赢得了用户很好的口碑,如今米粉已经成了小米手机的广告志愿者,对于一个好的产品是值得大家广而告之的,要赢得良好的口碑是很难的,要赢得像小米这样的口碑更难。目前也有不少的大型公司口碑也不怎么好,对于新兴公司来说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口碑很难很难,所以小米目前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也是难以复制的。
总的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营销模式的领先是小米成功的主要因素,这两点看起来似乎不难实现,但是想要像小米一样再次走这条成功之路却是十分艰巨的,可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虽然小米的成功之路不可复制但是还是有不少经验可以吸取。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工程机械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通过代/理商销售给最终客户的。首先,在行业需求降低,竞争激烈,利润趋薄的时候,销售渠道的缩短可以帮助厂商相对提高售价、快速获取市场信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其次,宁可选择微利也要规避风险。互联网直/销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没有应收账款风险。这使得厂商的微薄利润也可以入袋为安。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零首付、低首付积累了太多的债权风险,很多企业都会同意与其空面对账面的财富而经受清欠的洗礼,还不如做实销售,做实产品性能质量,做实口碑,哪怕赚取只是微薄的利润。最后,小步快跑,步步为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很多固定资产以厂房或设备的形式在不停折旧减值,但这其实是沉没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席卷之势,似乎要颠覆传统的营销及管理理论。但是只要在更高的层次,用更多元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或是略微修正。在新的行业形势下,借鉴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工程机械企业至少可以在如下的方面做出改变,以确保逆势而上,弯道超车。
九:
最近几年,智能手机市场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产品充斥市场,而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智能手机之一,引发了一次次的大抢购,很多人说小米产品的热卖归功于其营销模式的成功。但抛开饥饿营销的概念,从本质上来看,小米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营销模式带来的巨大盈利,同时其公司的理念,产品开发的模式以及其多样的销售方式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米的成功取决于哪些方面,其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不寻常的经营模式,它的成功究竟能不能被复制,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一下系统的阐释。
小米公司全名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领域为智能产品的自主研发与设计,是一家集研发,开发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其定位并不是单纯的手机厂商,它同时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手机论坛之一。同时,其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从根源上解释了为何小米总是拥有及大规模的核心用户群,从创立之初MIUI论坛就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关注,这为小米之后的快速崛起打下里坚实的基础——用户。
在创办之初,小米公司最早的产品是一款被称作MIUI的手机操作系统(UI),根据“为发烧而生”的理念推出的MIUI系统,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了每周五更新一次,这在成熟的手机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其美观大方的设计,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预制使得系统一推出就收到了不少人的推崇,为了推广该系统,小米采取了线上抓取用户的策略,在论坛内发展自己的口碑,悉心解答用户的各种疑问,从一开始的1000名用户内选取了100人成为SVIP参与MIUI的设计,收集各方意见与反馈,小米通过这种模式,逐渐吸引了大批的用户,创办了自己的论坛,更方便的与用户零距离接触,同时可以轻松获取用户的第一手反馈资料,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产品,后来研发手机产品,其大量的用户群体证明之前的模式是正确的,在国内,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才能够真正的站稳脚跟,拥有与国外其他品牌竞争的能力。
试想,如果有一款产品,从他的设计到实现再到销售全程都有你的亲自参与,这样的一款产品是否会令你大感兴趣呢,这也就是小米在产品设计上所走的道路,它依托于MIUI论坛,让公司里的工程师十分方便的就能接触到用户群体,用户在论坛上随时讨论产品的优劣得失,这让产品能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目标群体的心理预期,从而使自己的产品在自己的目标群体中较其他品牌更有竞争力。从这种角度上来讲,小米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多的是用户对产品的参与感,以这种新奇的方式,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同时又吸引了广大年轻用户的关注,做到了一举两得,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吸引了用户。这种模式是在小米营销手段背后是小米的产品如此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宣传手段上看,小米刚刚好赶上了微博的崛起,这无疑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小米,依托于微博的平台,小米公司可以更好地与其目标群体互动。小米依托于各大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交软件如QQ空间、微信等进行销售前的宣传,例如:在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会当天,150克青春的微博转发创下了2012年微博最高转发数。该次活动共有200多万转发,100多万的评论;另一个活动则是“我是手机控”,2011年8月,小米手机在微博上发布了这一活动,雷军在微博里率先炫耀自己的“藏品”,用户的怀旧情绪和炫耀心理被激发出来了,在很短的时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了;小米社区举行过“智勇大冲关”活动,比拼谁更了解小米手机的一些参数,优胜者可以获得小米社区的勋章、积分等奖励,参与人次是1800万人次,有100万人参与了。一个个数据表明了线上宣传的巨大作用。小米在线上宣传的同时,在线下与运营商密切合作,推出不同版本的合约机,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定期举办同城会,密切联系核心用户,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牢牢抓住核心用户的兴趣点,这同样使得小米手机的销量大幅增加。
从营销策略上来看,小米公司仿照苹果,高调发布其产品,同时在线上及线下发售,采用电商加物流公司合作的分销模式,通过其固有用户群体来逐渐推广产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广告的费用,同时通过限制手机的出售来控制市场,导致市场上小米手机供不应求,这恰恰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价值,在市场上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来购买,这种手段俗称为饥饿营销,这种手段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同时降低了部分产品宣传的费用,一举两得。
在线上宣传的帮助下,小米手机一次次的创造销售的记录,虽然不少用户抱怨这样的模式下很多人无法第一时间拿到产品,但是这对小米来说无疑是十分巨大的成功。
再来看看小米公司在其他方面的隐性优势。小米科技如今是市值超过2.5亿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其现在拥有了众多关联公司如多玩、拉卡拉、乐淘、凡客、以及众所周知的金山软件,这些关联公司存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与这些公司进行服务对接,小米可以获第其他普通手机厂商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以更高的效率,更为低廉的成本快速整合资源,通过双向推动作用以手机为纽带缔造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巨头。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走上资源整合的道路,而小米有其天然优势,依托于众多关联公司,通过进一步整合,小米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迅速发展为复合型互联网公司。
此外,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在小米的成功之路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小米的管理团队来自于前微软,谷歌,金山等大公司的员工,其管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制定公司发展策略上以及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样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无疑帮助小米避免了很多决策上的失误。同时,其技术团队过硬的实力也提高了小米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
小米公司从服务和口碑入手,培养自己的用户群体,然后通过用户群体以论坛的模式获取用户的需求,改进自己的软件及硬件产品,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模式让用户有极高的参与度,这是其他品牌所做不到的,小米以亲民的姿态通过过硬的技术基础,再加上合理的营销手段以及适当的价格制定,从中低端市场入手,以新奇与潮流的设计元素吸引了大批青年用户群体的追捧,靠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量低收入者的关注,同时其贯穿始终的“为发烧而生”的理念,在做大手机产品的同时仍然没有忽视其基础的MIUI系统,且不断推出与时俱进的新产品如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等等,这些种种因素汇聚起来,才成就了小米科技的今天。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单单从营销上复制小米的成功之路必然是行不通的,究其根本,牢牢把握以用户为核心的思想,获取用户第一时间的反馈才是小米成功的根本。若是没有早期小米论坛的基础,相信小米的产品不会像今天一样广受欢迎。
十:
在百度里输入题目如上,可以看到很多相关的链接,打开第一条是一则摘了雷军两句话的新闻,其中一句是:“小米模式是可复制的,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复制100家小米”。我不知道作为创始人的雷军是怎么想的,在看了题目,上网找了关于小米的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小米的一些了解后,我个人觉得,小米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接下来我会慢慢地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们很多人知道小米是从它的手机开始的,从小米1到小米1S,再到现在的米4,甚或红米和小米的平板,都知道这是一家出高性价比手机的公司,很多人对于小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当然,大家只是没有很用心的去了解罢了,所谓先入为主,难免有这种感觉。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百度词条里说到: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公司。所以手机只是它诸多领域的一部分,但就只讨论这一部分的成功的话,我想也是业界的一个神话了,这就体现出了小米的强大,它善于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们先从这先入为主的手机业务说起吧。小米发售手机是从2011年的12月开始的,第一款就是小米手机1,5分钟30万台售罄,创造了一个神话。在接着发售的各款手机中,都是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尤其是在今年的双11期间,小米在天猫平台上销售手机116万台,销售额15.6亿元,约占天猫当天总额的3%,成功卫冕单店第一。这一个个销售神话,奠定了小米在手机行业的黑马地位。那么,是什么使得广大消费者如此热衷小米呢?我们来做一个分析。首先,小米开始做手机是2011年,那个时候的智能机全球市场,以三星和苹果为代表,都主打的是高端市场,产品动辄几千块,而在高性价比这方面却没人下功夫,小米在那个恰当的时机里,很准确的把握住了商机,它主打的是高性价比!我相信很多米粉都是冲着它的这个优点去的:既有三星和苹果般的高逼格体验,又只需要它们几分之一的价钱,为什么不心动?像到后来的小米2,小米2S,那么高的配置,价格只有1499¥,1799¥,小米真的是业界良心!在小米之前,我相信很多企业对于这个定价,这种配置,只有两个字的评价:疯了。然而小米做到了,而且很优秀,它把这一策略发挥到了极致,也正应验了它们的理念:“为发烧而生”。
上面讲的是小米手机获得成功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时机,2011年那个时间的机遇,那个可遇不可求的时机。小米手机获得巨大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我觉得应该是它的MIUI,这个是小米手机的另一个亮点。早在小米手机之前,MIUI就已经经过公测,并有了很大一部分用户,对于各位Andriod刷机爱好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个也是小米手机受青睐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MIUI并不仅仅是一个深度定制的系统,它也是小米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圈时迈出的第一步。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拥有自己的生态圈非常重要。我查了一下,苹果有IOS+APP store+Iphone and Ipad这样的系统加资源加终端的完美生态系统,而谷歌有Android+NEXUS+Google PLAY的半完美生态系统,作为小米,它虽然没时间再去做出自己的系统,但是它在Android的基础上构建,也非常成功。MIUI是基于小米云服务的,加上小米应用商店和它的硬件设施,在国内也是一家独大的龙头老大地位。这个生态圈后来也加上了米聊和小米社区,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虽然米聊现在不行了,完全败给了微信,但是刚出的那会儿用户量也是非常庞大的。现在的小米生态圈在小米社区的巨大影响下已发展的日益壮大。这是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成功的一大因素。
还有要说的就是小米的营销方式,我们不谈它饥饿营销这一套,小米开创了手机网销这一方法,因此,小米从来没有实体店的销售,除了三大电信巨头营业厅的销售之外,一家实体店都没有。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原因有二:第一,手机网销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诸如实体店的店面费,装修费,人工费,库存费等等,我想小米的高性价比,网销也出了很大一部分力。第二,网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式。还有要提的就是小米的微博营销。2011年的时候微博营销正是火热的时候,所以小米手机的这个切入时间,选的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各种好处都让它给碰到了。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前面讲过了天时地利,现在讲讲人和。作为天时的2011年那个黄金时间,你说只有雷军一个人有这个商业头脑和敏感吗?当然不是,但事实就是只有雷军做成功了,为什么?因为他是雷军。雷军是互联网行业老人,在这个行业里浸淫多年,积累了几位丰富的经验,而且他之前在金山等的业绩不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然,不是个人崇拜,我只是说雷军对于小米的成功非常重要,就跟乔布斯之于苹果一样吧大概。说说小米的核心团队,雷军自己说的,他在开始的前半年80%的时间在找人,最终找到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为丰富,三个本地加五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微软等。这么强大的一个技术团队,加上雷军本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老手,你说,小米不成功,会吗?如果没有这个核心团队,我不在知道小米的MIUI能否做出来,不知道它的生态系统能不能搭建出来。
我们再来看看锤子等,你说他们的团队不够强大么?你说他们的营销不够么?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小米如此成功?我觉得,除了团队问题,生态圈问题,营销模式问题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那个时机,那个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时机。所以我说,小米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十一:
首先,我认为任何领域的成功都不是可以随便复制的,因此,我的观点就是,小米的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纵观历史上每一场宏伟的战争,不管是真刀真枪的殖民战,还是不见硝烟的政治斗争,最后胜利的一方总是有着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的,这个人或许会被人们铭记,永远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而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之战中,扮演着小米军阀的核心灵魂人物角色的就是小米的CEO,雷军。因此,但凡提到小米的成功,就不得不提到雷军了,我在网上也找了一些关于雷军的资料,认真的读了读,下面便我对雷军本人以及他如何带领小米走向成功的一点看法。
关于雷军这个人我不想过多谈论,毕竟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有的也是道听途说罢了,他肯定是有那些大多数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素质的,比如坚持,谨慎什么的。我是想从客观的方面来谈谈的,前些日子我学到一句话,挺有感觉,叫“你以自己能做什么来评判和定位自己,而别人只以你做过什么来评判和定位你”。的确,很多人很喜欢高谈阔论,眼高手低,说只是自己不想做,如果自己想做的的话能做得多么多么牛逼,而真要他做什么时立刻捉襟见肘。这样的人大抵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雷军不同,早在他带领小米走向成功功成名就之前,他就是在踏踏实实的做着一些事的。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做过软件,自己也是一个程序员,亲手写过许多代码,领导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团队,更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我想,这样他才能够在后来带领小米掌握大局,运筹帷幄。小米的操作系统本来就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软件项目,而雷军深谙软件开发的运作规律,使得他能够更好的领导他的团队。
其次,雷军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实体销售,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经验,使得小米能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如鱼得水,因为众所周知,小米的销售技能是炉火纯青的。这与雷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样一来,“他比制造业的人会做软件,比做软件的人会制造实物”,这是极大的优势。他也因此能成为那样一个核心人物。
当然了,领导的核心人物固然举足轻重,但若少了群众的力量,核心人物固然有再大的能量,少了实施,啥也干不了。因此,就少不了谈谈小米公司了。很多人都认为但凡一个成功的团体都得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小米公司刚发展的时候,也正值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正蓬勃发展之际,毫无疑问,小米公司当时在行内是存在着极大的竞争的,但小米公司团队最终脱颖而出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最近又成功在美国上市了,这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记得当初小米的饥饿营销策略,我走到哪儿都能听人所起,当时也是非常火热的,有的人持高度赞同态度,认为小米的CEO雷军实在是太有才的,当然,另有一些人则嗤之以鼻,认为小米这种营销策略是铤而走险的,搞不好就会把自己弄死,实属不值。当然,最后小米的这个营销策略成功了,并最终为人所称道。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嘛。传奇人物自有他的传奇之处。当然了,最近小米已经从饥饿营销转向公开发售了。
然而,就小米的饥饿营销这个问题,或者说是这个说法,似乎还存在着争议。今天在网上就有看到关于小米饥饿营销策略话题的讨论,有人说其实小米根本就没采取过什么饥饿营销策略,只是因为当初小米的代工厂和供货商的瓶颈问题,甚至还算出当时小米出货量和时间概念能数据以佐证,而现在技术成熟了,代工厂和供货商的瓶颈问题不再存在,自然就提高出货量了,也就是公开发售了。我的观点是,成功都是有争议的,那都是相信成功可以绝对复制的人的想法,而我认为成功绝不是偶然,虽然我也相信有运气一说,但是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只有当时的你已经经过了百般磨练,真正拥有勇气和实力来抓住那个机遇的时候,你才会成功。时间万物亦是如此。
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自从小米的成功之后,涌现出大批的小米成功模式的誓死追随者,渴望通过依葫芦画瓢,来复制小米的成功,最后都殊途同归的引出了本文的主题,小米的成功不是可以复制的。
小米是一个团队,是团队就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小米在这方面似乎做得很好,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到雷军身上来,不可否认,他还是有着很强的管理才能的,有句传的很多的雷军说过的一句话,“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个知乎上看到,有人针对这句话举了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某考研党,天天4点起床,背英语单词看政治上培训班,坚持锻炼,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十几个小时,而睡觉只有5个小时。这个就叫做战术上的勤奋。然后你问这个考研党,你为什么要考研啊,考上研之后打算做什么啊?然后考研学霸微微一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研,我妈让我考的,考上研之后我也不知道要干嘛,大概考博吧”。这个就叫做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勤奋而战略上懒惰,我们说这个叫“优秀而无用”。战略上勤奋而战术上懒惰,我们说这个叫做“眼高而手低”。雷军教导他的员工们,我们既不能优秀而无用,更不能眼高而手低,学到一课的不止他的员工,还有千千万万的我们。同时我也学到,选择比勤奋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作为手机老大哥CEO的乔布斯,虽然他人已过世,但是他的许多理念和经验还仍然为同行业的许多后辈所学习,乔布斯就曾经说过,“领袖和追随者的区别之处就在于创新”,我想小米无疑是能够真正很好的诠释这句话的,即使它当初的饥饿营销存在争议,为一些人所诟病,但无疑他是创新的,他是成功,他是领袖。现在有很多的手机厂商想要借鉴小米的成功模式,复制小米的成功,他们是追随者,很难再次成功。
没有人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说实话,也没用这个必要。于是有人说了,即使小米成了手机产量的第一,他也要鄙视这种第一,并且认为雷军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工头,这是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但是如果他们能够想想,为什么小米这家企业能够被这么多家手机商所追随,为什么能够让国产厂商一个个退出电商品牌,一个个退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其实。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对小米的miui和小米模式所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试想,如果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新,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追随。至少那已经证明了小米是成功的了。这就是领袖和追随者的区别。
所以,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事物,还是少一些主观的负面的评论吧,至少你要试着去了解之后,才发表自己的客观的看法和观点。
至于所谓小米模式和互联网思维什么,我觉得虽然现在小米很成功了,但这些仍不好定义,至少等再等个三四年吧。
十二:
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吗?首先,小米是成功的吗?据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小米已经成为全球第13大手机制造商,排在摩托罗拉移动的前面。小米单店销售额第一,是5.5亿;单店破亿速度第一;手机和影音电器类单店销售额第一;手机品牌关注度第一。小米的十万台手机,几分钟就能卖完……这些数据无一不说明,小米的成功。那么,小米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团队,产品,服务,营销……虽然个人并不喜欢小米手机,但实在是想给他们的各个方面点个大大的赞。
团队方面,选择最合适的人去做最合适的事。小米的8个合伙人——雷军是董事长兼CEO,林斌是总裁,黎万强负责小米的营销,周光平负责小米的硬件,刘德负责小米手机的工业设计和供应链,洪锋负责MIUI,黄江吉负责米聊,王川负责小米盒子和多看。8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分别掌管小米的各个部门,互不干涉。小米的团队管理扁平化,没有复杂的层级关系,员工可以专注于产品。
产品方面,极致,爆款,低价,快,且有一个很“好听”的定位——“为发烧而生”。这个好听的定位我觉得在初期寻找优质的种子用户的时候非常的必要。
服务方面,人性化。小米非常贴近用户,有一个“全民客服”的理念,所有的工程师,包括雷军,每天都会花费时间在小米论坛看和处理用户的反馈,这甚至已经成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据统计,小米论坛每天新增12万个帖子,经过内容的筛选和分类,有实质内容的帖子大约有8000条,平均每天每个工程师要回复150个帖子。工程师的反馈在每一个帖子后面都会有一个状态——已收录、正在解决、已解决、已验证,就相当于一个简版的Bug解决系统。用户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建议是哪个ID的工程师在解决,什么时候能解决,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此外,小米非常注意善待用户,经常给用户一些小恩小惠,讨消费者的欢心。小米初期没有打印发票,在后来给用户补寄发票的时候,送了用户一张贴膜,成本只有几毛钱的膜,让用户感觉很好。在4月份,小米给第一批30万用户送100元的产品,表示不忘老用户。而且在产品中,附了一封感谢信,感谢用户在小米不成熟的时候,忍受等待,支持小米。还有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等等,服务方面可谓非常的亲切人性化。
营销方面,今年黎万强的一本《参与感》,使我对小米路人转粉。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只是个路人,对小米知之甚少,那时小米给我的印象就是两个字——“屌丝”。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了解到,原来小米这么玩过,原来还可以这么玩,那一瞬甚至达到了灵魂的契合,从此路人转传教(只针对小米的营销)。黎万强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在MIUI早期,黎万强团队满世界泡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名Andriod论坛里灌水发广告,被封号后换个号继续灌。好不容易拉来了1000人,从中选出100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等。这100人也是MIUI操作系统的点火者,是小米粉丝文化的源头,也是其用户体验的特别方法论。纯靠口碑,第二个星期200人,第三个星期400人,第五个星期800人,一点点成长起来。后来,在2013年4月9日的小米米粉节上,小米特别发布了一部专门为感谢那100个铁杆粉丝的微电影,名字就叫做《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把他们的名字一一投影到了大屏幕上,对他们表达了感谢。那一刻,他们中的很多人泪流满面。”小米的营销,就是事事皆营销。小米的爆款,抢购,米粉节……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它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了手机这一传统行业。互联网思维一直被喷得很凶,且模糊不定。我的理解中,互联网思维,就是体验的无限优化。互联网时代相较于工业时代,最大的变化就是让“人”变得更重要吧? 小米也许深谙中国人的“屌丝情结”,充分尊重每一个用户的声音,说是粉丝文化,不如说是被充分满足的屌丝文化(本文中出现的“屌丝”,并无任何恶意)。
那么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吗?是不是我构建起一个足够优秀的团队,使用小米的团队管理方式,极致、专注、快的做产品,按照小米的营销模式,做媲美小米的口碑服务,我就能成功呢?恐怕不能肯定。只说其中一点,雷军曾说,台风来的时候,就是一只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那么,台风是否来了?你是否站在了风口?
我认为,每一例成功,其背后都有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均不可少。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有非常非常多值得后行者学习的地方。人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多吸取失败的教训,失败的教训要比成功的经验要有用得多。但是我认为,失败就是失败了,并不是九十九次的失败可以积累出一个成功。成功更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成功无法复制,但是能让我们更靠近成功。
十三:
纵观近年来的国内手机市场,除了最热门的华为,苹果和三星外,还有一个相对来说性价比高,比较便宜,尤其是在前几年刚出产时很火的国产品牌--小米手机。经过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和图表后可以看出小米的销量不错,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近年来的走势很稳定,对于小米手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用户对于其外观,性价比的评价比较好但对于其硬件方面的,容易死机,容易发烫,耗电量等方面有很多问题。由以上这些资料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有太出众之处的品牌,那么小米手机为何如此成功?何以使其在现如今众多的智能手机品牌中成为佼佼者?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比如小米手机用互联网做手机的态度,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重视软件多于硬件的新方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是线上销售的营销方式,二是其良好的口碑的传播。这两方面,我觉得在各行各业的产品销售中,都可以适用,虽然不一定会成功,但对做企业来讲,普遍十分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首先,说到小米手机的营销方式,不得不提一个很热门的词:饥饿营销。饥饿营销,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中,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其原理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面上,饥饿营销的操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象,从而提高售价,赚取利润。而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订,从5日13时到6日23:40两天内预订超30万台,小米网站随即立刻宣布停止预订并关闭了购买通道;2011年12月18日凌晨,小米手机开始面向普通消费者直接销售,每人限购两台。在开放购买3小时后,小米网站称12月在线销售的10万库存就全部 售罄;2012年1月4日下午,第二轮上线的10万台小米手机,在两个小时内被抢购一空。 小米手机三次营销的成功,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并不是不可复制的,从雷军展开饥饿营销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寻到蛛丝马迹,如果其他企业需要学习小米手机的成功炒作,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关系、丰富的人脉资源、强化的媒体关系、经验丰富的市场团队,这几项缺一不可。雷军在营销小米手机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次营销都是前期预热占比高。无论是小米手机的发布会,还是第一轮投放10万台,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新闻、评测和评论不断,99%以上的正面信息覆盖率,从而引导了社会舆论关注。所以,连李开复都认为,小米手机最值钱的就是它营销团队。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部件价格一月一降,甚至一月数降,“小米”式饥饿营销除了不断拉高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外,更重要的是在不断降低小米的生产成本。小米手机功能虽然强大,但是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靠对外采购,以现在手机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来说,小米手机的定价是赚不了多少的,只有靠拖延时间,等核心部件的价格降低下来以后,才会开始大批量对外发售,就算几个月后小米手机的销量不是很好,但至少没有亏损,又赚足了眼球,每个人都知道有小米这个品牌,成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确实是一种很高明的市场营销手段。
第二点,好的口碑也是销售产品时极其的重要。而获得好的口碑的关键在于真正的好产品。以下是对小米团队中黎万强的采访时,他对于小米的精髓所在所说的一段话“今天,在互联网世界里,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以前都说信息不对称部队称,今天已经很透明了,这种时候你发现所有的产品,其实都是可以靠口碑来传播的。口碑传播的时候,就要求专心做产品,要把产品做的非常好。另外,从互联网的打法来讲,节奏很快,快速迭代。大家发现雷总提到的互联网思想,其实口碑是最根本的,快、专注、极致是做产品的一套思维,所以我认为这个思维很值得很多企业都还好好地思考和借鉴的。”
小米的采用的基于超高产品性价比的饥饿营销。因为稀缺,消费者会更加关注它并且变得更有价值。通过饥饿营销的手段保持客户对其产品的好奇心,提升小米的吸引力增加客户的购买欲望。另外一方面也是受到产能的限制。传统手机厂商如果要学小米的饥饿营销,首先就要估算一下到底会有多少粉丝愿意加入你的饥饿营销游戏,是否有把握来冒这个险。客户购买手机的关注点基本就在于价格、外观、 电池续航能力、操作体验。小米就是深挖出了传统手机在打电话、发短信、操作体验上的众多方向,从而找到了突破口。而时至今日,国内手机厂商重营销轻产品的 模式都从未改变过。配置相同、但操作体验却相差甚远, 在同一价位上跟小米比较之下最终都会败下阵来,就是因为小米手机追求的专注、极致的态度,对产品负责,对用户负责。 超高的性价比,这是小米之所以能运用饥饿营销并且能在两年时间里就从国内众多传统手机厂商中杀出重围的重要原因。小米强调真才实料做好产品是获得好口碑的一点。还有就是小米很愿意倾听用户的意见,和用户做朋友,把用户全部拉进 来,一起把产品做好。粉丝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参与感和用户体验。传统经济时代,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环保等产品属性是产品的核心。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产品属性只是产品的标配,真 正的好产品应该是客户愿意分享的产品。传统营销强调的是教条式的品牌认知,而新营销的核心是用户参与感。冷冰冰的营销早已不适应互联网。与别的不同手机厂商相比,小米确实具有让粉丝参与的诚意。用户体验是做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但普通的手机厂商,先不论他们做互联网产品的决心如何,单看各自官网糟糕的用户体验就着实让人看不到未来。
以上便是我所认为的小米手机的成功之道,应用在别的行业也同样有可取之处。销售时不能只顾空大的噱头不关注产品的实质,同样也得懂得把握时机,抓住消费者心理,用对策略和方法。对于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在营销上既然学习不了,那就不要学,而是学小米团队用心手机的态度,学习它极致的用户体验,学习它既重营销更重产品的理念。
十四:
小米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闯进了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厂商行列,对于比小米或早或晚起步的众多低成本智能手机厂商而言,这种奇迹一般的成功模式不可能被他们所忽视。小米,这个成立不满五年的公司,在2013年出货量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元,并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14年销售4000万台。而在今年上半年,小米公司已经大幅超额完成预期的计划。小米何以在短时间内就红遍全国,创造如此骄人的业绩,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
一、硬件——性价比
准确的价格定位和高性能可靠的产品是小米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国内第一个使用高通8260的厂商就是小米。摩尔定律下,智能手机的硬件新品性能明显优于旧品,之前的高端硬件一夜变中端,谁的高端新品上市早,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的领先。而小米这样一个在当时(2011年)才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显然是抢先研发。在8260有开发板的时候,就集中极其有限的资源研发这个高性能硬件平台。专注,领先一步,这是做新产品时小米做到的。
据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所说,他们做小米1使用的硬件都是力求最好:处理器用高通,屏幕是夏普,最后组装也用全球最大的平台:富士康。以至于第一款产品做出来时,成本高达2000元人民币,最后商榷决定定价1999元人民币。这里的定价和其产生的利润下文再谈。不管成本数据是否属实,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小米所拥有的在其定价档次上的相对高性能以及高质量。追求性价比首先应该有一个可靠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低价。
再来说说定价。如果小米把自己要做的产品定位在苹果、三星和诺基亚的价位,即使产品再好也很难取得这样爆发式成果。要定低价,也要把握好定的尺度。当一个性能级别的产品比其他产品价格低到有一部分人可以承受,愿意承受,就火了。雷军说他的买家都是手机发烧友,而我认为该定价所针对的目标用户,是那些想要买智能手机,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又相对理性的用户。
二、软件——MIUI
小米的成功不仅仅只是手机、平板、路由等等,还有它的软件系统——MIUI。2010年8月16日,在小米公司尚不为人知的时候,MIUI第一个版本悄然发布。10月份,该系统被全球的开发者论坛XDA推荐,从国际上有了一定知名度,并在当年获得了安卓最佳产品的提名。经过 4 年多的发展,MIUI 已经超越了一款 ROM 的含义。视频中心、主题商店、游戏中心、云服务、数字阅读以及最近的O2O 平台,这些“入口级”的服务产品为小米积累下了宝贵的财富。MIUI的开放性以及设计的人性化,为其积攒了大量的人气,也成为了无数“米粉”们喜欢小米的一个巨大的理由。MIUI并不满足于与小米硬件产品在一起被推广使用,它并非为小米手机专用,非小米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刷机的方式在其手机上使用 MIUI。鉴于不错的用户口碑,能否支持 MIUI 甚至成为某些用户选择一款Android手机的考虑因素。现在可以适配MIUI的非小米手机机型已经达到二百多款。
做一款好用的ROM,可以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品牌氛围,让用户熟悉,喜爱并且有依赖感,产生社群效应。良好的用户体验会对产品形象的推广起到巨大的作用,继而带来越来越多的用户。而这正是小米做到的。
三、成功的营销
小米公司之所以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和它成功的营销是分不开的。首先是产品宣传。小米没有电视媒体广告,其他形式的广告也很少见到。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知道它,并且“认为”小米手机很棒。小米采用的是公关传播。利用与苹果捆绑、团队包装及创始人自身的包装来塑造公关形象并且通过公关把这些信息发布出去。上网看一下,很多显著位置,有小米手机的测评和用户体验报告,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在讨论着小米,网络上面充斥着他需要传播的一切信息。这些信息都通过这个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互联网,刺激着消费者的脑神经。广告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其次是产品销售渠道。小米手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店铺作为终端,而是采用网络销售。网络销售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渠道费用,走渠道的产品在性价比上无法与之竞争。网络渠道的要点在于隔绝渠道,如果渠道和网络同价同型号,或者渠道无法生存,或者网络没有性价比。同时网络渠道还方便其通过抢购、预订等模式,有节奏放货,保持市场饥渴。这样放货还带来了黄牛炒作。黄牛加剧了缺货现象,抬高了价格,客观上算是帮小米进行炒作。
最后,上文中提到的产品成本2000元人民币左右,定价1999人民币,利润在哪里。其实这也是小米的一个高明之处。其实1999元人民币只是名义定价,它不同于消费者购买到的实际定价。名义定价是1999而实际定价是消费者拿到的价格减去渠道的利润,小米真正拿到的未必是1999,而可能要高不少。
假如说一款十分相似的手机,小米定价1999,OPPO定价2999,OPPO配置更高。但是到了消费者层面,两个手机在第三方电商处的价格都是2499元人民币(因为一般厂商定价会加上实体渠道销售存在的各种开销和广告费用等等)。对消费者来说,1999的名义价格会感觉物超所值,当多次抢不到的时候,花2499买也很正常,因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已经被种下了“小米就是性价比高”的心理暗示。所以小米在淘宝的销量非常好,在一些实体渠道销量也不错。这些非抢购渠道走的产品才是小米利润的主要来源。而OPPO高达2999的定价给人以高端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没有进入能力在2000元左右用户的视线,也不会去搜索一下电商渠道是不是有便宜的售价。即时OPPO的实际性价比超过小米,最后还是小米笑到了最后。
总体来说,小米成功的一些要素是可以被学习和复制的。但是小米的创始和发展正好赶上了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且更新换代频繁这样一个大潮流,要想继续在手机这个行业复制小米的业绩神话可能性不大。华为荣耀就是一个例子。而其他行业是否可以复制小米的成功?我们只能说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要学习小米这种顺应互联网社群文化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而学习肯定不是单单拿来复制这么简单。
十五: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4年双十一活动中,小米在天猫平台上销售手机116万台,销售额15.6亿元,约占天猫当天总额的3%,成功卫冕单店第一。2014年11月12日,优酷土豆集团在上海宣布与小米公司达成资本和业务方面的战略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双方将在互联网视频领域开展内容和技术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视频移动端播放等技术;二是小米公司将向优酷土豆投资并在自制内容及联合制作、出品和发行方面紧密合作。2014年12月14日晚,美的发出公告称,已与小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小米12.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
这就是小米的成功历程,从金山CEO转做手机的雷军算是中国高新技术流生意人,以最亲民的价格卖出最让人发烧的手机,从小米1到小米4再到小米路由器、小米平板、小米盒子、小米电视、小米指环、小米、ihealth智能血压计.....小米以时代的姿态拼出一件件精美的产品,更是推动了中国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从小米到魅族到一加到锤子,国产机一步步的在走向世界,一步步的贴近神话apple,这就是雷军的魅力,这就是小米的成功。
可是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么?明显是不能完全复制走一遍的。但是这条路却是给中国无数技术员生意人指明了一条光明的方向,借鉴这小米的路后人自己走的也是愈加轻松。2010年4月,雷军的师弟李华兵给雷军发了一封邮件,推荐一个从德信无线出走的无线业务团队,他们希望做一款独立的手机硬件,得到了雷军的支持。随后这个团队被更名为‘小米工作室’,也就是小米公司最早的前身,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制作一个完全的手机体系--“小米手机”,小米手机将尝试在全球复制电商模式。于是,雷军费尽心思让小米成为一家无限完美的公司,他将小米工作室改名为“小米科技”。他和每个潜在的高管和重要产品经理至少聊10个小时,说服他们加盟。原谷歌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林斌担任公司总裁,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担任副总裁。至此小米科技基础建造完善,之后就是小米的平民手机传奇。小米这条路说是抓住了智能手机这条际遇,其实也是雷军等人心血的渗透,小米的“为发烧而生”理念以及小米公司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都注定了小米的不凡。小米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小米人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
小米走的这条是创新之路也是艰辛之路,即便小米在日趋成熟,但也是麻烦不断,在不断改进中日趋完美,在磕磕绊绊中逐渐强大。2014年05月14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指出,发现小米用户社区存在一则安全漏洞,该漏洞导致约有800万小米用户信息遭泄露,泄露信息包括用户的用户名、密码、注册IP、邮箱等多种信息。漏洞报告称,被泄露的这些小米用户信息正在网盘中流传,且已有人下载。小米公司安全中心随后在小米社区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公告称,经确认,2012年8月后注册小米账号的用户在本次事件中完全不受影响;对在此之前注册小米论坛账号,且在2012年8月后未修改过密码的用户,出于安全考虑,小米将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提示其尽快修改密码。小米官方就私自上传用户信息道歉。雨果-巴拉的谷歌+页面上,回应道小米决定把小米云端短信设置为一项需要选择启用的服务,并且不再会自动启用。 同时,雨果向MIUI用户与粉丝对此感到的担忧表示了歉意,并感谢了提供了反馈建议的用户和媒体。
这一事件完全将小米推入了绝对尴尬的处境,对小米的负面影响也是大的一逼,可是每一个公司每一条路从来都不是一路顺风,小米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历练上来的。要说这条路能不能复制,那绝对是不可能,如果没有营造完全自由创新的企业文化直接照搬小米商业模式绝对是走不远,如果没有小米之前的第一步第二步,一步一步所积累的艰辛苦难也是没法走到今天这一地位,这是个经历了千锤百炼的公司,以后遇见的困难将会更多,这是属于小米自己的路,完全自主创新的路,也是推动中国手机行业日趋成熟的路,更是一条充满传奇的路。
十六: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截至2014年10月30日,小米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小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吸引了众多同行和外行的广泛关注和学习,小米的成功能否被复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先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刚上大学的时候准备换个手机,又买不起太贵的,四下询问之后发现人们对小米的评价很高。价格相对较低可以接受,又广受好评,想来用户体验也会很好。于是托人买了个米2,感觉非常好用,一直用到现在。期间并没有发现有类似的产品出现,既然小米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必然会吸引人们争相效仿,但并没有出现在我这样的普通用户身边,可以得知小米的成功并没有被成功复制或者其规模和成就远逊于小米,说明小米的成功无法复制或暂时无法复制。
小米何以在4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认为,是因为小米公司在各个阶段都采用了非常正确的发展战略,在发展初期,小米就扎根于公众,让人们参与开发,这些参与者的评价和意见被小米公司听取并不断改进产品,在这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米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知名度,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让用户帮助宣传,从而省掉了做广告的花费。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坚持高配低价的思路,又结合“饥饿营销”战术,加之各种用户福利,不断巩固和扩大了“米粉”群体,也意味着不断扩大市场。最后,等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开始致力于完善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即雷军提出的“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打造“铁人三项”式的公司,追求三项综合得分的领先。粉丝集团是公司发展初期因需要而培养出来的,其所带来的收益随着人群的不断扩大而达到顶峰,因此将其维持在一定数量范围就可以了,然后将精力集中在完善“铁人三项”这种可以让公司实现稳定的良性循环上,正因为这些正确的战略决定,最终促成了小米的成功。所以在2013年小米出货量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元,并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14年销售4000万台。这个成立不满四年的公司,在短时间内就红遍全国,风靡大江南北。
如果试图重复小米的发展路线以期获得成功,我认为是不可行的,因为市场的赢家通吃使得后进入的其他公司几乎不可与之争利,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加成型和更加完善的公司生产的产品,除非小米自己犯下重大决策失误而失去市场,否则其他模仿公司很难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又由于手机这类现代化高科技产品的特有属性,更新快,软硬件发展迅速,使得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很难在其他行业内被复制成功,所以我认为小米的成功不可复制。
小米的发展历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虽然不能照搬,却可以吸收其思路和思想,不断发展创新,为自己所用。
再观小米产品发布的线路图,从M1的试水成功,到M1S和M2的稳固自己的先行者地位再到红米不断丰富产品线,更是使小米品牌深入人心,成为“手机性价比”的代名词。在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出货量在中国首次超越了三星,其中红米便是功不可没的支柱产品。
但是在2013年华为出来开始走小米的互联网之路,推出了独立于华为的品牌荣耀。并以红米“抢不到”为突破口,同样主打性价比推出“买的到的荣耀3C”,想在千元机这个“屌丝”市场与红米竞争。而事实的确比较美好,荣耀这个牌子活了下来,而且依赖华为这棵大树发展的还不错。而我也是荣耀3C的用户,对比之前的M2和红米会发现在日常使用上都是比较流畅的。用户体验只能说不相上下。所以这是小米成功的复制吗?
显然不是的,荣耀的成功不仅仅是产品好,而大部分是因为它是依赖于华为这个平台推出的,在我当时选择换手机的品牌时,还在京东上看到另一个想要复制小米成功之路的品牌叫“小辣椒”的手机。当时它也推出了一款叫“红辣椒”的手机,想要分一份市场。但是现在也许都听过华为荣耀,但听过“小辣椒”的又有几人呢?所以华为荣耀手机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依赖其品牌原有知名度以及华为所拥有的资源,也就是所谓的“大树底下好乘凉”。
既然说到了“小辣椒”,简单说一下它的概况,这也不是个白手起家的公司,是语信公司董事长王晓雁先生受到小米的启发创建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联合北斗星手机网进行互联网销售。拥有一定资源的他们想要这样复制小米的成功,但是真的如小米一般成功了吗?并没有,小辣椒的市场认可度还是不高,知道这个品牌的人还是很少。
其实还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机品牌“魅族”,它的产品线似乎和小米差不多,但是有多少魅族手机的使用者知道“魅族”原来是搞MP3的?魅族的建立时间是2003年,做手机的时间是从2008年开始的,而在09年魅族M8便站在了国产智能手机的领先地位。但是魅族错失了时代的机遇。在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未能快速占有市场,反而被小米后来居上。若要问为什么?这又是小米成功的另一要点,网络营销——饥饿营销。
小米把握了饥饿营销的几大要点:产品有竞争力;适合市场节奏;媒介造势。2010年,小米发布MIUI系统内测,打造自己的用户基础,到2011年有一定的用户基础便结合具有性价比的手机硬件,以一年时间改造的MIUI和相当的用户基础开始试水。再进而开始网络营销。有句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小米把握了市场节奏,用对了营销手段,同样也有好的产品。因而一步登天,到今天小米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态圈。虽然以现在看来并无任何新鲜惊人之举。但是就像下棋一样,你能预料对手下一步棋怎么走吗?这就是小米成功的一大原因,看到了市场需求,迎合了市场。先行者总是具有优势的,因为在后来者的心中,它就是范本。因而在小米成功之后,一大堆人想要以各自的方式复制小米的成功,例如“锤子手机”以情怀动人,可最后只能是一场笑话,“一加”手机也只能守着自己一点点的用户群体难以开拓市场。为何?
因为他们都没有看到市场需求,看到用户需求,没有发展自己的特点。“锤子手机”毛病在于定价太高,本来就在手机行业缺乏实在的用户基础,虽然想要以情怀动人,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情怀有多少价值呢。再看“一加”手机——进入市场太晚,竞争力不强。想要复制小米的成功可能吗?可以说很难,很难。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那个Android才诞生不久,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期了。所以形式上简单地以强大的硬件性价比+第三方ROM+网络营销去复制小米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事了。
想想这些后来者们都拥有自己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是他们的模仿小米创造的品牌用户群体还是很少,基本是原来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并未能抢到多少小米的客户。为何?
一是小米是先行者,从一开始就在改变自己用户的使用习惯——通过手机os系统使用户体验更好更不一样,这使得用户群比较稳固,然后第二点是瞄准了市场需求,推出了至今而言最成功的一款产品红米抢占了大量低端用户,真正取得了市场认可。第三点则是小米最近两年才开始的打造自己产品的生态圈。这些策略使得这些模仿者们想要在小米后面喝杯羹是不可能了。
如果把小米的成功比作是一颗种子发芽生根成长为大树的过程,那么它绝不可能离开的就是生长的土壤,这土壤就是市场氛围。这就是不可复制的。所以如同小米一样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一开始打造OS系统是破土,推出小米1、2是早期积累,然后推出红米事厚积薄发迅速发展,到现在打造生态圈是繁华枝叶。但是华为荣耀的成功又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答案。学习小米的方法,迎合市场+别人不可复制的条件+可复制的对手的条件。直接通过华为的平台推出“荣耀”。这样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叫“模仿小米成功”吧。
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小米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他人的肩膀上的”,详细的也就不说了,反正创新这个词在商业上大概就是把别人的修改美化加点自己的东西就推出去了,所以现在小米想走向国外市场却在印度就受到了重创——被爱立信告专利侵权。所以小米的成功是底蕴太浅的,就像我们所说的暴发户一般,不过如果没人想成为“暴发户”怎么会有什么“一加”手机等等,又怎么会有人想问小米的成功是否们能够复制呢?但是小米想要开拓自己的海外市场必将受到更多更大的阻力,这也就是这种成功方式的弊端——受到被人专利限制太多。不过在这个资本为重的时代而言有了资本就能有专利,小米也在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实力,所以这也并不能算是多大的弊端吧。
最后不得不说雷军的市场眼光还是不错的,在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初期将互联网营销与智能手机结合起来创造了自己的小米神话,实现了真正的白手起家。
所以现在有了小米这个先来者,后来者想要在手机行业模仿小米模式白手起家成功是不可能的——消费者已经认可了小米这个品牌。荣耀也只是因为华为的品牌效应而已。
总而言之,小米的成功之路是难以复制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它具有不可复制的市场条件。但是小米的成功是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以“不可复制的条件+自我创新+自我优势”足以成为成功的模式类型。
十七:
2011年,打着双核1.5G CPU 1Gb 运行内存旗号的小米手机横空出世,发烧级配置、较为平民的价格引起了智能手机市场的轰动。对于本人来说,对小米全系列手机倒是没有那么喜欢,如果换手机的话,也不会考虑小米手机。不过对于小米的企业理念、营销手段非常欣赏,雷军和小米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雷军和小米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呢?
小米的横空出世也是有一定背景的,2010年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4,这部手机的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乔布斯“改变世界”说法的一个回应。自从iPhone4发布之后,老牌电子厂商三星发布了Galaxy S(i9000)试图分一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2011年,三星又发布了该年年度最佳智能手机——Galaxy SⅡ(i9100);苹果也发布了经典之作的后续产品——iphone4s。在这两年当中,电子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堪比IT界的工业革命。在这个IT界的变革大潮中,从事IT行业20年的雷军看到了商机。雷军联系一个无线电团队,着手手机硬件的开发,并联系各方面专家成立小米公司。
雷军很聪明,知道着手智能手机行业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以Android入手。三星、索尼、LG等公司都以Android为基础制作了自己的用户操作界面,于是便有可MIUI。2011年7月12日小米宣布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并发布了MIUI、米聊和小米手机。小米手机吸取了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的成功模式。苹果致力于打造最好的智能手机,专注同一系列,每代仅一款手机,在系统优化上独树一帜,虽然系统封闭,但是有自己的应用商店等一系列系统服务。而安卓手机面向大众,手机种类繁多,但是在高端手机市场中,大多突出配置(CPU、RAM、屏幕),以高端的配置来装饰自己高端的身份。小米手机则专注同一款手机,并以发烧级配置来博取大众眼球。在2011年,智能手机仍处于一个发展期,很多人眼中,高配置=好手机。而大众眼中的高配置更多了解的只是核心数和CPU主频,甚至同学朋友之间以手机CPU主频高低来比较好坏。所以当雷军拿着一部1.5GHz 双核CPU的手机,大家都觉得是一部中端手机的价格的顶配手机。当然,没有人会做赔本的买卖,卖东西赚钱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售价>成本。而发烧级手机要怎样压缩成本呢。在2011年,在配置上最高端的手机当属三星的旗舰机型GalaxySⅡ(i9100),盖世兔的CPU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三星自家的骁龙,另一个则由德州仪器代工。两款CPU也都是双核,主频却“只”有1.2G赫兹。数据上来看,米1确实敢说是发烧级。而实际上,小米1采用的是A7架构的CPU,A7架构理论上是不支持多核心同步运算的,真正当时支持双核的是A8架构。具体两者成本相差多少我们不去计算,不过以次新的工艺来制造CPU肯定是节约成本的。小米的招牌——双核1.5G实际上是个异步双核,在两个核心各自独立轮流运行的基础上有优化。不管怎样,双核心1.5G还是不算欺骗消费者。在这部手机上,虽说没有做到真正的高端,但是雷军倒是同时兼顾了“里”(成本)和“面”(噱头)。
最让我佩服的倒不是这部“内外兼修”的手机,而是雷军限时抢购的销售方式。不管是借助自己IT界教父的身份还是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雷军都花费了很大精力宣传这部发烧级手机,而实际效果也达到了。几个月的宣传却买不到这款手机,实在是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不用高端手机的价格却可以买到发烧级的手机,雷军实际上是瞄准了“伪”发烧友用户群体。三年前,很多人都知道核心数和主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机的性能,这部手机也一度被推为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很多人将这部手机推荐给亲友。可问题是这部手机买不到,到了发售日,服务器异常拥挤,很短的时间内,准备的手机就全部被抢光了。按照其他的商家,这种情况完全可以放开发售,但是雷军没有。雷军继续吊着消费者的胃口,隔段时间仍然是在线抢购,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一定是极好的。就这样,慢慢地,小米做出了品牌,做大了品牌。事实上,抢购方式不仅仅是造成舆论氛围,很多人很多次没有抢到,觉得很遗憾。不管最终有没有买到,心里却默认将这部手机作为首选。这样又保有了一部分客户的忠诚度。之前看过一篇文章,用很简单的方式揭露小米的营销策略。随着时间的增长,手机的售价保持不变,而手机的成本呈线性下降,当限量发售时,利润很低或者亏损,这都无所谓,我们不去争辩。但当手机成本逐步降低,利润合适的时候放开销售量,则所谓性价比最高就从限售阶段保留到放开销售的时候。这种说法不是一定的,但是这种策略也在小米的营销手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米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是否有人试图复制或者模仿呢?有。魅族就是其中一个。可能有人会说,魅族早于小米多年创立,怎么会说魅族模仿小米。实际上,在小米成功之后,魅族才用相似的模式进行智能手机产品。与小米类似,魅族专注同一系列,专注做中低价格的高端手机。但种种数据显示魅族并没有小米做的好。魅族走的是文艺小清新路线,与小米这种发烧路线不同。假设我们什么都不懂,想买个手机,是向文艺小清新寻求推荐还是向技术宅寻求建议。显然是后者,这种发烧路线不仅吸引发烧友消费者,还能透过这些人向亲友辐射。这是小米较魅族的更高明之处之一,也是魅族模仿中必须要与小米有所区分所产生的代价。出了魅族之外,也有不少厂商想以小米模式进行发展,但少有能够做到向小米这样能够挑战老牌电子厂商市场份额的新企业了。
小米模式确实是成功的,想要复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更多的是要学习小米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并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分析,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十八:
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至今已有四个年头,而这四年,我们见证了小米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小米的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手机,到现在的移动电源,平板电脑,小米电视,小米的产品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可以说,小米已经成功了。那么,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要知道小米的成功可不可以复制,那么就首先要分析小米成功的原因。小米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小米产品的高配低价,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相同配置的产品中,小米的价格是最低的,虽然小米手机的其他方面不如同档的手机好,但是用户买手机的时候一般只看配置和价格,配置一样就只能看价格了,而价格这方面,小米是从来不虚其他竞争者的,高配低价的优势导致其他手机品牌完全不能和小米竞争,截止到今年,小米已经一越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厂家,仅此于三星和苹果,这样的成就,小米仅仅花了四年,这与小米手机的高配低价是密不可分的;
2.我们再来看小米公司内部的结构划分,小米公司内部的结构划分很简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层:公司的七位创始人,部门领导和基层员工,扁平化的结构可以使小米公司可以快速应对外界变化,提高效率,这也是小米可以快速跟随苹果潮流前进的原因之一;
3.小米公司首创了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正是这种创新,才有了今天的小米。这种模式带来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增加了用户对小米手机的归属感,而且发烧友参与改进可以更加的顺应用户需求,就我所知,MIUI系统的各种功能很齐全,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而且MIUI系统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可以适时的弥补以前的不足,正是这种对用户需求的贴心,才会产生现在这样大规模的米粉,不得不说,小米公司很会做“人”;
4.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硬件降价频率很高,配置增长速度很快,而小米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小米产品的更新速率众所周知,平均产品开发周期为63天,这个数据很令人震惊,小米的更新速度很好的顺应了潮流,这样就不会导致手机配置的落伍而丧失一些用户;
5.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小米的营销模式,小米采用的是互联网营销,小米的所有产品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购买得到,而且小米没有专门的实体终端,也就是实体店,这就使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小米的任何产品,而且用户也可以直观的了解小米产品的各方面,这比在现实中逛街购买,货币三家要方便的多,而且小米采用的是所谓的“饥饿”营销,每一次放出来的产品是有限的,这就很好的把握了人的心态:不容易得到的才是最好的。这样就会使得用户会在产品前呆在电脑面前等待产品发布,而如果用户旁边有人就会很好奇,这样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增加小米的知名度;
以上都是我对小米成功的各方面的分析,可能还有一些遗漏和不足,但我觉得小米的成功跟以上方面密不可分。分析完小米成功的原因后,就开始我们的正题,小米的成功能不能复制?小米的成功是各方面的综合起来的结果,而小米的成功能不能复制也得从综合方面来说:
1.首先,小米的高配低价。从这一点说我们就要了解小米手机为什么可以高配低价,我们都知道现在硬件配置降价淘汰速率非常快,小米手机很好的利用这种降价,这就为什么小米手机可以高配低价,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其他手机公司是可以跟上小米的步伐的;
2.再来看小米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结构,内部人员组成比较简单,而这一点,我想是其他公司难以模仿的,毕竟内部结构已经复杂化了,再想模仿小米公司一样简单化,是很难的,所以其他公司想像小米公司一样高效率还是有点困难的,在这一点上,其他公司是难以复制的;
3.小米公司创新的这种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我觉得是难以复制的,就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是最大的,但是带来的回报也是最高的,后边“吃螃蟹”的人回报就不会如先前那么高了,但是小米公司这种为用户考虑的品质是值得其他公司模仿的,但是总体来说,这一点上的小米无法复制;
4.再从产品更新周期来看,首先要了解的是小米的这种高效率是从何而来的,显然跟小米内部的扁平化结构是不可分割的,就这一点来看,还没有哪个公司可以以这么快的更新频率来推出产品,所以在这一点上,小米公司也是无法复制的;
5.接着是互联网营销的模式,这种模式从现在的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是以后发展的必要趋势,以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这种模式的营销,这一点不做过多研究,但是小米的“饥饿”营销我觉得是不可复制的,小米“饥饿”营销是建立在以上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的,所以这一点也是其他公司难以复制的;
综上所述,其他公司在各种方面虽然有一部位是可以从小米的经验上复制的,但总归效果不如第一次“吃螃蟹”的小米好,而且小米公司的大部分东西是不能复制的,其他公司想要做的像小米一样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小米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十九:
乔布斯曾说过自己最喜欢的车是奔驰,奔驰的简洁和线条感让他感到了美感。乔布斯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创新者,他的伟大在于跨界组合,这也是现在被我们大多数企业家所效仿的。(纯属个人观点:跨界组合在成熟市场的杀伤力要远比不发达市场大)
在国内,小米应该算是跨界组合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家通过网络实现手机销售的IT企业。我们大多数人都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在网络上营销,在网络上销售,而且最开始的时候维修也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但是有时候人们往往只关注事物最显著的特点而忽略它的本质,小米的本质是一家IT企业。
IT企业就要涉及到生产,很多人可能说小米是代工,但是代工只是交给加工厂去生产,上流的手机部件厂商都是要自己去谈的,自己去优化供应链,怎样去保证足够的供货,在产品热卖的时候会不会后院起火,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今年锤子和魅族都曾爆出产能不足的问题,虽然小米也经常卖断货,但是小米是在一个巨大的出货量的情况下,而且很大程度上跟饥渴营销有关。
对于小米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小米的灵魂人物雷军,他是小米能够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想乔布斯之于苹果,这两个人的共同点都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在IT界摸爬滚打了很久了,就足球解说的话来讲就都是老油条了。他们对于整个行业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对于上游厂商的掌控能力要强于罗永浩之流,他们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供应链问题,这就像是一个本地人和一个初来乍到的外来人之间的差距,本地人天然就具有一种人脉优势,对于野心勃勃的企业家,人脉就是资源。
不了不提的是小米的营销,我觉得这是借鉴了苹果的营销的,乔布斯曾说“优秀的艺术家复制产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这里面有一种对自己将图形界面用在麦金塔电脑上的自豪。按照乔布斯的观点,雷军可以说是伟大的,我一直觉得苹果的营销并不是真正的营销,因为他的营销是有基础的,其中之一就是乔布斯式的发布会,但是我觉得人们过分夸大了它的影响力,背后是乔布斯对于媒体的掌控,它可以让媒体知道他想让他们知道的,就像是一个有着无限风情的女人,一直挑逗,适时地给你点甜头,但是你却一直得不到,这种被压抑的激情就会被积攒成一种狂热,这种狂热和希特勒掀起的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的同样的目的。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苹果在制造着伟大的产品,这不是人们期望的,这是人们想不到的,意外的惊喜总是效果很棒。
我越写越觉得小米很伟大,它的营销基本就是基于自媒体,不知道说自媒体恰当不恰当,掀起一种网络上的热炒,在国内网络的力量要比媒体大得多,这时候不得不吐槽一下国内的媒体太有政治立场了,和苹果基本一样,发布会只是一个载体。在这是产品,小米并没有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但是它制造着人们最想要的产品,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高端机,最大的购买力就蕴藏在普通百姓中,雷军肯定知道对于一家刚成立的公司,没有任何的科研,没有专利,要想在高端机市场分一杯羹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他选择了像我一样的屌丝下手,昨天看《锵锵三人行》的时候,许子东就说在网络上言论都是倒向多数人的一边,满足普通大众的愿望,不就在网络上占了一至高点了吗?
最后要引出我们的最终话题,小米的成功能不能复制,我想说这种思路是可以复制的,就像小米对于苹果的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一种因地制宜,做伟大的艺术家,而不是优秀的。
我还想吐槽一下锤子,你罗永浩才在IT界混了多久,就篡改我乔帮主的经典语录,没有经过蛰伏就敢说自己站在十字路口,这不是经过岁月沉淀之后留下的精华,而是纯粹的复制。如果最后有人复制了小米的成功,我觉得那不会是锤子手机。
小米的成功是一种积淀之后的爆发,是一种个人主义的胜利。
二十:
“1999”,“不服跑个分”,“任何抛开配置谈体验的厂商都是耍流氓”,还有“雷布斯”,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数据排名小米跃居第三名,自从小米出来,伴随着它的争议也从未消失过,而和他密切相关的就是”为发烧而生“和“1999”,当然还有“黄牛”以及“抢购”!!!
提到小米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创始人雷军,在没有小米之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雷军,但是你一定听说过金山,雷军从22岁进入金山,一直工作到38岁,在金山工作了整整16个年头,期间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工作。2007年12月20日下午,雷军辞去了金山CEO职务。2011年7月11日,金山软件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提名雷军出任董事长一职,这一提议获得了董事会一致通 ,雷军正式接掌金山软件。 有点乔布斯的意思,但是乔布斯是被赶出来的。而且他还是天使投资人,出名的“雷军系”有uc 凡客,和欢聚时代(多玩盒子。。)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成立,刚开始貌似没有做手机,是手机UI,大约一年之后出了自己的手机,粗粮1,不是是小米1,双核 后置800万像素,配置强大的超出你想象,但是买不到,此处省略一万字。通过抢购和强大的互联网营销终于让小米从一个几乎没有人知道的品牌,上升到了如今全球出货量第三的公司,随后仍有各大厂商争相模仿其销售模式但是都没有小米成功。例如华为的荣耀系列,而当小米出了红米之后华为也跟进出了荣耀3C,都是主打高性价比低价格的产品,但是小米的红米在今年的双11大放异彩,但是荣耀3c的后续产品却没了消息,而且今年双十一小米的营业额竟然高达5.5亿元。成为了今年双十一营业额的头把交椅。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更大的危机,今年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忽略配置”,谈起了工艺,例如小米的一块不锈钢的艺术之旅,MX4的航空镁铝合金和XX点胶工艺。而小米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发烧了,骁龙801而不是骁龙805,不谈配置谈工艺,虽然边框还是很像Iphone5。
虽然性能不发烧了但是抢购依然火热,但是MX4的发售让他有措手不及主要就是“1799”,以及在小米最擅长的环节--跑分竟然输给了MX4。我认为小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设计元素,4代手机放在一起好像是5家厂商出的产品。Mi1: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Mi2:别人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致敬MX?)Mi3:别人的设计加在一起就是我的设计(背面联想K900,正面lumia920)小米平板:ipad5C ,到了Mi4:一块不锈钢的艺术之旅。
没有统一的设计元素尤其是现在配置同质化的如此严重,10个旗舰一个配置,外观和材质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看起来好不好看有木有逼格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选购电子产品的第一要素,但是从目前来看今年的厂商虽然都在提工艺和材质但是,今年目前除了MOTO360之外几乎没有一款好看的电子产品,iphone6的背面已经无力吐槽。像iphone4,Nokia N9,lumia800,lumia920 HTC one Sony Z这样的产品今年基本上的没有出现。经典的外观一直在延续,但是令人兴奋新的工业设计今年却没有出现,苹果今年也只是bigger than bigger。
尽管目前小米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很多但是目前为止,小米仍然是国产手机的领头羊,并且小米目前仍然处于上升期,而且MIUI也仍然是国产手机UI中的精品,近几年雷军也不仅仅将目光放在手机这一个领域,今年出了小米手环目前为止也卖出了100万的销量,MIUI也加入了许多的盈利模式如交话费和小米的收费UI以及对自家app商店的重视,并且通过自身近几年的积累整合了大量的资源,MIUI也到了第五代,通过加强用户的粘性,从而带来盈利,在这方面qq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且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改变,以前想要塑造一个品牌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网络信息交流迅速,人们接受新鲜事物以及新鲜品牌的速度也逐渐增加,以前可能要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的被人们所认可,但是现在只要一款产品就可以让你跻身到一线品牌的行列如今年“不将就”的一加手机,以前没有任何的产品经验,通过网路营销和OPPO的支持虽然和小米魅族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现在也是国产手机的主力军,前一阵子还卖到了印度。。
但是同样不光是小米,现在所有的国产手机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专利,在国内还可以,但是在专利保护比较健全的欧美国家,国产手机很难通得过专利这一大关,例如悲催的HTC当年凭借着安卓超过nokia,但是由于没有专利,被迫退出美国市场,现在凭借着M8勉强度日,同时由于当时买的太好了,三星当年也单方面违约,不卖给HTC自家的屏幕,狠狠地摆了HTC一道。这也造成了HTC以后的旗舰机再也没用过三星的屏幕而是转投索尼。目前国产手机每年的专利申请基本都在个位数,由于市场的残酷,目前华为和中兴也向小米等企业发出了专利保护的申请,这两家公司每年的专利申请费用大约在百万左右,华为每年的旗舰机也都用的是自家的处理器,虽然兼容性方面是没有骁龙的好,但是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不论是上面提到了一加还是小米,他们进军海外的市场也都是专利保护不太健全的东南亚国家。国产手机“走出国门”仍然任重而道远。
最后小米的成功可以复制吗?我认为光是复制是不可能成功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就像现在的国产机vivo强调HIFI和超薄,oppo注重工业设计,总之没有新鲜感,就没有购买欲!
二十一:
小米是目前最火热的品牌。小米成为了一个传奇,引发的就是全民都在学小米,都希望复制小米的成功,但是小米的成功真的可以复制吗?
目前我们看到不管是一些小厂商还是一些国际大厂,都在追寻小米的步伐,希望学习小米的模式,获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它们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时候我们怀疑,小米的成功是不是不可以复制。
我认为有些厂商仅仅认为小米的模式就是饥饿营销,但是我认为小米的模式并不是以饥饿营销为基础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抢购和看起来高端的配置就可以获得用户认可的。
正如雷军所说的,小米的成功的精髓是互联网思想,即专注、极致、口碑、快。而饥饿营销是最好学的,只要做个网站,一周之内只有一个固定时间抢购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的商家并没有获得小米一样的成功。
我们看看小米的产品,小米1代发布的时候,普遍人们对于手机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并不像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外观、工艺等,所以小米1以1999的价格和当时领先的配置,赢得了大量的消费者,虽然小米1的手机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但是也很难挡住用户的购买热潮。
小米2代手机也是体现了“为发烧而生”的理念,高端的配置加上平易近人的价格。
虽然小米有些质量问题,但是小米手机的信号等关键的部分都比同时期的魅族手机做的更好一些。
小米4的时候,我还记得宣传语是“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因为这时的用户已经开始更加注重手机的外观和工艺,所以小米终于在这一代脱胎换骨,金属边框将手机的逼格立马拉高,手机的风格更加趋向于iPhone5。所以说雷军一直能把握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痛点,而这就归功于小米团队不断的从用户出发,获取用户最希望的需求。
而且用户使用手机的参与感是很高的,小米的MIUI系统每周都会更新系统,用户对于系统的反馈,小米团队都会及时的做出响应,并将用户最需要的功能通过更新推送给用户。这种由用户决定手机功能的做法是非常能吸引用户的,这些用户也更愿意将手机介绍给身边的朋友,而这就是口碑营销。小米手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碑,逐渐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小米手机。
小米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提高了产品的品质。虽然不能完全认同雷军所说的“小米极其强调真才实料,做好产品”和“小米在产品发布之初就具备了非常高的品质”,但是小米的产品目前的品质确实是不错的。小米盒子相比于其他盒子确实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相比于百度的产品,小米的产品比如小度wifi、百度盒子等等产品,同样是交给其他的代工厂去生产,但是小米的产品却要比百度的产品好用程度要高得多。也就是通过这些方面我也逐渐建立起对小米的信赖。这种逐渐积累起来的口碑,是小米的财富。
这些互联网思维,用户的参与感,口碑才是真正小米的模式,如果其他公司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借鉴这种模式,那么对于产品一定会有好处。
其实我之前使用过两代魅族系列,我也一直很喜欢魅族的文化,之前我是不太喜欢小米的产品的,但是随着不断的了解小米,我也对小米心生敬佩。如果没有优秀的产品和优秀的营销途径,小米是很难成功的。
最开始,小米做手机的思路是从魅族那里学到的,但是今年随着魅族灵魂人物黄章的回归,魅族却在像小米学习。今年魅族发布了MX4、MX4Pro以及新品牌魅蓝和魅蓝第一部手机魅蓝Note。魅族改变了一年一部手机的格调,向小米一样在更多的消费领域推出手机,加快手机迭代的速度,魅族一个月发布一个手机的节奏彰显了互联网手机的思想。
并且魅族手机也逐渐改变了原来手机发热严重、信号不好的毛病,魅族在最基本的部分逐渐学会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手机。MX4突破性的使用了2070万像素的摄像头,MX4 Pro成为第一个使用正面按压式指纹解决方案的手机,MX4 Pro使用了2K的屏幕,等等。但是魅族今年的定价却比往年要低。
在魅族的Flyme系统方面,魅族宣布每周发布固件更新,并且不断征求用户的建议。这就是从小米身上学到的。而且在之前,魅族发布新手机之后,之前手机的固件总是慢最新手机很多,但是现在之前的手机也会有相应固件更新。这些不抛弃老用户的态度是很感人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用户愿意向他的朋友推荐魅族手机。这就是口碑营销。
就目前魅族卖出的手机来看,魅族经过了今年的巨大转变之后,手机的销量有了巨大的进步,魅族也从一个小众手机逐渐成为了一个街机。魅族的这些举措都是学习了小米的思想。
所以小米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关键是你要学到小米的精髓,而不是仅仅看到小米的饥饿营销。
二十二:
小米成功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的人持否定答案,但纵观它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大多数人包括我还是持肯定答案的。
一,从其公司估值的变化来看:2010年4月6号,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到了2010年底,经过第二轮3100万美元的融资,其公司估值2.5亿美元;2011年底,获得9000万美元的融资后,其公司估值10亿美元;2012年6月底,获得融资2.16亿美元,其公司估值40亿;2013年8月,其新一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而今年第六轮融资后估值超过400亿美元,以这个为依据,小米将超过联想,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短短四年,其公司估值差不多翻了160倍,这个成绩不是随便哪个公司都能取得的,这么明显的事实,谁又能轻易否认它的成功。
二,从小米手机的销量来看:2011年,米1正式发布,在2012年米2出现之前,米1销量已达到352万台,在2012全年米2销售了790万部,截止2014年2月,米2已售1513万部。据资料显示,米1累计销量790万部,米2累计销量1740万部,米3累计销量1050万部,红米累计销量1800万部,红米Note累计销量 356万部,有关人士估计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约为6000万部。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调研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位,仅次于三星和苹果。
三,从其发展前景来看:作为一家致力于自主研发高端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一直紧随时代潮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扩大业务范围。从智能手机到路由器、电视,再到智能手环、空气净化器,小米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它不断地发掘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其CEO雷军计划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投资一百家公司复制小米模式,完善智能硬件的生态链。在今年12月份,小米公司与国内第二大的家电上市公司---美的集团进行了股权合作,双方就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等方面进行合作,就其双方的业务来看,两者的合作对对方而言无疑都是如虎添翼。所以,对于有的人估计2015年其公司估值又会增加的言论,就不那么大惊小怪了。
小米的成功引起千万人的注意,人们在思索其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也在思索它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这也许是许多生产商共同的疑问,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就我个人而言,也许小米模式容易复制,但小米的成功不可以复制。
据雷军表示,小米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小米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真材实料,好产品;倾听用户意见;电商直销,高效率运作。小米致力于做出“令人惊叫的产品”,好的产品其实就是一种宣传,使用的人就是一种传播媒介。其次,小米积极与用户沟通,听取用户意见,改善产品,这其实也为产品的宣传增加了另一条渠道。另外,小米采用电子商务前店后厂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营销、电商直销,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市场费用、店面成本等。一些智能上机生产商如魅族,已经开始复制小米模式,虽然有的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但后劲不足,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功。截止到今年年底,还没有出现什么像样的“模仿者”。
事实表明,小米的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因为小米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小米模式的独树一帜,还要归结于其他方面的因素。
首先,就是机遇。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在小米诞生的那段时期,国外手机横行国内市场,国产手机的市场低迷,所以国产手机急需走出困境。同时我国3G正式商用,智能机的时代到来。而且互联网等社会媒体快速发展,使消息的传播、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于是雷军顺应时势,把握时代的机遇,创建了小米,创新了小米模式,用“互联网思维”让小米成为智能手机业界的一匹黑马。而其他手机甚至是其他产业要想取得成功,照搬小米模式肯定不行,必须得把握这个时代的机遇,进行产品创新。
其次是薄利多销。因为小米的成本较低,它的价位接近于成本价,再加上好的性能,所以高的性价比是人们选择小米的主要原因。但是正是因为小米的价位太低,已经占据了低端市场,其他手机要想再在价格上取得优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只想要销量而不追求利润,那这样何谈成功。若是其他产业,也要考虑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众需求才能在低价的基础上获得高额利润。
另外是心理战术。小米运用饥饿营销策略,通过预定估计产品出货量。而每次产品开放发售的的数量一定,对于那些没有买到的人,在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处于没买到就越想买的状态,而此时产品进行第二轮发售时,就会出现争抢的局面。同时,人们通过以前产品销售紧张的局面,担心自己买不到,就会在下部产品发售时,积极加入争抢的行列。以此周而复始。当然,也许其他手机、其他产业也可以运用心理战术,但你得确定你的产品受欢迎,正是人们需求的。而小米因为是这个策略的开创人物,别的手机要想完全复制这个方法,收效甚微,毕竟人们想起的总是原装,而不是复制品。
所以,我个人觉得,小米的模式可以复制,但小米的成功是不可能完全照搬的。其他手机、其他行业的产品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结合本身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才能顺应日益变化的时代潮流,找到自己成功的路径。
二十三: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市场也迅速崛起。同时随着手机利润空间不断减小,竞争越来越大等各方压力之下,手机业界也在寻求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看谁在这个节骨眼上能够突破,谁就是未来移动互联领域的王者。小米手机这个可以说是后来者中的“黑马”没有一味的依照传统营销的路线而是通过一种以融合百家之长的营销方式,就目前情势来看,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让小米没有在这个手机云集的社会中淹没。小米是给预算不够的同学体验高端手机选择,虽然小米CPU强一点,但是无论做工排线质量系统优化都远不如苹果、HTC、三星、MOTO等这些厂。
一、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手机性价比高。小米手机价格 从刚开始的1999降到1699 、世界上首款双核 1.5GHz 的智能手机、MSM826MSM8260 1.5GHz 双核处理器(HTC G14 的 CPU 相似,但是主频更高)、双系统切换 ,自主研发 Android,MIUI 操作系统, 优化改进功能近 100 处并且每周更新的操作系统,上百万种主题让用户的新鲜感延续手机支持GSM+WCDMA等7个频段;支持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两套卫星定位系统,支持A-GPS;也支持 WiFi和蓝牙等、高端产品,低价销售。
2.只在线上售卖的方式通过小米科技旗下的电商网,小米网,物流和库存是交给凡客(节约成本)、运营商合作:与中国联通合作(预存话费送手机 购手机送话费)。
3.小米却在营销策略上模仿苹果--饥饿营销(商品提供者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而有意调低产量或是积压货物,推迟产品上市时间,以制造供不应求的 “假象” 从苹果 iPhone4开始,到iPad2 再到 iPhone4s 的全球上市。都踩踏着“产品发布―公布上市日期——消费等待——销售抢购——全线缺货” 的营销足迹。):高调出场,敬请期待(一场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于8月16日在北京召开)、需要有预定号、按照排队顺序才能购买、泰国水灾导致产能下降、12月在线销售10万库存已售完。
4.工程机先发布上市:小米手机的正式版尚未发布,确先预售了工程纪念版。而且小米手机工程机采用 秒杀的形式出售,8月29-8月31日三天,每天200台限量600台,比正式版手机优惠300元。而且需在规定时间在小米论坛达到100积分以上的才有资格参与秒杀活动,销售给之前就已经关注小米手机的发烧友们,客户精准率非常高。小米手机这一规则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对小米手机充满了好奇。
5.制造媒体炒作的话题:小米手机是偷来的这一传闻一直出现,小米方面也没有官方对这类传闻予以澄清或者辟谣,引起了米粉与魅族支持者的口水战,这样小米又出现在网民的视线之内,也给小米手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揭密式的饥渴营销策略:从6月底内部和供应商爆料开始,到8月16号其关键信息正式公开,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掀开,引发了大量猜测,并迅速引爆成为热门话题。小米手机的这个营销策略也非常酷似苹果的公关,苹果的新产品上市之前的造势也是煞费苦心,消息总是遮一半露一半,让媒体跟着跑,让果粉跟着追,然后在万众瞩目下发布新产品。而且在新产品发布之后,总是会出现货源不足的情况。
二、小米手机的盈利模式
1.一般通过市场营销和分销渠道,零售价格可能要卖到生产成本两三倍或者跟更。但如果不按照分销渠道,仅仅只通过互联网直销,市场营销采取按效果付费模式,这样的运营成本相比传统品牌能大大降低,而且具有大规模发展的空间。小米手机也是采取同样的营销策略,只通过互联网直销小米手机除了运营商的定制机外,只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间环节。通过互联网直销,市场营销采取按效果付费模式,这样的运营成本相比传统品牌能大大降低,从而最终降低终端的销售价格。
2.不赚钱卖手机--小米手机的发展策略:电子商务竞争的核心是比谁拥有的消费用户多,由于手机用户一升级换手机,这用户可能就是别家的,所以大部分手机厂商没有经营用户的认识,特别是国产品牌,和运营商深度定制的厂商。所以如果只是低价卖手机,用户又不是自己的,这就没有意义,只要用户存在,以后总会持续消费的。在不赚钱的模式上发展手机品牌,软硬件一体化,定位中档机市场-2000元,价格不高不低,基本配置还往高端机上靠齐,甚至领先。这个产品空间以及利润空间的考虑下,其他厂商不太好进入。这个模式是标准的颠覆式创新。就是卖的产品,是业界领先者看不上,规模不够大,利润不够多的市场。但这个产品赚钱的模式,本来就和原有的产品不一样。 手机和近百人制作的MIUI系统也是免费的,就像腾讯或360只有通过免费的软件让用户使用才能让其它的软件通过腾讯或360才能被用户安装使用,而腾讯或360就称为用户的入门,小米手机就是通过手机来成为用户的入门来赚钱(就像游戏赚钱就收游戏联合运营的钱,团购火就收团购的分成费)
三、小米手机未来的发展建议
1.小米手机现在自身的弱势有好多(发热现象无法彻底解决、电池续航时间短:1930毫安的锂电池很难让可玩性十足的小米手机坚持到两天的续航时间、其他手机自身问题小米公测后一系列质量问题如屏幕问题,“掉漆门”等)、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我觉得现在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
2.小米现在应该是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就像苹果一样,他们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来占领市场,而不是像诺基亚一样一味道的以满足用户为主,安于现状。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并不了解的自己和自己的需求保证品牌的可信度,科技至上,创新制胜和保证小米手机的软硬件质量、售后服务期限与质量、返修率低以及返修顺利。只追求小众市场而忽略大众市场,可谓得不偿失。不要过度宣传硬件配置,转而更多宣传性价比优势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理念为上策。
3.保证供应链。现在手机厂商不应该只关注网上预订购,数字的魅力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厂商的供应量来给客户一个满意的服务。就像国产四大手机厂商之一的华为有自己的产品生产线,多年的生产营销使得大家对华为的生产能力都抱有信心。而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它是整合多个代工工厂,其中不乏像富士康这样的知名企业。同时华为近几年推出的荣耀系列无不显示了华为做工的精良,而且华为可以说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内置软件最少的厂家之一。虽然小米的手机初期的产品小米和小米1s口碑不错,但是问题不少。小米质量最多是不会坏,摔一下可能出问题 ,HTC、 MOTO可是挡住过子弹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后来推出的小米2s和之后的小米3做工精良,而且性价比极高,希望小米手机能继续在保证做工的同时能注重质量的问题。
4.渠道覆盖能力有限:其选择的凡客的物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渠道覆盖能力有限。
5.滥用饥饿营销策略:号称“互联网史上第一约架”的王罗大战,近段时间,小米和魅族之间的大战,再加上锤子手机在中间凑热闹,瞬间吸引无数人的关注。但在这喧嚣的背后,却是饥饿营销导致用户苦盼手机而不得的现状。小米之所以在与魅族的大战中处于下风,除了此次魅族MX4价格给予其重击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一贯的抢购模式伤了用户的心。也是自小米起,手机玩期货已经成为流行模式。此次,魅族等国产手机厂商也纷纷玩起期货模式,让众多用户心生埋怨。苹果公司的“可控泄漏”战略为其赢得了全球市场,而小米手机却也因过分的“饥饿”让用户失去了耐心,如果小米想走更远,雷军真想一心做好手机,就需要在新的营销方式上作出新的改变。
6.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小米的用户可分为四类(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追求价比关注的用户、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小米的粉丝用户)。小米可以转化前三类的用户成为小米的粉丝,这个需要小米在每一步都做的完美。光从字面和价格匹配上来说,小米的市场定位是不太准确的。目前小米的市场定位为发烧友的手机。前两类用户是很难从他们身上赚到钱的鸡肋用户,他们既没有发烧友的阔绰,也没有普通用户对产品的低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永远是性价比和价格而不是品牌本身。第三类对硬件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他们追求的顶级性能,谁的性能最好他们就买谁的,价格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第四类客户看似是小米的中间力量,其实他们中大部分的是前三类用户,只有极少部分是才是真正的粉丝。
二十四:
小米,这个在2010年4月才成立的公司,在2013年出货量1870万台,销售额316亿元;2013年第二季度,小米已经成为全球第13大手机制造商,排在摩托罗拉的前面;2014年双十一活动中,小米在天猫平台上销售手机116万台,销售额15.6亿元,约占天猫当天总额的3%,成功卫冕单店第一。在短短四年多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实在令人震惊。
那么小米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查找了许多资料,本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
1、高性价比。这点放第一条当之无愧。在不谈品牌情结的条件下,性价比才是硬道理,谁家的手机既好用又便宜我就买谁的,这点对于精打细算的中国工薪阶层的群众来说再清楚不过,毕竟手机再好,囊中羞涩也只能想想,何况有钱人和非iphone不买的骨灰粉只是少数,多数还是理智的普通消费者。相比与同配置的三星,小米的价格大约是它的50%—70%,只要不是韩货粉都会理智的选择后者。
2、营销方式。小米的两大营销策略:饥饿营销和互联网营销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北京著名的历家菜,从装潢上看并不起眼,却让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英国前首相梅杰,梅葆玖、成龙、金庸等知名人士光顾,为什么?这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能点菜,厨师做什么你吃什么。人骨子里有一股“贱”性,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反而卖的不多,限量销售动不动就卖光的反而一堆人哄抢,小米就是利用了人这一特性,每次只卖一部分,而且没有实体店,只在网上销售,这就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小米的用户范围,基本都是网民,用户种类较为集中也便于拉动其积极性。当然这点必然是建立在第一点之上的,质量不好还贵的垃圾就算你限量销售也没人要。
3、国产。虽说很多国货不如外国货,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有一股爱国情怀。相同条件下的东西,能买国产尽量买国产,国产太烂不如人才去买外国的。而小米就利用了这点,大肆宣扬“为发烧而生”,高质量、低价格的国产货,买了既不亏,又能冠上爱国的名声,再加上媒体宣传的“国产崛起”,让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人士赴汤蹈火。虽然内行的人都知道小米的硬件绝大多数都不是国产的,但真正懂内情的小米用户又能有多少,难道鸡蛋好吃就必须得知道下蛋的母鸡是谁?大多数用户只知道品牌是国产就行了,管他硬件是不是国产的,反正我买了就是支持国产,就是爱国,其他的我管不着,就算你说我不是国产,至少也比你这些拿三星索尼苹果诺基亚的人爱国。
4、公司团队。小米联合创始人包括原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原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原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和原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锋,阵容豪华的堪称夸张。当然,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说是看不到的,你团队厉不厉害和我没关系,我只看你东西好不好,东西不好就算把国家领导人搬出来也没用。虽然用户不关注,但这却是第一点:高性价比,或者说高质量的保证,从而也就间接促成了消费者前赴后继的诱因。就因为研发团队都是技术牛人,手机质量才不会差,才不会沦为山寨机。
当然,成功因素还有很多,诸如用炒作代替广告(钱花的少却事半功倍),注重用户体验(高频CPU、大屏),推陈出新的速度快等等,但和前面这几点相比来说显得相对不是那么重要,毕竟不考虑用户需求还能畅销的手机制造商又能有几家?
那么,把这些成功的因素单纯的复制一下,能否造就“第二个”小米公司?我相信不能。
任何人或团队、组织的成功都有其方方面面的因素,有时候在某个机遇下光凭其中一点就能迅速崛起。但没人能够看透成功的方方面面,滴水不漏,有句话说的好,每个人都可以大学辍学,但不是每个大学辍学的人都能成为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的机遇在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在萌芽,连起步都算不上,如今就算你有比尔盖茨的才华,也不可能成为新一任世界首富。成功的机遇可遇不可求,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小米,单纯的复制小米的成功因素,妄想成为“第二个”小米,抱歉,时代已经变了,当初宣扬“为发烧而生”的小米已经占领了市场,高性价比的小米已经深入人心,限量销售抢不到活该的小米已经掌握了中国工薪阶层的市场需求,就算你如今创立一个新公司“小米2号”,做着和小米当初刚起步时同样的举措,打着“为感冒而生”的旗号卖着高性价比的手机,也很难成为第二个小米,因为,中国已经有了一个小米,就很难再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小米2号。
不信,可以看看最出名“复制大王”腾讯,从OICQ发家起,一路复制到今天,我承认如今的腾讯是成功的,在互联网界如日中天,但是细看,腾讯的成功是复制的结果吗?除了QQ这一即时聊天工具,由于在当初中国MSN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抢占了先机而用户过亿之外,其他复制的结果有成功的吗?从游戏到软件,复制出来的游戏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后天夭折,凡是火的游戏,要么代理(DNF、CF),要么收购(LOL),而各种软件,从浏览器到杀软,从播放器到输入法再到下载器,用户几何?如不是靠着免费的QQ平台作为宣传,估计早已夭折。
复制之道必亡,成功之路在于创新。那么就意味着小米的成功因素完全没用?当然不是,我们依旧可以借鉴。就比如说高性价比这一点,任何一个企业做到的话,好处绝对是远大于坏处的,当然不能为了性价比而使劲亏本。另外饥饿营销也可以参考,但是完全照搬效果估计不会太大,毕竟已经有了一个饥饿营销的小米,如果所有国产机都搞饥饿营销,那手机市场都不知道会混乱成什么样子。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应该从用户出发,做市场调查,考虑当今用户的需求(高性能处理器,大屏,高像素摄像头,播放器音质,以及人体工学等等),并预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需求做手机,毕竟你是要卖给用户的,不考虑用户的想法又怎么能做出迎合用户的产品。在此大前提下,注重质量,不能动不动就死机,不能刚玩几下就烫手,不能放口袋里就弯曲,这样才能用高质量作为口碑,让用户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帮你做宣传,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当然,各种营销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用媒体炒作,利用国人爱国情怀等等,让用户不断产生购买的欲望,保持住市场的鲜活。
以上是我的观点,由于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且软工专业不是专门学销售的,可能按照我的说法并不能真正的让一个企业成长起来,甚至有些观点过于狭隘和片面,但是我相信主要的大方向应该还是对的,毕竟只是个人观点,有错的话还望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