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说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常说说的三观很正,指的是对这世界、人生和价值判断有正确的看法,可以过好这一生,知道什么东西值得追求(正,各有各的标准)。当然,三观受很多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心智的成熟三观也是不断的改变和完善的。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产品价值观”?套用三观的解释,产品观就是做产品时你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是你做产品的信念信条。当你迷茫不知所措或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最佳决策时用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建立一套规则,就按规则走,即使事后不是那么科学,但有了规则,你的前后决策是一致的,好的产品会说话,你的价值观一定会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尽管有时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但是心中的理想是始终不能丢的。
现在我也暴露一下,谈谈现阶段我的产品观。
找对需求,如果不对就不停的找。这是位于产品最顶端的源头,一切的开端,一旦开始,方面不对,越努力越可怕。坚决且明确不停的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为谁做的?他们真的有这个需求嘛?如果不能明确清晰回答,那就不停的找。为什么而做永远比怎么做重要,问题在前,解决方案在后,落实在产品设计上就是需求在前,产品在后业务都没有理清晰,产品功能能对吗?如果不能自信满满地拍胸脯,那就是自欺欺人,无的放矢,走哪一条路都是正确的。
总结一下:事实求实找准需求。
不做第一,就是倒数第一,至少,平均水准之上。如果你懂的互联网世界的逻辑,你会发现做行业老二是很惨的,理论上是没有机会的。产品的战场就是大球吃小球,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在1%面前,后面的99%都是落后都是被赚取和垫脚的尸体,竞争如此激烈,稍一放松,你都没有任何机会。为什么优酷和土豆合并了?为什么滴滴和优步合并了?这块蛋糕就这么大,反正都是咱俩的,与其拼个你死我活,不如一起分羹,说到底,懂得这个逻辑,就一起做老大咯。
处于行业下游小弟就没有机会吗?不尽然。第一,做好定位,盯准目标。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的样子:就站在让大公司不得不重视你又感觉没有必要举全力干掉你的比较尴尬蓝瘦香菇的位子。第二,尽可能的找准需求;第三,需求不够,颜值来凑,产品一定要好看,美颜值一秒就否定你,没有二次机会,最起码不能低于平均水平,准确的需求有难度,用户体验ui设计这可是投入就有回报的,这都做不好,你根本没机会卡位。
总结一下:在时间成本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及格线是高于行业产品平均分10分,目标永远争第一。
运营驱动。产品作为1上线之后,运营就要冲在第一线了,你想啊,如果产品是屠龙刀,你得拿他闯江湖啊,好不好使拉出去耍耍才知道是不是神器。因此,让产品尽可能近的接近用户和市场,商业的一个逻辑就是越靠近消费者就越赚钱啊,快速验证拿到反馈数据,改进迭代进入一个良性的相互改进,这个时期,你的产品不是产品,而是服务的工具。
总结一下:产品上线后,运营一定要走在产品前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果说话。也许这有些人会不爱听,但是回归到公司层面,kpi永远都是心中的痛(初创其旧不要提了),没有结果=没有意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发起一个策划活动,没有任何市场反馈,等于什么都没做甚至是赔本,运营同学,你的业绩及格吗?
产品层面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甚至更糟,产品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没有人用活着没有市场反馈,加大运营力度也唤醒不了你的产品,你的成本损失远比运营要大,如此看来,找准需求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产品经理,你的业绩呢?
其实创业很像困兽之斗,我们就是困兽,浑身上下被枷锁所捆绑,没有结果(通常是指创业成功)意味着死啊,而需求和运营就是我们挣脱缚束的武器,不玩命?还想要自由?!
总结一下:要结果,要结果,要结果,还不玩命?
最后强调一下态度吧,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勿自欺欺人。做出正确决策前提是收集足够的事实证据,在此基础上考证、辩伪,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正确决策意大多数味着找对需求这是本文第三次强调这点了,拉弓没有回头箭,回头就意味着推倒重来,很疼。
总结一下:实事求是的玩命,不然就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