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产品经理价值观

三观,说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常说说的三观很正,指的是对这世界、人生和价值判断有正确的看法,可以过好这一生,知道什么东西值得追求(正,各有各的标准)。当然,三观受很多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心智的成熟三观也是不断的改变和完善的。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产品价值观”?套用三观的解释,产品观就是做产品时你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是你做产品的信念信条。当你迷茫不知所措或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最佳决策时用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建立一套规则,就按规则走,即使事后不是那么科学,但有了规则,你的前后决策是一致的,好的产品会说话,你的价值观一定会在产品中体现出来,尽管有时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但是心中的理想是始终不能丢的。

现在我也暴露一下,谈谈现阶段我的产品观。

找对需求,如果不对就不停的找。这是位于产品最顶端的源头,一切的开端,一旦开始,方面不对,越努力越可怕。坚决且明确不停的回答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为谁做的?他们真的有这个需求嘛?如果不能明确清晰回答,那就不停的找。为什么而做永远比怎么做重要,问题在前,解决方案在后,落实在产品设计上就是需求在前,产品在后业务都没有理清晰,产品功能能对吗?如果不能自信满满地拍胸脯,那就是自欺欺人,无的放矢,走哪一条路都是正确的。

总结一下:事实求实找准需求。

不做第一,就是倒数第一,至少,平均水准之上。如果你懂的互联网世界的逻辑,你会发现做行业老二是很惨的,理论上是没有机会的。产品的战场就是大球吃小球,是你死我活的战场,在1%面前,后面的99%都是落后都是被赚取和垫脚的尸体,竞争如此激烈,稍一放松,你都没有任何机会。为什么优酷和土豆合并了?为什么滴滴和优步合并了?这块蛋糕就这么大,反正都是咱俩的,与其拼个你死我活,不如一起分羹,说到底,懂得这个逻辑,就一起做老大咯。

处于行业下游小弟就没有机会吗?不尽然。第一,做好定位,盯准目标。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的样子:就站在让大公司不得不重视你又感觉没有必要举全力干掉你的比较尴尬蓝瘦香菇的位子。第二,尽可能的找准需求;第三,需求不够,颜值来凑,产品一定要好看,美颜值一秒就否定你,没有二次机会,最起码不能低于平均水平,准确的需求有难度,用户体验ui设计这可是投入就有回报的,这都做不好,你根本没机会卡位。

总结一下:在时间成本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及格线是高于行业产品平均分10分,目标永远争第一。

运营驱动。产品作为1上线之后,运营就要冲在第一线了,你想啊,如果产品是屠龙刀,你得拿他闯江湖啊,好不好使拉出去耍耍才知道是不是神器。因此,让产品尽可能近的接近用户和市场,商业的一个逻辑就是越靠近消费者就越赚钱啊,快速验证拿到反馈数据,改进迭代进入一个良性的相互改进,这个时期,你的产品不是产品,而是服务的工具。

总结一下:产品上线后,运营一定要走在产品前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果说话。也许这有些人会不爱听,但是回归到公司层面,kpi永远都是心中的痛(初创其旧不要提了),没有结果=没有意义,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你发起一个策划活动,没有任何市场反馈,等于什么都没做甚至是赔本,运营同学,你的业绩及格吗?

产品层面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甚至更糟,产品上线,运营了一段时间没有人用活着没有市场反馈,加大运营力度也唤醒不了你的产品,你的成本损失远比运营要大,如此看来,找准需求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产品经理,你的业绩呢?

其实创业很像困兽之斗,我们就是困兽,浑身上下被枷锁所捆绑,没有结果(通常是指创业成功)意味着死啊,而需求和运营就是我们挣脱缚束的武器,不玩命?还想要自由?!

总结一下:要结果,要结果,要结果,还不玩命?

最后强调一下态度吧,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勿自欺欺人。做出正确决策前提是收集足够的事实证据,在此基础上考证、辩伪,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正确决策意大多数味着找对需求这是本文第三次强调这点了,拉弓没有回头箭,回头就意味着推倒重来,很疼。

总结一下:实事求是的玩命,不然就没命。

时间: 2024-10-03 13:39:49

我的产品经理价值观的相关文章

张小龙演讲精华: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与价值观

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方法论 手机作为一种联系工具,天然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群而非个人.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是研究人类群落的行为模式.用产品为人群提供服务,并且要预判人群卷入之后行为模式的变化. 早期人类是村落人群模式,产品经理曾经是村落里的铁匠,他认识每个村民,每个村民也认识他.而在今天,产品经理完全退居幕后,他不可能认识每一个用户,用户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因此,产品经理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各种选择:他可以提供某种基于熟人群落的旧式服务,以增进熟人群落的情

产品经理如何正确告别撕逼?

网上太多充斥这样的疑问 : 产品经理如何与开发掑逼? 遇到产品需求变更,怎么与设计沟通? 客户频繁更改需求后却不满意怎么办? 无数次改需求,开发人员当场发飚? 产品经理每天面对跟客户,跟上司.大boss.第三方厂商,平行部门或跨部门的UI.UE.运营.开发.测试,市场.销售. 既要满足客户频繁变更需求,实现老板挣钱的前景,让其它同事配合你. 弄得好皆大欢喜,弄不好,老板K你,客户投诉,无论同部门或跨部门同事甚至不鸟你,有时甚至,还出现程序员因为无法忍受修改需求,发生肢体冲突的情况. 跟每一个人的

产品经理四大层级,你处于什么位置?

如果你选择这份职业,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来到外星球的探索者吧,这样工作会变得有趣,生活也会很有趣. 毕业后,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产品.经过几年,它不再只是职业称谓,而是个能承载思维方式,价值观,甚至哲学理念的"容器".在这里,给刚入行的小伙伴介绍产品经理的四个层级,另携干货,希望切实有用.而对于"产品"的高级层理解和主流观点或许不符,却正因这点,才让我从心底喜欢这件事.欢迎产品旺来拍砖讨论. 第一层级 让产品好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执念及优秀的逻辑思

微信商业化的背后 七星级产品经理的蜕变-张小龙

微信小店.开发更多接口给开发者.微信公众平台开放设备接入能力...,以及未来更多的微信商业化运作,无不见证微信O2O的实力和野心,一个低调地运作Foxmail的技术宅如何成为七星级的产品经理呢?我们来看看<财经>杂志记者宋玮的文章<张小龙:走出孤独[深度人物]>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

【产品】程序员如何和产品经理沟通02——互联网产品从想法到实现

简介  作为一只从技术转向产品的程序猿,和大家分享一下产品相关的一些要素.一方面给各位程序猿参考一下,所谓知己知彼,方便以后和产品汪们优雅地撕逼:另一方面,如果有想从技术转产品的程序猿也可以作为参考. 一个产品从拍脑瓜子想出ideal到最终产品发布上线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呢?作为一个程序猿可能不是很清楚. 看了以下的一个简单框架就大概能略知一二,另外以下每个小点都可以是一个深耕的研究方向,不管是产品.销售.设计.开发.运维,要做好.做精一个产品实在不易呀. 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诞生过程: 1.产品的定义

我眼中的产品经理(1)——如何做竞争分析

[摘要]科特勒大师有言:"市场营销是关于区别的艺术".而竞争分析就是在定义这种差异化. 我该选择哪款手机?性价比高的小米,还是高大上的iphone? 我该选择哪家餐厅?湘菜还是粤菜? 我该选择哪种理财产品?股票.期货.基金等? 生活中的这种场面殊为常见,随便逛一个大型超市,里面任何一个产品,几乎总是一大堆的品牌,争着挤在货架中等你挑选.洗发水.洗面奶.牛奶.牛肉干-许多许多,这时,你会买哪个呢? 作为产品经理,竞争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在定义产品的时候,又该如何进行竞争分析呢? 1.什么是

产品经理,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观?(转)

本文章转载主要用于个人学习所用,非盈利性质.若文主杜绝此类行为,请告知本人,谢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EwNjI2MA==&mid=401925793&idx=1&sn=ecec54093ceec57044794d2ada386f34&scene=0#wechat_redirect 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带有他极强的“极简主义”的思想,让产品附上了他的灵魂.张小龙对微信建立了极其封闭式社交关系,这来他自己对于社交产品多年来

作为产品经理,你需要知道产品的本质?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的的互联网产品出现在人们眼前,有的是有用的,有的却意义不大,而要想让自家的产品成为对人们有用的产品,产品经理作为掌舵人至关重要,必须认清产品的本质. 真正的产品,是去满足用户需求痛点.给用户创造快感,或者成本节约带来的感受.这种感受既可感知,也有可能不可直接感知. 什么是产品? 我非常能够理解大家对产品的兴趣. 因为我们很多创业的出发点,一定是从产品出发. 这是不是一个做产品的最好时代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天的互联网专业以及传统行业的专业,是和过去有很大不同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产品经理的必备书单(转)

“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不禁让人好奇,张小龙平日里会看哪些书?这些书又如何影响着他对“微信”的构想? 本文主体部分根据<壹读>“失控的微信先生”与<商业周刊中文版>“张小龙的盗梦空间”整理. 1.<失控> 凯文·凯利,一位在亚洲游荡了近10年的美国人,东方激发了他对于技术的思考,最终通往哲学的终极命题.在他笔下,失控,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