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但凡在互联网行业混了个三五年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混在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感觉既兴奋又不安。
兴奋的是你总能看到无数新奇的事物,亲身参与到一场变革中去;而不安的则是,任凭你如何厉害,你也无法保证哪一天,你就会被无情抛在时代的身后,成了新变革的牺牲品。
残酷的现实是每一位从事IT行业的技术人员或是即将踏入IT行业的人员都需要耐心斟酌与思考的。
————关于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互联网行业里有句话是这么讲的:一个人,30岁以前往往跟其他人拼能力,而30岁以后则更应该拼思维。假如说行业技能这样的东西就是硬碰硬的个体战斗力的话,“思维”就更应该是战术甚至战略层面的东西。
一个了解互联网生态和运作模式的人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是会更全局性的,好比,有的运营在做执行方案时只会考虑核心指标,譬如流量、用户数等,但一个具备大局观的运营者则会充分考虑整体业务的价值和意义,甚至还会考虑如何促进产品端和整体业务流程上良性运转。
小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专业技能外,还要拥有互联网战略思维,了解互联网生态的互联网人才有资格被称为IT人才,不然只能称之为程序员或者”码农“。
————关于如何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进阶
互联网人有两条需要去提升的能力曲线,第一条曲线向外,可以称之为行业技能曲线。但凡新人入行,总得需要在第一条曲线上获得持续提升。好比做产品,你要熟知各种产品形态、各种常见的交互方式以及各种产品架构与底层逻辑;做运营,你则需要熟知各种常见的推广手段、渠道和用户维护方式,需要熟知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运营模块,诸如此类。
在第一条曲线上持续提升的常见有效方式,无非就是持续实践+总结+找人讨教交流,从实践中持续寻求反馈,并提炼出遇到的核心问题和疑惑,去找有经验的过来人进行讨教,再持续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优化改进。
但行业技能的提升是有上限的。当第一条曲线接近尾端,也往往正是第二条曲线的开始。第二条曲线向内,可称之为思维/认知模式曲线。
在第一条曲线上,你的个体提升只是“点”或“线”的提升,而当你进入到第二条曲线的区域时,你的提升,必须要转为“面”的提升。当进入到第二条曲线的提升区间时,对你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从过往的具体职能中跳出来,试着关注基于整个业务流程来考虑问题。换个更通俗点的说法,到了这里,你需要提升的,是大局观。
————-当下国内互联网教育的弊端
一个具备了大局观、熟悉互联网运作模式且行业技能还过硬的互联网人,无论是产品、运营还是研发,在整个行业里都是价值极高的,不夸张的讲,这类人正是那种传说中“可以顶10个普通员工”的人。然而现实往往却和理想大相径庭,大多数国内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与社会脱轨,学生只能看一些枯燥的课本或者学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完全没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对互联网的理解。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浪潮下,这样教育模式出来下的学生注定会被这个特殊的环境淘汰,工作很难找到。于是国内无数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打着“两个月学会java”、“70天学会IOS”、“包就业”等旗号,在短时间内的枯燥、高强度训练下,通过机械、流程化、工厂化、反复练习的培训,然后在最后做了几个老掉牙的项目,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农”。无疑,这种方式确实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一个人能去找到工作,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只能麻木地重复无聊工作,却不知道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再次出现新技术时就会被很快淘汰——这样的培训教育无异于饮鸠止渴。
于是,当国内互联网教育让大多数人感概与失望的时候——骇客学院诞生了。
————为什么选择骇客学院?
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互联网生态和运营讲座
学员不单单只知道技术和开发平台。更懂互联网的生态。
创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优秀的项目资金对接。
优秀的企业招聘对接。
所以———
无论你是在校想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学生,或是到了瓶颈无法突破的程序员,抑或是想要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的企业人员,还是有梦想想要创业的IT人才,甚至是一个想要培训自己团队get更高技能的管理者,骇客学院都是极好的选择。
官网: www.hypercreator.com
微信公众号:骇客学院
背景介绍:
骇客学院(Hacker College)为国际创业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ntrepreneurship)下属分院,于2014年在美国硅谷Sunnyvale市成立,由Facebook,Google华人技术高管联合硅谷技术大咖发起。中国中心于2015年落地于杭州,师资力量为Facebook、Geogle高管以及国内顶尖IT技术精英组成。学院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中高端IT技术人才,从互联网岗位技术(IOS,Android,PHP,Java,Node.js等)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创业实战,并提供一系列的职业发展以及创业成长服务。
让我们抛开老套的模式,用一句更通俗且直白的话来讲:骇客学院培养的是互联网人才,而非程序员或“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