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构建之法》有感

毋庸置疑,这是一本集多年软件工程相关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所成的精华之作。软件工程这一门学科,来源于软件开发的实战,又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实战,最终目标是让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内化为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习惯,而《构建之法》一书的实验设计对这一内化过程大有裨益。

通过对《构建之法》一书的拜读,我对软件工程这一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该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本书不仅介绍了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如:软件工程、单元测试、软件开发流程、敏捷开发、软件需求、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质量保障等),而且在介绍这些基本概念的同时,对这些我们曾经为了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的概念作出了全面的诠释,告诉我们他们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的表现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是与每位开发和测试人员密切相关的。且作者用一个个具体实例的介绍方式也比简单的概念介绍更便于我们理解与记忆。

该书还有一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本书的概论之前,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理想的师生关系概括为健身教练和健身学员的关系。简直是给了我一下当头棒喝。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习,不再是以前那种跟着老师学习听课就可以的,而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实践有非常高的要求,唯有自己勤加练习,才能完全理解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内容。

总之,这本书的阅读对于我之后专业课的学习,甚至是就业都会有很深的影响,非常感谢老师对这本书的大力推荐,也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

时间: 2024-12-28 00:28:14

初读《构建之法》有感的相关文章

第五次软件测试作业 读构建之法有感

之前没有什么认真的看完构建之法这本书,最近用了一星期的时间紧赶慢赶的认真的把书看完了,越看越起劲,后悔之前怎么没有早看着一本书,看了邹欣老师写的构建之法,感觉和读其它软件技术方面的书感觉截然不同,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第一线的编程思想,比起平常所学的技术感觉起来更富有实用性,他用了程序员的第一视角来告诉我们软件编程者一思想,从第一章概论的软件工程是什么开始,就给予人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给程序员一种深深的代入感,书中不仅有丰富的代码示例,还采用了一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我想邹

初读构建之法

 以前对软件工程没有特别详细的看法,有些模棱两可.经老师介绍购买了构建之法,初步看了构建之法的   第一章.第五章以及十七章,对软件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想要说一说我的个人看法.         百度中有这样的定义,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   科.又或者说,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   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  

初读构建之法的感想和对课程的期待

看了构建之法的前几节,最开始的发现在于我之前理解的软件工程是错误的,连狭隘都谈不上吧,因为机器的以为软件工程就是编程,其实不然,像书中所说软件=程序+软件工程.可以说软件的基础是程序,而软件工程是将一个编好的程序通过需求分析,测试等操作变成一个较成熟的程序.他需要一个规范的流程,团队的协作,当然也需要个人的技能.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个人技能了,虽说以团队的形式合作,但一个人的职业技能还是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全局的,如书中提到一场足球赛可以有很多种战术协作,但每一次的传球射门都要凭借每个球员单独来完成,所

(第九周)读构建之法有感1

构建之法第四章:两人合作 在这一章节里面,我才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编写的代码是有多混乱,多么的不规范.编写规范的代码是程序人员良好的习惯.书本里面提到的代码复审以及结对编程都是要合作的,我们曾经也进行过结对训练,能在实践进行中感受到每个人的角色和作用,学习到很多,对于代码复审则是比较陌生.但是在书中还是了解到代码复审的作用是很强大的,非常适合一些中型以上的程序的测试检查.

8th 对软件工程的理解(读构建之法有感)

对于任何一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软件都不陌生,甚至于一个普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的每日生活工作也都与软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程序又是如何从一行行指尖留下的代码,机器存储的数据变成快捷高效的软件的呢?这中间我们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软件工程. 从本科开始学习计算机,我们就不可避免的接触了形形色色的软件,了解大量的软件开发工具,我那个时候甚至没有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只认为,我们所用的软件就是开发工具编译.执行.包装.发布的产物.后来,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才开始系统地接受软件工程

读构建之法有感

鉴于当当的配送服务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我的构建之法也还迟迟没有到我的手上栖息,所以去网上看了试读,读到了师生关系这一段,觉得深有感触. 鉴于我曾干过两年的高中物理辅导教师,浅谈一下与书中的共鸣吧. 第一种关系.餐馆和食客,因为是辅导教师,所以在我手里补课的学生有一小部分把我们的关系建构成了餐厅和食客的关系. 她交了钱,需要选一个顺眼或者说合得来或者说能共鸣的老师,于是我出现了.接下去,她会在诸多的章节当中选取她认为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让我讲解. 在这种有主见的学生的情况下,我一般多会那人钱财为人消灾

个人项目增加项-读构建之法有感

惰性像一种毒药,吃起来舒服又会甘之如素.最近克服了种种惰性,又开始读起这本我在研究生阶段买的最贵的书,这本书无论如何我都要读完它,要不买回来供着,太不符合她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的意义.读后感,其实挺难写的,批评改进意见根本说不出,又没有那么多的工程的思想,只能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及触动自己的知识点.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看目录一点读下去的感觉都没有,又是一本计算机书,有时真不愿意读本专业的书,晦涩难懂,无数个脑细胞需与之斗争,并且总有种看的越多不会的越多的感觉.但是此书,不像以前看的专业书籍,当你

(第九周)读构建之法有感2

第五章:团队与流程 第五章章节里面主要介绍了团队与非团队.软件团队模式以及开发流程以的各自的优缺点以及一些概念.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较为熟悉的开发流程是瀑布模型.对于团队模型我比较有兴趣了解的是功能团队模式. 团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一致的集体目标,成员之间有各自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团队一开始可能是"一窝蜂模式",都想写出好的软件,但是没有各自的分工,一般不会这种模式不会存活太久.慢慢会演化成其他模式,比如"主治医师模式",本来是不错的模式,但是在学生身上退化为了一

浅读<<构建之法>>有感

第一章感悟: 这章书中主要讲述了什么是软件工程.在此之前,我对于软件工程只是字面上的的理解,无非是程序员通过敲代码,做出一个软件,但是这个软件是属于工程级别的,体积非常庞大.如今了解到,软件在不考虑的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不管多么强大的程序都显得毫无意义,用户不会关心这个程序你写了多久,花费了多少心思,用了什么NB的技术实现的,他只想知道,这个软件能帮我做什么.例如:很多杀毒软件在界面上都显得无比的高深,很多选项和按钮,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个非常酷炫的程序,架构复杂,但是,用户却不太容易接受,因为打开

读构建之法之感

读构建之法之感,为什么迟迟没有发构建之法这本书的观后感,是因为想要细细的看,为什么老师这么要求我们这么做,为什么要刻意的去发微博,原因都在构建之法的这本书中.构建之法这本书和其它的软件工程的书不同,构建之法这本书讲的清晰有趣,容易理解,不像其它的软件工程的书籍,写的那么的枯燥和乏味,构建之法的每章都有很大的联系,让人逐渐的去深刻的理解.通过构建之法理解并懂得什么是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中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软件工程的课能够让自己有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