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定律十:罗森塔尔效应与虚假同感偏差

1、罗森塔尔效应

1.1 来源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产生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戴尔·卡耐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继母刚进家门的那天,父亲指着卡耐基向她介绍说:“以后你可千万要提防他,他可是全镇公认的最坏的孩子,说不定哪天你就会被这个倒霉蛋害得头疼不已”。戴尔·卡耐基本来就打算不接受这个继母,在他心中,一直觉得继母这个名词会给他带来霉运,但继母的举动却出乎卡耐基的意料,她微笑着走到卡耐基面前,摸着卡耐基的头,然后笑着责怪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你看哪,他怎么会是全镇最坏的男孩呢?他应该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才对。”

继母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卡耐基,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这种话啊,即使母亲在世时也没有。就凭着继母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可是在她来之前没有人称赞过他聪明。

当然了,“罗森塔尔效应”也有消极影响。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罗森塔尔效应虽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为外界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1.2 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史考伯的信条同卡耐基如出一辙。正是因为两人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的员工,才稳固地建立起了他们的钢铁王国。

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激励就尤为重要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40%。贝特福特正准备挨骂,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说:全靠你处置有方,替我们保全了这么多的投资,能干得这么出色,已出乎我们意料了。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了公司的中坚人物。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下属,要把赏识当成下属工作中的一种需要。赞美下属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你,何乐而不为呢!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

2、虚假同感偏差

2.1 来源

虚假同感偏差(falseconsensus bias),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者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

这次来的被试是一批新的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饭菜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格同样十分极端的预测。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显然,他们的估计以及对别人人格的判断都不是正确的。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如吸烟的女性人普遍认为她身边的很多女性也同她一样吸烟。

相关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一件一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了。这时他想起了孩子,生怕他热着,也一件一件把孩子的衣服给脱掉了,后来孩子被冻死了。

2.2 启示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没有怎么吃,有朋友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

这种偏差的克服最根本的是要能相对客观的评判环境,不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不过这种偏差也是一种类似本能的反应,想完全克服还需要长期的沉淀。

从两方面看:

1、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你可以持有你的观点,但别人同样拥有持有自己观点的权利,这有助于我们建立沟通和对话的渠道,并防止我们先入为主地错误推测别人的想法。

2、正确的做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请对方阐释对方的观点,也就是“把话讲明白”是个避免虚假同感偏差的好方法,“替别人做决定”造成对方的不满,“自认为持有相同想法”的错误将会减少一些。也就是预先避免冲突和解决冲突的一种方法。

时间: 2024-10-21 22:14:25

管理学定律十:罗森塔尔效应与虚假同感偏差的相关文章

管理学定律六:马太效应与鸟笼逻辑

1.马太效应 1.1 来源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

2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导航

1. 蝴蝶效应 2. 青蛙现象 3. 鳄鱼法则 4. 鲶鱼效应 5. 羊群效应 6. 刺猬法则 7. 手表定律 8. 破窗理论 9. 二八定律 10. 木桶理论 11. 马太效应 12. 鸟笼逻辑 13. 责任分散效应 14. 帕金森定律 15. 晕轮效应 16. 霍桑效应 17. 习得性无助 18. 证人的记忆 19. 罗森塔尔效应 20. 虚假同感偏差

2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蝴蝶效应编辑 经典管理学定理起源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经典管理学定理管理启示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

管理学定律三:羊群效应与刺猬法则

1.羊群效应 1.1 来源 羊群是一群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羊群行为也可以称为群体心理,

管理学定律八:晕轮效应与霍桑效应

1.晕轮效应 1.1 来源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

管理学定律二:鳄鱼法则与鲇鱼效应

1.鳄鱼法则 1.1 来源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例如假定眼镜蛇咬了你的脚,你没有及时寻找到合适的血清解毒,你唯一的方法就是舍弃这只脚,否则中毒身亡. 1.2 启示 由于人性天生的弱点,时时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操作,一次大亏,足以输掉前面99次的利润,所以严格遵守止损纪律便成为确保投资者在风险市场中生存的唯一法则.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务必记住:你唯一生

经典管理学定律4 - 鲶鱼效应

Catfish Effect 鲶鱼在搅动小雨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的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

经典管理学定律5 - 羊群效应

Herd Effect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点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想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随潮)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顺应风俗行馆).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无论意识到与否,群体观点的影响足以动摇任何抱怀疑态度的人.群体力量很明显使理性判断失去作用. 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

管理学定律一:蝴蝶效应与青蛙现象

1.蝴蝶效应 1.1 来源 The Butterfly Effect,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1.2 启示 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当一个人小时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长大后这个刺激会被放大,电影<蝴蝶效应>中作了精彩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