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发展的依托下,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群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产业现状:竞争激烈格局调整
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发展,手机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产量2.1亿部,同比增长64%。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用户新增3000多万户,用户总数为4.2亿户,手机普及率迅速上升,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产品市场格局进一步调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不断调整企业营销战略,使我国手机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格局变化。
外资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国外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掌握国内市场情况后,一方面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产品上全线出击,全面覆盖高、中、低档产品,并加大了在中低档产品上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增长乏力。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这些原因造成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机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2004年前十家企业生产量占全行业的72.9%,销售占72.8%。2005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销售分别占全行业的78.7%、78.4%。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继续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这将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举步维艰。
产品更新加快。移动通信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外壳的不断翻新,促使各生产企业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手机更新周期进一步缩短,不会出现前几年靠一款手机就会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局面。
我国在3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继开发TD-SCDMA网络技术标准之后,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成功手机芯片“星光移动二号”,该芯片在3G时代的手机音乐、手机动画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南大学与东大通信公司联合研制的Noah3000手机芯片通过了包括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在内的系统测试,结构表明该芯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WCDMA国际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开发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标准的所有核心技术的能力。
对外贸易:出口增长拉动产业发展
我国手机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推动了手机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手机出口已超过全球需求量10%以上,手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出口产品。
手机出口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手机产品出口促进了我国手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2005年为例,我国手机出口..28亿部,同比增长56%,手机产品出口量占我国手机总产量75%。如果以金额计算,2005年,我国手机产品,包括手机及其零部件的出口金额达316.25亿美元,手机产品出口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直接贡献率达到14.49%。随着我国手机出口商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出口手机附加值的提高和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手机产品的出口将日益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外贸出口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位置决定了手机出口的方式。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还处于末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依赖于从外国引进,所以,加工贸易方式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主导方式。我国手机出口的90%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创造的。但2000~2005年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我国手机出口产品技术和结构有所提升,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国手机产品进出口高速增长。“十五”期间,手机产品(包括手机整机及其零部件)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香港,但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进口来源地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由于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加工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许多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手机生产基地。如摩托罗拉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我国生产的手机出口比例都在80%以上。与此相对应,美国、德国分别成为我国手机出口的第一、第三大市场;中国香港是全球的物流中心,许多合资公司采用先出口手机到香港,再调配销往全球的方式,因此,香港是我国手机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是合资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对东南亚、非洲市场的出口规模虽然不大,但有所增长,这主要是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积极拓展出口渠道的成果。
外资企业出口为主,私营企业出口成倍增长。2001年至今,我国手机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尽管占比有所下降,但始终占据我国手机产品出口总额的95%以上。
出口来源地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和江苏等地区。2001年至今,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前几位来源始终集中在广东、江苏和京津地区,这4个省市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保持在80%以上。
不利因素:四大症结掣肘发展
在我国手机产业快速发展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手机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2001年以来,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企业结构分布中,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始终在95%以上。在我国手机出口的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是主要方式,一般贸易比重过低,加工贸易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90%以上。
外资企业与加工贸易方式的结合度不断加深,加剧了加工贸易方式本身所固有的“飞地”的特点,使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发展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际分工变化趋势的影响。从另一方面看,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经加工组合出口,形成封闭循环,使得产业自主开发能力逐渐萎缩,企业始终处于高中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外围的、低水平的技术和环节中。从长期看,这种局面如不改变,也将影响到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发展。
其次,出口目标市场高度集中。长期以来,我国手机出口市场一直主要集中于美、日、欧以及香港地区转口市场部分,但是出口过度依赖这些国家和地区,导致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手机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进展依然缓慢。此外,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对美国、欧盟等市场的过度依赖,还使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问题。
三是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目前,我国手机企业,特别是新兴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技术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以及金融机构不具备对创新风险进行评估的能力,使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撑乏力。但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国有金融机构自身包袱过重,而民间和私人的投资机构稀缺,落后于日益增长的民营企业的需求,融资渠道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兴企业的成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样影响我国手机产业及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
未来展望:空间广阔需求良好
展望未来,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广阔的外部发展空间: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今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进一步拉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为手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
手机核准制为手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政策,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多年的手机牌照审批制的结束。一年来共核准新的手机企业20家(不含原手机企业增加品种),使得一些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得以进入移动通信领域,虽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有实力的国内品牌企业的进入也增强了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移动运营业从2G向3G的过渡转移将给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今年国家将积极务实地推动3G业务的发展,3G网络的建设,又将使移动通信产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同时3G时代新的游戏规则将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将更为复杂和多样。终端厂商与移动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金融服务商、无线接入商等各种群体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作为手机厂商来讲,其核心竞争能力将增加一项重要指标,那就是对相关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在这方面国产品牌手机将有较大的优势。
此外,手机销售渠道的变革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3G时代的到来,销售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了推广新业务,加强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和最终用户的联系,应对未来新进运营商的冲击,将更多介入手机销售领域。而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新进移动运营商面对迅速发展用户的压力,也将采取类似中国联通CDMA初期的策略,通过终端补贴甚至入网送手机等优惠手段来发展用户。移动运营商的规模采购和捆绑销售将快速演变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方式。
预计,未来我国手机产业和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今年全国手机产量将达3.4亿部,其中出口2.5亿部。
ljw www.xmglq.com www.bxggc.com www.copper.t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