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读后思考 1

《精益创业》读后思考

  1. 我们是否需要创新?

    我自己对书中提到的定义和解读的理解是:

    两个要素:

    愿景Vision,

或者说,有一个目标,但是范围模糊,不清晰

  • 无法定制一个step by step的计划,

或者说,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能够大致分析出来哪些影响因素,但是不知道具体哪个因素才是权重因素

书中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说明,比如,开车从家出发到公司去,目的地是有的,但是不可能明确的说出是哪个停车位,也无法给出多少分钟后到达,甚至遇上某个路段拥堵,可能要绕道而行。

书中也明确给出了这两个因素与成熟的公司制度之间的摩擦

**

  • 成熟企业需要一个计划

**

成熟企业的计划,更多的像一本step by step的操作手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其中“努力”的因素能够影响项目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而一个新创项目,更多的依赖“正确”解读“客户”的反馈。(所有使用和即将使用的人,以及购买产品的影响人)

**

  • 增长引擎

**

随着时间的累积,用户更了解产出物,的确会吸引到更多的客户,但是,单位时间内,如果增长的数量,客户的转化率等没有显著增长,那么这个计划,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引擎”。

因此,在分析客户的时候,必须小心“时间”这个因素。

  1. 谁是我们的买家?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

“假设=》验证=》认知”

的循环。这个循环,需要有有形的物体来承载,对于软件行业来说,Demo或者原型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候选。

对于创新公司来说,作者的基本假设是推出产品到市场上,由成千上百的人来使用、评介,根据实际的反馈做出思考。

我的第一个反映是,这个循环和我们公司的大的流程循环

“提案=》原型=》总部反馈=》原型演化”

很像,公司和HQ人员之间的交互,常见的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猜测”HQ可能对某些feature感兴趣,

基于这些假设,我们做一个ppt,描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根据反馈,开发一个demo/prototype,

然后根据反馈,做出修改。

表面上看,这个循环和书中提到的循环,只是根据具体的场景做了细化。

核心问题是,由于层级太多,反馈环很长,HQ的人员的评价已经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给出的反馈的特点是:

?

  • 模糊,很看出来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

  • 延长反馈环,综合自己的上司的意见,再酌情透露

?

  • 延迟反馈,比如说,在proposal阶段,会建议做个prototype吧

?

  • 部分反馈,为了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话说一半

其中的深层原因,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溯源,这和各自的生态环境有关。列表如下:

    1. 怎么制作Demo或者原型

      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出现的比较早。一方面,Demo或者原型在公司实际的项目中,是一种被认可的沟通媒介。书中的一些示例也有很多,是从prototype入手调研客户的。

      但是,在公司的项目的实际运作中,Demo的负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

  • ? 质量问题

**

Prototype和Product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的,目的更是差了很多,如果利用原型描述清楚目标还是困难重重,质量问题,常常成为各方交流时候的一个“拉锯点”或者“借口”。

**

  • ? 沉没成本

**

有些情况下,HQ并不认可公司的Prototype,但是考虑到人力问题,认为,既然已经开始做了,就接着做吧,因此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导致“似是而非”的项目,但是预估第二年的人力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去除了相应的人力。

时间: 2024-10-06 10:28:55

《精益创业》读后思考 1的相关文章

《精益创业》读后思考 2

4.你的"vison"不重要 以前常说顾客是上帝,在软件行业,更明确的说,应该是一定要搞清楚用户需求. 不说别的,在我们这里,可能有以下层次的阻碍因素: 公司文化,HQ要做什么,高层因素影响很大,有可能涉及竞争保密,更希望在底层员工面前树立"总是伟大正确"的形象 不确定性/信息过滤,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庞大组织,层级,加剧了信息耗散 "顾客"角色,某种意义上,HQ是从各海外组织购买产出物/技术等,扮演的是"买家" 这要求我们

对张子阳先生对委托和事件的两篇文章的读后思考(说得很透,内附故事一篇)

第一篇 C#中的委托和事件 第二篇 C#中的委托和事件(续) 首先,张子阳先生的这是两篇关于委托和事件间关系的文章,是目前为止我读过的介绍委托和事件以及异步调用最简明清晰文章,作者通过非常有节奏的"标题"->"问题"->"思路"->"实现"->"讲解"的结构,分步骤一步一步地将委托和事件的实现.应用与原理阐述得非常清楚,并且在行文期间将自己有趣的思考过程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使人

《不要让我思考》读后心得2

---内容开始--- Don't let me think! 这本书以网站可用性为目的,从作者自身工作和经验角度,站在用户的心理立场上,介绍了作为设计者如何做出可用性的web设计. 其中包含的内容有: 1.别让我思考(定律) 当看到一个不需要思考的网站时: 当看到一个要思考的网站时: @创建一个网站时,要去掉这些问号. 有时候网站会强迫我们思考,名字,常见的罪魁祸首就是改成自以为很酷很聪明的,带有营销色彩的名字. 还有另一个来源是看起来不太明显的链接和按钮,会造成用户犹豫可不可点. @类似的例子

【原创】《精益创业思维》分享会总结

<精益创业思维>分享会总结 分享会在6月23日如期举行了.准备和分享过程中比较辛苦,不过收获也很大.这里分享一下自己对分享会准备到演讲的过程,希望您也能有所收获. 内容来源 分享内容来源是<精益创业>,在公司讲合适么?之所以自己喜欢,是因为觉得公司做产品,里面很多方法可以借鉴,希望领导层能够重视起来.不过,给自己小兄弟讲讲应该没有问题,不是让他们去创业,而是让他们知道"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原理. 原本在前一周就可以分享,但发现自己还是比较"懒"

创新大师Steve Blank: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精益创业吗?

编者注:本文来自被誉为当代创新大师的Steve Blank的博客, 中文版由天地会珠海分舵编译.全文从当今很多人对精益创业的误解作为一个切入点,深入的分析了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就对精益创业产生误读,然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案- 迷失精益创业 业界的所谓砖家们对精益创业所提倡的"Build(打造) - Measure(衡量) - Learn(学习)"模式的诟病和抱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每次当我听到他们说这无知的话的时候我依然会感到无比的吃惊: "这模式无非就是将一个半成

《精益创业》第七章读后感

在经历了创业公司失败之后,有了大量的闲时间,看书,思考,认真反思过去三年的所做所为,好多问题,在精益创业中都找到了答案. 当读到第七章时,真的后悔没有早点遇到这本书,如果能早点遇到这本书,也许公司会是另一番情景. 1.新创公司该不该抱定宗旨不动摇呢? <精益创业>中说:锲而不舍的传说是非常危险的. 的确,当我们在面临这样的局面的时候,我们选择了硬扛,其实是不知道该如何突破 2.如何判别转型的时机? <精益创业>中说:完成阶段性的目标,比如收入数字上升等,但这并不是衡量新创企业是否取

《精益创业实战》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创业时代.青年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甩开膀子前仆后继地投入创业的大潮中.然而,创业是高风险的活动.据统计,创业的失败率高达95%以上.创业者,最不缺的就是激情,但仅有激情是不够的.要促成创业成功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需要创业者具备敏锐的思维.前瞻性的视角.积极的思考.优秀的执行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卓越的领导能力以及足够的运气.虽说创业者千人千面,项目也是各有千秋,但创业是有普适性的方法的,用合适的方法去创业,可以让你的成功率极大地提高.“精益创业”(Lean Startup),就是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读后具体解释

<深入浅出数据分析>为数据挖掘入门级教材.通篇以一个化妆品公司Acme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从数据分析到决策的全过程.本篇为读后总结,增加自己的练习回答.同一时候贴出书中答案.供对照. 第一部分 高效读书 1.人的大脑会拼命阻止普通.常规.一般的事情,以免干扰自己记录重要的事情. 不是每件事情都如同洪水猛兽般突然.紧急.重要,因此虽然理性上你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可是大脑会习惯性地阻止.有两种方法让大脑像吃人的老虎一样记住知识: 一.缓慢而乏味--反复灌输. 二.迅速而有效--做一切促进不同类型大脑活

大道至简 读后有感

大道至简  读后有感 结束大一的课程,自己总结收获,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计算机方面有了什么明显的进步,很想在以后的学习里能有所进步,而且这学期又新增了很重要的java课程,所以决定痛下决心,好好学习一番,便想以这<大道至简>作为开篇. 这几天看了本书的第一章,第一章的总体理念为编程的精义,共分为5个小结,即编程的精义,会或不会写程序,程序等于结构加算法,语言以及在没有工程的时代. 在编程的精义这一小节中,开篇便以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来类比编程这一项工作,它通过古文中的话来形象的比喻了编程工作中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