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4”注销支付机构在商业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关部门没有再发布新的政策文件。
长时间没有政策出台,对于不断被折腾的支付机构而言,反倒有些焦虑和不适应,心里默默念叨:“他们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大招?”
实际上,这两个月的“政策空窗期”,有关部门并非“无牌可打”,只是这牌越打越纠结,越不知道该怎么打了。
历经四年的监管整顿,有关部门也许是累了、想歇歇了,但刚刚“得势”的清算机构可不会这么想,尤其是曾被称为“弟弟”的那位。
论断直连,其受理的银行端协议支付交易量最大;论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其管控、调拨的客户备付金体量最大,其唯一缺少的,无非是各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手中的那张“投名状”和一统江湖的快感。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要洗牌当前的支付结算市场,无非是“断直连”、“客户备付金集中上缴”和“条码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这三板斧。现在前面两板斧已经劈完了,就剩下“条码支付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这最后一板斧了。
所以,这最后一板斧如何劈,应不应该严格落实,可能有关部门和领导自己都还没有想好。
可偏偏初生牛犊不怕虎,近期市场传闻,某清算机构迫不及待要推行“统一发码”了,打算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条码和受理机具均按照该清算机构的标准生成、发行、印制和布放,对于不达标准的,要么借监管的手给予处罚、要么踢出清算网络、关闭支付接口。
我衷心希望上面的传闻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否则,要么该“统一发码”的计划最终泡汤,成为支付清算行业的笑柄;要么该计划最终成行,树立技术壁垒,使得原本可以聚合所有移动支付终端的条码不再“互联互通”,巨头门为了分食市场,重开战火、低价竞争,套现交易死灰复燃,条码支付从此一蹶不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为啥?
因为现有市场格局下,让某机构(无论是清算机构还是支付巨头)“统一发码”,是一件难度极高且风险极大的事情,搞不好就“强撸则灰飞烟灭”了。
“统一发码”的难度,在“主扫”和“被扫”场景下各有不同。
主扫场景下,“统一发码”的难点集中在“如何划定码的范围和更换新码”上。
目前,绝大多数线下主扫的二维码,本质上是一个URL链接,用户手机扫码后打开的是对应的H5网页,这种码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支付信息或因子,严格来讲,并不属于“296号文”规定的条码(二维码),不受支付监管法规约束。
如果要实现“统一发码”,那么目前已经全面覆盖线下的“网页码”是否要全部撤回?撤回的法规依据是什么?人家扫个网页,你管得着么?商户和拓展机构“换码”的配合度有多高?如果不撤回“旧码”,新制的“统一码”谁会用?强推的话,是不是每个商店收银台上都要摆放一个甚至多个收款码,使得“统一码”最终带来“不统一”的尴尬,沦为支付清算行业的笑话?
再看下被扫场景。
被扫场景下,“统一发码”最难解决的是如何说服各商业银行、微信、支付宝等头部账户机构均用唯一的标准生成条码(二维码),并在各自的客户端APP上展示的问题。
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如何说服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的产业链参与方统一按照清算机构的标准生产、布放、注册、维护条码支付受理终端”的问题?
会不会导致不同的技术标准要用不同的客户端APP和受理终端进行支付交易的尴尬?会不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会不会加剧寡头垄断?
所以,无论是“主扫”还是“被扫”,短时间内实现“统一发码”的难度和风险,显而易见。
当然,并不是说相关标准不该制定,而是应该先看清和接受现有的市场格局和行业习惯,客观地思考下“统一发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否则,强行“统一发码”无异于消灭条码支付。
本文关键词:聚合支付 www.chaomengpay.com
原文地址:https://blog.51cto.com/14259333/237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