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

最近在学习李建忠老师一系列的关于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课程,就想着把总结下来,以便自己以后的学习,设计模式是一个比较空洞的话题,随着我们的编程经验的积累,我们能增加对它的理解,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编程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想一想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使用什么样的设计模式,怎样才能做到代码的易扩展和维护,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掌握好设计模式能对我们的编程起到很大的作用,能让我们写出来的代码很美。

设计模式描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某一类常见问题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描述了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特定场景下,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常见的组织关系。

设计模式与面向对象

1.面向对象设计模式解决的是“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织关系”,包括他们的角色、职责、协作方式几个方面

2.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是“好的面向对象设计”,所谓“好的面向对象设计”是那些可以满足”应对变化,提高复用“的设计。

3.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描述的是软件设计,因此它是独立于编程语言的,但是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最终实现仍然需要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来表达。

4.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不像算法技巧,可以照常搬用,它是建立在对”面向对象“纯熟、深入的理解的接触上的经验性认识。掌握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的前提是首先掌握”面向对象“!

从编程语言直观了解面向对象

1.各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相互有别,但都能看到他们面向对象三大机制的支持,即:”封装,继承,多态“。封装:隐藏内部的实现;继承:代码的复用;多态:改写对象的行为

2.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C#),可以推动程序员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来思考软件设计结构,从而强化面向对象的编程范式。

3.C#是一门支持面向对象编程的优秀语言,包括:各种级别的封装支持;单实现继承+多实现接口;抽象方法与虚方法重写

但是通过面向对象编程语言(OOPL)认识到的面向对象,并不是面向对象的全部,甚至只是搁浅的面向对象。OOPL的三大机制”封装,继承,多态“可以表达面向对象的所有概念,但这三大机制本身并没有刻画出面向对象的核心精神。换言之,不是使用了面向对象的语言就实现了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因此我们不能依赖编程语言的面向对象机制,来掌握面向对象。OOPL没有回答面向对象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面向对象?我们应该怎样使用三大机制来实现”好的面向对象“?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面向对象原则?

从设计原则到设计模式

1.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客户程序无需知道所使用对象的特定类型,只需要知道对象拥有客户所期望的接口

2.优先使用对象组合而不是类继承

类继承通常是”白箱复用“,对象组合通常为”黑箱复用“。继承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封装性,子类父类耦合度高;而对象组合只要求被组合的对象具有良好定义的接口,耦合度低。

3.封装变化点

使用封装来创建对象之间的分界层,让设计者可以在分界层的一侧进行修改,而不会对另一侧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实现层次间的低耦合。

4.使用重构得到模式

设计模式的应用不易先入为主,一上来就使用设计模式是对设计模式的一大误用。没有一步到位的设计模式。敏捷软件开发实践提倡的”Refactoring to Patterns(重构到模式)“是目前普遍认为最好的使用设计模式的方法。

几条更具体的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开放封闭原则(OCP)

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

Liskov替换原则(LSP)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他们的基类

依赖倒置原则(DIP)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二者应该依赖于抽象

抽象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接口隔离原则(ISP)

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于他们不用的方法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

时间: 2024-10-22 04:27:13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的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学习笔记(一)——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与原则

1.设计模式的概念 设计模式描述了软件设计过程中某一类常见问题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2.面向对象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描述了类与相互通信的对象之间的组织关系.目的是应对变化.提高复用.减少改变. 3.什么是对象: 1)从概念层面讲,对象是某种拥有职责的抽象: 2)从规格层面讲,对象是一系列可以被其他对象使用的公共接口: 3)从语言实现层面来看,对象封装了代码和数据(也就是行为和状态).如果我们抛开代码的实现来看对象的概念,那么它应该就像个具体的物体,比如说:榔头,从概念层面讲,榔头有它的职责

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 及常见设计模式

1.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要想更深入的了解面向对象思想,就必须熟悉前人总结过的面向对象的思想的设计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就是开发人员经常说的”高内聚,低耦合”.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对外只能提供一种功能,而引起类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在设计模式中,所有的设计模式都遵循这一原则. 2)开闭原则:一个对象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也就是说,对类的改动是通过增加代码进行的,而不是修改现有代码.软件开发人员一旦写出了可以运行的代码,就不应该去改动它,而是要保证它能一直

java 28 - 1 设计模式 之 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和模版设计模式概述

在之前的java 23 中,了解过设计模式的单例模式和工厂模式.在这里,介绍下设计模式 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开发中,我们要想更深入的了解面向对象思想,就必须熟悉前人总结过的面向对象的思想的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开闭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依赖注入原则 接口分离原则 迪米特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其实就是开发人员经常说的"高内聚,低耦合" 也就是说,每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对外只能提供一种功能,而引起类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在设计模式中,所有的设计模式都遵循这一原则. 开闭原则 核

GOF 的23种JAVA常用设计模式总结 03 面向对象七大设计原则

在软件开发中,为了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增加软件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程序员要尽量根据 7 条原则来开发程序,从而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节约软件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 各位代码界的大佬们总结出的七大设计原则,还是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1.开闭原则 开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OCP)由勃兰特·梅耶(Bertrand Meyer)提出,他在 1988 年的著作<面向对象软件构造>(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中提出:软件实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5大基本原则

"宇宙万物之中,没有一样东西能像思想那么顽固."        一爱默生 首先明确模式是针对面向对象的,它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有5大基本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发封闭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Liskov替换原则. 而设计模式都是在面向对象的特性以及5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具体实现. 1.单一职责原则(SRP): 1.1,SRP(Single Responsibilities Principle)的定义: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5):迪米特法则

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尽可能少地与其他实体发生相互作用. 如果一个系统符合迪米特法则,那么当其中某一个模块发生修改时,就会尽量少地影响其他模块,扩展会相对容易,这是对软件实体之间通信的限制,迪米特法则要求限制软件实体之间通信的宽度和深度.迪米特法则可降低系统的耦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 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 定义2: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由来:有一功能P1,由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单一职责原则是最简单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它用于控制类的粒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转载)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说到单一职责原则,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