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技术存在严重安全漏洞
河南高考替考案中暴露出来的指纹膜以假乱真,也让反作弊问题浮出水面。指纹识别认证受环境温度和个人皮肤条件影响较大等原因,部分考生指纹不易 采集,且市场上又出现了大量复制指纹的产品,给通过指纹验证考生身份造成困扰。而现实中,用印泥盗取他人指纹的情形更是屡屡发生。
上述种种危险传递出一个信号:技术已趋成熟且获广泛应用的指纹识别技术,仍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安全漏洞。由于指纹裸露于体表,无法避免被复制及窃取,急需更加安全且同样便捷的身份识别和安防技术。
现在不少公司都装配了指纹打卡机用于员工考勤或者作为门禁。但目前,一种名叫“指纹膜”的秘密武器声称能对付打卡机,而且 “指纹膜”这一新玩意已经在购物网站上热卖,卖家称任何人只要在手指上套上该膜,均可以代替指纹主人打卡。据上海信达 律师事务所的李书荣律师表示,“指纹膜”是随着 “指纹打卡机”而产生的新兴产物,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尚无法查处。有律师提醒,“出卖”指纹等于泄露个人信息,须警惕被不法分子利用。指纹膜 用来克隆指纹,经过简单的拓印、倒模工序后,用硅胶制成的指纹套,可以以假乱真,骗过打卡机的“光眼”。
据了解,指纹膜分光学指纹膜、电容式指纹膜,可以以假乱真,骗过打卡机的“光眼”,使用高科技纳米材料采集指纹,再用硅胶倒入制成模板里面成 型,即可制成指纹膜。许多商家为了在市面上有一席之地,不断研制新创指纹膜采集指纹材料,材料独特、流通性能好、无色无味无毒,颇受市场欢迎。
据调查,市面上的指纹考勤机,大多工作原理是激光射在人的手指指纹的凹凸面上反射回感应板上,而后形成一幅图片,与之前员工采集的指纹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被确认是本人。激光射在硅胶指纹膜上,如果上面的纹路清晰,机器经过比对就会让指纹膜通过认别。
河南高考替考案中的枪手,其替考对象的仿真指纹膜早在考试前一个月就已经准备好,枪手只要把这个指纹膜贴在自己相应手指上,就能顺利通过检验。
身份识别技术亟须更新换代
世界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均在研制一种新型的手指静脉特征识别认证系统,指静脉身份认证作为一种“活体识别”技术,静脉识别的生物特征载体——静脉血管位于表皮以下、手指内部,依靠流动的血液形成血管图像,即便是复制一根活体手指,血液一旦凝固之后图像也将面目全非。
一份由国际生物识别集团(IBG)撰写的《生物识别市场与产业报告2009-2014》显示,目前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所占份额最大,为66.7%;人脸识别占到11.4%;虹膜识别、语音识别、静脉识别和掌形识别各占8.0%、3.0%、2.4%和1.8%。对此,富士通公 司全球事业管理部顾问北条秀树表示:虽然静脉识别系统目前市场占有率只有2.4%,但随着静脉识别系统应用的多元化,成长到10%的市场占有率指日可待。 面对指纹识别隐患留出的巨大市场空间,已有多年技术积累和成熟产品问世的静脉识别技术,将会是最有力的竞争者。此外,指静脉识别技术一方面将逐步替代指纹 识别技术;另一方面,指静脉识别技术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融合指纹识别技术的过程。
世界著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公司Griaule software推出新型的面部及指纹识别系统,并在这领域中加强了对扫描的判断。
高考替考事件为指纹识别技术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