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工业4.0

  信息化时代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是新一代自动化产品扩展的方向。本届展会特设了工业机器人及智慧工厂展区、自动化产品展区、智能机器人展区、机器视觉与传感器展区、自动化设备及智能装配展区等五大展区,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顶级品牌展商。在当前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大趋势下,自动化厂高热情高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本机器人企业。但从整体来说机器人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高端市场给世界机器人四大家族垄断,机器人国产化之路任重道远。中国为世界制造大国,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催生了巨大的自动化市场需求,相信中国机器人产业能借此机遇迅速崛起。

  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非常火热,以致很多企业盲目跟风。制造业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实际技术与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发展到以信息为核心技术的广义管理自动化,工业4.0时代也将应运而生。

  “工厂和不同的行业之间要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它有一个标准体系,也叫参考架构,这个也要开始研究。要建立整个体系,把各方面的资源用统一的标准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现在本土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随着蒸汽机驱动的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用电子和IT技术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而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

  “工业4.0”,是一个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这个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在工业4.0时代,虚拟全球将与现实全球相融合。通过计算、自主控制和联网,人、机器和信息能够互相联接,融为一体。未来制造业将实现更高的工程效率、更短的上市时间以及生产灵活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工业4.0对智能化的要求涵盖更广,涉及机器感知、规划、决策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而这些领域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我是优软众创小编,以上是优软众创平台的心得,欢迎广大用户与我交流!优软众创平台(www.uuzclm.com)是一个综合性软硬云服务一体化的技术服务平台,软件开发资讯,硬件开发资讯,方案开发资讯,电子应用资讯,云方案资讯,软硬云开发资讯。

  优软众创软硬云方案开发服务 点击 http://www.uuzclm.com/

时间: 2024-10-22 02:02:42

人工智能及工业4.0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与工业4.0在智能制造的应用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与美国挑战项目顾问李杰,在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分享了对工业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怎么改进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见解. 至顶网CIO与应用频道 07月20日 北京消息:在2017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美国白宫信息物理系统与美国挑战项目顾问李杰,分享了对工业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怎么改进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见解. 工业大数据 我在美国产官学界工作了三十七年,IMS中心是2000年建立的, 目前全球有90多个企业伙伴,比如说

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

笔者早年从事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后来去了几个城市,讲过<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文明史>这门课,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很懂工业互联网(其实我也就是半桶水而已).今天早上有人问我,工业4.0到底是个啥,本来答应给他单独讲一遍,后来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块分享给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个神秘的工业4.0吧. 先声明,笔者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是看了很多材料后消化理解的结果而已.事实上,工业4.0就没有标准答案,连德国人自己都没有. 先看三个概念: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

web2.0、互联网+、IT时代与DT时代、工业4.0 引发的思考

最近忙着找实习,来学校一个星期还没到,就感觉已经经历了几个春秋. 第一个实习面试是个杭州互联网小公司,面WEB前端开发实习,怪我一个暑假两个月一点书都没碰,偏偏赶上G20到9/9才开学,没啥准备就一头扎进面试浪潮.一问三不知,简直是丢我们学校的脸啊.灰溜溜跑回学校不禁感叹:这三年自我感觉认真学习,然并卵!各种纠结过后还是决定给自己时间准备,重头再来! 以前很奇怪,老师上课.自己浏览网页的时候看的一些东西感觉有用,但是很快又忘了,现在反而温故知新.这是不是叫人总是无逼不潜力!今天对一些老早就火起来

IBM两年实践让智能制造接地气,找到工业4.0的第一桶金

(上图为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电子行业负责人徐闻天) 两年前,IBM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分析:速度的优势>,当时发现在2014年全球企业虽然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分析活动的主要目的,但企业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利用大数据应对运营挑战,将数字化能力集成到业务流程中实现企业转型. 2015年10月中举行了IBM 物联网商务即兴创新大讨论并发布的结论之一,为物联网成熟度与认知设备智能的融合将为创造新价值以及与客户建立紧密关系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尤其是物联网和认知计算正在重塑电子行业,智能终端

日益融合的德国工业4.0最新进展 ——2019年汉诺威工博会观感

本文作者:SAP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李强 融合是德国工业4.0不变的主题 自从德国政府在2013年汉诺威工博会上发布工业4.0概念以来,每一届汉诺威工博会的主题都被定格为「融合的工业(Integrated Industry)」,其差异反映在副标题的选择上.例如,2014年紧跟着的副标题是「未来趋势」,2015-2018年分别是「加入网络大家庭」.「发现解决方案」.「创造价值」.「连接与协作」,而到了2019年,则是「工业智能」.沿着这些副标题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充分了解作为全球工业4.0

什么叫工业4.0,这篇接地气的文章终于讲懂了(ZT)

原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amei/p/6110382.html 笔者早年从事过工业自动化行业,后来去了几个城市,讲过<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文明史>这门课,以至于很多人以为我很懂工业互联网(其实我也就是半桶水而已).今天早上有人问我,工业4.0到底是个啥,本来答应给他单独讲一遍,后来一想,不如整理下材料和思路,一块分享给大家,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谈谈这个神秘的工业4.0吧. 先声明,笔者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是看了很多材料后消化理解的结果而已.事实上,

PLM在工业4.0中的作用

1 PLM支撑个性化定制 支撑个性化定制是工业4.0的特征之一.在工业4.0时代,个性化定制不像现在买汽车,只有颜色.型号等非常有限的选项,而是涉及到关键零件,如发动机. 选零件本质上已经是一种设计了.用户不是设计师,而设计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用软件来支撑.这个软件就是PLM.PLM提供合适的部件,能保证用户所选的部件能与其他部件一起正常运转,且保证产品质量.从这种意义上说,PLM就像傻瓜相机:自动对焦.自动调光圈,让普通人也能照出近乎专业的照片. 2 PLM支撑智能生产 生

前微软高管加盟广联达,深化建筑产业的工业4.0变革

在2017年2月加入广联达之前,云浪生是前微软开放技术公司董事总经理,并在Autodesk(欧特克)工作了14年之久.在微软的三年期间,云浪生主要负责Azure在中国应用市场和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战略实施,围绕Azure的开源社区和生态系统发起并创办了开源社.而在微软之前的Autodesk职业生涯中,云浪生在美国总部和中国研究院等部门长期负责产品研发工作,包括近期的云平台和移动消费产品.现实捕获产品等. 这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结构动力学研究公司机械设计软件图形系统专家.

工业4.0的基石:如何快速实现数字化企业 -- 西安

2015年8月18日 (周二) 西安名都国际酒店 主办方:SiemensPLM Software 中国制造业不仅仅是一个工业4.0的学习者,更要成为实践者和推动者. 2015年中国制造业感受到了压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越来越小.面对压力,制造业企业应该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于是企业开始思索数字化企业,研究工业4.0,探寻自己的产业升级之路. 产品设计以及工程的数字化到底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虚拟世界的产品设计和现实世界的自动生产怎样融合? 西门子CTO鲁思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