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12 --进程间通信

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进程间通信意味着两个不同进程间可以交换数据,但从上一章节我们知道,不同进程间内存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要实现不同进程间通信,就得有一个它们都能访问的公共区域内存做媒介,这个媒介不属于进程,而是和套接字一样,属于操作系统。所以,两个进程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内存空间进行通信,我们把这块内存空间称作管道。

创建管道函数

int pipe(int filedes[2]);

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参数:

filedes[0]:通过管道接收数据时使用的文件描述符,即管道出口

filedes[1]:通过管道传输数据时使用的文件描述符,即管道入口

示例如下:

#define BUF_SIZE 3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s[2];//保存I/O的文件描述符
    char str[] = "Who are you?";
    char buf[BUF_SIZE];
    pid_t pid;

    pipe(fds);//创建管道
    pid = fork();//子进程也复制了I/O的文件描述符
    if(pid == 0)
    {
        write(fds[1], str, sizeof(str));
    }
    else
    {
        read(fds[0], buf, BUF_SIZE);
        puts(buf);
    }

    return 0;
}

上面这个示例数据只是单向传递的,想想如果要进行双向传递这么写可以吗?因为当前管道的数据如果被两个进程都要读,那么先读的进程会先取走管道中的数据,这样另一个进程就会阻塞一直等待下去。所以,要实现进程间双向通信,用一个管道是很难实现的,我们下面来讨论一种简单的实现方式–创建两个管道。

双向通信示例:

#define BUF_SIZE 3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fds1[2], fds2[2];
    char str1[] = "Who are you?";
    char str2[] =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char buf[BUF_SIZE];
    pid_t pid;

    pipe(fds1), pipe(fds2);
    pid = fork();
    if(pid == 0)
    {
        write(fds1[1], str1, sizeof(str1));//发送到管道1
        read(fds2[0], buf, BUF_SIZE);//从管道2中读
        printf("Child proc output: %s \n", buf);
    }
    else
    {
        read(fds1[0], buf, BUF_SIZE);//从管道1中读
        printf("Parent proc output: %s \n", buf);
        write(fds2[1], str2, sizeof(str2));//发送到管道2
        sleep(3);
    }
    return 0;
}

运用进程间通信

这里我们扩展上一章节写的回声程序,将客服端传输到服务端的字符串保存到本地文件中。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委托给另外的进程,即在服务端再开一个进程来做这个任务,这里就涉及了进程间数据交换的问题。

//
//  main.cpp
//  hello_server
//
//  Created by app05 on 15-8-19.
//  Copyright (c) 2015年 app05.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ignal.h>

#define BUF_SIZE 10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void read_childproc(int sig);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serv_sock, clnt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r, clnt_adr;
    int fds[2];

    pid_t pid;
    struct sigaction act;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state;
    char buf[BUF_SIZE];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s <port> \n", argv[0]);
        exit(1);
    }

    act.sa_handler = read_childproc;
    sigemptyset(&act.sa_mask);
    act.sa_flags = 0;
    state = sigaction(SIGCHLD, &act, 0);

    serv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rv_adr, 0, sizeof(serv_adr));
    ser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bind(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 &serv_adr, sizeof(ser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if(listen(serv_sock, 5) == -1)
        error_handling("listen() error");

    /*创建子进程来执行文件写入*/
    pipe(fds); //创建交换数据管道
    pid =fork();
    if (pid == 0)
    {
        FILE *fp = fopen("/Users/app05/Desktop/server-clint/hello_server/hello_server/echonmsg.txt", "wb");
        char msgbuf[BUF_SIZE];
        int i, len;

        for (i = 0; i < 10; i++) {
            len = read(fds[0], msgbuf, BUF_SIZE);
            fwrite((void *)msgbuf, 1, len, fp);
        }
        fclose(fp);
        return 0;
    }

    while (1) {
        adr_sz = sizeof(clnt_adr);
        clnt_sock = accept(serv_sock, (struct sockaddr *)&clnt_adr, &adr_sz);
        if(clnt_sock == -1)
            continue;
        else
            puts("new client connected...");

        pid = fork();
        if(pid == -1)
        {
            close(clnt_sock);
            continue;
        }

        if (pid == 0)
        {
            close(serv_sock);
            while((str_len = read(clnt_sock, buf, BUF_SIZE)) != 0)
            {
                write(clnt_sock, buf, str_len);
                write(fds[1], buf, str_len); //将客服端发送来的数据发往管道
            }

            close(clnt_sock);
            puts("client disconnected...");
            return 0;
        }
        else
            close(clnt_sock);
    }

    close(serv_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void read_childproc(int sig)
{
    pid_t pid;
    int status;
    pid = waitpid(-1, &status, WNOHANG);
    printf("removed proc id: %d \n", pid);
}

注释:像这种多进程服务器开销很大,实际中我们一般不会这么用,本节和上一节内容主要目的是学习多进程的理论知识。

这里的套接字关闭也存在问题,下次启动就永久性的bind()失败,再者,管道中的数据也读取不到文件中,具体原因待查……………………………..(初步估计是这个多进程操作引起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10-06 19:50:05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12 --进程间通信的相关文章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4 --OSI七层网络模型

前言:本节将概括性的总结下网络通信的整体框架,其底层流程. 我们之前了解到了套接字的创建及应用,其实我们只是在用套接字这个工具而已,其底层细节对我们是屏蔽的.要通过因特网完成数据传输,其实不光光是软件就能解决的,还需要构建硬件系统等.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专家聚集在一起,这些人是硬件,系统,路由算法等各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把网络通信划分很多模块,通过层次化的结构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逐个攻破.每个层都有一套定义好的通信标准(协议),数据就是这样通过这个层次结构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传输的.示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11 --多进程服务器端

并发服务器 首先,我们来假设有下面这样两种类型的服务器:第一种,第一个连接请求的受理时间为1s,第50个连接请求的受理时间为50s,第100个连接请求的受理时间为100s.即同时很多客服端连接,需要依次排队受理,但只要受理了,他们的服务时间平均只需1s.第二种,所有连接请求的受理时间不超过1s,但平均服务时间要2~3s. 即使有可能延长服务时间,我们实际网络编程中也一般选择第二种方式,使其可以同时向所有发起请求的客服端提供服务,以提高平均满意度.而且,网络程序中数据通信时间比CPU运算时间占比更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7 --基于UDP的服务端/客服端

理解UDP UDP套接字的特点:在笔记2中讲套接字类型有提,类似信件或邮件的传输.UDP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丢失,如果只考虑可靠性,TCP的确比UDP好.但UDP在结构上比TCP更简洁.UDP没有ACK,SEQ那样的操作,因此,UDP的性能有时比TCP高出很多.编程中实现UDP也比TCP简单.另外,虽然UDP是不可靠的数据传输,但也不会像想象中那么频繁地发生数据丢失.因此,在更重视性能而非可靠性的情况下(如传输视频,音频时),UDP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如果是传递压缩文件则必须要用TCP,因为压缩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15 --多播与广播

前言:想想这么一种情况,网络电台可能需要同时向成千上万的用户传输相同的数据,如果用我们以前讲过的传输形式,每个用户都传输一次,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因此,就引入了多播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同时向大量用户发送相同数据.其基本原理是这样的:有个多播组,只要加入这个组里的所有客服端,服务端发送的数据它们都能收到,具体传输到多播组里的每个客户是由路由完成的(如果路由器不支持多播或网络堵塞,实现多播也会使用隧道技术). 多播 多播的数据传输特点如下: 1,多播服务器端针对特定多播组,只需发送1次数据,该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8 --优雅地断开套接字连接

基于TCP的半关闭 TCP中的断开连接过程比建立连接过程更重要,因为建立连接过程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数,但断开过程就有可能发生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要准确的掌控. 单方面断开连接带来的问题 Linux的close函数和Windows的closesocket函数是完全断开连接.完全断开是指无法传输数据也不能接收数据.因此,一方这样直接断开连接就显得不太优雅了.如:主机A发送完最后的数据后,调用close函数单方断开了连接,那么最终,由主机B传输的,主机A必须接收的确认数据也销毁了(四次握手). 为

TCP/IP网络编程 学习笔记_6 --定义应用层协议

前言:上一章节写了个回声客服端,回顾一下,客服端是循环读取已知的数据长度,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一般无法提前知道数据的长度,那么此时应该如何收发数据?这时需要的就是应用层协议的定义.如:上一节写的回声程序中定义"收到Q就立即终止连接"这么个协议(规则),就是应用层协议.同样,收发数据过程中也需要定好规则以表示数据的边界,或提前告知收发数据的大小.所谓应用层协议就是服务端/客服端实现过程中逐步定义的规则的集合.可以看出,应用层协议并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只不过是为特定程序的实现而制定的规则.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4) -- 管道: 进程间通信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4) – 管道: 进程间通信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4) – 管道: 进程间通信 int fds[2]; pipe(fds); write(fds[1], buf, strlen(buf)); read(fds[0], buf, BUF_SIZE); 如果两个进程的通信只是 单纯的一方写, 然后另一方读 的情况, 那么 我们的管道操作没有问题, 但是: char str1[] = "str1"; char str2[] = "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1) -- TCP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1) – TCP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1) – TCP Table of Contents server client 更好的 client 端实现 来源: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 通信的双方都各自 拥有 输入缓存和输出缓存 socket 的 write 函数并不是立即传输数据, 而是写到输出缓存区, 到达另一端的输入缓存区 socket 的 read 函数调用的瞬间, 就从输入缓存区中读取数据 TCP 协议中的滑动窗口会保证 数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2) -- UDP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2) – UDP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笔记 2) – UDP Table of Contents server client connect 来源: <TCP/IP 网络编程> 抄书: TCP 协议若要向 10 个客户端提供服务, 除了需要 listen 套接字外, 还需要 10 个服务器端套接字 (accept), 但是在 UDP 中, 不管是服务器端还是客户端都只需要 1 个套接字 udp 的 client 不需要 bind, 调用 sen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