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到质变--技术的爆发或许就在20年之间

一般情况下,每周总要看看网易的公开课中的TED演进,这两年暴出的科技进步的讯息还是很大的。这10多年的沉寂,就是量的积累。而质变就在眼前。不过这与我们好像很远。

分享一下:http://open.163.com/movie/2014/8/R/S/MA1AL0H6I_MA1ALKNRS.html

感谢网易公开课的传播,我觉得CSDN作为IT技术人员的社区,也应该多点这方面的内容。

里面的蜂鸟飞行器并不是关键点,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材料科技,防生科技,大脑控制等。结合人工智能,你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类还远么?

??

时间: 2024-10-05 06:05:52

量变到质变--技术的爆发或许就在20年之间的相关文章

2014年终总结 --量变到质变,是一个过程!

每一年在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而展望未来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继上一次的总结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年还在感叹时间都去哪了,今年就要在这里谈谈我这一年的积累,量变达到质变,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一直在努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经历过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是基于这些才让我变得更强壮.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今年的主题是量变达到质变,这是一个积累的

小白程序员怎么由量变到质变写出高质量代码

小白程序员怎么由量变到质变写出高质量代码?很多老程序员从事开发多年,有这样一种感觉,查看一些开源项目,如Spring.Apache Common等源码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究其原因,无外两点: 1.代码质量非常高; 2.命名特别规范: 要写高质量的代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年累月的锻炼,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要写好命名,只需要有比较好的英语语法基础和一种自我意识即可轻松达到. 1.切忌使用没有任何意义的英语字母进行命名. 2.切忌使用拼音,甚至是拼音首字母组合. 3.要使用英文,而且要使

5G将会是量变到质变的新科技时代

马斯洛需求分为5层,最底层的需求是温饱,过去几十年都无人反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最基本最底层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温饱,而是手机和WIFI,当然,这只是网友的调侃罢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手机和WFI网络之于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说它俩已经控制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都不夸张,事实上,人类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生活内容塞到这块4~5寸的Retain屏幕中去,网络世界正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变得拥挤不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网络带宽.速度已经没有办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于是如你所见,街道中出现了越

android开发心得之知识的量变到质变

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尝试android开发,看着他们一点点学期 从nodepad++写代码 cmd 执行,到安装eclipse 和android SDK,仿佛看到了昨天的我一样,一样勤勤恳恳的学着. 刚开始接触安卓时,觉得:哇,自己写app好强啊,可能那就是我想做的.然后就开始从网上看视频,图书馆借书,学java语言,学android机制,逐步着手开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的再多不如自己能写,每一位android讲师都会说这样的话,说明了自己动手的重要性.这里我想给打算学习或

管理与技术未必不可兼得,一个20年IT老兵的码农生涯

作者|康德胜 我是一个喜欢写代码但几乎不太有机会写代码的CTO,也是一个看得懂财务报表.通过所有CFA(金融特许分析师)考试并获得FRM(金融风险经理)认证的拿到金融MBA的CTO,如果我有幸被称作码农,我会幸福地唱起歌儿.——康德胜编者按 从普通码农到国内公司CTO是一段经历:放弃CTO优渥待遇转战美国技术底层,再次做到管理岗位又是一段经历:选择回国发展,先后加入工行.任职渣打,到现在的万惠集团副总裁兼CTO,是他最新的一段经历.人生就是各种各样的经历,他的经历丰富却有借鉴意义,也希望你能从中

JHipster技术栈定制 - 基于UAA的微服务之间安全调用

本文通过代码实例演示如何通过UAA实现微服务之间的安全调用. uaa: 身份认证服务,同时也作为被调用的资源服务.服务端口9999. microservice1: 调用uaa的消费者服务,服务端口8081. 1 准备工作 1.1 工程目录 --| appstack |-- uaa |-- microservice1 1.2 启动相关组件 为了简单起见,这里都使用容器启动相关组件,需要2个镜像,最好提前下载好. jhipster/jhipster-registry:v4.0.0 mysql:5 a

失控:放弃集中控制,打造自组织的活系统

特邀资深经理人BigTree撰稿. 第一次听说<失控>,是两三年前一篇文章说微信之父张小龙给产品经理推荐这本书,我对名人荐书不是特别感冒,也就没有当回事,只是对书名留下了印象:前一段看到宋鸿兵在<鸿观>的互联网金融视频中也推荐了这本书,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一部700页的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读起来时时有些缺氧的感觉,搞不清楚这是一本关于人类未来思考的书,还是一本科技影响人类的书,或者纯粹是一本启发思考的哲学类图书.现在虽然也没有完全读懂,但对如下几

打破技术的认知边界

自从上篇文章(至关重要的人脉)文章在各个渠道发布之后,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反馈.很多的朋友,特别是做技术的朋友就非常的纳闷: 搞技术的平时每天都忙于各种项目,哪有时间去发展什么人脉? 都是屌丝出身,哪有什么人脉可言? 如果找大神,大家不理你:找身边的人,都是屌丝. 以上,死循环!!! 和N多朋友一样,大家都是屌丝,草根出身,都是从山村,农村里面走出来的读书娃.没有什么干爹,更加没有富妈.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很多朋友都非常非常的羡慕有些“技术达人”,认为他们非常会经营人脉,因为他们朋友

互联网技术发展之路(1) - 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互联网技术发展之路(1) - 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快速变化的行业,新的业务.新的机会层出不穷,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NoSQL.大数据.云.Node.js.Docker等,无时不刻都在轰炸程序员们的脑袋,难怪中国的程序员都流传一个说法:过了30岁不能做技术工作了,因为技术发展太快了! 快节奏带来机会,但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更多的是带来挑战,甚至有时候是困惑.例如: 1)Docker很火哦,咱们要不要用呢 ? 2)Node.js好牛逼啊,我们用上就更牛逼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