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使用子网掩码进行分组转发的过程

背景:

  1. 子网划分:从主机号借几位作为子网号,划分后的 ip 地址变成三级结构:IP 地址 = {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

  2. 子网掩码:由于子网划分是单位内部的事情,路由器需要知道子网号才能找到主机,因此通过子网掩码(32位二进制串,由一串的 1 和连续的 0 组成)

   告诉路由器目的 IP 地址的子网号(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子网的网络地址

  3. 路由表项有三部分组成:目的网络地址、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下一条地址

路由器进行分组路由的过程:

  1. 路由器从分组的首部中提取目的 ip 地址,记为 D。

  2. 路由器首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检查:将各个网路的子网掩码与 D 相与,判断与其网络地址是否相等)

  3. 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 D 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分组转发该行指明的下一条路由器

  4. 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进行子网掩码与 D 相与,若结果本行的网络地址相同,则转发。

  5. 转发给默认路由。

  6. 报告错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wu-183/p/12607380.html

时间: 2024-10-08 19:22:27

路由器使用子网掩码进行分组转发的过程的相关文章

【网络基础】子网划分、基于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

为什么需要子网划分? 1.我们知道,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 16 777 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 777 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 2.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

分组转发算法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N(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与运算可得出网络地址). 2)若N就是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进行直接交付,不需要在经过其他路由器,直接把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这里包括把目的IP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MAC地址(ARP协议),把数据报封装成MAC帧,在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 4)若路由表中有达到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

【网络基础】路由表,分组转发算法

前提: IP数据报的首部中没有地方可以用来指明"下一跳路由器的 IP 地址". 那么,当路由器接受到一个待转发的报文时,是如何确定将该报文的传向呢?在此,我们引入"路由表"概念. 路由表如图所示: 当一个IP报文传到路由器R2时,则会通过查询R2所维护的路由表,根据IP报文段中的目的地址进行匹配.得到相应的下一跳地址.这样, IP 数据报最终一定可以找到目的主机所在目的网络上的路由器(可能要通过多次的间接交付). 只有到达最后一个路由器时,才试图向目的主机进行直接交

路由器OSPF的基本概念与工作过程

OSPF是基于开放标准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完成各路由选择协议算法的两大主要功能:路径选择和路径交换. 在共同管理域下的一组运行相同路由选择协议的路由器的集合为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在网络中,一个AS是一个有权决定本系统使用哪种路由协议的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一座城市,随着网络的发展,对AS的定义已经不是十分精准了,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之间经常出现网络合并情况,导致同一个AS中使用的路由协议越来越多,所以AS的定义应该是在共同管理下的互联网络. 内部网关路由

划分子网 子网分组转发算法

1.从两级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现在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早期ARPANET的设计之缺陷显露无疑:(1)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会很低:一个A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1000万台主机,而每个B类IP地址网络可连接超过6万台.可是有些网络对连接在网络上的主机数有限制,甚至远小于这样的数量.(2)给每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庞大臃肿,降低网络性能.(3)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只能在申请完IP地址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而无法按自己的需求变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5年起,在I

【IP层分组转发的流程】划分子网的情况下,分组转发的算法。

首先,参考了一张谢希仁老师的书里的一个示例: 主机H1向H2发送分组的过程: 首先,跟本子网内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与目标主机H2的IP地址:128.30.33.128 相与得到网络号 :128.30.33.128.显然这与子网1的网络号:128.30.33.0不匹配. 然后,数据报交由子网1的默认路由R1,由其转发.此时,R1会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将H2的主机地址与子网掩码想与,当想与的结果与某一目的网络地址相同时,就将数据报投送给这个子网(即子网2).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知

RIPV1路由更新 同一路由器接口子网掩码不一样(两个接口属于同一个主类路由)的路由通告

路由器的接口收到一条路由更新,查看这条路路由条目是和本接口的路由是不是属于同一个主类网络若是同一个诸主类网络,则用本地接 实验拓扑: 口的子网掩码作为学到的路由条目的子网掩码,如果学到的路由条目和本地接口的路由不是属于同一个主类网络的话.则判断学到的那条路由是属于哪一个主类路由A<B C 类 属于A则用A类的子网掩码作为该条路由的子网掩码 实验现象分析: 查看R4的路由表: 问题:  R4为什么没有学到172.16.2.0/24 和 172.16.1.0/24的网络呢? 原因:观察R3 的两个接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1.什么是网络层? 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向上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不保证分组交付的时限,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 2.网际协议IP 1.虚拟互连网络 IP网是虚拟的.因为从网络层上看,IP网好像是一个统一的.抽象的网络(实际上是异构的).IP层抽象的互联网屏蔽了下层网络很复杂的细节,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处理主机之间的通信问题. 2.分类的IP地址 IP地址是由因特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ICANN分配的

IP数据报转发算法 or 路由器转发分组的过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转发:表示的是为分组选择路径的过程 2.IP转发:其传统称法是IP路由选择(IP routing),IP转发它是为要发送的数据报选择路径. 3.分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都不能连续地传送任意长的数据,所以实际上网络系统把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逐块地发送,这种小块就称作分组(packet).也有些书籍把分组定义为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4.分组转发(forwarding):是指在互联网络中路由器转发IP分组的物理传输过程与数据报转发机制.根据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