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DNA的双螺旋结构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两个方面,intron 内含子,exon外显子

1.DNA的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是基于对碱基配对规律的认识:氢键结合只发生于互补的碱基A与T、G与C之间。双螺旋分子两条链的严格互补性,是指一条链的核苷酸顺序,无例外地取决于另一条链。每一条DNA链都能作为模板,以合成一条准确地限定核苷酸顺序的新链,也是根据碱基配对规则。

由于核酸化学的研究进展,Chargaff(1949)从不同来源DNA测定出4种核酸碱基,即胸腺嘧啶(thymidine,T)、胞嘧啶(cytocine,C)、腺嘌呤(adenine,A)和鸟嘌呤(guanine,G)。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和鸟嘌呤与胞嘧啶的量并不相等,即(A十T)/(G十C)的比值随不同来源的DKA而有所不同。他发现鸟嘌呤的量与胞嘧啶的量总是相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即G=C,A=T,这个规律称为Chargaff(查伽夫)规律。与此同时WilkinesFranklin(1950_1952)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DNA纤维的结构,它的衍射图像表明DNA具有典型的螺旋结构,并且由2条以上的多核酸链组成。

  • 序列相同:两个比对的序列在相同的位置具有完全相同的核酸或者是氨基酸
  • 序列相似形:两个序列中存在相同和相似的位点
  • 序列同源性:两个序列具有共通的祖先
  • 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基因预测中假设待测序列中有m条是基因序列,我们用某一算法对待测序列进行基因预测,共预测出n条基因序列,而这n条中有n1条确实为基因,则敏感性定义为n1/m,它表示算法预测的功能,特异性定义为n1/n,它表示程序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

2.中心法则

Crick于1954年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DNA是合成RNA的模板(template)

RNA又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称之为中心法则,既有

中心法则

这就是说,信息可从DNA传递到RNA,又从RNA传递到蛋白

质,但是,信息不能离开蛋白质再传递到其他分子.

这个中心法则对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时间: 2024-07-29 09:18:19

生物信息-DNA的双螺旋结构的相关文章

DNA双螺旋结构是怎样发现的?

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以物理学(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生物学(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的创新性成果为标志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英雄世纪,一大批科学巨匠相继登场,使科学的舞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绚丽风采. 回顾20世纪科学走过的道路,从突飞猛进的科学创造,到科学与人文伦理的深度撞击,形成与人文精神交融并进的画面,最终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 DNA是由氢.氧.氮.碳与磷五种元素组成的大分子,这是

DNA是什么?

请看下图: 这张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示意图是2012年8月才完成的,含义颇深,来之不易也.图中英文单字的意思必须明白:Cell是细胞,Nucleus是细胞核,Chromosome是染色体,DNA是脱氧核糖核酸(英文单词很长,在此省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电子显微镜测定出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约为2nm(纳米),很细很细,一般显微镜是看不见的.有了DNA(2纳米)这个尺度概念,细胞的体积有多大就容易想象了.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谁发现的?这个故事很长,也很有趣,但是,这里暂不去说.发现DNA双

DMA双螺旋结构是大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

1953年,沃森与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一时间引起全球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与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近年来,有人想用广义相对论证明DNA双螺旋结构的必然性,有点儿牵强.DNA是生物大分子具有什么物理结构,是大自然亿万年长期进化的结果,不需要数学证明. 昨日,天气很好,我去学校校园散步,有感.回家之后,我立即动手用两根细铁丝做了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两根细铁丝只有一种可能性:一条是右旋,另一条是左旋,才能相互"配对"组成DNA的双螺旋结构,否则,根本做

DNA合成--全国模拟(一)

[编程题] DNA合成 时间限制:1秒 空间限制:32768K 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是配对的,C和G是配对的.如果两条碱基链长度是相同的并且每个位置的碱基是配对的,那么他们就可以配对合成为DNA的双螺旋结构.现在给出两条碱基链,允许在其中一条上做替换操作:把序列上的某个位置的碱基更换为另外一种碱基.问最少需要多少次让两条碱基链配对成功 输入描述: 输入包括一行: 包括两个字符串,分别表示两条链,

测序简史

测序简史 一代 二代测序 三代测序 一文从一代到最新的测序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你. 序 这几天天气很热,热的人心惶惶.因此一直提上日程的所谓的测序简史,也没有时间去好好的落实.中途找过一个行业内的颇有影响力的人,但是他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能踏踏实实的去做这件事情.几经周折,这个任务还是落到了我自己的肩上. 于是乎,我鼓鼓勇气,尝试着去把这段从1977年到2017年的漫长而又渺小的四十年说的有趣些儿. 当我起笔去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小伙伴们还在工作室因为某个服务器后台技术争论不了,这样看来生信人团队还

全息投影技术及其实现

(编译:Raul)我们都一直期待能够用智能手机来投射出全息影像,不过显然现在的智能手机早就具备这样的潜质,只不过你还不知道而已. 如果你正感到好奇,那么我们来告诉你,除了智能手机之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和CD盒,才能让智能手机实现全息投影的效果.现在Mrwhosetheboss就将这段教程上传到网上,看起来简直酷极了. 准备工作 CD盒: 坐标方格纸: 透明胶带纸或强力胶: 笔: 剪刀: 一部智能手机: 彩玻璃刀或美工刀: 步骤一: 首先用笔在方格纸上标记出尺寸为上底1厘米.下底6厘米.高3.

《Love and Math》(1)

前言 在那里,有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隐蔽的,充满美丽和优雅的平行宇宙,错综复杂地缠绕着我们.这就是数学的世界.同时对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它是不可见的.而本书就是一张请帖,邀请你去发现这个关于数学的世界. 考虑一下这个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针一线中,每次我们进行线上购物,发送一条短信,在网络上进行一次搜索,或者使用GPS设备,数学公式和算法都在其中扮演着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对数学心存胆怯,用诗人Hans Magnus Enzensberger的话讲,数学已经成为了

DNA--简单就是美(无聊研究社)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美的,也是简洁的,只有四个碱基对,而且是两两配对,这是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正如计算机采用0,1一样.DNA的这种结构特性的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保证了其复制的准确性.DNA承载着生命的密码,如果没有一种可靠的结构,就很难保证复制的正确性,其结果可想而知,也许今天你是人,明天就成了另外一种生物,生命就不具有稳定性. DNA用两种简单的方法来保证它的可靠的可复制特性,一就是上面所说的四个碱基对,两两配对,这种模式下,根据DNA的两根链条中的任意一条都可以很容易的形成完整的DNA,而

美国埃博拉疫苗从何而来?

          当前,埃博拉疫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这些疫苗从何而来?说不清楚.          2013年,一个瑞士-意大利生物技术公司Okairos的GlaxoSmithKline(三个人的名字)小组研究出一种埃博拉疫苗的候选物(Candicate),其基因组不会感染人类(成为埃博拉患者),简称"GSK疫苗".也就是说,埃博拉疫苗早已研究出来了,但是,无用武之地.          今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西非地区出现埃博拉疫情.8月28日,美国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