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lsyncd 本地目录实时备份

转自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737213

2.1安装lsyncd

# rpm -ivh http://dl.fedoraproject.org/pub/epel/6/x86_64/epel-release-6-8.noarch.rpm
# yum install lsyncd

2.2.1 lsyncd同步配置

# cd /usr/local/lsyncd-2.1.5
# mkdir etc var
# vi etc/lsyncd.conf
settings {
log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log",
status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status",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maxProcesses = 7,
-- nodaemon =true,
}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
--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
}

到这启动 lsycnd 就可以完成实时同步了,默认的许多参数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非常简单。

2.2.2 lsyncd.conf配置选项说明

settings
里面是全局设置,--开头表示注释,下面是几个常用选项说明:

  • logfile 定义日志文件
  • stausFile 定义状态文件
  • nodaemon=true 表示不启用守护模式,默认
  • statusInterval 将lsyncd的状态写入上面的statusFile的间隔,默认10秒
  • inotifyMode 指定inotify监控的事件,默认是CloseWrite,还可以是ModifyCloseWrite
    or Modify
  • maxProcesses 同步进程的最大个数。假如同时有20个文件需要同步,而maxProcesses
    = 8
    ,则最大能看到有8个rysnc进程
  • maxDelays 累计到多少所监控的事件激活一次同步,即使后面的delay延迟时间还未到

sync
里面是定义同步参数,可以继续使用maxDelays来重写settings的全局变量。一般第一个参数指定lsyncd以什么模式运行:rsyncrsyncsshdirect三种模式:

  • default.rsync :本地目录间同步,使用rsync,也可以达到使用ssh形式的远程rsync效果,或daemon方式连接远程rsyncd进程;
    default.direct :本地目录间同步,使用cprm等命令完成差异文件备份;
    default.rsyncssh :同步到远程主机目录,rsync的ssh模式,需要使用key来认证
  • source 同步的源目录,使用绝对路径。
  • target 定义目的地址.对应不同的模式有几种写法:
    /tmp/dest :本地目录同步,可用于directrsync模式
    172.29.88.223:/tmp/dest :同步到远程服务器目录,可用于rsyncrsyncssh模式,拼接的命令类似于/usr/bin/rsync
    -ltsd --delete --include-from=- --exclude=* SOURCE
    TARGET
    ,剩下的就是rsync的内容了,比如指定username,免密码同步
    172.29.88.223::module :同步到远程服务器目录,用于rsync模式
    三种模式的示例会在后面给出。
  • init 这是一个优化选项,当init
    = false
    ,只同步进程启动以后发生改动事件的文件,原有的目录即使有差异也不会同步。默认是true
  • delay 累计事件,等待rsync同步延时时间,默认15秒(最大累计到1000个不可合并的事件)。也就是15s内监控目录下发生的改动,会累积到一次rsync同步,避免过于频繁的同步。(可合并的意思是,15s内两次修改了同一文件,最后只同步最新的文件)
  • excludeFrom 排除选项,后面指定排除的列表文件,如excludeFrom
    = "/etc/lsyncd.exclude"
    ,如果是简单的排除,可以使用exclude
    = LIST

    这里的排除规则写法与原生rsync有点不同,更为简单:

    • 监控路径里的任何部分匹配到一个文本,都会被排除,例如/bin/foo/bar可以匹配规则foo
    • 如果规则以斜线/开头,则从头开始要匹配全部
    • 如果规则以/结尾,则要匹配监控路径的末尾
    • ?匹配任何字符,但不包括/
    • *匹配0或多个字符,但不包括/
    • **匹配0或多个字符,可以是/
  • delete 为了保持target与souce完全同步,Lsyncd默认会delete
    = true
    来允许同步删除。它除了false,还有startuprunning值,请参考 Lsyncd
    2.1.x ‖ Layer 4 Config ‖ Default Behavior

rsync
(提示一下,deleteexclude本来都是rsync的选项,上面是配置在sync中的,我想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减少rsync的开销)

  • bwlimit 限速,单位kb/s,与rsync相同(这么重要的选项在文档里竟然没有标出)
  • compress 压缩传输默认为true。在带宽与cpu负载之间权衡,本地目录同步可以考虑把它设为false
  • perms 默认保留文件权限。
  • 其它rsync的选项

其它还有rsyncssh模式独有的配置项,如hosttargetdirrsync_pathpassword_file,见后文示例。rsyncOps={"-avz","--delete"}这样的写法在2.1.*版本已经不支持。

lsyncd.conf可以有多个sync,各自的source,各自的target,各自的模式,互不影响。

2.3
启动lsyncd

使用命令加载配置文件,启动守护进程,自动同步目录操作。

lsyncd -log Exec /usr/local/lsyncd-2.1.5/etc/lsyncd.conf

2.4 lsyncd.conf其它模式示例

以下配置本人都已经过验证可行,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裁剪配置:

settings {
log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log",
statusFile ="/usr/local/lsyncd-2.1.5/var/lsyncd.status",
inotifyMode = "CloseWrite",
maxProcesses = 8,
}

-- I. 本地目录同步,directcp/rm/mv。 适用:500+万文件,变动不大
sync {
default.direct,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
delay = 1
maxProcesses = 1
}

-- II. 本地目录同步,rsync模式:rsync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tmp/dest1",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bwlimit   = 2000
} 
}

-- III.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rsyncd daemon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email protected]::module1",
delete="running",
exclude = { ".*", ".tmp" },
delay = 30,
init = fals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password_file = "/etc/rsyncd.d/rsync.pwd",
_extra    = {"--bwlimit=200"}
}
}

-- IV.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ssh shell
sync {
default.rsync,
source    = "/tmp/src",
target    = "172.29.88.223:/tmp/dest",
-- target    = "[email protected]:/remote/dest",
-- 上面target,注意如果是普通用户,必须拥有写权限
maxDelays = 5,
delay = 30,
-- init = tru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bwlimit   = 2000
-- rsh = "/usr/bin/ssh -p 22 -o StrictHostKeyChecking=no"
-- 如果要指定其它端口,请用上面的rsh
}
}

-- V. 远程目录同步,rsync模式 + rsyncssh,效果与上面相同
sync {
default.rsyncssh,
source    = "/tmp/src2",
host      = "172.29.88.223",
targetdir = "/remote/dir",
excludeFrom = "/etc/rsyncd.d/rsync_exclude.lst",
-- maxDelays = 5,
delay = 0,
-- init = false,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
verbose   = true,
_extra = {"--bwlimit=2000"},
},
ssh      = {
port  =  1234
}
}

上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同步的模式,其中第III个要求像rsync一样配置rsyncd服务端,见本文开头。第IVV配置ssh方式同步,达到的效果相同,但实际同步时你会发现每次同步都会提示输入ssh的密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在远端被同步的服务器上开启ssh无密码登录,请注意用户身份:

user$ ssh-keygen -t rsa
一路回车...
user$ cd ~/.ssh
user$ cat id_rsa.pub >> authorized_keys

id_rsa私钥拷贝到执行lsyncd的机器上

user$ chmod 600 ~/.ssh/id_rsa
测试能否无密码登录
user$ ssh [email protected]

 

3. lsyncd的其它功能

lsyncd的功能不仅仅是同步,官方手册 Lsyncd 2.1.x ‖ Layer 2 Config ‖ Advanced onAction 高级功能提到,还可以监控某个目录下的文件,根据触发的事件自己定义要执行的命令,example是监控某个某个目录,只要是有jpg、gif、png格式的文件参数,就把它们转成pdf,然后同步到另一个目录。正好在我运维的一个项目中有这个需求,现在都是在java代码里转换,还容易出现异常,通过lsyncd可以代替这样的功能。但,门槛在于要会一点点lua语言(根据官方example还是可以写出来)。

另外偶然想到个问题,同时设置了maxDelaysdelay,当监控目录一直没有文件变化了,也会发生同步操作,虽然没有可rsync的文件。

TO-DO:

  • 其它同步工具:csync2,clsync,btsync,drdb 。
  • lsyncd双向同步:GlusterFS
时间: 2024-11-06 11:18:30

使用 lsyncd 本地目录实时备份的相关文章

rsync+lsyncd实现文件实时同步

可参考http://seanlook.com/2015/05/06/lsyncd-synchronize-realtime/ 可参考http://openlinuxfly.blog.51cto.com/7120723/1679279 一.环境 lsyncd    192.168.3.71 rsync     192.168.3.72 二.配置rsync服务器 配置rsync以xinetd方式运行 [[email protected] ~]# yum install rsync -y [[emai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文件的实时备份同步

原文参考:http://ixdba.blog.51cto.com/2895551/580280/ http://www.bamaol.com/Psy/Showposts-010000108-5048.html 一,rsync安装 目前rsync的最新版本是3.0.9 wget http://rsync.samba.org/ftp/rsync/rsync-3.0.9.tar.gz tar-xvzfrsync-3.0.9.tar.gz;cdrsync-3.0.9; ./configure;make;

rsync+inotify实时备份加nfs挂载实战

因公司近期业务要求需要搭建一套服务具体要求如下图: 1.基本备份要求 已知 3 台服务器主机名分别为A(web01).B(backup) .C(nfs01) 要求: 每天晚上 0 00 点整在 b Web 服务器 A A 上 打包 备份系统配置文件.网站程序目录及访 问日志并通过 c rsync 命令推送备份服务器 B B 上备份保留(备份思路可以是先在本地按日期 打包,然后再推到备份服务器 B B 上). 具体要求如下: 1)Web 服务器 A 和备份服务器 B 的备份目录必须都为/backu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我讲到过利用rsync实现数据的镜像和备份,但是要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单独靠rsync还不能实现,本文就讲述下如何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一.rsync的优点与不足 与传统的cp.tar备份方式相比,rsync具有安全性高.备份迅速.支持增量备份等优点,通过rsync可以解决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备份需求,例如定期的备份文件服务器数据到远端服务器,对本地磁盘定期做数据镜像等. 随着应用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的更好的要求,rsync在高端业务系统中也逐渐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首

rsync+inotify实时备份

rsync简介 rsync有四种应用模式 1.shell本地模式 2.远程shellmoshi 3.查询模式 4.服务器模式 1.本地模式用于复制目录到另一个目录 rsync -av aa /bb 2.远程shell模式将本地目录复制到另外一个系统当中 rsync -av aa 192.168.0.10:bb 3.查询(列表)模式查看远程系统中目录的内容 rsync -a 192.168.0.10:bb 4.服务器模式基于C/S模式 服务器启用一个后台守护进程 用于接收或者发送文件 服务器地址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转载】

   在前面的博文中,我讲到过利用rsync实现数据的镜像和备份,但是要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单独靠rsync还不能实现,本文就讲述下如何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一.rsync的优点与不足  与传统的cp.tar备份方式相比,rsync具有安全性高.备份迅速.支持增量备份等优点,通过rsync可以解决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备份需求,例如定期的备份文件服务器数据到远端服务器,对本地磁盘定期做数据镜像等.  随着应用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的更好的要求,rsync在高端业务系统中

web+nfs+rsync实时备份

网络结构 服务器及IP主机名称规划 使用的4台服务器主机名IP对应信息见下表 服务器说明 外网IP 内网IP 主机名称 web服务器 10.0.0.8/24 172.16.1.8/24 web01 web服务器 10.0.0.7/24 172.16.1.7/24 web02 NFS存储服务器 10.0.0.31/24 172.16.1.31/24 nfs01 rsync备份服务器 10.0.0.41/24 172.16.1.41/24 backup 实例1-2 搭建网站集群后端NFS共享存储搭建

linux之间通过rsync+inotify-tools实现自动实时备份

两台rhel5.6web服务器,上面跑的都是Apache,目录都是/va/www/html,现在想把线上的web数据实时备份到另外一台web服务器,即这个"另外一台web服务器"作为实时备用机器,这里我把线上的web机称为源服务器,作为实时备用的服务器称为目标服务器 实验过程: 第一部分:配置目标服务器: #service iptables stop #setenforce 0 #yum install httpd #service httpd start #chkconfig --l

老男孩教育运维班100台规模集群存储系统搭建及数据实时备份上机实战

老男孩教育运维班0基础起步上机实战系列项目 老男孩教育运维班100台规模集群存储系统搭建及数据实时备份上机实战 项目要求: 1.全体学员上机实践考试,完成后由排长或班长.或助教打分. 2.时间:90分钟,抄袭0分. (一)上机服务器业务及IP主机名规划 已知4台服务器主机名主机对应信息见下表: 服务器说明 外网IP 内网IP 主机名 apache web服务器 10.0.0.7/24 172.16.1.7/24 web02 nginx web服务器 10.0.0.8/24 17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