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VS2013中调试Socket代码时,遇到了点小问题:
问题代码为:
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
生成错误消息为:
error C4996: 'inet_ntoa': Use inet_ntop() or InetNtop() instead or define _WINSOCK_DEPRECATED_NO_WARNINGS to disable deprecated API warnings 1> c:\program files (x86)\windows kits\8.1\include\um\winsock2.h(1868) : 参见“inet_ntoa”的声明
看到这条消息就有点懵了,之前在VS2010中好好的,怎么在这里就不行了。
然后试着把SDL检查关闭,发现可以通过,但是error变成了warning。先说一下SDL关闭:在“项目”-“属性”-“配置属性”-“C/C++”-“常规”下,有一项“SDL检查”,把“是
(/sdl)”改为“否 (/sdl-)”就可以了。
SDL安全检查在VS2010中是没有的,从VS2012开始就有了。inet_pton和inet_ntop这2个IP地址转换函数,能够处理ipv4和ipv6,算是比较新的函数了,可以在将IP地址在“点分十进制”和“二进制整数”之间转换。SDL提示错误可能是推荐使用相对安全的函数吧。那么,关闭了SDL确实可以了,但warning还在啊,所以找个更好的办法。
首先根据提示看看“inet_ntoa”的声明,在头文件WinSock2.h中:
char FAR * WSAAPI inet_ntoa( _In_ struct in_addr in );
Inet_ntoa的参数是一个in_addr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体将一个点分十进制格式的IP地址转换为u_long类型,保存在S_addr中。
再看看inet_ntop的定义,在文件WS2tcpip.h中:
PCSTR WSAAPI inet_ntop( _In_ INT Family, _In_ PVOID pAddr, _Out_writes_(StringBufSize) PSTR pStringBuf, _In_ size_t StringBufSize );
第一个参数(Family)指定地址族,对于TCP/IP协议的套接字,地址族为AF_INET;第二个参数(pAddr)指向套接字的IP地址(sin_addr);第三个参数(pStringBuf)是字符串缓冲区;第四个参数(StringBufSize)指定缓冲区的大小,这里值为16,用来保存点分十进制格式的IP地址。
那么,修改后的代码为:
// char sendBuf[100]; // SOCKADDR_IN addrClient; inet_ntop(AF_INET, (void*)&addrClient.sin_addr, sendBuf, 16);
再次编译就没有警告了。注:inet_ntop函数成功的话返回字符串的首地址,错误返回NULL。
inet_pton功能与inet_ntop正好相反,将“点分十进制” 转换为 “二进制整数”。
INT WSAAPI inet_pton( _In_ INT Family, _In_ PCSTR pszAddrString, _Out_writes_bytes_(sizeof(IN6_ADDR)) PVOID pAddrBuf );
注:inet_pton函数成功的话返回1,参数无效返回0,错误返回-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