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零售消费总额9%的阿里 能变成梦想的苹果树吗?

在成功占了中国零售消费总额的9%份额之后,马云再一次提到了想要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的构想,只是这一次,会重蹈阿里软件当年的覆辙吗?

文/张书乐

节选自《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去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10月8日晚间,阿里上市后首份年报发布,宣告阿里以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占了中国零售消费总额的9%。而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以“一指禅”的电脑输入方式写就一篇致股东公开信,宣称:“狭义的电子商务仅仅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战略的一部分,我们追求的是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并放出,未来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业基础设施资源。

这被马云称之为阿里苹果树,而辉煌的电商,只是苹果,树自然和苹果不能同日而语,你懂的。

这其实并不新鲜,因为这是阿里一直都在想的事,而且做过,可还有几个人记得,5年前消失的那个阿里软件,阿里在商业基础设施平台的那次试错?套用马云的一句话,追求一定要有,哪怕万一不成。

2010年3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软件对外发布了一条公告:亲爱的阿里软件互联平台用户,感谢大家对阿里软件的长期支持。 前期我们对阿里软件业务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后续alisoft网站也将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将于2010年4月30日起关闭阿里软件互联平台并终止提供相关服务……”

阿里软件的消亡,对于公众来说,几乎没有带来半点涟漪,彼时,业界的对阿里的关注都集中在大淘宝战略之上。

也是这个3月,阿里宣布成立大淘宝战略执行委员会,其成员来自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计算和中国雅虎的高管,以确保“大淘宝”战略的成功执行。所谓“大淘宝”战略,即将淘宝网从一个网店平台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转变的过程。其实说的更直白点,就是淘宝要从过去的C2C为主,向B2C为主转型。

阿里对此信心十足,并宣称该战略执行后,将为中国创造超过100万就业机会。

没有几个人注意到阿里软件,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够重要,曾几何时,它被看做是阿里巴巴和马云的一把利剑。

2007年1月8日成立阿里软件是阿里巴巴的第5家子公司,马云用“达摩五指”来指称这5家分公司的: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阿里软件。

在成立之初,马云一直努力让外界相信:阿里软件3年后将成为中国最出色的软件公司。一语成谶,3年后的2010年,阿里软件败走麦城。

早在一年前,2009年8月,口碑网从中国雅虎剥离出来注入淘宝网,马云曾经声言要做成“中国本土搜索第一”和“电子商务第一”,并要独立上市的中国雅虎,其主要业务归于沉寂。曾经的达摩五指,断了2指。当然,这一切,依然被阿里巴巴和淘宝高歌猛进的电子商务业务所掩盖。

达摩五指,其实是马云曾经设想过的理想电商模型:消费者从搜索(中国雅虎)开始,完成网上采购(淘宝网),用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完成交易,借助阿里系物流公司(阿里巴巴曾入股“星晨急便”物流公司)完成整个交易和交付过程。

这其实是马云心中的商业闭环,而阿里软件这是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连接点,担负着打通整个链条的艰巨任务。在宣布成立的发布会上,阿里软件就一口气发布了4款软件,分别针对企业管理以及即时通讯领域。其中企业管理软件针对用户生意范围划分为外贸版、内贸版,以及单独为个人网上交易大卖家定制的C2C版本,此外还有针对面向企业和电子商务用户即时通讯领域的阿里旺旺。

阿里软件的目的在于当时最时髦的SaaS这一概念。

小知识:SaaS即和以进销存和财务软件为代表的管理软件相比,SaaS突出的是在线软件理念,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

这是一个蓝海,计世资讯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SaaS市场的规模为157.5亿元。但对于阿里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来说,这个蓝海其实很小,不值得一挖。可为什么还要费力去挖呢?

马云布局阿里软件,有一个很关键的背景。用当时阿里软件总经理王涛的话来说就是:“以进销存和财务软件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只有10%的普及率,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认为它还是奢侈品、技术活,软件的表面成本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

这其实凸显出了马云的目的,即目标淘宝的主要客户群体——中小企业。而王涛的谋划则更具淘宝特色——让中小企业用户对软件做到先尝试后购买。阿里还附带抛出了极具诱惑性的橄榄枝:如果一家企业每年传统管理软件的使用成本是10万元的话,那么阿里软件的使用成本将只需数千元。

免费试吃、低价任吃,当然有着深厚的目的性,即把企业电子商务和管理软件结合起来,从而让阿里的电商帝国产业链深度植入到企业的管理层面上,让管理软件平民化,让每一个阿里的客户都能够用上阿里的管理软件,当然最终也只有在阿里的产业链上才能实现完美匹配,发挥最大功效,形成深度锁定,一键直达,其结果自然不言自明。

据说这个梦,马云做了5年,而之前的布局时间长达3年,而且还试运营了1年。所以为了确保成功,没有软件经验的阿里巴巴和马云一上场就放大招。给阿里软件一个亿的投资,牵手微软,在阿里的SaaS上注入移动计算、数字家庭终端和基于Office的丰富用户体验技术。

这些动作很快给阿里软件带来了显著的“业绩”:以大众最熟悉的阿里旺旺为例,阿里软件成立当月底,即宣布同时在线数已突破百万,直逼MSN在华用户数

根据阿里软件2007上半年运营中心数据,阿里旺旺已成为最具价值的即时通讯工具之一,每位用户平均每天创造615元交易额。iResearch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用户月均消费为1364.6元,而QQ用户月均消费为1139.3元。而到了7月26日,阿里软件旗下商务IM阿里旺旺群总数突破50万个,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而该群组功能也仅仅只发布了半年时间。该数字已经超额完成阿里旺旺原定的2007年全年计划数。且此刻的阿里旺旺,已经超过许多前辈,成为位列腾讯、MSN之后的第三号即时通讯软件。

马云对此成绩十分满意,并在不同场合高调宣称阿里软件在2007年底就能实现盈利。

然而,期盼的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尽管表面上,据易观国际的《2007年第3季度中国SaaS市场数据监测》显示,刚刚出道还不到一年时间的阿里软件以占中国SaaS市场63.7%份额的绝对优势稳居行业第一,成为中国SaaS行业的领头羊。但对于当时大多数企业来说,在线软件服务,比起奢侈品的传统管理软件,还太过时髦。

因为时髦而失败,或许是一种讽刺。欲知后事,下期奉上。(张书乐 微信号:zsl13973399819 新著有《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

时间: 2024-10-07 19:06:21

占零售消费总额9%的阿里 能变成梦想的苹果树吗?的相关文章

苏宁智慧零售燃爆,818发烧节成比肩阿里双11的两大消费高峰

家电品类开售10分钟订单即破46亿.全渠道订单量实现155%的增长,APP购物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97%,47分钟内销售额超过2015年同期全天的记录!2018年8月18日深夜,当本届"苏宁818发烧节"成绩单公布出来的时候,向来以严格著称的苏宁掌舵人张近东也显得感性起来,在庆功宴上他给公司25万员工们的辛勤工作下了个结论:"这是一份令人激动的成绩单.". 超高速的业绩增长让张近东和他的员工们信心百倍,而在消费者们眼里,这次"818发烧节"给他们带

上市欢庆后 阿里还有许多正事要做

阿里成功登陆纽交所,有无数人为之狂欢,但这事与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直接关系,大家也只是凑凑热闹乐呵一下罢了. 阿里上市算是对过去15年的一个总结,其实上市与否对于阿里没有太大的变化,阿里还是那个阿里,只是那些即将成为富翁的阿里人成为了真正的富翁,另外,困扰阿里的控制权之争也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不过,我认为对于阿里来讲最主要的是在集中精力完成了上市之后,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开始关注下一步的发展了. 从阿里的招股书来看,目前资本市场追捧阿里更多是为其在电商市场获得的可观收益,而阿里在其他业务上的布局还并未赢

2019,新硬件与新信息消费

2019年1月4日,也就是第一代iPhone发布12年后.经历了12代产品的迭代,iPhone终于面临增长停滞的局面.当天,苹果公司CEO库克一封致投资人信中承认困境并近20年来首次下调了营收预期,随后苹果从三个月前的万亿美元市值下跌到6000多亿美元市值,跌去了4500亿美元市值.但正如HDD机械硬盘厂商的变迁:2018年的时候,全球曾经有超过200家HDD厂商,或破产或被并购进而压缩整个产业到只有希捷.西部数据和东芝三大厂商,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大容量硬盘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大规模流行. 智能硬件

消费大数据公司“重分析-强应用”引领企业大数据营销

近日,消费大数据公司信柏科技树立"大数据-重分析-强应用"理念发布新一代大数据业务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软硬件结合的方案来辅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与精准营销.该大数据业务平台定位于"人群 ."内容"."行业 "与"地域"精准分析与挖掘,覆盖到企业营销中较为关注的用户特征画像.精准人群标定.定向数据采集内容监听 .采集内容的关联分析.行业报告与市场动态.竞品分析.新店开张选址报告.指定地区常驻人群特征分析等业务,致力于成为

阿里影业已完成质变,何时量变?

昨晚,阿里影业发布年度财报各项指标全面利好,今日开盘后股价大涨5%.如果单看营收的绝对量值上,阿里影业的2.64亿元营收恐怕不及阿里集团的九牛一毛,但此次年度财报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阿里影业已全面完成转型,四项核心业务已有三项带来盈利,与传统影业公司的差异日渐明显. 2015年完成转型,阿里影业已开始质变 BAT等互联网巨头进入影视行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问题是此前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舆论跟风炒作互联网影业如何如何,但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的效果到底如何却一直不清不楚.阿里影业此次年度财报算

《跨界杂谈》阿里和腾讯PK,华为消失了?

前言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仅限于本人观点及本人认可的观点陈述,以及个人的一些无端揣测,(读者千万别当真).个别观点会缺少证据,文章也会缺乏逻辑.若给谁造成了伤害,麻烦告诉笔者,马上删除此文. 这又是一篇吃老本的文章,写于2014年3月7日,时隔一年,可能已今非昔比. 笔者第一次对阿里的重点关注是2007年-2009年,那时在一家互联网用户体验监测的公司任职,现在的流行词叫SaaS公司,那时还没这概念,工作职责之一就是长期监测国内主流互联网站的用户体验.关注用户体验当然也要关注

解密阿里财团帝国

如果把日本独有的财团体制看做一个生态链的话,那么它是一个拥有国家级全产业链的完整生态链,生态链内的协调统筹能力代替细化了国家相关此项的调控功能,同时也拥有超越企业个体.单个行业的升级进化能力.中国的互联网生态经济,从中国互联网企业逐渐崛起形成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流量优势开始,通过巨额资金大规模跨行投资开始,逐渐趋向拥有生态链的强大功能. 但与日本财团的国家体制不同,中国互联网企业对生态的投资布局,仅限于以母公司主业为核心.围绕居民消费终端,通过轻资产快速布局.大举投资补贴参与者引导其适用高效的生

从神马搜索到阿里上市 马云到底想要干什么?

笔者注: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往往形容那些处事怪异,最后却走向成功的人.而就目前来看全球绝大多数成功的名流,都属于这种偏执型的人.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等,莫不如此.而近来,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最引人注意的无疑就是马云及阿里巴巴.虽然马云已经在明面上隐居幕后,但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关键时刻,他依然为阿里定下了"增肥"的路子. 事实上,阿里巴巴"增肥"的路子早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在上市消息传出以前,投资新浪微博.收购高德.战略投资UC.在移动端布局"来往"

网络经济——消费习惯之争

凯文凯利曾经预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切都将免费,唯一值钱的是人们的注意力.在现今的网络经济时代,这一点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商家们看中的不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变人们的"习惯"上去. 淘宝的成功给很多人上了一课.一开始,淘宝就以一个"善人"的形象出现,免费扶持中小业主在网上开店,当大家还在疑惑马云是不是这么善良时,淘宝已经拥有了广大的客户和商家群体,把大家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牢牢绑在一起.淘宝改变了十几亿人的消费习惯,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注意力即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