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TM32物联网开发WIFI+GPRS基础篇(STM32+Wi-Fi(AT指令)实现MQTT远程通信控制)

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0840517.html

新板子终于到了,耽搁时间了,抱歉哈!为了表达歉意,我做了几套代码提供给大家

这节的代码也作为整版测试

看名字就知道了,简单的说 就是  单片机使用AT指令控制模块实现MQTT通信控制

先看这节 STM32+WIFI(AT指令)实现MQTT通信控制:

一,下载STM32程序

1,方式一,串口下载(其他下载方式在最后补充)

①调整拨动开关位置 → 短接BOOT0和3.3V → 复位STM32

②打开下载软件,下载程序

选择对应的串口

去掉短接,复位STM32,调整拨动开关位置,让STM32和wifi模块通信

③测试

下载APP(该APP购买到安全篇即可获取,只有学到微信小程序篇才能看得懂源码,涉及的知识点多一些)

扫码下载

下面给WIFI配网(连接路由器)

  

长按PB5  等到指示灯快闪,松开按钮

  

如果成功配网,会自动跳转到主页面,并会新添加一个设备,点击那个新添加的设备

控制继电器吸合

       

控制继电器断开

    

目前还没有时间让自己的APP适应所有的手机,有的手机可能会出现明明连接着路由器,但是就是显示没有连接路由器,后面的时间里将进行优化!

如果自己的手机安装这个APP有问题

这样测试:

修改单片机源码

修改成自家的路由器

编译

按照上面的步骤下载单片机程序

最后别忘了去掉短接,复位STM32,调整拨动开关位置,让STM32和wifi模块通信

打开电脑软件

这是接收的你板子的数据,看哪个发的最频繁,应该就是你的,记住这个    dc:4f:22:10:b8:fc  (根据自己的哈)

然后,咱控制继电器 吸合  {"data":"switch","bit":"1","status":"1"}

  

然后,咱控制继电器断开  {"data":"switch","bit":"1","status":"0"}

然后大家最好,改过来,如果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那就分不出来了.....

为了预防大家都使用那个方法.再说另一种方法

一,下载STM32程序

1,方式一,串口下载(其他下载方式在最后补充)

①调整拨动开关位置 → 短接BOOT0和3.3V → 复位STM32

②打开下载软件,下载程序

选择对应的串口

去掉短接,复位STM32,调整拨动开关位置,让STM32和wifi模块通信

然后找一个额外的串口模块

这边也接到  RX (这个是WIFI的RX),  接到了 STM32的 TX

用串口调试助手连接新口

剩下的步骤和上面一样了

然后,咱控制继电器 吸合  {"data":"switch","bit":"1","status":"1"}

  

然后,咱控制继电器断开  {"data":"switch","bit":"1","status":"0"}

然后简单一下单片机程序

1,移植使用的官方的MQTT包

不过移植教程实际上是放到了升级篇

不过呢视频是公开的  https://space.bilibili.com/433769495

2,使用了JSON解析数据   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0860117.html

还有必须知道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798874      环形队列,串口数据处理

这个必须要看,我的所有的程序的整体思路,都是按照视频中说的做的

还有要说明的

如果其它问题,加群讨论即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1482905.html

时间: 2025-01-07 00:41:28

7-STM32物联网开发WIFI+GPRS基础篇(STM32+Wi-Fi(AT指令)实现MQTT远程通信控制)的相关文章

8-STM32物联网开发WIFI+GPRS基础篇(STM32+GPRS(AT指令)实现MQTT远程通信控制)

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1482905.html 上一节测试的是Wi-Fi 这节测试  GPRS 看名字就知道了,简单的说 就是  单片机使用AT指令控制模块实现MQTT通信控制 这节是 STM32+GPRS(AT指令)实现MQTT通信控制: 一,下载STM32程序 1,方式一,串口下载(其他下载方式在最后补充) ①调整拨动开关位置 → 短接BOOT0和3.3V → 复位STM32 ②打开下载软件,下载程序 选择对应的串口 去掉短接,复位下单片

9-STM32物联网开发WIFI+GPRS基础篇(STM32+SIM800实现MQTT远程通信控制)

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1484159.html 注意:TCP运行在云端服务器上,因为GPRS只能连接公网IP哈!  如果自己测试可以使用花生壳映射! 可以直接搜索我的博客      要写就写的更全面一点吧,把常用的芯片全部都写上 先说一下SIM800的问题 长时间不通信,通信就死掉了,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不过去了 但是可以看到串口那边没有报任何的错误..... 查询状态..查询不到 然后我多发了几次查询状态 所以...实际如果做成项目,必须有心

3-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基础篇(项目功能演示--GPRS )

2-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基础篇(项目功能演示--Wi-Fi ) 这节演示 STM32采集的温湿度数据通过GPRS模块传给手机APP,APP上有个开关按钮,发指令给GPRS模块,然后发给STM32. 注:GPRS的程序都做成的透传的,就是GPRS模块通过串口接收的数据直接发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再发给手机..GPRS模块通过网络接收的数据直接通过串口发给单片机. 一,给GPRS模块下载程序 ①调整波动开关位置 然后 记得插手机卡 二,测试

3-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升级篇(项目功能演示--远程升级WIFI模块程序)

2-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升级篇(视频总揽) 为了节省时间,基础篇的基础内容不再叙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fengwu/p/10360618.html

1-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安全篇(来看一下怎么样监听网络数据,监听电脑上位机软件的数据)

首先安装网络监听软件 运行这个软件 这个软件安装到电脑上,默认是监听咱电脑上的网络通信 咱们先监听电脑的软件的网络通信数据,然后再说怎么监听Wi-Fi和APP的软件的网络通信数据 咱就监听咱基础篇的 打开这个上位机 假设这个软件不是咱做的,IP什么信息都不知道,咱为了获取IP地址,咱不停的点击连接和断开 知道ip是 47.93.14.37以后咱设置一下过滤 ip.addr == 47.93.14.37 全部过滤出来了 咱清理软件的数据,同时断开上位机的连接,咱看一下这个上位机从一开始连接到发送和

3-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安全篇(购买域名,域名绑定IP)

2-STM32物联网开发WIFI(ESP8266)+GPRS(Air202)系统方案安全篇(监听Wi-Fi和APP的数据) 因为安全连接是和域名绑在一块的,所以需要申请域名 有没有不知道域名是什么的,但是大家一定知道访问域名就是访问绑定在域名上的IP地址 域名有个好处就是一个域名可以绑定多个IP. 举个例子:百度的域名是https://www.baidu.com/ 然后咱访问这个域名就访问到了百度的服务器,但是百度的服务器肯定不是一个,因为一个服务器怎么够这么多人访问,所以会有多个服务器,每个服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① 走进ESP8266的世界

本博客由 单片机菜鸟 个人撰写,仅仅做个人技术交流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经允许,切勿转载.如有不对之处,请留言,本人及时更改. 一.基础篇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① 走进ESP8266的世界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② 如何安装ESP8266的Arduino开发环境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③ ESP8266与Arduino的开发说明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④ ESP8266与EEPROM ESP8266开发之旅 基础篇⑤ ESP8266 SPI通信和I2C通信

iOS开发学习笔记:基础篇

iOS开发需要一台Mac电脑.Xcode以及iOS SDK.因为苹果设备都具有自己封闭的环境,所以iOS程序的开发必须在Mac设备上完成(当然,黑苹果应该也是可以的,但就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折腾基础环境),Xcode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编辑器.调试.模拟器等等一系列方便开发和部署的工具,iOS SDK则是开发应用所必需,不同的SDK分别对应不同的iOS版本或设备,通常我们需要下载多个iOS SDK以确保我们开发的程序能够在不同版本的iOS上正常运行. 创建新工程 Xcode提供了很多种工程模

Django开发博客(基础篇)

Django开发博客(基础篇)http://www.itmin.cn/archives/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