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笔记之:Deep Attention Recurrent Q-Network

  

Deep Attention Recurrent Q-Network

5vision groups

   摘要:本文将 DQN 引入了 Attention 机制,使得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前段时间做一个工作打算就这么干,谁想到,这么快就被这几个孩子给实现了,自愧不如啊( ⊙ o ⊙ ))

    引言:我们知道 DQN 是将连续 4帧的视频信息输入到 CNN 当中,那么,这么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然只是能记住这 4 帧的信息,之前的就会遗忘。所以就有研究者提出了 Deep Recurrent Q-Network (DRQN),一个结合 LSTM 和 DQN 的工作:

  1. the fully connected layer in the latter is replaced for a LSTM one ,

  2. only the last visual frame at each time step is used as DQN‘s input.

  作者指出虽然只是使用了一帧的信息,但是 DRQN 仍然抓住了帧间的相关信息。尽管如此,仍然没有看到在 Atari game上有系统的提升。

   另一个缺点是:长时间的训练时间。据说,在单个 GPU 上训练时间达到 12-14天。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并行版本的算法来提升训练速度。作者认为并行计算并不是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 visual attention models 在各个任务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利用这个机制的优势在于:仅仅需要选择然后注意一个较小的图像区域,可以帮助降低参数的个数,从而帮助加速训练和测试。对比 DRQN,本文的 LSTM 机制存储的数据不仅用于下一个 actions 的选择,也用于 选择下一个 Attention 区域。此外,除了计算速度上的改进之外,Attention-based models 也可以增加 Deep Q-Learning 的可读性,提供给研究者一个机会去观察 agent 的集中区域在哪里以及是什么,(where and what)。



  

  Deep Attention Recurrent Q-Network:

    如上图所示,DARQN 结构主要由 三种类型的网络构成:convolutional (CNN), attention, and recurrent . 在每一个时间步骤 t,CNN 收到当前游戏状态 $s_t$ 的一个表示,根据这个状态产生一组 D feature maps,每一个的维度是 m * m。Attention network 将这些 maps 转换成一组向量 $v_t = \{ v_t^1, ... , v_t^L \}$,L = m*m,然后输出其线性组合 $z_t$,称为 a context vector. 这个 recurrent network,在我们这里是 LSTM,将 context vector 作为输入,以及 之前的 hidden state $h_{t-1}$,memory state $c_{t-1}$,产生 hidden state $h_t$ 用于:

  1. a linear layer for evaluating Q-value of each action $a_t$ that the agent can take being in state $s_t$ ;

  2. the attention network for generating a context vector at the next time step t+1.



  Soft attention :

  这一小节提到的 "soft" Attention mechanism 假设 the context vector $z_t$ 可以表示为 所有向量 $v_t^i$ 的加权和,每一个对应了从图像不同区域提取出来的 CNN 特征。权重 和 这个 vector 的重要程度成正比例,并且是通过 Attention network g 衡量的。g network 包含两个 fc layer 后面是一个 softmax layer。其输出可以表示为:

  其中,Z是一个normalizing constant。W 是权重矩阵,Linear(x) = Ax + b 是一个放射变换,权重矩阵是A,偏差是 b。我们一旦定义出了每一个位置向量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计算出 context vector 为:

  另一个网络在第三小节进行详细的介绍。整个 DARQN model 是通过最小化序列损失函数完成训练:

  其中,$Y_t$ 是一个近似的 target value,为了优化这个损失函数,我们利用标准的 Q-learning 更新规则:

  DARQN 中的 functions 都是可微分的,所以每一个参数都有梯度,整个模型可以 end-to-end 的进行训练。本文的算法也借鉴了 target network 和 experience replay 的技术。



  Hard Attention

  此处的 hard attention mechanism 采样的时候要求仅仅从图像中采样一个图像 patch。

  假设 $s_t$ 从环境中采样的时候,受到了 attention policy 的影响,attention network g 的softmax layer 给出了带参数的类别分布(categorical distribution)。然后,在策略梯度方法,策略参数的更新可以表示为:

  其中 $R_t$ 是将来的折扣的损失。为了估计这个值,另一个网络 $G_t = Linear(h_t)$ 才引入进来。这个网络通过朝向 期望值 $Y_t$ 进行网络训练。Attention network 参数最终的更新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

    其中 $G_t - Y_t$ 是advantage function estimation。

  

  作者提供了源代码:https://github.com/5vision/DARQN  

  

  实验部分

  



  总结:  

  

时间: 2024-08-25 00:57:20

论文笔记之:Deep Attention Recurrent Q-Network的相关文章

论文笔记 《Maxout Networks》 && 《Network In Network》

论文笔记 <Maxout Networks> && <Network In Network> 发表于 2014-09-22   |   1条评论 出处 maxout:http://arxiv.org/pdf/1302.4389v4.pdfNIN:http://arxiv.org/abs/1312.4400 参考 maxout和NIN具体内容不作解释下,可以参考:Deep learning:四十五(maxout简单理解)Network In Network 各用一句话

Deep Learning 论文笔记 (3): Deep Learning Face Attributes in the Wild

这是Xiaogang Wang和Xiaoou Tang组的一篇technical report,作者是优秀的学弟Ziwei Liu. 通常人脸识别里面先要对人脸图像进行检测和对齐,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提取特征,但是在自然场景中,由于背景混乱,人脸检测和对齐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特征提取和最后的识别效果. 这篇论文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学习两个deep network来构建face attributes recognition的系统,其中第一个用来localization,第二个用来提取feature. 主要

论文笔记之:Attention For Fine-Grained Categorization

Attention For Fine-Grained Categorization Google ICLR 2015 本文说是将Ba et al. 的基于RNN 的attention model 拓展为受限更少,或者说是非受限的视觉场景.这个工作和前者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于,用一个更加有效的视觉网络,并且在attention RNN之外进行视觉网络的预训练. 前人的工作在学习 visual attention model 时已经解决了一些计算机视觉问题,并且表明加上不同的attention mec

【论文笔记】Deep Structured Output Learning for Unconstrained Text Recognition

写在前面:        我看的paper大多为Computer Vision.Deep Learning相关的paper,现在基本也处于入门阶段,一些理解可能不太正确.说到底,小女子才疏学浅,如果有错误及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正!E-mail:[email protected] 论文结构: Abstract 1.Introduction 2.Related Work 3.CNN Text Recognition Model 3.1 Character Sequence Model

论文笔记之:RATM: RECURRENT ATTENTIVE TRACKING MODEL

RATM: RECURRENT ATTENTIVE TRACKING MODEL ICLR 2016 Paper: http://xueshu.baidu.com/s?wd=RATM%3A+RECURRENT+ATTENTIVE+TRACKING+MODEL&rsv_bp=0&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rsv_spt=3&ie=utf-8&f=8&rsv_sug2=1&sc_f_para=sc_tasktype%3D%7B

论文笔记-Wide &amp; Deep Learning for Recommender Systems

本文提出的W&D是针对rank环节的模型. 网络结构: 本文提出的W&D是针对rank环节的模型. 网络结构: wide是简单的线性模型,但是可以预先对特征做各种变换.交叉等来增加wide模型的非线性性. deep是一个FNN,对高维稀疏类别特征采取embedding降维,embedding的结果是在训练时候学出来的. wide与deep结合的方式,是将两者的输出通过加权最后喂给一个logistic损失函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join train并不是ensemble,ensemble是

论文笔记-Joint Deep Modeling of Users and Items Using Reviews for Recommendation

基本思路:利用用户和商品的评论构建CNN预测评分. 网络结构: user review网络与 item review网络结构一致,仅就前者进行说明 从user review text到 look-up layer: 首先需要pre-train一个word embedding的词表,对某个用户,将其对所有商品的评论拼接为一条sequence,对其中的每个词,去look-up table中找对应的vector,所以最后形成的是一个word embedding的matrix,作为输入,进入convol

【论文笔记】Recursive Recurrent Nets with Attention Modeling for OCR in the Wild

写在前面: 我看的paper大多为Computer Vision.Deep Learning相关的paper,现在基本也处于入门阶段,一些理解可能不太正确.说到底,小女子才疏学浅,如果有错误及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正! E-mail:[email protected]. <Recursive Recurrent Nets with Attention Modeling for OCR in the Wild>已经被CVPR 2016(CV领域三大顶会之一)正式接收了,主要是介绍了

论文《Chinese Poetry Generation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阅读笔记

这篇文章是论文'Chinese Poetry Generation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的阅读笔记,这篇论文2014年发表在EMNLP. ABSTRACT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RNN的中国古诗生成模型. PROPOSED METHOD 第一句的生成 第一句的生成是规则式的. 先自定义几个keywords,然后通过<诗学含英>(这是清朝人编写的)扩展出更多的相关短语.然后生成所有满足格式约束(主要是音调方面的)的句子,接下来用一个语言模型排个序,找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