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一)总体框架 & redo-log 和 bin-log 的介绍

文章部分总结来自课程,非原创

MySQL 组织架构

    下面这张图就可以解释关于 MySQL 底层的组织架构了。

    上面的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两个重要的东西 :

  • 一条 SQL 的执行流程
  • MySQL 的底层架构

  大体来说,MySQL可以分为Server层和存储引擎层两部分。

Server 层

     Server层包括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等,涵盖MySQL的大多数核心服务功能,以及所有的内置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和加密函数等),所有跨存储引擎的功能都在这一层实现,比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图等。

存储引擎层

    存储引擎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其架构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InnoDB、MyISAM、Memory等多个存储引擎。现在最常用的存储引擎是InnoDB,它从MySQL 5.5.5版本开始成为了默认存储引擎。   也就是说,你执行create table建表的时候,如果不指定引擎类型,默认使用的就是InnoDB。不过,你也可以通过指定存储引擎的类型来选择别的引擎,比如在create table语句中使用engine=memory, 来指定使用内存引擎创建表。不同存储引擎的表数据存取方式不同,支持的功能也不同,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讨论到引擎的选择。

redo-log 和 bin-log

     这两个log 日志文件主要是用作持久化功能的,那么它们各自恢复什么数据呢?并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   例子 : 一个古代的酒店,掌柜有个账本,客人来吃饭需要记账,但是有时客人很多,来不得及一下子全部记下去,并且有个问题,例如张三今天过来消费,那么掌柜需要先找到账本中张三的总账,然后再在上面加上一笔,   那样在客人多的时候根本来不得处理,于是掌柜就拿出了小黑板,当客人多的时候就先往小黑板上记录,然后闲的时候再从小黑板移入账本,但是小黑板的空间毕竟有限,那么当写不下的时候掌柜就先把小黑板的数据搬入到 账本中,然后小黑板的数据擦掉,可以让小黑板继续记账。

redo-log

    上面例子中的小黑板就是 redo-log ,而 bin-log 就是账本。我们刚才讲到小黑板有满的时候,那么“满了”的临界点在redo-log 中就是 checkpoint 。InnoDB的redo log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4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1GB,那么这块“粉板”总共就可以记录4GB的操作。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如下面这个图所示。

    而粉板和账本配合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MySQL里经常说到的WAL技术,WAL的全称是Write-Ahead Logging,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再写磁盘,也就是先写粉板,等不忙的时候再写账本。   具体来说,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redo log(粉板)里面,并更新内存,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同时,InnoDB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而这个更新往往是在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做,这就像打烊以后掌柜做的事。   有了redo log,InnoDB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crash-safe。例如MySQL在提交事务的时候,提交了一半,服务器就down 了,那么 redo-log 依旧还保持着这条还未提交的事务。

bin-log

    前面我们讲过,MySQL整体来看,其实就有两块:一块是Server层,它主要做的是MySQL功能层面的事情;还有一块是引擎层负责存储相关的具体事宜。上面我们聊到的粉板redo 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日志,而Server层也有自己的日志,称为binlog(归档日志)。

    我想你肯定会问,为什么会有两份日志呢?

    因为最开始MySQL里并没有InnoDB引擎。MySQL自带的引擎是MyISAM,但是MyISAM没有crash-safe的能力,binlog日志只能用于归档。而InnoDB是另一个公司以插件形式引入MySQL的,既然只依靠binlog是没有crash-safe能力的,所以InnoDB使用另外一套日志系统——也就是redo log来实现crash-safe能力。

两个日志的区别

  1. redo 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binlog是MySQL的Server层实现的,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
  2. redo log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k改为5 ,k改为 6 ,k 改为 7 );binlog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比如“给ID=2这一行的c字段加1 ”(k = 2 ,k= k+1 , k= k*k )。
  3. redo log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binlog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binlog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执行流程

mysql> create table T(ID int primary key, c int);

mysql>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有了对这两个日志的概念性理解,我们再来看执行器和InnoDB引擎在执行这个简单的update语句时的内部流程。

  1.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ID=2这一行。ID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ID=2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2.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1,比如原来是N,现在就是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3.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redo log里面,此时redo log处于prepare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4.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binlog,并把binlog写入磁盘。
  5.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引擎把刚刚写入的redo log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这里我给出这个update语句的执行流程图,图中浅色框表示是在InnoDB内部执行的,深色框表示是在执行器中执行的。

参考资料

  • MySQL45实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njious/p/12154256.html

时间: 2024-11-05 13:04:35

MySQL(一)总体框架 & redo-log 和 bin-log 的介绍的相关文章

MySQL · 引擎特性 · InnoDB redo log漫游(转)

前言 InnoDB 有两块非常重要的日志,一个是undo log,另外一个是redo log,前者用来保证事务的原子性以及InnoDB的MVCC,后者用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 和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一样,InnoDB记录了对数据文件的物理更改,并保证总是日志先行,也就是所谓的WAL,即在持久化数据文件前,保证之前的redo日志已经写到磁盘. LSN(log sequence number) 用于记录日志序号,它是一个不断递增的 unsigned long long 类型整数.在 InnoDB 的日志

MySQL的日志(二):事务日志(redo log和undo log)

本文目录:1.redo log 1.1 redo log和二进制日志的区别 1.2 redo log的基本概念 1.3 日志块(log block) 1.4 log group和redo log file 1.5 redo log的格式 1.6 日志刷盘的规则 1.7 数据页刷盘的规则及checkpoint 1.8 LSN超详细分析 1.9 InnoDB的恢复行为 1.10 和redo log相关的变量2.undo log 2.1 undo log的基本概念 2.2 undo log的存储方式

bin log、redo log、undo log和MVVC

logs innodb事务日志包括redo log和undo log.redo log是重做日志,提供前滚操作,undo log是回滚日志,提供回滚操作. undo log不是redo log的逆向过程,其实它们都算是用来恢复的日志: redo log通常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数据页的物理修改,而不是某一行或某几行修改成怎样怎样,它用来恢复提交后的物理数据页(恢复数据页,且只能恢复到最后一次提交的位置).mysql中使用了大量缓存,缓存存在于内存中,修改操作时会直接修改内存,而不是立刻修改磁盘,当

日常开发系列——Maven+Spring+Spring MVC+MyBatis+MySQL整合SSM框架

进入公司开发已经3个多月了,项目用的是Maven+Spring+Spring MVC+MyBatis+MySQL,趁这个周末有空,仔细研读一下公司项目的基本框架,学习一下这个环境是怎么搭建起来的,经过自己的研究终于是成功地试验出来.自己亲手做的才算是自己学到的,决定将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询,源码同时也欢迎大家拍砖. 一.数据库的准备 这次整合试验想着做个简单的,就决定做一个普通的用户登陆,就一张表吧 我新建的数据库名字是test,然后新建了一张表 DROP TABLE IF EXISTS `u

InnoDB事务日志(redo log 和 undo log)详解

数据库通常借助日志来实现事务,常见的有undo log.redo log,undo/redo log都能保证事务特性,undolog实现事务原子性,redolog实现事务的持久性. 为了最大程度避免数据写入时io瓶颈带来的性能问题,MySQL采用了这样一种缓存机制:当query修改数据库内数据时,InnoDB先将该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中,修改内存中的数据拷贝,并将该修改行为持久化到磁盘上的事务日志(先写redo log buffer,再定期批量写入),而不是每次都直接将修改过的数据记录到硬盘内,

redo log和undo log、事务

redo log和undo log.事务 redo log 如果系统突然崩溃,一些在缓存中的修改还没来的及同步到磁盘中,用redo log就可以恢复这些修改,Redo log就是记录这些修改的日志.这些对页面的修改有一些是原子操作,比如有些插入伴随着页面分裂和页的新建(悲观插入),此时这些分裂和修改必须一气呵成,这样的操作叫mini-transition,一条语句可能包含多个mini-transition,而一个又包含多个redo日志,这种原子性用一个特殊位来标记,在恢复时读到标志位才恢复之前的

JDK源码分析之集合01总体框架

集合类是java提供的工具类,主要包括List.Set.Map和vector等类型.所有的集合相关类都位于java.util.*内. 集合类的总体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对总体框架的说明: 集合框架中最顶层的接口有Iterator.Collection和Map三个.其中Itireator是所有迭代器需要实现的接口,Collection是所有的线性结构集合所要实现的接口,Map是所有的非线性集合所要实现的接口,元素以Key.value的形式保存. Collection下层中包含了Queue.List和

Java 集合系列 01 总体框架

java 集合系列目录: Java 集合系列 01 总体框架 Java 集合系列 02 Collection架构 Java 集合系列 03 ArrayList详细介绍(源码解析)和使用示例 Java 集合系列 04 LinkedList详细介绍(源码解析)和使用示例 Java集合是java提供的工具包,包含了常用的数据结构:集合.链表.队列.栈.数组.映射等.Java集合工具包位置是java.util.*Java集合主要可以划分为4个部分:List列表.Set集合.Map映射.工具类(Itera

MySQL在Django框架下的基本操作(MySQL在Linux下配置)

[原]本文根据实际操作主要介绍了Django框架下MySQL的一些常用操作,核心内容如下: ------------------------------------------------------------------------------------------------- 1. Linux环境下MySQL的安装与配置 2. [Linux]MySQL在Django框架下的基本操作 3. 本文相关的一些参考网址 注:本文会根据实践,持续更新文档,如有错误,希望读者指出哈!~ -----

(转)Java 集合系列01之 总体框架

之前多次翻阅,非常麻烦,记录下来. 下面总结来自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转载要注意! 总体框架 主干是Collection和Map 1 (01) List是一个有序的队列,每一个元素都有它的索引.第一个元素的索引值是0.          List的实现类有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Stack. (02) Set是一个不允许有重复元素的集合.          Set的实现类有HastSet和Tre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