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了法师全集 |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分享三十篇

释自了法师 净土指归 1月28日

南无阿弥陀佛

欢迎点击上方关注“净土指归”

自了法师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分享三十篇全集

目录

生死心不切,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

佛一边念,生死爱根一边长

重新认识净土法门

时时作临终想

念佛法门,首为凡夫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

日暮途远

摄耳谛听

历代祖师示真信切愿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师述《无量寿经》缘起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欲报亲恩唯念佛 ——浅谈祭祖最重要的内涵

不信佛、不信佛力 ——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世间没有双全法 ——舍弃今生(一)

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启示

莲池大师《七笔勾》 ——舍弃今生(二)

舍弃今生之三 不如及早念佛 ——楚石禅师《析善导和尚念佛偈》略释

珍惜暇满人身宝(上)

珍惜暇满人身宝(下)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一:往生的要诀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二:出离心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三: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四:怎样才能保证临终时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五:往生的最低条件是具有真心切愿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六:爱不重不生娑婆(一)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七:爱不重不生娑婆(二)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八:时时忆念死亡无常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系列(一至六)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生死心不切,跟他说再多都是多余,废话。相反,真正生死心切,不需要开示,自然就会一句阿弥陀佛分秒必争、日夜不断,像海贤老和尚那样。生死心是入道的基础,仍然引用彻悟大师的原文,「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此个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印光大师评价彻悟大师的这段话说,「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生死心不切,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一)

我们念佛求什么?印光大师斩钉截铁的定论: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脱生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非念佛不能消灭灾难也。」念佛,以求往生为根本。
做为一个出家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在结束之前,把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以各种方式重复多次的那句话再强调一遍,提醒大家。当然,印祖的原话是文言文,弟子直接把它归纳、翻译过来,这句话是:「末法时期,想要当生了生脱死,唯一只有一个法门,净土。」我们的当急之务是念佛求往生,在这句佛号上狠下功夫。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二)

请问,你下定决心求往生了吗?如果现在问大家:「你愿不愿意往生?」大家会异口同声:「愿往生。」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大多数是「口念弥陀,心恋娑婆」。一方面想去极乐世界;另一方面,娑婆世界的事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这就往生不了,这不是下定决心求往生。真正下定决心求往生是什么样子?对娑婆世界完全放下,没有丝毫贪恋,没有丝毫舍不得,必然是海贤老和尚那个样子,一句佛号分秒必争,从来不曾丢失。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愿往生不是天天在佛前唱「愿生西方净土中」就叫愿往生,这是口头,内心呢?内心却坚固的贪着轮回里的人、事、物,心甘情愿沉溺在欲海当中,根本不愿意出离。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憨山大师有一帖对治此病的良药,《示念佛切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佛一边念,生死爱根一边长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三)

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着急,不少人在问:怎样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对治生死心不切?我们曾经在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里面去寻找,寻找念佛的祕诀,最后发现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历代祖师传给我们念佛的祕诀,就这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浓缩起来就一个字:死。对于「死」这个话题大家不要忌讳,有人谈死色变,我们往往该忌的东西不忌,不该忌的东西去忌。古人说:现在即须畏惧死亡,临终时则无所畏惧;我等相反,现在无所畏,临终时唯以手抓胸,手忙脚乱。大家都羡慕海贤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怎么成就的?每一时、每一刻都当成今生最后一刻,拼命念佛。生死心不切,从哪里下手?从痛念无常下手,时时作临终想。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时时作临终想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四)

海贤老和尚,一句阿弥陀佛刻骨铭心,根深蒂固,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从来不曾丢失。相反,我们这一句佛号常常丢失,常常中断。有时一丢丢好几个小时,有时一连几天都提不起佛号,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果真生死心切,唯恐堕入三途恶道,受苦无量求出无期,必然这句佛号常念不绝;果真痛念无常,如救头燃,时时作临终想,必然这句佛号常念不绝;果真真信切愿,念念求生净土,一刻都不愿停留,必然这句佛号常念不绝。相反,这句佛号还常常中断,常常忘记,我们的信愿出了问题,要在真信切愿上再下功夫。果真常念不绝,必然则得道捷,像海贤老和尚一样。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五)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用历代祖师的法语,来诠释海贤老和尚一生表法的内涵,他没有著作,但是他表演给我们看了—真信切愿。他老人家说,「我要赶紧念佛,求阿弥陀佛来接我」、「我现在一百多岁啦,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老佛爷(阿弥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啊!我给老佛爷求过几次,要跟他去」……这些都是真信切愿的自然流露,这些话我们可曾发自内心的说出过?

芸芸念佛人,普遍功夫不得力,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检讨、不得不反省的问题,无法回避。原因很多,五花八门,总的来说,不外乎信愿出了大问题!信不真、愿不切,所以「万修万人去」变成「万修二三人去」。那么,信愿的内涵是厌离心,厌离娑婆才会欣求极乐。大部分人觉得这个世间还不错,日子过得很美满,对六道轮回不畏惧,对极乐世界不向往,古人说的「口念弥陀,心恋娑婆」,因此念了二、三十年还没消没息。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历代祖师示真信切愿

从海贤老和尚反省我们求往生的信愿(六)

重新认识净土法门

万万没有想到,听经十几、二十几年了,对净土的信心仍是这般不堪一击,「真堪痛哭流涕,声震大千。心片片裂,肠寸寸断矣」。这对我们真是冷水浇头。弘法几十年,念佛人无数,究竟有几个真的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坚定不移?我们普遍的毛病,喜欢做表面文章,说一些没用的废话,耽误自己,更耽误别人的大事。我们暂且放慢脚步,先不要炫耀一天念佛号多少万声、多少个小时,这个时候很有必要来补补课,重新认识净土法门。净土的理论,是历代传法的祖师大德开示得不够明白,还是师父上人讲解得不够透彻,还是我们自己业障太重不肯相信,为什么有人说出来的话如此这般不相应,甚至背道而驰却还洋洋得意?

这份报告,特地摘录《印光大师文钞》关于净土法门的开示,整篇都是印祖的开示原文,不敢丝毫增减。如果这些开示不是很重要,对于坚定我们的信愿,我们绝对不敢在此浪费大家的时间。认真读读印祖的开示,读一遍,即是得到大势至菩萨一遍的加持;读一遍,自己对净土的信心坚固一遍。对净土信心不坚固的,由此坚固起来,信心已经很坚固的,则愈加坚固。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重新认识净土法门

念佛法门,首为凡夫

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博地凡夫,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为谁发的?为我们发的。阿弥陀佛开净土法门为谁开的?为我们开的。阿弥陀佛建极乐世界为谁建的?为我们建的。阿弥陀佛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救度我们凡夫。凡夫,我们要直下承当!
元晓法师说得没错,净土法门本来就是为我们开的,专门就是为我们开的。我们对净土的信心不够坚固,愿力不够恳切,不要害怕,只要对阿弥陀佛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内心求阿弥陀佛一定要救我,你就有救,你就会得救,哪怕我们目前信愿还不够量。有没有办法补足?有!什么办法?听经,而且要反覆的听。为什么要反覆?听一遍,你的信愿坚固一遍;听十遍,你的信愿坚固十遍;听一百遍、一千遍,你的信愿坚固一百遍、一千遍,你对净土的信愿会愈来愈坚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
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大总持法门,这句话不是我们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凭空捏造出来的。一部《印光大师文钞》就是在广释这句话,一部《净土大经科注》也是在广释这句话,一部《大藏经》更是在广释这句话,祖师早早就说过,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脚注也。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脚注也!如果不相信,舍弃总持法门而去修学脚注法门,非愚即狂。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念佛法门,首为凡夫

日暮途远

古人有个成语,日暮途远。古时候没有车,出门都靠步行,要去一个地方,走了一天,眼看太阳下山,天色已晚,而离目的地还很远,心里着急。印光大师常常引用这个成语,比喻老年人时日无多,而往生还没把握。印光大师对老年人有一篇专题开示,「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这篇法语表面是给周老居士的开示,实际上普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是对老年人的开示,但同样适合年轻人,因为「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无常说来就来,没有哪一位年轻人有把握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活到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日暮途远,时间不多了,但是生死大事没有办妥。 
我们老年同修们,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时间过得很快,说不定这几年就有无常到来。到了死时有没有下落?是该好好想一想。如果平常没有靠定阿弥陀佛,没有训练,死的时候一无主张,这样还是要再轮回。如果恶业发动,堕了三恶趣,那更是千万劫在恶道受苦!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日暮途远

摄耳谛听

上次谈了念佛的祕诀,时时作临终想,接下来应该谈谈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专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脑海里要清晰的浮现「阿弥陀佛」这四个字。

念佛的方法,我们请民国三位大德来开示,他们都是念佛的过来人,夏莲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师、印光大师。律航老法师是夏老的学生,是我们的大恩人,他把《无量寿经》会集本从大陆带到台湾,李老居士遇到了,后来交给师父上人,我们今天才能看到。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摄耳谛听」,即是听声音,用耳朵认认真真的听自己念佛的声音。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摄耳谛听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老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净宗第一义谛。十二祖彻悟大师曰:「《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一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此宗既透,何宗不透?此法既明,何法不明?所谓学虽不多,可齐上贤也。」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印光大师述《无量寿经》缘起

净土一宗,肇自普贤。震旦远公续法源,中外广流传。遍令圣凡,现在证涅槃。《华严经》末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此释迦佛法中最初首倡也。(小乘见思惑尽便了生死,证真谛涅槃,故以了生死为证涅槃。大乘成佛,方为究竟涅槃。不可谓此涅槃,为佛之究竟涅槃也。)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彼妄谓净土法门,为权渐小乘者。皆毁谤《华严》,及谤佛、谤法、谤僧之极重罪人也!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印光大师述《无量寿经》缘起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圆通章》最后,大势至菩萨总结性的回答:「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印祖解释说,这是大势至菩萨用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的方法,实在是三根普被,有利无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净念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印祖曾经作过一首《大势至菩萨像赞》:「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着。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这首赞把念佛最切要之妙法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欲报亲恩唯念佛 ——浅谈祭祖最重要的内涵

在生死轮回之中,自己累世的母亲正处在极悲惨、恐怖的境地,她们因无明障蔽而被烦恼魔扰乱,失去了正念,心识狂乱、两眼失明,又没有善知识引导,在轮回崎岖的山路上疯狂的一颠一跛,走向恶趣险崖。眼看母亲一步步跑向深渊,做为孩子能忍心坐视不管吗?母亲若不祈望自己的孩子救她,又能指望谁来救她呢?母当望子,子应济母,理所当然。如果子不救母,谁来救母?所以,孩子应当义不容辞从险难中救度母亲。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欲报亲恩唯念佛 ——浅谈祭祖最重要的内涵

 

不信佛、不信佛力——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念佛人拜占察忏,美其名曰「正助双修」,实则却是喧宾夺主,把占察忏做为每天定课,把念佛求往生抛却脑后。正修未曾真正下过一番功夫,而一再强调助修,这不是主次颠倒吗?阿弥陀佛尚未真实念,却说佛号不灵、不能消业,殊不知,是自己念得不如理、不如法。

  这个现象,是一大批念佛人的缩影:念佛念不下去,就改变路线,改变方向。太多人这样做,虽然他不一定是拜占察忏,但是他想别的办法,甚至有的净土道场,看大众普遍念佛念不下去,就想办法让大众学点别的、干点别的。这些,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厌离心、生死心、出离心不切,这才是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用生死心切念佛,用真信切愿念佛,用「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的心念佛,功夫自然得力,业障自然消掉。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不信佛、不信佛力 ——从占察忏现象引起的深刻反思

 

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过执着,应该致力的是真信切愿。我们至今往生没有把握,原因是信愿不真、信愿不足、信愿不强烈,对这个客栈般的世间还有牵挂、还有留恋、还有舍不得、还觉得很精彩。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古德比喻为「抱桩摇橹」,意思是船上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还摇橹想开船前进,这绝不可能。一个人的心被牢牢绑在娑婆世界的种种事上,还说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难以办到的。我们要检点自己,对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种贪着,就是有一根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现在贪心这么强而且愈来愈发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对物质、对人、对财富、对享受、对感情,每一样都贪得无厌,日益发展,就像已经有无数根非常粗壮、有力的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就像只有一根很细的线若有若无的连向净土。对比正反两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轮回方面牵拉、下堕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抱桩摇橹」,船很难开向极乐净土。

  强化信愿、坚固信愿,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古人说「作客娑婆」,我们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过客,下一站,要回归极乐老家。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舍弃今生系列(一至三)

世间法、出世间法不可兼得。舍弃今生,包括今生的财富、名声、地位、家庭、事业、情感等。总之凡属于今生的一切圆满,都须要从心里割舍,否则便无法通过修习佛法而趋入解脱正道。古人云:「世上哪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既要学佛修行又要追求世间八法的打算只能说是妄想而已,做为佛子,当系念我佛昔日为寻求真理救度众生而辞亲割爱、舍弃一切世间圆满毅然出家修行的功德。

要求往生,必须舍弃今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放下娑婆世界。鱼和熊掌不可能兼得,放不下娑婆就决定生不到极乐。

如今有些人觉得,修法不需要丝毫苦行,不需要放下,在成办今生俗事,享受幸福、快乐、名誉的同时,也能修成正法。其实,怎么会有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呢?对每个人来说,出世间法好的,世间法肯定不好;世间法好的,出世间法肯定不好。自以为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只是世间法比较突出而已!凡是想世出世间法一举两得的人,就好像认为有两个尖端的针可以缝纫;或者水火可以放在同一容器内;以及可同时乘骑向上向下行驰的两匹马一样,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世间没有双全法 ——舍弃今生(一)
舍弃今生的内容,我们选取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做为代表。这《七笔勾》用简短的语言,把人间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勾是一笔勾销的意思,将世人特别耽着的父母、夫妻、儿孙、功名、田园、文章、宴游一一一笔勾销。这七笔就是七条绳索,生生世世把我们牢牢的系缚在六道轮回里面,只要还有一条没解开,就往生不了。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莲池大师《七笔勾》 ——舍弃今生(二)

修行不能等待,因为无常不会等我们。趁这口气还未断,不如及早放下,不如及早念佛,不如及早求生净土,不如及早办妥生死大事。不要等到死后堕在地狱才来哀求超度。他们也曾经和我们一样,自诩为念佛人,自认为修得很不错,天真的误会还有很多时间,盲目的乐观能够往生。理论上大家都知道临终要见到阿弥陀佛才能跟他走,可是有几个人临终时能够清醒?且不说临终,就说睡觉作梦,我们连在梦境里都主宰不了,随梦境转,临终能够主宰吗?能够保证不会胡里胡涂被冤亲债主拉跑吗?

  古德教导我们:「应当反覆考虑如果我今晚死掉该怎么办,从而对明日之后的事情漠不关心。」一心念佛。你我迟早要面对无常、面对生死,不如及早回头,求佛救我!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舍弃今生之三 不如及早念佛 ——楚石禅师《析善导和尚念佛偈》略释

 

仗自力不能了生死——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启示

我们明确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只是为了求点福报,种点善根,这一生死后到哪里去你毫不在乎,那另当别论。佛教我们修行是为了了生脱死。既然为了生死,就得寻求了生死的办法。一切的宗教当中,只有佛教有办法了生死,其他宗教最多升天,福尽堕落,出不了六道。佛教当中,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了生死,但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论劫,不是一生能够成办的。业力凡夫在这短短的一生中铁定能够了生死的,唯一只有净土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再也没有第二个法门了。

  修行用功,原本就是为了了生死,「倘用功而生死不能了」,这是因为修的仗自力法门,「犹不肯依能了者而为之」,仍不肯依仗佛力的法门来修,那么损失就太大了,担麻弃金。这个损失,是失去了生脱死的机会,失去往生成佛的机会。「末世众生,舍此一法,欲出生死,万无一得」,末法众生舍弃净土法门,想要出离生死苦海,没有人做得到,一万人当中没一个人做得到,万分之一的比例都达不到。净宗成佛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生死了了,第二个阶段是在极乐世界不退成佛。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仗自力不能了生死 ——阿闍王子五百人的启示

 

珍惜暇满人身宝系列(上下集)

《大经科注》第十一品解释「诸难」:指八难,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又名八无暇,谓无有闲暇以修道业也。我们关注一下「八无暇」这个词。常常听说人身难得,到底人身有多难得到?我们今生得到这个人身,并不是像天上掉下馅饼那样无缘无故,而是,这个人身是我们生生世世勤勤苦苦修行赚得来的,比世间人赚个一百亿、一千亿付出还艰难。具足八暇、十圆满的人身才是能够修行的人身,简称暇满。古德常道「暇满人身宝,难得而易失,得已应善修,莫令空无果」。学习人身难得对念佛人有什么好处?古人说「殷重修习暇满,其余一切善法,都会由此引生」,善法譬如念佛,内心真正生起人身难得的感受,自然不愿意浪费生命,争分夺秒的念佛求往生。暇满人身是道前基础,培养出离心的第一步。谨此摘录智圆法师的《珍惜暇满》供养大家。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珍惜暇满人身宝(上)

珍惜暇满人身宝(下)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系列(一至八)

对于往生净土,它的要诀就是欣、厌。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我们要一直用心去体会它、贯彻它,能这么做,就会一直归向西方,临终就会顺利往生。如果不在这个要点上贯彻,那纵然说得天花乱坠,写了多少本书,摄受多少个徒众,做过多少场面上的事等等,也仍然不会往生。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一:往生的要诀

出离心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基本条件。

  当今时代,大多数念佛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愿、行不到量。不能说不信,但是这个信心不够圆满;也不是没有愿,但是这个愿力不够坚定;也不是没有行,而是不能精进。

  为什么信、愿、行不到量呢?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自然能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样在信、愿、行上面都能达到彻底。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二:出离心是往生的必要条件
今天我们从总的方面,也就是境缘上的——逆境和顺境,以及自己的时间情况——忙时和闲时,来讲讲该怎样警策自己,串习出离心,培养信愿行。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三:从总的方面串习出离心

我们都知道,来世去哪里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业,也就是依靠业的牵引决定来世的生处。从总体上看,造恶业会转生三恶趣;造有漏善业会生到三善趣;修集净业资粮可以往生到清净佛土。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为止,相续中已经积累了无量无边的业。那么,我们临终的时候会受哪种业的牵引,下一世到底会在什么地方受生呢?这就要看在临终的时候,自相续中的哪种业先成熟。这个最先成熟的业就会牵引自己去相应的地方受生。那么,临终时哪种业会最先成熟呢?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四:怎样才能保证临终时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
往生的最低条件是具有真心切愿。如果没这个条件,想在这一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就很困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是谈很高的修证,就是着重在讲能够往生的最低条件。但这对很多人来说,仍然还没达到。我们现在就把跟这个最低条件不符合的情况找出来,然后纠正过来,以免临终时出错。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五:往生的最低条件是具有真心切愿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如果看过后代大德,包括一些净土祖师的教言开示,就能发现处处都会提到这句话。可见对于往生来说,这个问题相当关键。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资粮,必须断除对于世间的贪爱。我们下面就对于这个道理简单讲讲,希望大家都能断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净的往生资粮,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六:爱不重不生娑婆(一)

上堂课我们讲到,必须断除对于轮回的爱执,才能修集真正的往生资粮。并且以《楞严经》中的教理对于「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做了详细的解释,知道往生的根本为什么是「轻爱」和「一念」。古德也说,这两句是往生净土最真切的教诫。我们今天再来继续讲讲这个问题。

憨山大师在《示念佛切要》中引用这句话之后,解释说:爱是生死的根本,它不是从今生才有,也不是只串习了一、二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之中不断的生生死死,就是因为有爱。到今天为止,想想过去,有哪一念暂时脱离了爱执之心呢?因此要知道,正是由于多生累劫以来,把爱执之心积聚得极其深厚,才导致轮回无穷无尽。现在虽然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但是如果连爱是生死的根本都不知道,不去断除它,那么就会有一边念佛,一边增长生死因缘的状况出现。这样再怎么念佛,也跟了脱生死毫不相干。虽然一生念佛,但是到临终的时候,心中现前的却是对于生死的贪爱执着。那时候才知道自己平生的念佛、修行等丝毫不得力,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讲得很清楚,一边念佛,一边增长生死因缘,明显是没修到往生资粮。结果到临终的时候,由于爱根未断,就会现前对世间的贪爱执着。我们前面也讲过,临终的时候如果净业没有成熟,则必定不得往生。所以,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大家一定不能轻视。

那么,对于临终来说,哪种爱执会成为往生的最大障碍呢?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七:爱不重不生娑婆(二)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的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要时时提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能提起这种心的关键,总的来说就是时时忆念死亡无常。

因为当你念死的时候,想到现在就要死了,就会觉得现在世间的一切事毫无意义,你就能提起马上求生极乐世界的心。因为极乐世界就是在死那一刻去的。所以你不必想别的,应当时刻忆念死亡无常,这样会非常得力。印光大师曾经说过:要想不贪恋五欲,专注一心的念佛,也没什么奇特奥妙的方法,「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自然能够恳切,能够与佛相应。

我们可以这样想:生命是无常的,有可能今天就会死,说不定此刻就会死,而轮回又相当的可怕,死的时候我只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去,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所以我不能再掉以轻心,一定要提起信愿,祈祷阿弥陀佛,临终时一定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应当这样时时来训练自己。

全文阅读请点击下列链接:

厌离娑婆 欣求极乐之八:时时忆念死亡无常

相关阅读

《往生之路》全集 (重磅推荐)| 智圆法师

《珍惜暇满》(求生净土必看) | 智圆法师

《念死无常》修心手册 | 智圆法师

《念佛警策讲记》全集 (来自祖师们的叮咛)| 智圆法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song/p/9215277.html

时间: 2024-08-13 14:27:35

自了法师全集 |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分享三十篇的相关文章

YII用户注冊和用户登录(三)之模型中规则制定和分析

3 模型中规则制定和分析 YII模型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数据模型,处理和数据库相关的增删改查.继承CActiveRecord.还有一个是表单模型,继承CFormModel.不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操作与数据模型保持一致. 先分析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基本包括四个方法.这里有两个须要注意的地方: 1 还记得视图中有确认password选项吗?数据库中没有这一个字段,不进行处理的话.程序会报错 处理方法:声明这样变量,并将这个变量进行label映射 例如以下: public $password2; // /

实战讲解《后三杀100注稳定的方法》分享制胜奥妙

后三杀100注稳定的方法 ┿导师Q[8285655]精准一对一指导, 长久盈利轻松賸率95%,已助上千人成功翻盘,欢迎增加,沟通交流!我分享这些不为别的,只为像我一样的人能早日翻盘! 后三直选和定位胆从根本上讲形态是一致的,后三为000-999中选取单一数字进行游戏,定位胆为10个数中选取单一数字.两者的不同在于,在保证同样的中jiang概率下后三可人为操作性大于定位胆.举个例子:保证投注中奖概率为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后三需要投注500个号码,假使我们选择000-499此500个号码,定位胆我们

科注学习班心得分享-更新第9集

搜索 观看记录 视频手机站 文章手机站 全部导航 首页 净宗祖师大德 本网导师 无量寿经汇集 刘素云老师专集 佛号梵呗 往生见证 净土辑要 传统文化 直播 本周热搜词:无量寿经- 第10集无量寿经- 第5集无量寿经- 第11集无量寿经- 第7集无量寿经- 第6集繁體中文版 在线留言 首页  »  刘素云老师视频  »  学习班心得分享 » 一句佛号大总持 但念弥陀大事毕 随喜赞叹: 科注学习班心得分享-更新第9集 小题:一句佛号大总持 但念弥陀大事毕 主讲:刘素云老师 时间:2017-11-30

【视频+文字】刘素云老师:法雨惠群生--老实念佛不拐弯 今生一定到彼岸(附净空老法师点评)

刘素云老师 常念阿彌陀佛 2015-09-08 法雨惠群生 ——老实念佛不拐弯 今生一定到彼岸 2015年9月4日上午十点首播的<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65集 视频(建议WIFI下收看)   2015年9月4日上午十点首播的<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65集 从二O一四年五月到二O一五年五月,整整一年的时间,海贤老和尚的光碟我听(看)了两千遍.可能有的同修会说,不就是告诉念阿弥陀佛吗,用得着听(看)那么多遍吗?以我的切身体会,我的回答是,用得着,不但是用得着,而且是非常

【强烈推荐】科注学习班——自了法师分享:珍惜暇满人身宝(上)

净土宗专修平台 2016-03-11 新佛友请点击图片上方[净土宗专修平台]轻松关注.回复[阿弥陀佛]既有大量珍贵资源(在百度网盘里)与您分享! 摘自<科注学习班第206集> 2016/3/2 自了法师:珍惜暇满人身宝(上)      学生:[摘录分享] 导读:<大经科注>第十一品解释「诸难」:指八难,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又名八无暇,谓无有闲暇以修道业也.我们关注一下「八无暇」这个词.常常听说人身难得,到底人身有多难得到?我们今生得到这个人身,并不是像天上掉下馅饼那样无缘无故,而是,

JAVA面试题最全集

JAVA面试题最全集 2009-01-19 15:40 3458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java面试ejbservletstringhashmap 一.Java基础知识1.Java有那些基本数据类型,String是不是基本数据类型,他们有何区别.2.字符串的操作:  写一个方法,实现字符串的反转,如:输入abc,输出cba  写一个方法,实现字符串的替换,如:输入bbbwlirbbb,输出bbbhhtccc.3.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  如何将数值型字符转换为数字(Integer,Doubl

毛泽东诗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七古 咏蛙一九一零年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琴绝

净空法师主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净空法师主讲 刘承符居士记 净空法师于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加州哥波廷诺市(CUPERTINO)净宗学会讲心经,为期一周.承张德声居士惠赐录音带七卷,恭听之后,摘要笔记,汇成斯篇,供养读者. 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在美国净宗学会与大家研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殊为庆幸.古大德常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世尊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的时间最长,占了二十二年,般若经的份量也最重,可见佛法教学是以般若智慧为主.有些人误会认为修净土者往往疏忽了般若智慧,这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净空法师【转】

1.布施        布施,放下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教的,舍就得了,你舍多少就得多少,你不肯舍就一无所得.你能把虚空法界统统舍掉,虚空法界圆满得到了.何以能成法身大士,何以能得圆满佛果?没有别的,舍得而已. 布施是要牺牲奉献,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布施里有财.法.无畏三种.财布施分内财.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内财是身体,做义工是内财布施,出钱是外财布施.内财布施所得的福报超过外财. 法布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断烦恼.开智慧. 无畏布施是令一切众生身心安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