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ing xgboost in R:Part 1

第一次调整Boosting算法的参数可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
有很多参数可供选择,调整不同的参数会有不同的结果产生。
最好的调参可能是取决于数据。
每当我得到一个新的数据集,我都会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对分类和回归树(CART)有很好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boosting

我最喜欢的Boosting包是xgboost,它将在下面的所有示例中使用。
在讨论数据之前,我们先谈谈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参数。
这些参数大多用于控制模型适合数据的程度。
我们希望能够捕捉数据的结构,但仅限于真实的结构。
换句话说,我们不希望模型适合噪音(过拟合)

eta: 学习(或收缩)参数。
它控制Boosting中将使用来自新树的多少信息。
该参数必须大于0并且被限制为1.
如果它接近零,我们将仅使用来自每个新树的一小部分信息。
如果我们将eta设置为1,我们将使用新树中的所有信息。
eta的大值导致更快的收敛和更多的过度拟合问题。
小数值可能需要许多树来聚合。colsample_bylevel:就像随机森林一样,

有时候只需要看一些变量就可以增长树中的每个新节点。
如果我们查看所有变量,算法需要更少的树来收敛。
但例如,查看2/3的变量可能会导致模型更具鲁棒性以适应过度拟合。
有一个类似的参数叫做colsample_bytree,它重新采样每个新树中的变量,
而不是每个新节点。

max_depth : 控制树木的最大深度。 更深的树有更多的终端节点并且适合更多的数据。 如果我们深入发展,融合也需要更少的树木。 但是,如果树要深一些,我们将使用来自第一棵树的大量信息,算法的最终树对丢失函数的重要性将会降低。 Boosting从使用许多树木的信息中受益。 因此,巨大的树木是不可取的。 较小的树木也会增长得更快,并且因为Boosting在伪剩余中生长新的树木,我们不需要为单个树木进行任何惊人的调整。

sub_sample : 这个参数决定我们是估计一个Boosting还是一个随机Boosting。 如果我们使用1,我们会获得常规的Boosting。 0和1之间的值是随机的情况。 随机Boosting只使用一小部分数据来增长每棵树。 例如,如果我们使用0.5,每棵树将采样50%的数据增长。 随机增强是非常有用的,如果我们有异常值,因为它限制了它们对最终模型的影响,因为它们被放在几个子样本上。 而且,对于较小的实例,可能会有显着的改进,但它们更易于过度拟合。

gamma:控制在树中增长新节点所需的损失函数的最小减少量。 此参数对损失函数的规模很敏感,它将与响应变量的规模相关联。 使用不同于0的gamma的主要结果是停止生成无用的树的算法,这些树几乎不会减少样本内误差,并且可能导致过度拟合。 这个参数以后再说。

min_child_weigth :控制终端节点中观察值(实例)的最小数量。 此参数的最小值为1,这使得树只有一个观测值的终端节点。 如果我们使用更大的值,我们将限制可能的完美拟合。 这个参数也将留给第二部分。

example:

数据服从一下等式:

   这里: ,。变量数量K将被设置为10,实例数量将被设置为1000。

实验将更改每个Boosting参数,使所有其他参数保持不变以尝试隔离其效果。 标准模型将具有以下参数:

eta:0.1

colsample_bylevel:2/3

sub_sample:0.5

我会将这些参数中的每一个更改为代码中的值。 我们将分析测试样本中的收敛性和均方根误差(RMSE)。 下面的代码将准备一切运行模型。

library(xgboost)
library(ggplot2)
library(reshape2)
library(Ecdat)

set.seed(1)
N = 1000
k = 10
x = matrix(rnorm(N*k),N,k)
b = (-1)^(1:k)
yaux=(x%*%b)^2
e = rnorm(N)
y=yaux+e

# = select train and test indexes = #
train=sample(1:N,800)
test=setdiff(1:N,train)

# = parameters = #
# = eta candidates = #
eta=c(0.05,0.1,0.2,0.5,1)
# = colsample_bylevel candidates = #
cs=c(1/3,2/3,1)
# = max_depth candidates = #
md=c(2,4,6,10)
# = sub_sample candidates = #
ss=c(0.25,0.5,0.75,1)

# = standard model is the second value  of each vector above = #
standard=c(2,2,3,2)

# = train and test data = #
xtrain = x[train,]
ytrain = y[train]
xtest = x[test,]
ytest = y[test]

  

eta:我们将开始分析eta参数。 下面的代码估计每个候选eta的Boosting模型。 首先我们得到了收敛图,这表明eta的更大值收敛得更快。 然而,图下方的列车RMSE表明,更快的收敛并不能转化为良好的样本外表现。 较小的eta值如0.05和0.1是产生较小误差的值。 我的观点是,在这种情况下,0.1给我们一个良好的样本外性能和可接受的收敛速度。 请注意,eta = 0.5和1的结果与其他结果相比非常糟糕。

set.seed(1)
conv_eta = matrix(NA,500,length(eta))
pred_eta = matrix(NA,length(test), length(eta))
colnames(conv_eta) = colnames(pred_eta) = eta
for(i in 1:length(eta)){
  params=list(eta = eta[i], colsample_bylevel=cs[standard[2]],
              subsample = ss[standard[4]], max_depth = md[standard[3]],
              min_child_weigth = 1)
  xgb=xgboost(xtrain, label = ytrain, nrounds = 500, params = params)
  conv_eta[,i] = xgb$evaluation_log$train_rmse
  pred_eta[,i] = predict(xgb, xtest)
}

  

conv_eta = data.frame(iter=1:500, conv_eta)
conv_eta = melt(conv_eta, id.vars = "iter")
ggplot(data = conv_eta) + geom_line(aes(x = iter, y = value, color = variable))

  

(RMSE_eta = sqrt(colMeans((ytest-pred_eta)^2)))
##      0.05       0.1       0.2       0.5         1
##  9.964462 10.052367 10.223738 13.691344 20.929690

  

colsample_bylevel:下一个参数控制每个新节点中测试的变量(特征)的比例。 回想一下,如果我们使用1,所有变量都经过测试。 小于1的值只测试相应的变量部分。 收敛性表明该模型对colsample_bylevel不太敏感。 具有较小值的曲线略高于具有较大值的曲线。 最准确的模型似乎是每棵树中使用25%样本的模型。 这个结果可能会随着不同类型的数据而改变。 例如,我们生成的数据使用相同的分布来创建所有响应变量,并且测试向变量赋予相似的权重,这使得采样不那么重要。

set.seed(1)
conv_cs = matrix(NA,500,length(cs))
pred_cs = matrix(NA,length(test), length(cs))
colnames(conv_cs) = colnames(pred_cs) = cs
for(i in 1:length(cs)){
  params = list(eta = eta[standard[1]], colsample_bylevel = cs[i],
              subsample = ss[standard[4]], max_depth = md[standard[3]],
              min_child_weigth = 1)
  xgb=xgboost(xtrain, label = ytrain,nrounds = 500, params = params)
  conv_cs[,i] = xgb$evaluation_log$train_rmse
  pred_cs[,i] = predict(xgb, xtest)
}

  

conv_cs = data.frame(iter=1:500, conv_cs)
conv_cs = melt(conv_cs, id.vars = "iter")
ggplot(data = conv_cs) + geom_line(aes(x = iter, y = value, color = variable))

  

(RMSE_cs = sqrt(colMeans((ytest-pred_cs)^2)))

## 0.333333333333333 0.666666666666667                 1
##          10.29836          10.05237          10.20938

  

max_depth:第三个参数是每棵树中允许的最大深度。 当然,如果我们种植更大的树木,模型会更快地收敛(见下图)。 但是,最好的示例外性能是max_depth = 4。 请记住,更大的树木更可能导致过度贴合。 根据我的经验,不需要使用大于4到6的值,但可能有例外。

set.seed(1)
conv_md=matrix(NA,500,length(md))
pred_md=matrix(NA,length(test),length(md))
colnames(conv_md)=colnames(pred_md)=md
for(i in 1:length(md)){
  params=list(eta=eta[standard[1]],colsample_bylevel=cs[standard[2]],
              subsample=ss[standard[4]],max_depth=md[i],
              min_child_weigth=1)
  xgb=xgboost(xtrain, label = ytrain,nrounds = 500,params=params)
  conv_md[,i] = xgb$evaluation_log$train_rmse
  pred_md[,i] = predict(xgb, xtest)
}

  

conv_md=data.frame(iter=1:500,conv_md)
conv_md=melt(conv_md,id.vars = "iter")
ggplot(data=conv_md)+geom_line(aes(x=iter,y=value,color=variable))

  

  

(RMSE_md=sqrt(colMeans((ytest-pred_md)^2)))

##         2         4         6        10
## 12.502733  9.374257 10.134965 10.100691

  

sub_sample:下一个参数决定我们是否估计Boosting或Stochastic Boosting。 较小的值会导致样本中的误差更大,但它可能会产生更强大的样本外估计。 但是,如前所述,对于具有许多特征的样本,与观察次数和数据非常嘈杂时相比,您将获得更大的改进。 这里不是这种情况。 尽管如此,与确定性案例相比有一些改进,我相信这主要是由响应变量中的异常值引起的(boxplot变量y可以看到)。

set.seed(1)
conv_ss=matrix(NA,500,length(ss))
pred_ss=matrix(NA,length(test),length(ss))
colnames(conv_ss)=colnames(pred_ss)=ss
for(i in 1:length(ss)){
  params=list(eta=eta[standard[1]],colsample_bylevel=cs[standard[2]],
              subsample=ss[i],max_depth=md[standard[3]],
              min_child_weigth=1)
  xgb=xgboost(xtrain, label = ytrain,nrounds = 500,params=params)
  conv_ss[,i] = xgb$evaluation_log$train_rmse
  pred_ss[,i] = predict(xgb, xtest)
}

  

conv_ss=data.frame(iter=1:500,conv_ss)
conv_ss=melt(conv_ss,id.vars = "iter")
ggplot(data=conv_ss)+geom_line(aes(x=iter,y=value,color=variable))

  

(RMSE_ss=sqrt(colMeans((ytest-pred_ss)^2)))

##      0.25       0.5      0.75         1
##  9.731273 10.052367 11.119535 11.233855

  

这里的主要结论是,调整Boosting模型没有独特的规则。 最好的方法是测试几种配置。

请继续关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我们会尽快讨论Boosting。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anzhoulvpi/p/9055112.html

时间: 2024-07-31 06:04:31

Tuning xgboost in R:Part 1的相关文章

A Complete Tutorial on Tree Based Modeling from Scratch (in R & Python)

A Complete Tutorial on Tree Based Modeling from Scratch (in R & Python) MACHINE LEARNING PYTHON R SHARE  MANISH SARASWAT, APRIL 12, 2016 / 52 Introduction Tree based learning algorithm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st and mostly used supervised

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th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 for Machine Learning

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th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Jason Brownlee on September 9, 2016 in XGBoost 0 0 0 0 Gradient boo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predictive models. In this post you will dis

How to Configure th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

How to Configure the Gradient Boosting Algorithm by Jason Brownlee on September 12, 2016 in XGBoost 0 0 0 0 Gradient boo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echniques for applied machine learning and as such is quickly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转】The most comprehensive Data Science learning plan for 2017

I joined Analytics Vidhya as an intern last summer. I had no clue what was in store for me. I had been following the blog for some time and liked the community, but did not know what to expect as an intern. The initial few days were good – all the in

COS访谈第十八期:陈天奇

COS访谈第十八期:陈天奇 [COS编辑部按] 受访者:陈天奇      采访者:何通   编辑:王小宁 简介:陈天奇,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大规模机器学习.他曾获得KDD CUP 2012 Track 1第一名,并开发了SVDFeature,XGBoost,cxxnet等著名机器学习工具,是Distributed (Deep) Machine Learning Common的发起人之一. 何:你的本科在上海交大的ACM班就读,是怎么开始做机器学习研究的呢? 陈:我们当时的培养计划

从重采样到数据合成:如何处理机器学习中的不平衡分类问题?

转载自[机器之心]http://www.jiqizhixin.com/article/2499本文作者为来自 KPMG 的数据分析顾问 Upasana Mukherjee 如果你研究过一点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你肯定遇到过不平衡的类分布(imbalanced class distribution).这种情况是指:属于某一类别的观测样本的数量显著少于其它类别. 这个问题在异常检测是至关重要的的场景中很明显,例如电力盗窃.银行的欺诈交易.罕见疾病识别等.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出的预测模

R语言︱XGBoost极端梯度上升以及forecastxgb(预测)+xgboost(回归)双案例解读

R语言︱XGBoost极端梯度上升以及forecastxgb(预测)+xgboost(回归)双案例解读 XGBoost不仅仅可以用来做分类还可以做时间序列方面的预测,而且已经有人做的很好,可以见最后的案例. 应用一:XGBoost用来做预测 -------------------------------------------------- 一.XGBoost来历 xgboost的全称是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正如其名,它是Gradient Boosting Mach

用R语言 logit,GBM,knn,xgboost

Prepare the data 数据来自UCIhttp://archive.ics.uci.edu/ml/machine-learning-databases/credit-screening,一个信a用卡的数据,具体各项变量名以及变量名代表的含义不明(应该是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本文会用logit,GBM,knn,xgboost来对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对比准确率 预计的准确率应该是: xgboost > GBM > logit > knn Download the data datas

用R语言对一个信用卡数据实现logit,GBM,knn,xgboost

Prepare the data 数据来自UCIhttp://archive.ics.uci.edu/ml/machine-learning-databases/credit-screening,一个信a用卡的数据,具体各项变量名以及变量名代表的含义不明(应该是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本文会用logit,GBM,knn,xgboost来对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对比准确率 预计的准确率应该是: xgboost > GBM > logit > knn Download the data da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