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第二章实验

1)使用Debug,用E命令和A命令以两种方式将指令写入内存

机器码        汇编指令

b8 20 4e    mov ax,4e20h

05 16 14    add ax,1416h

bb 00 20    mov bx,2000h

01 d8         add  ax,bx

89 c3         mov bx,ax

01 d8         add  ax,bx

b8 1a 00    mov ax,001ah

bb 26 00    mov bx,0026h

00 d8         add  al,bl

00 dc         add  ah,bl

00 c7         add  bh,al

b4 00         mov ah,0

00 d8         add  al,bl

04 9c         add al,9ch

e命令是输入数据的,格式是-e 地址 数据

a命令是用来输入指令的,格式是 -a 地址 然后按enter 开始输入

(2)将下面3条指令写入从2000:0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利用这3条指令计算2的8次方

mov ax,1

add  ax,ax

jmp  2000:0003

(3)PC机主板上的ROM中写有一个生产日期,在内存FFF00H~FFFFFH的某几个单元中,请找到这个生产日期并试图改变它

我们用E命令对ROM的生产日期进行修改,但是日期仍不变,因为ROM只读存储器,无法对存储器的值进行修改。

4)向内存从B8100H开始的单元中填写数据,如:

-e B810:0000 01 01 02 02 03 03 04 04

在实际环境中A0000-BFFFF为显存地址空间,所以会有上面的现象,但是dosbox上好像与实际环境在地址空间发配上存在差异。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udade/p/9745753.html

时间: 2024-10-07 16:46:28

数据结构第二章实验的相关文章

数据结构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主要学习的是线性表,其中包含了顺序表以及链表,顺序表有两种结构体定义,一种是指针,再申请相应数组空间,一种是直接定义数组,前者数组为堆空间,后者则为栈空间,如果数组长度过大,得考虑空间是否充足问题,因而前者适用性更好: 链表主要为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主要涉及到删除.查找.插入等操作,在学习链表过程中,主要问题是没能充分理解语句的意思,在插入语句中,类似p=s(p为辅助指针.s为指向新结点的指针)总是理解为这一步就插入成功了,插入应该是通过辅助指针来改变所指向的结点的数据域,这样才是

第二章实验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第一题 实践题目 问题描述 算法描述 算法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要有分析过程) 心得体会(对本次实践收获及疑惑进行总结) 1.实验题目:二分查找 2.问题描述 输入n值(1<=n<=1000).n个非降序排列的整数以及要查找的数x,使用二分查找算法查找x,输出x所在的下标(0~n-1)及比较次数.若x不存在,输出-1和比较次数. 3.算法描述 二分查找算法关键是下标的mid.left.right的变化,开始是left=0和right=length-1,接着就要判断需要查找的值x和mi

汇编语言第二章实验

学习当然不能只是看书上的知识啦,只有实际上手操作才能体验到计算机语言的乐趣与奥妙.接下来就是我根据书上的实例和实验在个人计算机上做出的练习 先熟悉一下-e  -a等命令 CS=073F,IP=0100,所以内存073F:0100处的指令为cpu当前要读取和执行的指令,此处存放的机器码为00 00 ,对应的汇编指令为ADD balabalbla -r命令可以改变寄存器中的内容(修改cs与ip的内容) -d查看10000H(1000:0)内存处的内容(-d 1000:0会列出当前地址开始的128哥内

第二章实验报告

一.题目: 7-3 两个有序序列的中位数. 二.问题描述: 已知有两个等长的非降序序列S1, S2, 设计函数求S1与S2并集的中位数.有序序列A0,A1,?,AN?1的中位数指A(N?1)/2的值,即第?(N+1)/2?个数(A0为第1个数). 三.算法描述: 首先要对两个等长数组进行重新排序,可以考虑直接合并再排序或者新建一个数组进行排序.合并再排序要多次移动数据,运算次数较多,因此我选择了新建一个数组,边导入数据边进行排序. 因为两个等长数组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由小到大),所以我可以直接比较

算法第二章实验报告

实践题目:二分查找. 问题描述:输入n值(1<=n<=1000).n个非降序排列的整数以及要查找的数x,使用二分查找算法查找x,输出x所在的下标(0~n-1)及比较次数.若x不存在,输出-1和比较次数. 算法描述: int BinarySearch(int a[],int x, int n){//在数组a[i]中查找X,找到返回X在数组的位置,否则返回-1 int left = 0; int right = n-1; int count = 0;//设数组位置左边为0:右边为n-1;定义cou

数据结构第二章总结

    顺序表存储位置是相邻连续的,可以随即访问的一种数据结构,顺序表在使用前必须指定其长度,一旦分配内存,则在使用中不可以动态的更改.所以,其优点是访问数据是比较方便,可以随即访问表中的任何一个数据,缺点是定义的长度不可更改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链表是通过指针来描述元素关系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是物理地址不连续的物理空间.其优点是:对于数组,可以动态的改变数据的长度,分配物理空间:缺点是不能随即访问链表元素,必须从表头开始,一步一步搜索元素.      建议:如果一个数组在使用中,查询

数据结构第二章

如果存在正常数c和n0使得当N>=n0时,T(N)<=c*f(N),则记为T(N) = O(f(N)).   小于等于 读作:大O 如果存在正常数c 和n0 使得当N>=n0,T(N) >= c*f(N),则记为T(N) = Ω((f(N))  大于等于 读作:omega T(N) = Θ(h(N)) 当且仅当T(N)= O(h(N))且T(N) = Ω(h(N)) 等于 读作:theta 如果T(N)=O(p(N))且T(N) != Θ(h(N)) ,则T(N) = o(p(N)

第二章实验

1. (1)使用Debug.将程序段写入内存 (2)修改cs,ip值,指向输入的程序段 (3)用t命令执行,cs和ip指向发生的变化规律 2 采用指令计算2的8次方 3.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q-dmhy/p/9783953.html

数据结构——第二章树和森林:04哈夫曼树与哈夫曼编码

1.结点的路径长度:从根结点到该结点的路径上分支的数目. 2.树的路径长度:树中每个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3.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树中所有叶子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WPL(T) = ∑wklk(对所有叶子结点) 4.最优树:在所有含n个结点,并带相同权值的m叉树中,必存在一棵其带权路径长度取最小值的树,称为最优树. 5.哈夫曼算法构造最优树:以二叉树为例: (1)根据给定的n个权值{w1, w2, ... , wn}构造n棵二叉树的集合F = {T1, T2, ... ,Tn},其中每棵二叉树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