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用到的知识(开发环境安装配置不计算在内):
- 第六章 使用不同风格的按钮;
- 第十七章 让布局适应不同大小与方向的窗体;
- 第二十五章 使用 dbExpress访问 InterBase ToGo
- 第二十九章 从移动客户端连接到企业数据库;
以下是具体制作步骤:
1、创建DataSnap服务VCL应用程序
1.1 创建服务程序
新建一个项目:Delphi Projects >DataSnap Server > DataSnap Server
1. 第一步,选择Forms Application项目类型。
2. 第二步,VCL Application应用程序类型。
3. 第三步,在服务器功能列表是选择TCP/IP协议、Server Methods Class、Sample Methods。
4. 第四步,保留默认的TCP/ IP通信端口211。这将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将通过默认 DataSnap 端口。
5. 选择服务器继承至TDSServerModule。
6. 保存窗体单元为DataSnapServerUnit。
7. 切换到DataSnapServerUnit,并将窗体的Name属性更改为DSServerForm。
8. 保存服务器方法单元 (默认情况下,通过该向导所创建︰ ServerMethodsUnit1)作为ServerModuleUnit。
9. 保存服务器容器单元 (默认情况下,通过该向导所创建︰ ServerContainerUnit1)作为ServerContainerUnit。
10. 将新项目保存为DataSnapServerProject。
11. 在Project Manager选择 ProjectGroup1,并将项目另存为DataSnapTutorialProjectGroup.groupproj.
1.1定义DataSnap 服务器上的数据集
1. 切换到ServerContainerUnit.pas文件把implementation下的uses子句替换成:usesWinapi.Windows,ServerModuleUnit。
2. 切换到ServerModuleUnit.pas 文件。
3. 在窗体设计器,更改Name属性为DSServerModule_Demodata。
4. 在服务器模块(ServerModule)配置以下属性:
(1)拖放 TSQLConnection 控件到服务器模块,并设置以下属性:
- 设置 Name 属性为SQLConnection_Demodata.
- 设置 LoginPrompt 属性为 False.
- 设置 Driver 属性为 InterBase Server.
- 展开 Driver节点,设置 DataBase属性为:G:\demo\DataSnap\database\DEMO_DATA.GDB.(本机数据文件位置。)
- 更改 Connected属性为 True。
(2)拖放TSQLDataSet控件到服务器模块,并设置以下属性:
- 设置 Name 属性为 SQLConnection_login.
- 设置SQLConnection 属性为SQLDataSet_Demodata.
- 设置CommandType属性为 ctQuery.
- 设置 CommandText属性为 select CASE count(id) when 1 then 1else 0 end as cou from T_USER where user_name=:user_nameand pass=:pass
- 点击Params后面[…]按钮,设置参数类型如下:
- 更改 Active 属性为 True。
(3)拖放TdataSetProvider控件到服务器模块,并设置以下属性:
- 设置 Name属性为 DataSetProvider_login.
- 设置 DataSet属性为 SQLDataSet_login:
(4)拖放TSQLDataSet控件到服务器模块,并设置以下属性:
- 设置 Name 属性为 SQLDataSet_city.
- 设置SQLConnection 属性为SQLConnection_Demodata.
- 设置CommandType属性为 ctTable.
- 设置CommandText属性为 T_CITY.
- 设置Active 属性为 True。
(5)拖放TdataSetProvider控件到服务器模块,并设置以下属性:
- 设置 Name 属性为 DataSetProvider_city.
- 设置 DataSet
属性为 SQLDataSet_city:
1.3暴露DataSnap 服务器数据集
1. 在窗体设计器中,打开ServerContainerUnit.
2. 选择DSServerClass1,并更新OnGetClass事件的现有事件处理程序。DSServerClass1事件处理程序中添加以下代码:
PersistentClass := ServerMethodsUnit.TDSServerModule_Demodata;
1.4运行 DataSnap 服务
右键单击DataSnapServerProject.exe并选择Run Without Debugging。
运行效果如下:
2、 创建连接到DataSnap服务器的移动应用程序
1. 在 ProjectManager,右键点击DataSnapTutorialProjectGroup,选择Add
New Project。
2. 在Delphi Projects页选择Multi-Device Application:
3. 保存新单元为DataSnapClientUnit。
4. 保存新项目为DataSnapClientProject。
5. 打开DataSnapClientUnit,更改Name属性为DSClientForm。
6. 拖放以下控件到窗体设计器:
(1)TSQLConnection控件(SQLConnection1)
- 设置Driver属性为DataSnap.
- 展开Driver属性,并设置HostName 属性为DataSnap服务器的主机名或IP。
- 设置 LoginPrompt
属性为 False。 - 设置 Connected
属性为 True。
(2)TDSProviderConnection控件(DSProviderConnection1)
- 设置 SQLConnection
属性为 SQLConnection1。 - 设置 ServerClassName为 TDSServerModule_demodata。此名称应匹配 DataSnap服务器的服务器模块中类的名称。
- 设置 Connected
属性为 True。
(3)TClientDataSet控件(ClientDataSet1)
l 设置 Name属性为ClientDataSet_login。
l 设置 RemoteServer属性为 DSProviderConnection1。
l 设置 ProviderName属性为:DataSetProvider_login。这个名称必须与DataSnap服务器提供者的名称匹配。
- 点击Params后面[…]按钮,设置参数类型如下:
- 设置 Active 属性为 True。
(4)TListView控件
- 设置 Align 属性为 Client。
- 其他设置如下属性:
(5)TLayout控件
- 设置 Align 属性为Center.
(6)两个Tlabel,两个TEDIT,一个按钮控件放入Tlayout中;
- 分别设置Tlabel的属性Text为用户名、密码;.
- 设置EDIT2 属性PassWord为True;
- 设置按钮Text属性为登录;
7. 打开LiveBindings Designer连接数据的用户界面,如下所示:
(1)点击BindSourceDB1中的 COU,拖动到ListView1中Visible;
(2)点击BindSourceDB1中的 COU,拖动到BindSourceDB2中Active;
(3)点击BindSourceDB2中的 CITY_NAME,拖动到ListView1中Item.Detail;
(3)选中LinkFillControlToField1,设置下图三个属性;
8. 双击按钮,在代码编辑器中输入如入代码:
if not((Edit1.Text.IsEmpty()) or(Edit2.Text.IsEmpty())) then begin ClientDataSet_login.Active := False; ClientDataSet_login.ParamByName(‘user_name‘).Value := Edit1.Text; ClientDataSet_login.ParamByName(‘pass‘).Value := Edit2.Text; ClientDataSet_login.Active := True; Layout1.Visible :=not(ClientDataSet_login.FieldByName(‘cou‘).AsInteger=1); end else ShowMessage(‘用户名或密码不能为空。‘); ---------------------
9. 所有开发完成,可编译运行。发布IOS模拟器前需要部署MIDAS库,具体部署方法可参看《Delphi XE8开发iOS和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教程[完整中文版]》内的介绍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0488/p/975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