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互联网上下半场的区别,大体上上半场烧钱,下半场分出胜负。自打美团王兴抛出互联网的下半场的说法,大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新美大的下半场,这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下半场。爆炸式的人口红利带来互联网行业上半场的快速增长,在激烈的上半场竞争中,小巨头们基于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下半场的竞争已经不能仅仅限于复制上半场成功的模式,以更多的资金投入带来增长。在下半场的竞争中,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渠道、营销、供应链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由这些价值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以及由价值链形成的生态圈与生态圈之间的系统竞争。
云计算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也进入了下半场。上半场的竞争大家比成本、比技术、比产品形态、比解决方案:各大厂商通过降低 IDC 运维成本,降低服务器交换机的采购价格提升平台的成本优势;通过采用各种开源云平台技术如 OpenStack,KVM,Ceph 等,及更有效的运维能力提升云平台的费效比;针对各种用户设计云的产品(如建站域名,安全防护,IT 运维);针对各种企业需求设计出各种解决方案,如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游戏行业解决方案,以及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那我们期待的云计算下半场,大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人工智能算法和云计算抽象出的计算能力将会成为基础设施,而大数据支撑的数据驱动将是云计算最终见胜负的关键一战。获取更多的数据、更有行业特征的数据建模、更高效的数据分析、更完整的数据交易交换、及更精彩的数据展示,更广泛的将数据和产业结合将是云计算行业从业者重点关注的突破方向。无论是阿里的 DT 时代,还是腾讯的全连接时代,我们都可以充分认识到数据是真正的资产,数据资产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而不像传统的能源总有耗尽的一天。
在云计算市场同质化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如何杀出重围?这是云计算所有从业者需要回答的问题。
按照互联网上半场的玩法,最简单粗暴的逻辑就是大面积铺开,然后降低价格,吸引大量客户到平台上。经过几年的烧钱,获得领先的市场份额。如果我们观察云计算市场,几个玩家固守特定客户群体,彼此侵入对方存量市场都需要大动干戈。如何开拓新市场,打开新思维,做一个有故事不同于其它的云平台?如果我们观察云计算市场,可以对于客户群体有以下划分,那我们在下半场就需要有相应的考量:
最直接的客户群体就是创业创新的群体,这个群体本身技术能力出色,迭代速度快,无力承担特种设备的投入,而且长期投入风险大,但是需要快速实现自己的业务逻辑。他们对于云平台的诉求是用户体验,交付速度,基本功能完整性,新兴领域的新型设备。此外配套的辅助创业创新的各种政策也是其决定性的因素。各大公有云厂商对于这个群体都有有针对性的策略。在下半场,创业群体最缺乏的是各种数据模型,创业群体本身并没有积累,作为行业新兵,快速进入状态才能生存,经过各大数据源的培训的各种模型可以帮助这些企业进入竞争。
第二个群体就是我们传统上说的 SaaS 拉动 IaaS 的企业群体,我们可以把这个划分为互联网行业,比如电商行业、ERP行业、CRM行业、及OA行业等。这些 SaaS 的服务厂商都是业务领域的翘楚,对于标准业务流程熟悉,甚至是规矩的制定者,他们将自己的能力平台化供其它厂商使用,并基于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少量定制化,并在生态链周围维护一个完整的生态。各大公有云服务厂商都有特定行业的业务伙伴,通过业务绑定或者资本合作构造稳定的生态。我们观察到云计算下半场的时候,企业服务的新的强劲需求来源于各种数据模型的驱动,传统抽样数据被大数据方法论下的全量数据取代。数据驱动及人工智能将是企业的云计算转型的标准需求之一。
第三个群体是通过政府拉动的传统生态。前十年我们经历了大量的各地区政务云的建设,政府通过政策指导及政府投资将自己的内部 IT 云化。在云计算的下半场,通过政府牵头拉动地方产业数据驱动升级将是下一步重点投入的方向。
从全球市场来看,云计算市场都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对于国内外诸多云厂商来说,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最好阶段。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驱动下,政府和企业对云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是如何将自身的 IT 系统云化,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的帮助当地产业走上云,这促使中国云市场开始明确分化,从依靠庞大的 IDC 基础设施抢市场,到发挥各自的特色,在细分领域给用户提供更为完整、个性化的服务。而腾讯、京东等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全力加入市场竞争,无疑为国内云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再添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