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Dijkstra中加入S的点已经最优

语言抽象,仅供自用。

证明一个即将加入S集合的点u必然D[u]=最小值min:

  假设D[u] != 最小值,那么即说明存在一条最短路径,该路径可以描述为:S集合中的一个点(至少为起始点)  +  一个任意点  ->  u。

现在假设此任意点在S集合内,因为此路径为最短路径,所以u也为最短路径上的组成点,所以u已经最优,和假设矛盾。

  又假设此任意点不在S集合内,因为无负边权,所以D[任意点] <= D[u],因为维护的是小顶堆,每次选出一个D值最小的加入S集合,所以下一个即将加入S的点应该是任意点。但是下一个要加入S的点应该是u,所以D[u] <= D[任意点],于是可以得出结论,u=任意点,也即下一个即将加入S的点。

  综上,即将加入S的点u已经最优。

时间: 2024-11-10 01:46:16

证明Dijkstra中加入S的点已经最优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IP合全局路由优化的原则-Dijkstra算法证明

周末继续写东西的一半填补了,为了达到完美的一天.我们知道一个事实,IP地址太多.统一管理是不可能的了,无论从控制平面从数据/管理层表示,飞机是如此. 所以.IP协议被设计为可伸缩.供IP路由术语,跳路由进行计算.当然,支持"源路由",源路由就是说数据在出发前就已经把路线规划好了,逐跳路由是IP路由的标准形式.也就是说.IP数据包是在路上即时规划路线的.       我比較喜欢IP路由是由于这也是我旅行的方式,我喜欢旅行,可是我不喜欢事先订酒店.事先规划路线.导航等,我的方式是在路上看路

Dijkstra算法原理及证明(转)

Dijkstra算法及其证明 算法: 设G是带权图,图中的顶点多于一个,且所有的权都为正数.本算法确定从顶点S到G中其他各个顶点的距离和最短通路.在本算法中P表示带永久标记的顶点的集合.顶点A的前驱是P中的一个顶点,用来标记A.顶点U和V之间的边的权重用W(U,V)表示,如果U和V之间没有边,则记作W(U,V)=∞. 步骤1 (对S做标记) (a)将S标记为0,并使S没有前驱 (b)令P={S} 步骤2 (对其他顶点作标记) 将每个不在P中的顶点V标记为W(S,V)(可能是暂时的),并使V的前驱

互联网IP路由的逐跳全局最优化原则-Dijkstra算法证明

把周末写了一半的东西继续补齐了,实现了完美的一天.我们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IP地址实在太多了,根本就不可能统一的管理起来,无论从数据平面还 是从控制/管理平面上说都是这样.所以,IP协议被设计出来就是可扩展的.对于IP路由来讲,路由计算是逐跳进行的,当然也支持"源路由"选项,源路由就 是说数据在出发前就已经把路线规划好了,逐跳路由是IP路由的标准形式,也就是说,IP数据包是在路上即时规划路线的.       我比较喜欢IP路由是因为这也是我旅行的方式,我喜欢旅行,但是我不喜欢事先订酒店,

证明接口interface中定义的方法的访问权限为public

如题,证明Java中接口文件中定义的方法访问权限为public. 众所周知,接口中的方法默认是public abstract 类型的,它必须由子类实现之.那怎么证明呢,反射. 定义接口文件 package com.zhangqi.jvm;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interface ITest { double PI = 3.14; Date CREATE_TIME = new Date(); void play(); String getName(); }

eoj1817 dijkstra单元最短路径 普通方法+二叉堆优化

求出有n(1 < n < 600)个结点有向图中,结点1到结点n的最短路径. Input 第一行有2个整数n和m(0 < m <= n*(n-1)/2),接下来m行每行有三个整数u,v,w结点u到v之间有一条权为w的边(w<1000000). Output 输出结点1到结点n之间的最短路径,如果1到n之间不存在路径,输出 -1. Sample Input 3 3 1 2 10 2 3 15 1 3 30 题目分析:dijkstra单元最短路径. 一.最短路径的最优子结构性质

Heap+Dijkstra堆优化的Dijkstra

前面说到"原生的Dijkstra",由于Dijkstra采用的是贪心策略,在贪心寻找当前距离源结点最短的结点时需要遍历所有的结点,这必然会导致效率的下降,时间复杂度为n^n.因此当数据量较大时会消耗较长时间.为了提高Dijkstra的效率,只有对Dijkstra的贪心策略进行改进. 由于Dijkstra采用的贪心策略是每次寻找最短距离的结点并将其放入存放所有已知最短距离结点的S集合中,可以联想到堆以及优先级队列这些数据结构,这些结构都能非常高效地提供当前状态距离最短的结点.实践也可以证

dijkstra spfa prim kruskal 总结

最短路和最小生成树应该是很早学的,大家一般都打得烂熟,总结一下几个问题 一  dijkstra  O((V+E)lgV) //V节点数 E边数 1.算法实现 dijkstra就是建立一个已知单源最短路的点集A,然后不断扩张这个点集.扩张的方法就是在未知最短路径的点集B中维护一个以目前的dis[x]排名(这个dis[x]是当前更新的最短路,不一定是最终结果)的优先队列,不断地将队首x加入A,然后用x来更新B. 2.正确性证明: 转自https://blog.csdn.net/softee/arti

浅谈C++ STL中的优先队列(priority_queue)

从我以前的博文能看出来,我是一个队列爱好者,很多并不是一定需要用队列实现的算法我也会采用队列实现,主要是由于队列和人的直觉思维的一致性导致的. 今天讲一讲优先队列(priority_queue),实际上,它的本质就是一个heap,我从STL中扒出了它的实现代码,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函数在头文件<queue>中,归属于命名空间std,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 队列有两种常用的声明方式: std::priority_queue<T> pq; std::priority_queue<

在Swift中实现 oc与swift的混编

在Swift中想要引用OC头文件(import),可采用混编的方法,这里以sqlite为例,采用OC-Swift桥的方式实现添加头文件1引入sqlite数据库的库文件 打开工程配置文件,在build Phases选项标签的第三个选项中添加sqlite3 2.先创建桥文件 command + N键选择创建头文件 写一个名字 将要引入的文件在这个Header桥文件里进行引入就行,即将import 语句写在这里 3 配置桥接文件打开工程配置文件,在build setting选项标签搜索框里输入b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