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纲:
1.DOM类型
2.DOM扩展
3.DOM操作内容
一.DOM类型
DOM基础篇中,我们了解了DOM的节点并且了解怎样查询和操作节点,而本身这些不同的节点,又有着不同的类型。
DOM类型
类型名 |
说明 |
Node |
表示所有类型值的统一接口,IE不支持 |
Document |
表示文档类型 |
Element |
表示元素节点类型 |
Text |
表示文本节点类型 |
Comment |
表示文档中的注释类型 |
CDATASection |
表示CDATA区域类型 |
DocumentType |
表示文档声明类型 |
DocumentFragment |
表示文档片段类型 |
Attr |
表示属性节点类型 |
1.Node类型
Node接口是DOM1级就定义了,Node接口定义了12个数值常量以表示每个节点的类型值。除了IE之外,所有浏览器都可以访问这个类型。
Node的常量
常量名 |
说明 |
nodeType值 |
ELEMENT_NODE |
元素 |
1 |
ATTRIBUTE_NODE |
属性 |
2 |
TEXT_NODE |
文本 |
3 |
CDATA_SECTION_NODE |
CDATA |
4 |
ENTITY_REFERENCE_NODE |
实体参考 |
5 |
ENTITY_NODE |
实体 |
6 |
PROCESSING_INSTRUCETION_NODE |
处理指令 |
7 |
COMMENT_NODE |
注释 |
8 |
DOCUMENT_NODE |
文档根 |
9 |
DOCUMENT_TYPE_NODE |
doctype |
10 |
DOCUMENT_FRAGMENT_NODE |
文档片段 |
11 |
NOTATION_NODE |
符号 |
12 |
虽然这里介绍了12种节点对象的属性,用的多的其实也就几个而已。
alert(Node.ELEMENT_NODE);
//1,元素节点类型值
alert(Node.TEXT_NODE);
//2,文本节点类型值
我们建议使用Node类型的属性来代替1,2这些阿拉伯数字,有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样岂不是很繁琐吗?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IE不支持Node类型。
如果只有两个属性的话,用1,2来代替会特别方便,但如果属性特别多的情况下,1、2、3、4、5、6、7、8、9、10、11、12,你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数字代表的是哪个节点。当然,如果你只用1,2两个节点,那就另当别论了。
IE不支持,我们可以模拟一个类,让IE也支持。
1 if (typeof Node == ‘undefined‘) { //IE返回
2
3 window.Node = {
4
5 ELEMENT_NODE : 1,
6
7 TEXT_NODE : 3
8
9 };
10
11 }
2.Document类型
Document类型表示文档,或文档的根节点,而这个节点是隐藏的,没有具体的元素标签。
alert(document);
//document
document.nodeType;
//9,类型值
document.childNodes[0];
//DocumentType,第一个子节点对象
document.childNodes[0].nodeType;
//非IE为10,IE为8
document.childNodes[0].nodeName;
//IE为#comment,非IE为html
document.childNodes[1];
//HTMLHtmlElement
document.childNodes[1].nodeName;
//HTML
如果想直接得到<html>标签的元素节点对象HTMLHtmlElement,不必使用childNodes属性这么麻烦,可以使用documentElement即可。
document.documentElement;
//HTMLHtmlElement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得到<html>标签的元素节点,而需要得到更常用的<body>标签,之前我们采用的是: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那么这里提供一个更加简便的方法:document.body。
document.body;
//HTMLBodyElement
在<html>之前还有一个文档声明:<!DOCTYPE>会作为某些浏览器的第一个节点来处理,这里提供了一个简便方法来处理:document.doctype。
document.doctype;
//DocumentType
alert(document.doctype);
//DocumentType,
IE会显示null
PS:IE8中,如果使用子节点访问,IE8之前会解释为注释类型Comment节点(非IE返回为html),而document.doctype则会返回null。
document.childNodes[0].nodeName
//IE会是#Comment(上面已经说过了)
在Document中有一些遗留的属性和对象合集,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精确的处理一些任务。
//属性
document.title;
//获取和设置<title>标签的值
document.URL;
//获取URL路径
document.domain;
//获取域名,服务器端
document.referrer;
//获取上一个URL,服务器端
//对象集合
document.anchors;
//获取文档中带name属性的<a>元素集合
document.links;
//获取文档中带href属性的<a>元素集合
document.applets;
//获取文档中<applet>元素集合,已不用
document.forms;
//获取文档中<form>元素集合
document.images;
//获取文档中<img>元素集合
3.Element类型
Element类型用于表现HTML中的元素节点。在DOM基础篇中,我们已经可以对元素节点进行查找、创建等操作,元素节点的nodeType为1,nodeName为元素的标签名(tagName)。
元素节点对象在非IE浏览器可以返回它具体元素节点的对象类型。
元素对应类型表
元素名 |
类型 |
HTML |
HTMLHtmlElement |
DIV |
HTMLDivElement |
BODY |
HTMLBodyElement |
P |
HTMLParamElement |
PS:以上只给出了部分对应,更多的元素对应类型,直接访问调用即可。
4.Text类型
Text类型用于表现文本节点类型,文本不包含HTML,或者可以包含转义后的HTML。文本节点的nodeType为3。
问题:在同时创建两个同一级别的文本节点的时候,会产生分离的两个节点。
var box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var text1 =
document.createTextNode(‘Mr.‘);
var text2 = document.createTextNode(‘Wang!’);
box.appendChild(text1);
box.appendChild(text2);
document.body.appendChild(box);
alert(box.childNodes.length);
//2,两个文本节点
PS:把两个同邻的文本节点合并在一起使用normalize()即可。
box.normalize();
//合并成一个节点
PS:有合并就有分离,通过splitText(num)即可实现节点分离。
box.firstChild.splitText(3);
//分离一个节点,参数表示分离位置
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法外,Text还提供了一些别的DOM操作的方法如下: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box.firstChild.deleteData(0,2);
//删除从0位置的2个字符
box.firstChild.insertData(0,‘Hello.‘);
//从0位置添加指定字符
box.firstChild.replaceData(0,2,‘Miss‘);
//从0位置替换掉2个指定字符
box.firstChild.substringData(0,2);
//从0位置获取2个字符,直接输出
alert(box.firstChild.nodeValue);
//输出结果
5.Comment类型
Comment类型表示文档中的注释。nodeType是8,nodeName是#comment,nodeValue是注释的内容。
示例:<div
id="box"><!--我是注释--></div>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alert(box.firstChild);
//Comment
PS:在IE中,注释节点可以使用!当作元素来访问。
var commen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
alert(comment.length);
6.Attr类型
Attr类型表示文档元素中的属性。nodeType为11,nodeName为属性名,nodeValue为属性值。(详见DOM基础篇)。
二.DOM扩展
1.呈现模式
从IE6开始开始区分标准模式和混杂模式(怪异模式),主要是看文档的声明。IE为document对象添加了一个名为compatMode属性,这个属性可以识别IE浏览器的文档处于什么模式如果是标准模式,则返回CSS1Compat,如果是混杂模式则返回BackCompat。
if (document.compatMode ==
‘CSS1Compat‘) {
alert(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 else {
alert(document.body.clientWidth);
}
PS:后来Firefox、Opera和Chrome都实现了这个属性。从IE8后,又引入documentMode新属性,因为IE8有3种呈现模式分别为标准模式8,仿真模式7,混杂模式5。所以如果想测试IE8的标准模式,就判断document.documentMode
> 7 即可。
2.滚动
DOM提供了一些滚动页面的方法,如下: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scrollIntoView();
//将指定的节点滚动到可见范围内
3.children属性(DOM基础篇)
由于子节点空白问题,IE和其他浏览器解释不一致。虽然可以过滤掉(详见DOM基础篇),但如果只是想得到有效子节点,可以使用children属性,支持的浏览器为:IE5+、Firefox3.5+、Safari2+、Opera8+和Chrome,这个属性是非标准的。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alert(box.children.length);
//得到有效子节点数目
4.contains()方法
判断一个节点是不是另一个节点的后代,我们可以使用contains()方法。这个方法是IE率先使用的,开发人员无须遍历即可获取此信息。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alert(box.contains(box.firstChild));
//true
PS:早期的Firefox不支持这个方法,新版的支持了,其他浏览器也都支持,Safari2.x浏览器支持的有问题,无法使用。所以,必须做兼容。
在Firefox的DOM3级实现中提供了一个替代的方法compareDocumentPosition()方法。这个方法确定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alert(box.compareDocumentPosition(box.firstChild));
//20(下表4 + 16)
PS:为什么会出现20,那是因为满足了4和16两项,最后相加了。
关系掩码表
掩码 |
节点关系 |
1 |
无关(节点不存在) |
2 |
居前(节点在参考点之前) |
4 |
居后(节点在参考点之后) |
8 |
包含(节点是参考点的祖先) |
16 |
被包含(节点是参考点的后代) |
为了能让所有浏览器都可以兼容,我们必须写一个兼容性的函数。代码如下:
1 //判断一个节点是不是另一个节点的后代
2
3 //传递参考节点(父节点),和其他节点(子节点)
4
5 function contains(refNode, otherNode) {
6
7 //判断支持contains,并且非Safari3.0以下浏览器
8
9 if (typeof refNode.contains != ‘undefined‘ &&
10
11 !(BrowserDetect.browser == ‘Safari‘ && BrowserDetect.version < 3)) {
12
13 return refNode.contains(otherNode);
14
15 //判断支持compareDocumentPosition的浏览器,大于16就是包含
16
17 } else if (typeof refNode.compareDocumentPosition == ‘function‘) {
18
19 return !!(refNode.compareDocumentPosition(otherNode) > 16);
20
21 } else {
22
23 //更低版本的浏览器上述两个都不支持
24
25 //兼容方法是通过递归一个个获取他的父节点是否存在
26
27 var node = otherNode.parentNode;
28
29 do {
30
31 if (node === refNode) {
32
33 return true;
34
35 } else {
36
37 node = node.parentNode;
38
39 }
40
41 } while (node != null);
42
43 }
44
45 return false;
46
47 }
三.DOM操作内容
虽然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各种DOM操作的方法,这里所介绍是innerText、innerHTML、outerText和outerHTML等属性。除了之前用过的innerHTML之外,其他三个还么有涉及到(其实,其他3个并不常用也不建议使用!)。
1.innerText属性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innerText;
//获取文本内容(如有html直接删掉)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innerText =
‘Mr.Wang;
//设置文本(如有html转义)
PS:除了Firefox之外,其他浏览器均支持这个方法。但Firefox的DOM3级提供了另外一个类似的属性:textContent,做上兼容即可通用。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textContent;
//Firefox支持
1 //兼容方案
2
3 function getInnerText(element) {
4
5 return (typeof element.textContent == ‘string‘) ?
6
7 element.textContent : element.innerText;
8
9 }
10
11
12
13 function setInnerText(element, text) {
14
15 if (typeof element.textContent == ‘string‘) {
16
17 element.textContent = text;
18
19 } else {
20
21 element.innerText = text;
22
23 }
24
25 }
2.innerHTML属性(重点)
这个属性之前就已经研究过,不拒绝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innerHTML;
//获取文本(不过滤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innerHTML =
‘<b>123</b>‘; //可解析HTML
虽然innerHTML可以插入HTML,但本身还是有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谓的作用域元素,离开这个作用域就无效了。如下:
box.innerHTML =
"<script>alert(‘Wang‘);</script>";
//<script>元素不能被执行
3.outerText
outerText在取值的时候和innerText一样,同时火狐不支持,而赋值方法相当危险,他不单替换了文本内容,还将元素直接抹去。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box.outerText =
‘<b>123</b>‘;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null,建议不去使用
4.outerHTML
outerHTML属性在取值和innerHTML一致,但和outerText也一样,赋值的之后会将元素抹去,很危险。
var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box.outerHTML = ‘123‘;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null,建议不去使用
关于最常用的innerHTML属性和节点操作方法的比较,在插入大量HTML标记时使用innerHTML的效率明显要高很多。因为在设置innerHTML时,会创建一个HTML解析器。这个解析器是浏览器级别的(C++编写),因此执行JavaScript会快的多。但,创建和销毁HTML解析器也会带来性能损失。最好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如下:
for (var i = 0; i < 10; i ++) {
ul.innerHTML = ‘<li>item</li>‘;
//避免频繁
}
//改
for (var i = 0; i < 10; i ++) {
//临时保存(创建中间临时变量,这是JS常用性能优化方法之一)
a = ‘<li>item</li>‘;
}
ul.innerHTML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