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六章学习心得

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六章敏捷流程,本章主要介绍了敏捷流程及其原则,Backlog、Burn-down、Sprint、Scrum方法论。以及什么时候选择敏捷的开发方法,什么时候选择其他方法。.敏捷开发的原则是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支持信任他们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可用的软件是衡量项目进展的主要指标敏捷流程应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领导、团队和用户应该能按照目前的步调持续合作下去只有不断关注技术和设计,才能越来越敏捷保持简明—尽可能简化工作量的技艺—极为重要只有能自我管理的团队才能创造优秀的架构、需求和设计时时总结如何提高团队效率,并付诸行动。

敏捷的步骤

1.找出完成产品需要做的事情—Product Backlog

2.决定当前的冲刺需要解决的事情—Sprint Backlog

3.冲刺

4.得到软件的一个增量版本,发布给用户

另外敏捷宣言表明的是一些优先级,不必当作圣旨或者教条来争论。

Scrum Master不是一个官,而是一个没有行政权力的沟通者,就像微软的PM那样。他/她同时还要在团队中做具体的工作。直接把原来的“经理”变成Scrum Master,大多行不通。

一些项目需要很多暗箱操作和政治角力才能搞定,Scrum会把这些矛盾都摆到明处。这有好处,也有风险。

在复杂的项目里,要让一线团队成员做决定。

创业公司的团队其实经常是运行在Scrum 的模式中(只不过大家太忙,没工夫论证自己到底有多么Scrum)。

在Scrum计划阶段的估计不是一个“合同”,领导们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合同。估计总是不准的。坚持短期的Sprint,这样即使不准的估计也不会有大的损害。

不要和管理层谈“流程”,他们只关心“结果”。

在大型团队、跨地区的团队,或者复杂项目中,Scrum并没有非常完美的答案,Scrum的创始人也承认这一点。

时间: 2024-10-20 06:58:21

构建之法第六章学习心得的相关文章

构建之法第四章学习心得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四章,主要讲述了两人合作的理论和知识点.合作,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不可缺失的,往往能产生不可替代的效果.同样在软件设计中也是如此,经过我的学习,我了解到软件设计中两人合作主要包括包括代码规范.极限编程.结对编两人合作的不同阶段以及影响他人的技巧.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代码规范.包括: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代码风格规范主要是文字上的规定,看似表面文章,实际上非常重要:代码设计规范牵涉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方方面面的通行原则: 同时,我了解了代码风格规

构建之法第七章学习心得

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七章MSF的介绍.MSF有9个基本原则,针对信息共享,团队内部运营,市场,还有客户.同样是强调效率,人性,灵活,还有前景. MSF对信息共享和沟通十分强调,对团队内部运营强调相互信任,各司其职.MSF敏捷开发模式分为两支,MSF敏捷开发模式和MSF CMMI开发模式.都是很人性,灵活,以及对自身有高要求的模式.结合上一章的敏捷流程和这次学习的MSF,在我看来相对比较迅捷,给人一种少了很严肃气愤的方法,个人还是比较喜欢.MSF的最大特性是商业化,并一直体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 1.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营和维护上的过程.人们在开发.运营.维护软件的过程中有很多技术.做法.习惯和思想体系.软件工程把这些相关的技术和过程统一到一个体系中,叫"软件开发流程".软件开发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的效率,并提高软件的质量.用户满意度.可靠性和软件的可维护性. 1.1软件的特殊性 软件是可以运行在计算机及电子设备中的指令和数据的有序集合,软件的主要形式有: 系统软件: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总结

<构建之法>第一章学习总结 1.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1.1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 玩具阶段 业余爱好阶段 探索阶段 成熟的产业阶段 1.2程序,软件与软件企业 程序=数据结构+算法 软件=程序+软件工程 软件企业 = 软件 + 商业模式 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是基本功,但是在算法和数据结构之上,软件工程决定了软件的质量:商业模式决定了一个软件企业的成败.软件从业人员和软件企业的道德操守会极大地影响软件用户的利益. 2.软件工程是什么 2.1软件工程的定义与涵盖领域 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有序的.可

构建之法第三章读书心得

在构建之法第三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个人能力的衡量与发展. 初级软件工程师有以下几个成长阶段:1.积累软件开发相关的知识,提升技术技能. 2.积累问题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3.对通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 4.提升职业技能 5.实际成果 软件开发的工作量和质量你的衡量标准:1.项目.任务有多大? 2.花了多少时间? 3.质量如何?交付的代码中有多少缺陷?

构建之法第五章学习

今天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五章 团队和流程.首先我了解了写了再改模式(Code-and-Fix) 史蒂夫·迈克康奈尔(Steve McConnell)在这里提到了不少开发流程.第一个提到的开发流程.这个流程也有好处,不需要太多其他准备或相关知识,大家上来就写代码,也许就能写出来,写不出来就改,也许能改好.当面临下面的任务时,也许这个方法是有用的.但是,要写一个有实际用户.解决实际需求的软件,这个方法的缺点就太大了. 然后我学习了瀑布模型 当软件行业还在年幼的时期,它从别的成熟行业(硬件设计,建

构建之法第六章、第七章观后感

第六章 敏捷流程 敏捷流程 “敏捷流程”是一系列价值观的方法论的集合.那么什么敏捷?敏捷是一种一人为核心.迭代.循环渐进的开发方法.是拥抱变化的开发流程. 敏捷开发的原则:    1.尽早并持续地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以满足顾客需求. 2.敏捷流程欢迎需求的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来提高用户的竞争优势. 3.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用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 4.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 5.以有进取心的人为项目核心,充分支持信任他们. 6.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

构建之法第五章读书心得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团队和流程.团队简而言之就是开发一个软件工程的团队,那么团队究竟怎样在一起开发这一软件便有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比如所有人都一起做的一窝蜂模式,但这样模式弊端很大,虽然都做了许多工作,但结合起来的成果可能还没有单人做的进度快.慢慢的发展出了一些其他的模式,比如我们在学校中,一个学霸主力,其他人打酱油,但这并不好.之后也出现了明星模式,社区模式等更好的模式 写了再改模式:这种便是我们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不管代码怎么样,先写出来,甚至连语法错误都没有考究,整体做完后再针对问题

阅读构建之法第六章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图表,对比了敏捷(Agile).计划驱动(Plan-driven).形式化的开发方法(Formal Method)的适用范围.里面提到的形式化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它能有极高的可靠性呢?下面是一些关于形式化方法特点的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它能力的缘由. 形式化方法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上,其目标是希望能使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正确性,并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使其易维护,关键是能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形式化方法"一词虽然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但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