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谈模块化的问题。这个想慢慢写成个系列,但是不一定连续写。基本是想起来了,就整理点思路出来。主要还是为以后集中整理做点铺垫。
我们都知道,层次分明的代码最容易维护。你可以轻易的换掉某个层次上的某个模块,而不用担心对整个系统造成很大的副作用。
层次不清的设计中,最糟糕的一种是模块循环依赖。即,分不清两个模块谁在上,谁在下。这个时候,最容易牵扯不清,其结果往往是把两者看做一体去维护算了。这里面还涉及一些初始化次序等繁杂的细节。
其次,就是越层的模块联系。当模块 A 是模块 B 的上层,而模块 B 又是模块 C 的上层,这个时候,让模块 C 对模块 A 可见,在模块 A 中有对 C 导出接口的直接调用,对于清晰的设计是很忌讳的一件事。虽然,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这个问题,去让 A 对 C 的调用完全通过 B 。但通常应尽力为之。(注:以后写书的话,我争取补充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不过,对语言不原生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及基础设施,但却有必要创造出来给系统用的。可以有些例外。比如内存管理,log 管理,字符串(C 语言用原始库函数管理比较麻烦)等等,我们可能以基础模块的形式提供。但却可能被不同层次的模块直接使用。但,上到一定层次后,还是需要去隐藏它们的。
下面来一点更实际的分析。
以 C 语言为例,由于 C 语言缺乏 namespace 的原生支持,我们通常给 api 加上统一前缀来区分。这倒也不麻烦。
那么模块 A 看起来就是一堆 ‘A_xxxxx‘ 为名字的方法。我个人主张单个模块不宜过大,在实现时适合放在同一个 .c 文件里即可。通常,一个模块会围绕一类对象处理。这些对象可以用整数 handle 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特定类型的对象指针。两种方案各有千秋。先来谈对象指针的方案。
一个模块 A 的接口描述文件很可以是这样的(希望以后能补上更现实的代码):
1 #ifndef _A_h 2 #define _A_h 3 4 struct A; 5 struct B; 6 7 struct A* A_create(void); 8 void A_release(struct A *self); 9 void A_bind(struct A *self , struct B *b); 10 void A_commit(struct A *self); 11 void A_update(void); 12 13 int A_init(void); 14 15 #endif
这里,我们定义了 A 这种数据类型。我个人反对用 typedef 或宏来减少代码输入。除非有特别的理由,都写上 struct 前缀,而不是定义出新类型。尤其是在较底层的模块设计时更是如此。在接口描述时,struct A 的细节是绝对不应该暴露出来的,它的数据结构应该仅存在于实现的文件 a.c 中。
关于 A 的接口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对 struct A* 做一些处理的,那么就让第一个参数传入 self 指针。这相当于 C++ 的 this 指针。比如上例中的 A_commit
;另一类接近于 C++ 类的静态成员函数,通常用于对这一类对象全部做一个处理,如 A_update
。
注:我无意用 C 去模拟 C++ ,但基于一类数据类型做一些处理的方法,对于 C ,这样的写法也是一个常规的范式而已。至于面向对象等在构建复杂系统时常用到的方法,以后我会谈谈我自己常用的另一些范式。或许像 C++ ,也可以不像。怎么写更好,是个见任见智的问题。不用过于拘泥。
这里的例子中,我们还提到了另一个数据类型 B 。显然,它是放在 B 模块中的。
我们通常不会在 a.h 中去 include b.h ,而只是声明一下 struct B 。(对于 C 语言来说,这并不必要,但写上是个好习惯)。这是因为,如果 B 是位于 A 之下的模块,既在 A 模块的实现中,会用到 B 的方法,我们通常不会让用到 A 模块的人,可以看见 B 的接口。包含 a.h 的同时隐式包含 b.h 就是不必要的了。
从范例代码中,我们可以猜想,struct A 是对 struct B 的某种封装,可以通过对 A 的操作,间接操作到其中的 B 类型。在 A 的模块初始化 A_init
中一定就会初始化 B 了。如果是这样,B 的层次就位于 A 之下。
往往 struct B 中还会保留一个 struct A 类型的引用。首先,我们应该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即:位于下层的 B 应该对上层的 A 一无所知是最好的。如果在 B 模块中必须出现 struct A,那么我们应该至少保证,仅仅是 struct A * ,一个引用,而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对 A 模块内接口的调用。不要认为使用巧妙的方法,绕过循环依赖初始化问题就够了。这应该是一个设计原则,不要去违反。
btw, 草率的接口设计往往是日后系统脆弱的根源。图一时之快,随意暴露一些接口,或是自以为聪明的用一些“巧妙”的方法,甚至是语法糖来绕过设计原则,都是很危险的。
一个常见的难处理的问题是:如果 struct A 和 struct B 相互有双向引用。怎样建立这个引用关系?这个建立的过程,到底是 A 的方法,还是 B 的方法?我的答案是,谁在上层,就是谁的方法。
但是 A 和 B 相互都看不见内部数据布局的细节,让 B 的内部对 A 类型做一个引用,比如也需要从 B 模块中暴露一个接口出来。这个接口,可能仅供 A 使用。在这个例子里,就是仅供 A_bind
这个方法去使用。
如果是 C++ ,我们或许会采用 friend 。也可能使用其它一些技巧。反正 C++ 里可以挖掘的语法太多了。但 C 怎么办?下面给个我自己的方案。
原本,我们在 B 中导出的 api 是这样的:
void B_set_A(struct B *self,struct A * a);
现在写成:
struct i_A; void B_set_A(struct B *self,struct i_A *a);
在 b.c 的实现中,加一个函数用于 struct i_A * 到 struct A * 的转换。
static inline struct A * A(struct i_A *a) { return (struct A *)a; }
然后在 a.c 的实现中,加一个类似函数用于转换 struct A * 到 struct i_A *
。
这样,在 a.c 之外,其它模块因为不能得到任何 struct i_A
类型,而不会错误的使用 B_set_A
这个接口了。
原文链接:http://blog.codingnow.com/2010/01/modularization_in_c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