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享乐主义:百科

ylbtech-心理学-享乐主义:百科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边沁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心理享乐主义的普遍原理。特罗兰德曾划分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三种享乐主义。实验心理学家属于过去的享乐主义,认为过去的快乐是现在行为的决定因素。如桑代克于 1898 年在迷笼实验中所发现的效果律:凡立即导致快乐的动作,则留下好的印象并重复出现凡马上导致痛苦的动作,则留下坏的印象且复现也受到抑制现在的享乐主义主张当前的快乐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人的行为目的是寻求当前的快乐或逃避眼下的痛苦。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享乐主义属于未来的享乐主义和社会的享乐主义。边沁认为幸福是个人和社会的唯一的善的学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关心自己的利益。边沁试图以有意识地避苦趋乐来解释一切社会行为。

中文名:享乐主义
外文名:Hedonism
别    名:伊壁鸠鲁主义
产生学派:爱利亚学派
提出者:JohnStuartMill与JeremyBentham
价值观:幸福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欲望
1.返回顶部

1、

含义

含义:享乐主义(hedonism)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受到人们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但其实人们的理解有些偏差(但人们后来惊讶地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如今以为享乐主义者就是那些总在不停追求感官享受之人;实际上我们必须抛弃这样的观点,而我们真正需要了解的是:在享乐主义者们的理想中,人类最美妙的上等生活,应该是一种充满了足以持续的享受而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其中悲苦的好日子)。19世纪英国哲学家由他们的功利主义的伦理理论提出了享乐主义的基本原理。享乐主义之先驱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所有行为皆是基于要给最多的人数获得最大的快乐

各家论述

伊壁鸠鲁学说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说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是,应当区分不同的快乐。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节制欲望,远离政事审慎地计量和取舍快乐与痛苦的事物,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平静,这是生活的目的。伊壁鸠鲁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基本伦理学

⒉基本伦理学理论认为最大化良好结果单单经由快乐与痛苦来评价者,称为享乐主义(Hedonism)。

亚里士多得学说

⒊亚里士多得学说认为因为我们生活中具有快乐和痛苦,我们就采取相应的行为我们追求给予我们快乐的事物,而避开引起我们痛苦的事物。这种观点称为享乐主义(hedonism),它是弗洛伊德本我或伊特概念的基础。按照强化概念享乐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隐性的。

享乐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挂钩,其实质为狭义的享乐主义,即极端享乐主义。与我们所知的享乐主义截然不同的是,伊壁鸠鲁抵制“动态的快乐”或者“积极的快乐”,宣称“性交从来不曾对人有过好处;如果它不曾伤害人的话,那就算是幸运了”。他很喜欢(别人的)孩子,但是要满足这种趣味他似乎就得有赖于别人不听他的劝告了。事实上他似乎是非常喜欢孩子,竟至违反了自己的初衷;因为他认为婚姻和子女是会使人脱离更严肃的目标的。卢克莱修是追随着他贬斥爱情的,但是并不认为性交有害,只要它不与激情结合在一起。

演变过程

伊壁鸠鲁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产生于古希腊的爱利亚学派,是受到人们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伊壁鸠鲁是一位无神论者,“人们认为他是淫逸行为的辩护人”,他提倡人们要追求感官的享乐;“而他在生活中却始终行为高尚,特别是能够做到自我克制。”(狄德罗:《百科全书》梁从诫译,第16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他之所以被当作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完全是犬儒主义斯多葛学派)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的结果。狄德罗说:“可鄙的犬儒主义者斯多葛派)不遗余力地散布这种偏见,使之如此流行,以致我们不得不指出,享乐主义者是少见的名声最坏而品德高尚的人。”(狄德罗:《百科全书》梁从诫译,第16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亚里斯提卜

弗洛姆

根据弗洛姆的研究,最早的享乐主义者应当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斯提卜(Aristippos,约公元前四世纪上半叶,关于他的哲学我们所知不多,其言行在古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中有所收录)。“他说,生活的目的就是最佳地去享受身体上的快乐,幸福就是快乐享受的总和。……在他看来,既然存在着要求,那就有权去满足这种要求,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享乐。”(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5-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伊壁鸠鲁也把“纯粹的”享乐看作是最高的目的,但是,他与亚里斯提卜所主张的享乐主义不尽相同。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指“没有痛苦”(aponia)和“灵魂的安宁”(ataraxia)“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满足某些欲望而获得的那种

狄德罗

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因为继这种享乐而来的必然是厌倦,从而使人背离了他的真正目的,即没有痛苦(伊壁鸠鲁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许多相似之处)。”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因此,狄德罗说:伊壁鸠鲁“是唯一知道怎样协调自己的道德信念与他所了解的人类真正的快乐,以及他的自然欲望与要求的人。为此,他在过去和未来都会有一大批门徒。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但任何人天生就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第172-17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如果可以给伊壁鸠鲁哲学的矛盾表述做一个最终的解释的话,那与亚里斯多德不同的是,他主张某种主观主义的东西。”“其它的伟大的哲人都没有说过,一种愿望的事实存在构成某种道德的规范。他们所关心的是人类的最佳幸福。”(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6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在不同的时代中,极端享乐主义是富人干的事。比如说罗马帝国、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城邦、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精英们,那些拥有无限财富的人都把尽情享乐看作是生活的意义。但是这与中国、印度、近东和欧洲那些伟大的哲人们所提出的关于幸福地生存的理论是相悖的。”(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5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

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们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享乐主义。这一时期,以霍布斯、拉梅特里、德·萨德、边沁、穆勒为代表。

霍布斯

霍布斯认为,幸福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欲望(cupiditas)。

拉梅特里

拉梅特里(1709-1751),法国医生、哲学家,著有《人是机器》(1784)、《灵魂自然史》(1745)。他甚至向人们推荐吸毒,因为毒品起码可以唤起幸福的幻觉。

德·萨德

德·萨德(de sade1740-1814),法国作家,对人的变态心理做了大量的描写。他所描述的人物被称为Sadist,即施虐狂患者,他的非道德论对后来的存在主义文学影响很大。他认为,满足那些残忍的冲动本身就是合理的,因为这些冲动存在和要求得到满足。

康德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也还有这种享乐主义思想的倾向,他说:“人觉得他自己有许多需要和爱好,这些完全满足就是所谓的幸福”。(《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111页)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这个时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又回到极端享乐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去了。”(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7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而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人们的生活则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接受那种强制性的劳动道德,一方面又希望在一天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之中无所事事。一面是传送带和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一面是电视机、小汽车和性刺激,两方面矛盾地结合在一起。强制性工作和什么都不做都会使人精神崩溃。”(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第7页,三联书店,1989年版)前者使人拼命工作,使人变成了工作狂,后者使人尽可能地去消费产品和服务,使人成为消费狂,使消费主义在社会生活中蔓延。

事实表明,极端享乐主义不符合人的本性,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那样,享乐主义使“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人都是不幸的人:孤独、恐惧、抑郁、具有依附性和破坏性。”现实生活启示我们:“只有那些能够将其不断节省下来的时间成功地‘消磨’掉的人才是快活的。”

学派

霍布斯

尽管功利主义合乎享乐主义对快乐的追求,JeremyBentham与JohnSturatMill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与功利主义对功利的阐释有微小的分歧。以下是两个享乐主义的学派:JeremyBentham乃其中之一的学派的创始人,arguesaquantitativeapproach。JeremyBentham相信快乐可以在数量上明白。最重要的是,他相信快乐的量可以用其强度乘以其持续时间计算。所以这不仅仅是快乐的数量,而是它们的强度与其持续时间亦要被考虑。

享乐主义的其它拥护者主张"qualitative approach"(定性的方法)。JohnSturatMill相信快乐有不同的层次:稍高层次的快乐较稍低层次的快乐为佳。JohnSturatMill亦主张较简单的生物可较容易地进入简单的快乐,由于它们不能看到生命的其它层面,故可放纵于享乐之中;稍为复杂的生物倾向于思考较多在其它的事物上,故可减少其用于单纯享乐的时间。所以他们较难放纵于单纯的享乐。部份人对"qualitativeapproach"的批评主张其有数个问题。他们断言在普遍的情况中,快乐并不必定要分享以共同的特性。

新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高度的物质文明,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日益方便的社会生活和日益多样的满足人的需求的手段等等,已经使现代人普遍地享受到了。无论资本家还是工人,无论政要还是普通群众。正像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所说的那样:“工人和他的老板欣赏同一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打字员打扮得像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花枝招展”(《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物质生活的富裕已经变成了普遍的事实。但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并没有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幸福,而是相反,人们反而变得更加痛苦了,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在物质资料的消费中,变得唯消费而消费,成了消费主义者

资本主义社会在使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有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其固有的统治方式,他们通过广告宣传、大众媒介把人的需求完全歪曲了,使人完全变成了“商品饥饿者”,使人们往往不是真的因为自己需要某种东西,而是因为别人有某种东西;不因为自己喜欢某种东西而去吃它,而是因为广告说应该吃这些东西。

弗洛姆说:“一瓶可口可乐在手,我们喝的是漂亮的少男少女在广告上畅饮的那幅景象,我们喝的是瓶上那条‘令你精神百倍’的标语。”(《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人们“在消费上,永远感到饥饿。购买最新发明的玩意儿、市场上最新式的任何东西,是每个人的‘梦想’,而真正的‘用’,相形之下倒是次要的了。”(同上)

马尔库塞也说:“高生产和高消费处处都成了最终目的。消费的数字成了进步的标准。结果,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成了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5页)

Jeremy Bentham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把人贬斥到成为机器的附件,被它的节奏与需求所统治它把人变成消费机器,变成彻底的消费者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拥有更多的东西,使用更多的东西。这个社会制造了许多无用的东西,也同样制造了许多无用的人。……而当他闲着的时候,他就去消费他是一个张着大嘴的永恒吸乳儿,不用花多大力气,把工业所强迫他接受的东西──香烟、酒、电影、体育运动、文章,一股脑儿地‘装进来’。”(同上,第117页)

为消费而消费,为享受而享受,甚至喊出了“白天死过去,晚上活过来”的口号。人人都寻求快活,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寻求快活就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同上,第137页)消费变成了的人唯一真正的目的。但是人们发现“消费者的天堂并没有给予它所允诺的快乐。”(同上,第153页)“人正在面临着一股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力量,与这股力量相比,人只是一粒尘埃罢了。”(第162页)

对社会的危害

造成人们的精神颓废

享乐主义使人们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人们陷入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的状态之中

所以,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名人名言录》,第2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造成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人们用一切手段进行享受,用一切办法刺激自己的感官,必然造成人们的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使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更加紧张。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人们都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就必然各自为己,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人与人的关系是狼。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

马尔库塞

和谐与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会难以建立起来。有人主张“重新定义享乐”,“给享乐松绑”;声称要“摈弃那些虚伪的文明,进入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与生存状态”;说什么“社会进化的历史,就是享乐的发展史”,“享乐主义是进取精神的亲儿”,“享乐的人不迷茫,不懂享乐的人才迷茫”,等等。有人认为这种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极其有害的,但没能给出证据。至于支持者,也没有。

古今中外,靠贪图享乐、奢侈腐化而成就大业者闻所未闻。相反,历史上因骄而奢、由奢而亡的例子,却数不胜数。那种以为通过助长享乐,就能刺激消费,搞活市场,拉动经济发展的想法是十分荒谬的,其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享乐主义滋长和蔓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只能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有的文明成果。社会进步的历史,决不是“享乐的发展史”。

解释

工具书

"享乐主义"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爱因斯坦

1、性伦理名。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观念。认为感观上的快乐就是人生的目的,光凭感官上的快乐就能使人幸福和满足。享乐主义必然导致自我陶醉或自我中心主义。因为感官的享受只有自己体验,谁也不能代替别人体验感官的快乐。享乐主义特别表现在性行为及其习惯方面。在美国和西方世界,享乐主义导致婚外性关系、青少年性关系、恋童和犯罪的发生.....

2、指一种伦理学说。认为享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追求享乐是行动的原则。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广泛传播,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为了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产生了人道主义的伦理学。它宣布人有满足其自然的、天生的需求和爱好的权利。功利主义伦理学把享乐同利益联系在一起。享乐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由资产阶......

3、即“快乐论”。

4、一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趋利避害因而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达到肉体的快乐。快乐和痛苦被视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

学术文献

"享乐主义"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享乐主义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各种感官快乐的刺

弗洛姆

激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目的的思想观念.这种人一生都是在极力追求最大限度的感官享受中度过的.由于感官刺激只能由本人来体验因此与享乐主义并存的是自我中心主义

2、1-所谓享乐主义是指那种把享受快乐(包括感官快乐、物质的肉体的快乐)当作人生唯一目的,并以此为判断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享乐主义”是指把享受玩乐作为人生的根本欲望和追求,并且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和占有.“享乐主义”具有典型的资本主义奢侈思想的色彩

4、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被后人称为“享乐主义”.他也指出:“我们称愉快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结束因为我们认识到愉快是我们内心所固有的第一桩好事我们从愉快出发开始每一项选择与回避的行动

5、有人把威尼斯画派的艺术称为享乐主义,这似乎是在对一个纸醉金迷的社会的暗示.要让作品具有表现力,油画家应明白艺术的生命在于真情

参考阅读

"享乐主义"在工具书中的参考阅读

耽美派耽美主义快乐主义神秘主义唯美主义享乐享乐主义人生观

象征主义

2、

2.返回顶部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享乐主义

2、

6.返回顶部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0103963.html

时间: 2024-11-10 17:05:26

心理学-享乐主义:百科的相关文章

理论(哲学):百科

ylbtech-理论(哲学):百科 理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ilùn,指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理论 外文名:theory 属    于:哲学名词 拼    音:lilun 实    质:一种客观上的规划 目录 1 哲学名词 ? 概念 ? 定义 2 著名理论 2. 2.返回顶部 1. 哲学名词 概念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

SNS/P2P:百科

ylbtech-SNS/P2P:百科 SNS,专指社交网络服务,包括了社交软件和社交网站.也指社交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SNS的另一种常用解释: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SNS也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交网络软件,是一个采用分布式技术,通俗地说是采用P2P(Peer to Peer)技术,构建的下一代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社交网络服务 外文名:SNS 全 

历史上的今天 API (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历史上的今天 API (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API地址: http://history.lifetime.photo:81/api/history 参考/引用地址: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cn/%E5%8E%86%E5%8F%B2%E4%B8%8A%E7%9A%84%E4%BB%8A%E5%A4%A9 IPIP5:http://www.ipip5.com/today/api.php?type=json 说明: 由于之前写的一个自动脚本用到了"历史上的今

临摹PM百科写的一个页面

1.效果图 HTML: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PM百科</title> <link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href="css/style.css"> </he

《百科知识》2017年8月上-PDF

下载链接: 百科知识+2017年8月上.pdf

肯恩&#183;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

2016-10-05                                                 灵魂回声                         灵魂回声 灵魂回声                                 微信号 功能介绍                                 分享智慧 情趣面对生活,寻找灵魂解读 编者按:随着理性启蒙运动的兴起,组织化宗教与形而上学曾经替世界带来的魅力效用已逐渐式微,而民主价值观.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

《欲望心理学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

没有不能看透的人,没有不能解读的行为,只有你没能理解的欲望! 这本书写了非常多常见的问题,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比如哪怕是科学家也会信仰宗教.在人失落的是会放纵自己大吃大喝或者疯狂购物.在网上畅所欲言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像个“自闭儿童”对谁都说不出话来. 这本书里举了很多的例子,有行为,有思想. 其中有个例子,是很多人都习惯于坐同一个位子.在我们的认知里,这个人是已经习惯的坐这个位子了.可是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叫对自我空间的需求.我们的汽车就好比移动的蚕茧.落上锁.系上安全带,它就可以保护我们

心理学--大脑

诺贝尔奖得主 生物学家 弗兰西斯·克里克 著作<惊人的假说>:你.你的喜悦.悲伤.回忆.抱负.你对人格同一性的感知.你的自由意志,事实上,这一切都不过是大量神经细胞集与其缔合分子的生理反应而已.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斯>:"你不过是一堆神经元罢了". 关于二元论 哲学家勒奈·笛卡尔 二元论主张,至少对于人类而言,存在两种独立的成分,即有形的生理客体与无形的心理. 两点论据: 1.有些事情,人类可以做到,机器永远不可能做到.人类的行为不光只有反射,相反,人类拥有协

【python】抄写大神的糗事百科代码

照着静觅大神的博客学习,原文在这:http://cuiqingcai.com/990.html 划重点: 1. str.strip() strip函数会把字符串的前后多余的空白字符去掉 2. response.read().decode('utf-8','ignore')  要加'ignore'忽略非法字符,不然总是报解码错误 3. python 3.x 中  raw_input 改成 input 了 4. 代码最好用notepad++先写 格式清晰一点 容易发现错 尤其是缩进和中文标点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