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aaS应用开发的难度

最近做SaaS应用的很多,这种模式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云计算的好处--节约资源。网上有很多人觉得SaaS很简单,就是一个多用户租赁模式。这种认识也不能说不对,因为SaaS确实一般都采用多用户租赁模式。但这种说法非常的不全面,是一盲人摸象。而且很多人认为SaaS模式的架构非常简单,那就只能说他没有真正做过SaaS模式或者他们做的SaaS应用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模式,根本谈不上是云计算的范畴,就是一个把局域网的东西放到了公网而已。

作为一种云计算模型,一个典型的SaaS模式需要以下三种计算模型支撑:
1)分布式计算模型
      这是基本的模型,也是后两种模型的基础;现在非常火的Hadoop其实只是分布式计算模型中一种,而且并不是特别的复杂;
2)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访问模型
      这种模型很多,GFS,HFS,TFS都属于这类,当然一些分布式数据库包括阿里的Ocean数据库都属于这一类;分布式数据库访问和存取模型是SaaS企业应用的基础,对于企业级的应用底层数据节点不采用数据库当然是可以的,但如果采用数据库,好处也是非常多的,至少要简单很多。现有的分布式数据库对于SaaS应用,特别是SaaS企业应用来说采用GreenPlum这类数据库并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根据你的SaaS应用的业务本身进行权衡(主要是数据分离方式和效率的问题)。特别是牵扯到关联查询的时候,对于一个按用户分离和隔离的企业应用,如果数据节点采用关系数据库,那么80%的企业应用的关联查询都会落到一个节点中,查询的效率会比较高。如果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一般都很难做到这点,因为分布式数据库处理这类查询的时候,都需要把数据集中到一个节点进行处理,虽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减少无效数据的传输,但玩玩效果不大。(分布式数据库中的A表和B表并不一定在一个数据节点的)
3)分布式部署与运维模型
     作为云计算下的SaaS应用,必须是可以支撑横向扩展(Scala out)的,而这些节点(包括应用节点和数据节点)的增加和管理完全靠人力去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只要是云计算模型下的SaaS应用,分布式部署与运维支撑模型就是必须的;

以上三种模型就构成了SaaS应用的基础,但SaaS应用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牵扯到事务,数据的整理和分离,SaaS应用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访问往往不能简单的采用已有的一些开源分布式系统,或者一些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因为在大型的SaaS应用中,数据的分割(分布的基础)往往也不能做到单一,而数据的分割又会影响数据访问的路由策略。这就导致通用型的做法不太适合具体的需求。

SaaS的这种基础实际上就已经非常具有技术含量了,而SaaS业务应用本身,在逻辑上就更难了,并不是访问数据库加上一个隔离字段那么简单。一般SaaS系统除了基本的多用户租赁(注意,设计SaaS的时候一定要以软隔离为基础,这样可以做到最大化的自由,而且不会影响数据库隔离和数据库实例隔离的需求 )还会牵扯到在线许可,多时区,多语言,以及功能、页面、流程的可配置。特别是更深层次的应用更会涉及到在线跨企业资源共享和流程协作的问题,处理这类问题会非常棘手。特别是SaaS在线企业级应用,你需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加复杂(业务规则的分与合)。如果在做架构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后面的噩梦会很多。甚至你可能玩不转。

SaaS应用其实并不简单,哪怕就是一个CRM在线应用,也是非常具有业务和技术含量的。根据我的分析,纷享销客和销售易虽然融了不少的资,但他们的系统架构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下的云计算模式下的SaaS。金蝶,用友,速达的在线应用虽然没有深入研究,但通过他们用户的一些反馈,我感觉60%的可能性是伪云计算SaaS应用。当然,如果知道内幕的,可以告诉我。

如果仅仅是号称,难度都不大,但如果真正做实,云计算下的SaaS应用其实难度是不小的。

??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时间: 2024-08-28 21:30:16

浅谈SaaS应用开发的难度的相关文章

浅谈敏捷软件开发与传统软件开发

本文将介绍传统软件开发与敏捷软件开发,并简单分析二者的优缺. 首先我查阅相关资料大致了解了下为什么会爆发"软件危机"和什么是"软件危机".由于在早期的软件开发活动中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开发流程不规范,人们没有将软件与程序加以详细的区别,对程序之外的数据和相关文档资料没有给予重视,对编写程序之外的软件活动也没有给予重视,因此出现了"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特点有:开发成本急剧上升.不能按时交付软件.软件难以维护.无法保证软件质

浅谈QMVC APP开发

 自从吾修主页上发布了QMVC源码,非常感兴趣,用了半月的时间学习,真的感觉收益非浅,在此声明非常感谢吾修大哥的分享! 1.轻快简单,框架就几个类,简单,当然代码少也就运行快!单纯的MVC,使的如果你想扩展框架,可以轻易的在QMVC上增加和减少功能,也就是说更容易的去修改和读懂源码. 2.可以与webform框架融合,也就是说你用webform和mvc共同在同一个项目中运行. 3.QMVC APP开发,QMVC APP可以轻易实现多个QMVC项目合并到一个项目中运行,也可以轻易将其分离开独立

浅谈web前端开发

有部分同学和朋友问到过我相关问题.利用周末我就浅浅地谈谈我对web前端开发的理解和体会,仅仅能浅浅谈谈,高手请自己主动跳过本篇文章. 毕竟我如今经验并非非常足,连project师都算不上,更不用说大牛了.今天也不谈技术.技术非常多人比我掌握得更好,也大同小异.可是每一个人的理解体会是不一样的. 对前端开发的三个整体理解和体会 我对前端开发的整体体会有三: 第一:杂而难,难度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后台开发,假设有人认为前端开发简单仅仅能说明他还没有入门. 第二:web前端开发正在向响应式和移动端方向大步

浅谈敏捷软件开发与传统软件工程的对比与敏捷开发产生的原因

引言 在"计算机程序的蛮荒时代",人们对于程序的设计.编写是随想随写.灵活变化的.正如我们初学各种编程语言时那样,似乎把程序写对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然而,这种程序设计模式或许适用于几百行至几千行的小程序,而当我们面对更大的软件规模.更多的代码行数以及更复杂的人员架构时,这种随想随写的程序开发模式似乎不再适用,于是使人们遇到了「软件危机」,进而促使了软件工程这样一门学科的产生. 在我上一门程序设计的课程的时候,老师讲过,当我们学习各种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时,我们学习的是怎样进行&quo

浅谈移动Web开发(上):深入概念

PPI 什么是PPI PPI的复杂之处在于如果他所属的上下文环境不同,意义也会完全不一样. 当我们在谈论显示设备的PPI时,它代指的屏幕的像素密度:当我们在谈论和图片相关时,我们谈论的是打印时的分辨率或者打印机的打印精度.这里我们主要描述的前一种情况. PPI全称为Pixel Per Inch,译为每英寸像素取值,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像素密度,也就是衡量单位物理面积内拥有像素值的情况. 如上图所示,在1英寸单位内面积内拥有的像素越多,密度越大,PPI值就越高.但像素密度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表达的是

NIO原理剖析与Netty初步----浅谈高性能服务器开发(一)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地址 在博主不长的工作经历中,NIO用的并不多,由于使用原生的Java NIO编程的复杂性,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选择Netty,mina等开源框架,但理解NIO的原理就不重要了吗?恰恰相反,理解NIO底层机制是理解这一切的基础,由此我总结一下当初学习NIO时的笔记,以便后续复习. 以下是我理解的Java原生NIO开发大致流程: 上图大致描述的是服务端的NIO操作. 第一步,绑定一个服务的端口 这与传统阻塞IO中的ServerSocket类似,没什么好说的

浅谈 Linux 内核开发之网络设备驱动

网络设备介绍 网络设备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处理器如果想与外界通信,通常都会选择网络设备作为通信接口.众所周知,在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网际互连)中,网络被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我们所讲的网络设备也包括两个层次,一层叫做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对应于 OSI 的数据链路层:另一层叫做 PHY(Physical Layer)层,对应于物

浅谈iOS视频开发

这段时间对视频开发进行了一些了解,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觉得学习步骤和资料,希望对那些对视频感兴趣的朋友有些帮助. 一.iOS系统自带播放器 要了解iOS视频开发,首先我们从系统自带的播放器说起,一.我们可以直接播放视频,看到效果,不然搞了半天还播放不了视频,会让大家失去兴趣.二.其实对于很多需求来说,系统的播放器就能够胜任.简单介绍下 1.MPMoviePlayerController 在iOS中播放视频可以使用MPMoviePlayerController类来完成,具备一般的播放器控制功

浅谈无线h5开发

最近一直在做h5的项目,对h5开发有了一定的理解.首先h5开发并不是指的html5的开发,而是指无线端的web开发,至于为什么叫h5开发,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html5近几年还是挺受关注,另一方面h5在无线端有比较好的支持. 大概从去年开始,好多人提出了pc已死的说法.其实比不是pc变弱了,反而是用户在不断增长.至于说pc已死,是因为无线实在是增长的太快了,就拿淘宝双十一的成交量来看,大部分的流量已经转向了无线.所以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h5几乎已经成为必会技能. h5 vs pc 首先来对比一下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