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uCOS-II的嵌入式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RTOS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其次是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uCOS-II是一个占先式实时多任务内核,使用对象是嵌入式系统,对源代码适当裁减,很容易移植到8~32位不同框架的微处理器上。但uCOS-II仅是一个实时内核,它不像其他实时操作系统(如嵌入式Linux)那样提供给用户一些API函数接口。在uCOS-II实时内核下,对外设的访问接口没有统一完善,有很多工作需要用户自己去完成。串口通信是单片机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步串行口是一个比较简单又很具代表性的中断驱动外设。本文以单片机中的串口为例,介绍uCOS—II下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以及外设驱动程序的一般思路。

1 uCOS-II的中断处理及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分析
    uCOS-II中断服务程序(ISR)一般用汇编语言编写。以下是中断服务程序的步骤。

  1. 保存全部CPU寄存器;调用OSIntEnter()或OSIntNesting(全局变量)直接加1;
  2. 执行用户代码做中断服务;
  3. 调用OSIntExit();
  4. 恢复所有CPU寄存器;
  5. 执行中断返回指令。

uCOS-II提供两个ISR与内核接口函数;OSIntEnter()和OSIntExit()。OSIntEnter()通知uCOS-II核,中断服务程序开始了。事实上,此函数做的工作是把一个全局变量OSIntNesting加1,此中断嵌套计数器可以确保所有中断处理完成后再做任务调度。另一个接口函数OSIntExit()则通知内核,中断服务已结束。根据相应情况,退回被中断点(可能是一个任务或者是被嵌套的中断服务程序)或由内核作任务调度。

用户编写的ISR必须被安装到某一位置,以便中断发生后,CPU根据相应的中断号运行准确的服务程序。许多实时操作系统都提供了安装和卸载中断服务程序的API接口函数,但uCOS-II内核没有提供类似的接口函数,需要用户在对CPU的移植中自己实现。这些接口函数与具体的硬件环境有关,接下来以51单片机下的中断处理对此详细说明。

51单片机的中断基本过程如下:CPU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时刻采样中断标志,而在下一指令周期将对采样的中断进行查询。如果有中断请求,则按照优先级高低的原则进行处理。响应中断时,先置相应的优先级激活触发器于相应位,封锁同级或低级中断,然后根据中断源类别,在硬件控制下,将中断地址压入堆栈,并转向相应的中断向量入口单元。通常在入口单元处放一跳转指令,转向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当执行中断返回指令RETI时,把响应中断时所置位的优先级激活触发器清零后,从堆栈中弹出被保护的断点地址,装入程序计数器PC,CPU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程序。
    在移植的过程中,采用Keil C51作为编译环境。Keil C5l集成C编译和汇编器。中断子程序用汇编语言编写,放到移植uCOS-II后的OS_CPU_A.ASM汇编文件中。下面是以串行口中断为例的移植中断服务子程序代码。

CSEGAT0023H ;串口中断响应入口地址
    LJMPSerialISR;转移到串口中断子程序入口地址
    RSEG?PR?SeriallSR?OS_CPU_A
    SerialISR:
    USINGO
    CLR EA ;先关中断,以防中断嵌套
    PUSHALL ;已定义的压栈宏,用于将
            ;CPU寄存器的值压入堆栈
    LCALL_?OSIntEnter ;监视中断嵌套
    LCALL_?Serial ;串口中断服务程序
    LCALL_?OSintExlt
    SETBEA
    POPALL;已定义的出栈宏,将CPU寄存器的值出栈
    RETI

2 串口驱动程序
    笔者已在5l单片机上成功移植了uCOS-II内核,移植过程在此不再讨论。这里重点分析uC0S—II内核下串口驱动程序编写。

由于串行设备存在外设处理速度和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缓冲区.向串口发送数据时,只要把数据写到缓冲区中,然后由串口逐个取出往外发。从串口接收数据时,往往等收到若干个字节后才需要CPU进行处理,所以这些预收的数据可以先存于缓冲区中。实际上,单片机的异步串口中只有两个相互独立、地址相同的接收、发送缓冲寄存器SBUF。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从内存中开辟两个缓冲区,分别为接收缓冲区和发送缓冲区。这里把缓冲区定义为环形队列的数据结构。

uCOS-II内核提供了信号量作为通信和同步的机制,引入数据接收信号量、数据发送信号量分别对缓冲区两端的操作进行同步。串口的操作模式如下:用户任务想写,但缓冲区满时,在信号量上睡眠,让CPU运行别的任务,待ISR从缓冲区读走数据后唤醒此睡眠的任务;同样,用户任务想读,但缓冲区空时,也可以在信号量上睡眠,待外部设备有数据来了再唤醒。由于uCOS-II的信号量提供了超时等待机制,串口当然也具有超时读写能力。
    图1是带缓冲区和信号量的串口接收示意图。数据接收信号量初始化为0,表示在环形缓冲区中无数据。

接收中断到来后,ISR从UART的接收缓冲器SBUF中读入接收的字节(②),放入接收缓冲区(③),然后通过接收信号量唤醒用户任务端的读操作(④、①)。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查询记录缓冲区中当前字节数的变量值,此变量表明接收缓冲区是否已满。UART收到数据并触发了接收中断,但如果此时缓冲区是满的,那么放弃收到的字符。缓冲区的大小应合理设置,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又要避免存储空间的浪费。

图2为带环形缓冲区和超时信号量的串口发送示意图。发送信号量初始值设为发送缓冲区的大小,表示缓冲区已空,并且关闭发送中断。发送数据时,用户任务在信号量上等待(①)。如果发送缓冲区未满,用户任务向发送缓冲区中写入数据(②)。如果写入的是发送缓冲区中的第一个字节,则允许发送中断(②)。然后,发送ISR从发送缓冲区中取出最早写入的字节输出至UART(④),这个操作又触发了下一次的发送中断,如此循环直到发送缓冲区中最后一个字节被取走,重新关闭发送中断。在ISR向UART输出的同时,给信号量发信号(⑤),发送任务据此信号量计数值来了解发送缓冲区中是否有空间。

3 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每个串行端口有两个环状队列缓冲区,同时有两个信号量:一个用来指示接收字节,另一个用来指示发送字节。每个环状缓冲区有以下四个要素:

  • 存储数据(INT8U数组);
  • 包含环状缓冲区字节数的计数器;
  • 环状缓冲区中指向将被放置的下一字节的指针;
  • 环状缓冲区中指向被取出的下一字节的指针。

图3是接收数据软件模块的流程图。SerialGetehar()用来获取接收到的数据,如果缓冲区已空时将任务挂起,接收到字节时,任务将被唤醒,同时从串行口接收字节。SerialPutRxChar()用来将接收的字节放到缓冲区中,如果接收缓冲区已满,则该字节被丢弃。当字节插入到缓冲区中,SerialPutRxChar()通知数据接收信号量,使之将数据己到的消息传达给所有等待的任务。为防止挂起应用任务,可以通过调用SceiallsEmPty()去发现环状队列中是否有字节。

图4是发送数据模块的流程图。当需要发送数据给串行端口时,SerialPurChar()等待信号量在初始化发送信号量时应该初始为缓冲区的大小。因此,当缓冲区中没有更多空间时,SerialPutChar()就挂起任务,只要UART再次发送字节,挂起任务就将恢复。SerialGctChar()被中断服务程序调用,如果发送缓冲区至少还有一个字节,Seri-a1GetChar()就返回一个从缓冲区发送的字节。如果缓冲区己空,则SerialGetChar()返回Null,这将使调用停止进一步的发送中断,一直到有数据发送为止。

4 异步串行通信的接口函数
    应用任务可以通过如下的几个函数来控制和访问UART:SerialCfgPort()、SerialGetChar()、SerialInit()、SerialIsEmpty()、SerialIsFull()和SerialPutChar()。
    SerialCfgPort()用于建立串行端口的特征,在为指定端口调用其他服务前,必须先调用该函数,包括确定波特率、比特数、奇偶校验和停止位等。
    SerialGetChar()使应用程序从接收数据的环状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SerialInit()用于初始化整个串口软件模块,且必须在该模块提供的其他任何服务前调用。SeriallInit()将环状缓冲区计数器的字节数清零,并初始化每个环状缓冲区的IN和OUT指针,指向数据存储区的开始处。数据接收信号量初始化为0,表示在环状缓冲区无数据。用传送缓冲区大小初始化数据传送信号量,表示缓冲区已空。
    SerialIsEmpty()允许应用程序确定是否有字节从串口接收进来。本函数允许在无数据时避免将任务挂起。
    SerialIsFull()允许应用程序确定传送环状缓冲区的状态,本函数可以在缓冲区已满时避免将任务挂起。
    SerialPutChar()允许应用程序向一个串行端口发送数据。

结 语
   
该串口通信模块充分利用了实时内核的任务调度功能和信号量机制,系统软件模块化,可读性增强,便于修改和移植,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多种情况下的测控系统中,系统的扩展方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串口通信模块已作为某铁路供水远程控制终端的一部分,运行稳定,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实时性。

时间: 2024-08-24 09:07:07

(转载)uCOS-II的嵌入式串口通信模块设计的相关文章

uCOS-II的嵌入式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在嵌入式应用中,使用RTOS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其次是提高开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uCOS-II是一个占先式实时多任务内核,使用对 象是嵌入式系统,对源代码适当裁减,很容易移植到8~32位不同框架的微处理器上.但uCOS-II仅是一个实时内核,它不像其他实时操作系统(如嵌入式 Linux)那样提供给用户一些API函数接口.在uCOS-II实时内核下,对外设的访问接口没有统一完善,有很多工作需要用户自己去完成.串口通信是 单片机测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步串行口是一个比较简单又很具代

C#学习与上位机开发之串口通信模块介绍

串口通信模块(SerialPort) (1)模块简介 使用此模块需要首先包含一些文件IO相关文件 using System.IO;using System.IO.Ports; 图标如下图1所示,将其拖拽到面板.会显示在最下方,其参数有如下: BaudRate 波特率 DataBits 数据位 Parity 奇偶校验位 PortName 端口号 StopBits 停止位 ByteToRead 获取输入缓冲区的 IsOpen 获取是否开启串口         以上是我们做串口通信上位机需要用到的(如

<转>Nios II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一)

原帖地址:http://bbs.ednchina.com/BLOG_ARTICLE_182065.HTM SDRAM Controller参数设置 SOPC通过SDRAM controller与板上的SDRAM进行通信,在SOPC中加入SDRAM控制器,弹出如下对话框,里面具体参数说明如下. 一.Memory Profile参数设置   Presets:在该下拉菜单中预设了一些常用的SDRAM的参数,选定某个型号的SDRAM后,会自动修改相应的设置.预设的SDRAM信号有: ■ Micron M

基于ARM和Linux的嵌入式Web Server设计与实现_爱学术——免费下载

[摘要]介绍了嵌入式ARM处理器的特点和硬件平台的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构建了基于嵌入式Web Server的远程监测系统结构,重点分析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体系结构.嵌入式Web服务器BOA中一些重要文件的配置.实现动态Web服务的CGI技术及动态WEB服务器的移植,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嵌入式动态Web远程监测系统. [作者] 彭道刚  张浩  江剑宁  许龙虎 转载至爱学术: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f838a30d77441936318

嵌入式系统coredump设计

阴沟翻船,马失前蹄,说明凡事皆有可能.自然,程序设计的再好,也会有crash的时候.开发期还还说,正式交付的系统crash自然更是难以承受的.无论何时,死一次就够了,得有方法查个水落石出. 几年前哥去广州的一家民企呆过些日子.刚到那,就碰上系统毫无线索的crash.咋办?哥想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做个工具去定位,但无奈硬件出生的领导天天赶着大家守在机房.唉,无知啊,天天守在机房,面对crash,哥想到的只有我儿子常常念的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如朝霞无觅处.嗯,crash,哥只能数数又crash了几

自己动手设计并实现一个linux嵌入式UI框架(设计)

看了"自己动手设计并实现一个linux嵌入式UI框架"显然没有尽兴,因为还没有看到庐山真面目,那我今天继续,先来说说,我用到了哪些知识背景.如:C语言基础知识,尤其是指针.函数指针.内存分布,linux 基础知识.如消息队列.framebuffer.多线程.多线程同步.等,数据结构.算法(如链表.队列等),window .netframework 框架设计思想,设计模式如 mvc.观察者.单例.工厂等.知识点有点多,每个知识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网,构成了一个系统.以上提到

【转载】16道嵌入式C语言面试题

1. 用预处理指令#define 声明一个常数,用以表明1年中有多少秒(忽略闰年问题) #define SECONDS_PER_YEAR (60 * 60 * 24 * 365)UL 我在这想看到几件事情: 1). #define 语法的基本知识(例如:不能以分号结束,括号的使用,等等) 2). 懂得预处理器将为你计算常数表达式的值,因此,直接写出你是如何计算一年中有多少秒而不是计算出实际的值,是更清晰而没有代价的. 3). 意识到这个表达式将使一个16位机的整型数溢出-因此要用到长整型符号L,

转载:阮一峰 Rest API设计原则

网络应用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当前的发展趋势,就是前端设备层出不穷(手机.平板.桌面电脑.其他专用设备......). 因此,必须有一种统一的机制,方便不同的前端设备与后端进行通信.这导致 API 构架的流行,甚至出现"API First"的设计思想.RESTful API 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套互联网应用程序的 API 设计理论.我以前写过一篇<理解 RESTful 架构>,探讨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今天,我将介绍 RESTful API 的设计细节,探讨如何设计一套

Linux嵌入式简单驱动设计

1.环境搭建 vmware+Fedora 2.创建一个Hello文件 mkdir Hello 3.在Hello里面创建 hello.c 和 Makefile 两个文本文件 (1):创建hello.c vim hello.c hello.c: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MODULE_LICENSE("Dual BSD/GPL");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