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两个概念:
PDU:协议数据单元,计算机网络各层对等实体间交换的单位叫做PDU,不同层的PDU名称不同
层 | 名称 |
应用层 | 数据 |
传输层 | 段 segment |
网络层 | 数据包 package |
链路层 | 帧 frame |
物理层 | 比特 bit |
SDU:服务数据单元,它是指PDU的实际载荷(payload)
PDU和SDU有什么关系呢?
PDU和SDU什么关系呢?在每一层都有PDU和SDU,在本层中SDU加上额外协议信息构成本层的PDU,行话是同一层内的SDU是本层PDU的静荷载(payload),不同层之间,上层的PDU是下层的SDU。在上次向下层传输数据的时候,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数据接口给下层传递数据,而不同层之间的PDU转换是由下层完成的(这个转换是说对上一层传递过来的PDU进行包装变成本层的PDU也就是变成符合本层协议对数据的格式要求)。如果上层PDU超过下层SDU,那么本层就要把数据 切割成若干适合的片段再给下层(对本层的SDU切割,然后每个切割后的SDU加上本层的协议信息构成一个本层的PDU传递给下层,本层的PDU大小必须不能大于下一层的SDU)。
本层的PDU是由下层的SDU大小决定的,所以一直往下走就到了数据链路层,那么上次传递过来的单个PDU不能超过链路层的SDU,而链路层的PDU叫做帧,在以太网中它的MTU是1500,所以上层传递过来的单个PDU不能超过1500字节,IP首部站20个字节,TCP首部占20个字节,那由此得出TCP层的SDU为1460字节(也叫做MSS,最大消息长度),PDU为1480字节;IP层SDU为1480而PDU为1500.
TCP的MSS不是固定的它受对端影响,在TCP传输中MSS是通信双方协商而来的。下面看一下不同链路的MTU大小
数据链路 | MTU bytes | 总长度 bytes |
IPv4 | 65535 | |
IPv6 | 65575 | |
以太网 | 1500 | 1518 |
FDDI | 4352 | 4500 |
IEEE 802.3 | 1492 | 1581 |
PPPoE | 1492 |
传输层本身是没有长度限制的,IP层是65535字节其实也不算小,只是受到链路层影响才会导致传输层消息要分段以及IP报文要分片。因为以太网默认MTU1500,如果真有一个65535的IP报文的话那么它显然无法封装到单个帧里,所以就需要进行切割。这种切割可以在发送端完成也可以在传送过程中完成(路由器),但是重组肯定是在接收端。所以TCP/IP为了提高效率尽量避免IP分片和重组,所以TCP就根据MSS和MTU限定每个传输层的PDU大小,这样每一个PDU就是一个完整的PDU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再被切割,接收端的传输层收到这些段之后进行数据重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传输层有一个MSS的东西存在了,这个MSS是在双方建立TCP连接时协商出来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nxizhujing/p/957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