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go

package nsqd

import (
    "io"
    "net"

    "github.com/nsqio/nsq/internal/protocol"
)

type tcpServer struct {
    ctx *context
}

func (p *tcpServer) Handle(clientConn net.Conn) {
    p.ctx.nsqd.logf("TCP: new client(%s)", clientConn.RemoteAddr())

    // The client should initialize itself by sending a 4 byte sequence indicating
    // the version of the protocol that it intends to communicate, this will allow us
    // to gracefully upgrade the protocol away from text/line oriented to whatever...
    buf := make([]byte, 4)
    _, err := io.ReadFull(clientConn, buf)
    if err != nil {
        p.ctx.nsqd.logf("ERROR: failed to read protocol version - %s", err)
        return
    }
    protocolMagic := string(buf)

    p.ctx.nsqd.logf("CLIENT(%s): desired protocol magic ‘%s‘",
        clientConn.RemoteAddr(), protocolMagic)

    var prot protocol.Protocol
    switch protocolMagic {
    case "  V2":
        prot = &protocolV2{ctx: p.ctx}
    default:
        protocol.SendFramedResponse(clientConn, frameTypeError, []byte("E_BAD_PROTOCOL"))
        clientConn.Close()
        p.ctx.nsqd.logf("ERROR: client(%s) bad protocol magic ‘%s‘",
            clientConn.RemoteAddr(), protocolMagic)
        return
    }

    err = prot.IOLoop(clientConn)
    if err != nil {
        p.ctx.nsqd.logf("ERROR: client(%s) - %s", clientConn.RemoteAddr(), err)
        return
    }
}
				
时间: 2024-12-07 05:17:31

tcp.go的相关文章

TCP拥塞控制机制

我们知道TCP是拥有拥塞控制机制的,而UDP是没有的,为什么需要拥塞控制机制呢,就是防止丢包过多导致传输效率低下.网络中传输的包太多,路由器的缓存又不够,每一个发送端都以自己想要的发送速率发送包,自然会导致网络拥塞.所以我TCP就包括了拥塞控制机制. 有几种拥塞控制方法? 2种 1.端到端拥塞控制.网络层没有显示的告知传输层此时网络出现拥塞了,传输层通过报文段的丢失(超时或3次冗余确认得知)认为网络出现拥塞了,TCP会缩减其拥塞窗口,减小发送速率. 2.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网络层显示的告知发送端

winform学习日志(二十三)---------------socket(TCP)发送文件

一:由于在上一个随笔的基础之上拓展的所以直接上代码,客户端: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Net.Sockets; using Sys

TCP四次挥手(断开连接)(未完待续)

正常情况下,调用close(),其中产生的一个效果就是发送FIN. 断开为什么需要四次握手: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这就意味着,当主机1发出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主机1告诉主机2,它的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了: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当主机2返回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但是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1的: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这个时候就表示主

JAVA网络编程TCP通信

Socket简介: Socket称为"套接字",描述IP地址和端口.在Internet上的主机一般运行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在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和ServerSocket类位于java.net包中.ServerSocket用于服务端,Socket是建立网络连接时使用的.连接成功时,应用程序两端都会产生一个Socket实例,通过操作这个实例完成所需会话. Socket常用方法: -int getLocalP

《TCP/IP具体解释》读书笔记(22章)-TCP的坚持定时器

TCP通过让接收方指明希望从发送方接收的数据字节数(即窗体大小)来进行流量控制. 假设窗体大小为0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将有效阻止发送方传送数据,直到窗体变为非0为止. ACK的传输并不可靠,也就是说,TCP不正确ACK报文段进行确认,TCP仅仅确认那些包括有数据的ACK报文段. 1.坚持定时器 假设一个场景:假设一个确认丢失了,则两方就有可能由于等待对方而使连接终止,接收方等待接收数据(由于它已经向发送方通告了一个非0的窗体),而发送方在等待同意它继续发送数据的窗体更新.为防止这种死锁情况的发生

使用TCP时序图解释BBR拥塞控制算法的几个细节

周六,由于要赶一个月底的Deadline,因此选择了在家VPN加班,大半夜就爬起来跑用例,抓数据...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写文章和外出耍了...不过利用周日的午夜时间(不要问我为什么可以连续24小时不睡觉,因为我觉得吃饭睡觉是负担),我决定把工作上的事情先放下,还是要把每周至少一文补上,这已经成了习惯.由于上周实在太忙乱,所以自然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一些"与工作无关且深入"的东西,我指的与工作无关并非意味着与IT,与互联网无关,只是意味着不是目前我在做的.比如在两年前,VPN,PKI这

可以将TCP BBR算法模块化到低版本内核取代锐速吗

上周的文章引发了比较火爆的争论并带来了争议,我比较满意或者遗憾,尽管如此,如果有人真的能明白在文章的背后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我也就深感欣慰了.还像往常一样,我花周末的时间来总结结束,写点技术散文,同时我希望能在技术上引发同样的争论.        在跟温州皮鞋厂老板聊天时,老板让我从非技术角度重新思考了Google的BBR算法.        很多测试似乎表明BBR的表现非常不错,虽不能保证包打天下,至少相比锐速而言,它是免费的啊,那么疑问也就随之而来了,既然BBR是免费的,且效果不错,那么那些

【Linux 网络编程】常用TCP/IP网络编程函数

(1)函数socket 1 /**************************************************************** 2 ** 功能:创建一个套接字用于通信 3 ** 参数:domain 指定通信协议族 4 ** type 指定socket类型,流式套接字 SOCK_STREAM 5 ** 数据报套接字 SOCKDGRAM 6 ** 原始套接字 SOCKRAW 7 ** protocol 协议类型 (习惯上填写0) 8 ** 返回值:成功返回非负整数,它

TCP/UDP网络连接的固定写法

java.net包中定义的两个类Socket(client) ServerSocket(server)建立连接时所需寻址信息为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自己指定端口号>1024,小于1024的可能被系统征用)TCP,UDP端口哥含65536个 TCP: Server端与Cilent端同时写,启动时必须先启动Server端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TCPServ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thr

tcp滑动窗口与拥塞控制

TCP协议作为一个可靠的面向流的传输协议,其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由滑动窗口协议保证,而拥塞控制则由控制窗口结合一系列的控制算法实现.一.滑动窗口协议     所谓滑动窗口协议,自己理解有两点:1. "窗口"对应的是一段可以被发送者发送的字节序列,其连续的范围称之为"窗口":2. "滑动"则是指这段"允许发送的范围"是可以随着发送的过程而变化的,方式就是按顺序"滑动".在引入一个例子来说这个协议之前,我觉得很有必